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倾隤(傾隤)
倾颓,倒塌。 清 钱泳 《履园丛话·园林·随园》:“至 道光 二年九月,偶以事赴 金陵 ,则楼阁倾隤,秋风落叶,又是一番境界。”
分類:倾颓倒塌
《国语辞典》:滑喇  拼音:huá lā
拟声词。形容物体倒塌散落的声音。《儒林外史》第四三回:「那一堵墙,就像地动一般,滑喇的凭空倒了下来。」
《漢語大詞典》:倾陀(傾阤)
倒塌毁坏。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洭水:“掘断连冈,流血成川,城因倾阤,遂即倾败。”
《漢語大詞典》:陁堵
崩毁倒塌。文选·张衡〈西京赋〉:“ 河 渭 为之波盪, 吴岳 为之陁堵。” 张铣 注:“陁堵,崩落也。” 高步瀛 义疏:“‘堵’疑‘屠’之通借字。广雅·释詁一曰:‘屠,坏也。’”
《漢語大詞典》:倾陨(傾隕)
亦作“ 倾霣 ”。 倾覆;倒塌。陈书·废帝纪:“祖宗基业,将惧倾霣。” 郭沫若 《瓶·献诗》:“我们也同望过 宝叔塔 上的白云,白云飞驰,好象是塔要倾陨。”
分類:倾覆倒塌
《漢語大詞典》:陨圮(隕圮)
倒塌崩坏。 前蜀 杜光庭 《司徒青城山醮词》:“雨泽踰旬,泉源坌涌,丹崖翠巘,虽传陨圮之声,紺殿彤轩,靡有震惊之变。”
分類:倒塌崩坏
《國語辭典》:土崩瓦解  拼音:tǔ bēng wǎ jiě
土房崩塌、砖瓦破碎。语出《鬼谷子。抵巇》:「君臣相惑,土崩瓦解而相伐射。」比喻澈底溃败,不可收拾。《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秦之积衰,天下土崩瓦解,虽有同旦之材,无所复陈其巧,而以责一日之孤,误哉!」《三国演义》第二二回:「若回旆反徂,登高冈而击鼓吹,扬素挥以启降路,必土崩瓦解,不俟血刃。」也作「瓦解土崩」。
《漢語大詞典》:陀坏(阤壞)
倒塌损坏。 清 顾炎武 日知录·馆舍:“ 汉 制,官寺乡亭漏败,墻垣阤坏不治者,不胜任,先自劾。”
分類:倒塌损坏
《漢語大詞典》:陁崩
倒塌,崩裂。
分類:倒塌崩裂
《漢語大詞典》:颓垣废井(頽垣廢井)
亦作“頺垣废井”。 倒塌了的墙,废弃不用的井。形容荒凉破败的景象。 宋 苏轼 《密州通判厅题名记》:“虽然,不可以不一言,使数百年之后,得此文於頺垣废井之间者,茫然长思而一叹也。”
《漢語大詞典》:隤陷
(1).跌倒或掉下。《淮南子·原道训》:“先者隤陷,则后者以谋。”
(2).毁坏倒塌。资治通鉴·唐武宗会昌六年:“宅后古墙因雨隤陷,得钱盈船。” 胡三省 注:“隤,下坠也。”
《國語辭典》:塌架  拼音:tā jià
1.房屋倒塌。
2.比喻事业败落。也作「塌台」、「塌窖」。
《国语辞典》:隙大墙坏(隙大墙坏)  拼音:xì dà qiáng huài
隙缝大了就会使墙壁倒塌。比喻轻忽小漏洞,最后会造成祸害。《商君书。修权》:「谚曰:『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故大臣争于私而不顾其民,则下离上,下离上者,国之隙也。」
《国语辞典》:岩墙之下(岩墙之下)  拼音:yán qiáng zhī xià
岩墙,高峻而将要倒塌的墙。岩墙之下指危险的处所。《孟子。尽心上》:「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
《国语辞典》:一木难扶(一木难扶)  拼音:yī mù nán fú
一根梁柱无法支持整栋建筑物。指即将倒塌的建筑。比喻事情艰钜,非个人之力所能胜任。《封神演义》第九四回:「臣闻:『大厦将倾,一木难扶。』」也作「独木难支」、「一木难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