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修 → 脩修”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2025,分135页显示 上一页 64 65 66 67 68 70 71 72 73 下一页
修跋拿
修跋拿婆颇婆郁多摩因陀罗遮阅那修多罗
修越那提婆
修越那波婆苏
修惑
修善
修恶
修道
修道所断
修慈分
修慧
修摩提女
修学
修诸功德愿
佛类词典(续上)
修得通力修跋拿
修跋拿婆颇婆郁多摩因陀罗遮阅那修多罗
修越那提婆
修越那波婆苏
修惑
修善
修恶
修道
修道所断
修慈分
修慧
修摩提女
修学
修诸功德愿
修得通力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通力之一。(参见:通)
【三藏法数】
谓声闻、缘觉、菩萨等,由修戒定慧,功行成就之时,发得六种神通,变现自在,隐显莫测。此之神通,由修而得,是名修得通力。(六通者,于前五通加漏尽一通也。)
(术语)三通力之一。(参见:通)
【三藏法数】
谓声闻、缘觉、菩萨等,由修戒定慧,功行成就之时,发得六种神通,变现自在,隐显莫测。此之神通,由修而得,是名修得通力。(六通者,于前五通加漏尽一通也。)
通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作用自在无碍,谓之通。佛、菩萨、外道、仙人之所得者也。即通力、神通等是也。璎珞经曰:「神名天心,通名慧性。」大乘义章二十本曰:「作用无壅,名之为通。」此有三种之别:一报得通力,三界诸天皆有五种之神通,乃至鬼神亦有小通,此神通皆依果报而自然感得者。二修得通力,三乘圣者修三学而得六通,外道仙人修禅定而现得五通者。三变化通力,三乘圣者以神通力变现种种者。见华严大疏三。
【佛学常见辞汇】
作用自在无碍的意思,指通力、神通。通有三种,即一、报得通力,三界诸天都有五种的神通,乃至鬼神也有小神通,这些神通都是依靠果报而自然感得;二、修得通力,三乘圣人修习三学而得六通,外道仙人修禅定也能得五通;三、变化通力,三乘圣人以神通的力量变现种种的境界事物。
(术语)作用自在无碍,谓之通。佛、菩萨、外道、仙人之所得者也。即通力、神通等是也。璎珞经曰:「神名天心,通名慧性。」大乘义章二十本曰:「作用无壅,名之为通。」此有三种之别:一报得通力,三界诸天皆有五种之神通,乃至鬼神亦有小通,此神通皆依果报而自然感得者。二修得通力,三乘圣者修三学而得六通,外道仙人修禅定而现得五通者。三变化通力,三乘圣者以神通力变现种种者。见华严大疏三。
【佛学常见辞汇】
作用自在无碍的意思,指通力、神通。通有三种,即一、报得通力,三界诸天都有五种的神通,乃至鬼神也有小神通,这些神通都是依靠果报而自然感得;二、修得通力,三乘圣人修习三学而得六通,外道仙人修禅定也能得五通;三、变化通力,三乘圣人以神通的力量变现种种的境界事物。
修跋拿
【佛学大辞典】
(杂语)Suvarn!a,译曰金。见金光明经玄义下。
(杂语)Suvarn!a,译曰金。见金光明经玄义下。
修跋拿婆颇婆郁多摩因陀罗遮阅那修多罗
【佛学大辞典】
(经名)Suvarn!aprabha%o-ttamendrara%ja%sutra,译曰金光明帝王经。金光明玄义上曰:「真谛三藏云:修跋拿,此言金。婆颇婆,此言光。郁多摩,此言明。因陀罗,此言帝。遮阅那,此言王。修多罗,此言经。都云金光明帝王经。」
(经名)Suvarn!aprabha%o-ttamendrara%ja%sutra,译曰金光明帝王经。金光明玄义上曰:「真谛三藏云:修跋拿,此言金。婆颇婆,此言光。郁多摩,此言明。因陀罗,此言帝。遮阅那,此言王。修多罗,此言经。都云金光明帝王经。」
修越那提婆
【佛学大辞典】
(人名)Suvarn!adeva,儿名。译曰金天。见贤愚经五。
(人名)Suvarn!adeva,儿名。译曰金天。见贤愚经五。
修越那波婆苏
【佛学大辞典】
(人名)Suvarn!aprabha%sa%,女子名。译曰金光明。见贤愚经五。
(人名)Suvarn!aprabha%sa%,女子名。译曰金光明。见贤愚经五。
修惑
【佛学大辞典】
(术语)旧曰思惑。新曰修惑。于修道而断之贪瞋痴等迷事之惑也。其惑有八十一品。(参见:思惑)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思惑,即贪瞋痴慢疑等思想上的迷惑错误。
(术语)旧曰思惑。新曰修惑。于修道而断之贪瞋痴等迷事之惑也。其惑有八十一品。(参见:思惑)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思惑,即贪瞋痴慢疑等思想上的迷惑错误。
思惑
【佛学大辞典】
(术语)新云修惑,旧云思惑,爱惑,假惑。三乘之圣人于修道所断之贪瞋痴等迷事惑也。小乘三界合有十惑。大乘有十六惑。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修惑,三惑之一,即思想上的迷惑错误,如贪瞋痴慢疑等之五烦恼是。思惑的品数有八十一,即欲界五趣一地,色界四禅天为四地,无色界四空天为四地,共九地,每地九品,合共即八十一品。
【佛学次第统编】
思惑前文已叙,兹再总述概要。谓思惑有八十一品,所谓三界分为九地,欲界合为一地,四禅四定为八,共为九地。欲界一地中,有九品贪瞋痴慢。言九品者,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上八地各有九品,除瞋使,故成八十一品也。
上来见思不同,总是集谛。
【三藏法数】
贪爱曰思,谓眼耳鼻舌身五根,对于色声香味触五尘,贪爱染著,迷而不觉,是名思惑。
(术语)新云修惑,旧云思惑,爱惑,假惑。三乘之圣人于修道所断之贪瞋痴等迷事惑也。小乘三界合有十惑。大乘有十六惑。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修惑,三惑之一,即思想上的迷惑错误,如贪瞋痴慢疑等之五烦恼是。思惑的品数有八十一,即欲界五趣一地,色界四禅天为四地,无色界四空天为四地,共九地,每地九品,合共即八十一品。
【佛学次第统编】
思惑前文已叙,兹再总述概要。谓思惑有八十一品,所谓三界分为九地,欲界合为一地,四禅四定为八,共为九地。欲界一地中,有九品贪瞋痴慢。言九品者,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上八地各有九品,除瞋使,故成八十一品也。
上来见思不同,总是集谛。
【三藏法数】
贪爱曰思,谓眼耳鼻舌身五根,对于色声香味触五尘,贪爱染著,迷而不觉,是名思惑。
修善
【佛学大辞典】
(术语)断恶行善也。又对于性善之称,本有之善曰性善,修成之善曰修善。修善即性善,实大乘之通谈也。(参见:性恶)
【佛学常见辞汇】
1。断恶行善。2。本有之善叫做性善,由修而成之善叫做修善。
(术语)断恶行善也。又对于性善之称,本有之善曰性善,修成之善曰修善。修善即性善,实大乘之通谈也。(参见:性恶)
【佛学常见辞汇】
1。断恶行善。2。本有之善叫做性善,由修而成之善叫做修善。
修恶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天台之目,对于性恶之称。菩萨界已下九界造作之恶,名为修恶。其恶为真如之性德,名为性恶。谓性为纯真无妄,恶为违性而起者。华严宗已下之实谈也。天台之同教独谓性具善恶,修恶即性恶云,(参见:性恶)
(术语)天台之目,对于性恶之称。菩萨界已下九界造作之恶,名为修恶。其恶为真如之性德,名为性恶。谓性为纯真无妄,恶为违性而起者。华严宗已下之实谈也。天台之同教独谓性具善恶,修恶即性恶云,(参见:性恶)
修道
【佛学大辞典】
(术语)行位三道之一。声闻乘自一来向至阿罗汉向究竟,断三界修惑之位也。又菩萨乘十地之间断俱生起之烦恼所知二障之位也。既于见道,一旦照见真谛,更修习真观,故谓为修道,四教仪六曰:「二三果去重虑缘,真名修道。」
【佛学常见辞汇】
1。修行正道。2。菩萨于见道之后,再进一步,登入初地,渐进至十地,此时称为修道。
【三藏法数】
谓声闻得初果已,复缘真谛之理,断欲界九品思惑,名为修道。即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也。(思惑者,五根对五尘,起贪染心口思。九品者,于上中下三品,每一品中又分三品,名为九品。梵语斯陀含,华言一来;谓来欲界一番受生也。梵语阿那含,华言不来,谓不来欲界受生也。)
(术语)行位三道之一。声闻乘自一来向至阿罗汉向究竟,断三界修惑之位也。又菩萨乘十地之间断俱生起之烦恼所知二障之位也。既于见道,一旦照见真谛,更修习真观,故谓为修道,四教仪六曰:「二三果去重虑缘,真名修道。」
【佛学常见辞汇】
1。修行正道。2。菩萨于见道之后,再进一步,登入初地,渐进至十地,此时称为修道。
【三藏法数】
谓声闻得初果已,复缘真谛之理,断欲界九品思惑,名为修道。即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也。(思惑者,五根对五尘,起贪染心口思。九品者,于上中下三品,每一品中又分三品,名为九品。梵语斯陀含,华言一来;谓来欲界一番受生也。梵语阿那含,华言不来,谓不来欲界受生也。)
修道所断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断之一。
【佛学常见辞汇】
三断之一。(参见:三断)
(术语)三断之一。
【佛学常见辞汇】
三断之一。(参见:三断)
修慈分
【佛学大辞典】
(经名)大方广佛华严经修慈分之略名。
(经名)大方广佛华严经修慈分之略名。
修慧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慧之一。修习而成之正智曰修慧。于定散中属于定也。
【佛学常见辞汇】
三慧之一。(参见:三慧)
【三藏法数】
修慧者,由于修习而生智慧也。谓既已闻法,思惟义趣,即当随顺修习,因此修习,能生无漏圣慧也。
【三藏法数】
谓别教菩萨于十回向位中,修习中道之理,发生一切智慧,故名修慧。(十回向者,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不坏回向、等一切佛回向、至一切处回向、无尽功德藏回向、随顺平等善根回向、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真如相回向、无缚解脱回向、法界无量回向也。)
(术语)三慧之一。修习而成之正智曰修慧。于定散中属于定也。
【佛学常见辞汇】
三慧之一。(参见:三慧)
【三藏法数】
修慧者,由于修习而生智慧也。谓既已闻法,思惟义趣,即当随顺修习,因此修习,能生无漏圣慧也。
【三藏法数】
谓别教菩萨于十回向位中,修习中道之理,发生一切智慧,故名修慧。(十回向者,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不坏回向、等一切佛回向、至一切处回向、无尽功德藏回向、随顺平等善根回向、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真如相回向、无缚解脱回向、法界无量回向也。)
三慧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闻慧,依见闻经教而生之智慧。二、思慧,依思惟道理而生之智慧。三、修慧,依修禅定而生之智慧。前之二慧为散智,而为但发修慧之缘,修慧为定智而正有断惑證理之用,见成实论二十。
【佛学常见辞汇】
闻慧、思慧、修慧。闻慧是听闻佛法能生智慧;思慧是思惟佛理能生智慧;修慧是勤修禅定能生智慧。
【佛学次第统编】
成实论云三慧:
一、闻慧 闻慧者,由于听闻而生智慧也。谓从经论中闻,或从善知识处闻,以因闻故,能生无漏圣慧也。
二、思慧 思慧者,由于思惟而生智慧也。谓若能思惟经论中及善知识处所闻法义,皆能生于无漏圣智也。
三、修慧 修慧者,由于修习而生智慧也。谓既已闻法,思惟义趣,即当随顺修习,因此修习,能生无漏圣慧也。
【三藏法数】
(出成实论)
〔一、闻慧〕,闻慧者,由于听闻而生智慧也。谓从经论中闻,或从善知识处闻,以因闻故,能生无漏圣慧也。
〔二、思慧〕,思慧者,由于思惟而生智慧也。谓若能思惟经论中及善知识处所闻法义,皆能生于无漏圣慧也。
〔三、修慧〕,修慧者,由于修习而生智慧也。谓既已闻法,思惟义趣,即当随顺修习,因此修习,能生无漏圣慧也。
(名数)一、闻慧,依见闻经教而生之智慧。二、思慧,依思惟道理而生之智慧。三、修慧,依修禅定而生之智慧。前之二慧为散智,而为但发修慧之缘,修慧为定智而正有断惑證理之用,见成实论二十。
【佛学常见辞汇】
闻慧、思慧、修慧。闻慧是听闻佛法能生智慧;思慧是思惟佛理能生智慧;修慧是勤修禅定能生智慧。
【佛学次第统编】
成实论云三慧:
一、闻慧 闻慧者,由于听闻而生智慧也。谓从经论中闻,或从善知识处闻,以因闻故,能生无漏圣慧也。
二、思慧 思慧者,由于思惟而生智慧也。谓若能思惟经论中及善知识处所闻法义,皆能生于无漏圣智也。
三、修慧 修慧者,由于修习而生智慧也。谓既已闻法,思惟义趣,即当随顺修习,因此修习,能生无漏圣慧也。
【三藏法数】
(出成实论)
〔一、闻慧〕,闻慧者,由于听闻而生智慧也。谓从经论中闻,或从善知识处闻,以因闻故,能生无漏圣慧也。
〔二、思慧〕,思慧者,由于思惟而生智慧也。谓若能思惟经论中及善知识处所闻法义,皆能生于无漏圣慧也。
〔三、修慧〕,修慧者,由于修习而生智慧也。谓既已闻法,思惟义趣,即当随顺修习,因此修习,能生无漏圣慧也。
修摩提女
【佛学大辞典】
(人名)Sumati,又作须曼女。增一阿含须陀品第三十曰:「阿那邠邸长者(须达长者)女修摩提嫁满财长者子,使其家供佛僧,同悟道。」支谦译之须摩提女经,此品之别译也。有混Sumati与Suma%gati者宜注意。
(人名)Sumati,又作须曼女。增一阿含须陀品第三十曰:「阿那邠邸长者(须达长者)女修摩提嫁满财长者子,使其家供佛僧,同悟道。」支谦译之须摩提女经,此品之别译也。有混Sumati与Suma%gati者宜注意。
修学
【佛学大辞典】
(术语)修习研学佛道也。法华经药草喻品曰:「渐渐习学,悉当成佛。」
(术语)修习研学佛道也。法华经药草喻品曰:「渐渐习学,悉当成佛。」
修诸功德愿
【佛学大辞典】
(术语)弥陀四十八愿中第十九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是也。为修诸功德之人临终时,来迎引导之愿,故亦曰临终现前愿,现前导生愿,来迎引接愿,至心发愿愿。
(术语)弥陀四十八愿中第十九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是也。为修诸功德之人临终时,来迎引导之愿,故亦曰临终现前愿,现前导生愿,来迎引接愿,至心发愿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