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修 → 脩修”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一作积哈纳。清宗室,号清修道人,又号清修主人。简亲王丰纳亨次子。乾隆四十一年袭简亲王,四十三年仍复号郑亲王。四十九年卒。爱抚琴,勤学书、画,工诗。有《清修堂稿》。
晚晴簃诗汇·卷八
郑恭亲王济哈纳,号清修道人,郑献亲王济尔哈朗五世孙。有《清修室稿》。
《国语辞典》:孟德尔定律(孟德尔定律)  拼音:mèng dé ěr dìng lǜ
奥地利修道士和植物学家孟德尔在西元一八六五年,所发现的遗传定律。主要的论点为一、生物的遗传性状由独立的遗传基因来决定。二、遗传基因在生物体细胞内成对存在,相同对偶或相异对偶。三、相异对偶基因,能表现者为显性,不能表现者为隐性。四、配子形成,对偶基因的分离是独立的。五、配子间可自由结合,产生一定比例之后代。此学说深深影响近代遗传学的发展。
《国语辞典》:心坚石穿(心坚石穿)  拼音:xīn jiān shí chuān
相传古代有人修道四十七年,终于用木钻把磐石穿透,得道升天的故事。见晋。干宝《搜神记》卷一。比喻人意志坚决,任何艰难都能克服。如:「积砂成塔,心坚石穿,只要你下定决心,努力去做,相信必有功成名就的一天。」《朱子语类。卷一二一。朱子一八。训门人九》:「古人所谓心坚石穿,盖未尝有做不得底事。」
《國語辭典》:鹤骨松姿(鶴骨松姿)  拼音:hè gǔ sōng zī
形容人身体清瘦,外表、气质有仙风道骨之貌。《三国演义》第五九回:「见其人鹤骨松姿,形貌苍古。问之,乃京兆人也,隐居终南山。」
《漢語大詞典》:鹤骨松筋(鶴骨松筋)
指修道者的形貌气质。 前蜀 贯休 《遇道者》诗:“鹤骨松筋风貌殊,不言名姓絶荣枯。”
《國語辭典》:超凡入圣(超凡入聖)  拼音:chāo fán rù shèng
1.超脱尘世,得道成仙。《镜花缘》第四五回:「孽龙业已觅了仙草,百花服过,不独起死回生,并可超凡入圣。」
2.修养达到极至的境界。唐。吕岩 七言诗:「举世若能知所寓,超凡入圣弗为难。」
3.形容学术造诣达致极至的境界。《警世通言。卷四○。旌阳宫铁树镇妖》:「许逊复传吴猛诸徒,则渊源有自,超凡入圣者,不患无门矣。」
4.超脱现实。《红楼梦》第一一五回:「今日弟幸会芝范,想欲领教一番超凡入圣的道理,从此可以洗净俗肠,重开眼界。」
《漢語大詞典》:白茅香
香草名。修道者多用以沐浴。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三·白茅香
《漢語大詞典》:灵狷(靈狷)
修道的隐士。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品艳》:“第十一品,花之隐。花隐如絶壑灵狷,顾影自啸。”
分類:修道隐士
唯识修道五位
【佛学大辞典】
(名数)观修万法唯识之理,立五位:一、资粮位,于地前住行向之三十心,贮佛道资粮之位。二、加行位,于三十心之终,将入见道,而为煖,顶,忍,世第一法,四善根方便加行之位。三、通达位,于初地之入心(地地各有入住出之三心),通达于二空无我之理之位,即见道也。四、修习位,自初地之住心至第十地出之心(即等觉)间,重修习妙观以断馀障之位,即修道也。五、究竟位,究竟断惑證理之位,即无学道也。开之则为三僧祇四十一位。是法相宗之所立也。见唯识论九。因果合有四十一位。此于十住之前,开十信位,则为五十一位。于第十地之终,开等觉,则为五十二位。法相宗用四十一位,天台宗用五十二位。惟开合不同耳。
修道
【佛学大辞典】
(术语)行位三道之一。声闻乘自一来向至阿罗汉向究竟,断三界修惑之位也。又菩萨乘十地之间断俱生起之烦恼所知二障之位也。既于见道,一旦照见真谛,更修习真观,故谓为修道,四教仪六曰:「二三果去重虑缘,真名修道。」
【佛学常见辞汇】
1。修行正道。2。菩萨于见道之后,再进一步,登入初地,渐进至十地,此时称为修道。
【三藏法数】
谓声闻得初果已,复缘真谛之理,断欲界九品思惑,名为修道。即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也。(思惑者,五根对五尘,起贪染心口思。九品者,于上中下三品,每一品中又分三品,名为九品。梵语斯陀含,华言一来;谓来欲界一番受生也。梵语阿那含,华言不来,谓不来欲界受生也。)
修道所断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断之一。
【佛学常见辞汇】
三断之一。(参见:三断)
修道位
【三藏法数】
修道位者,谓修四谛道法,断欲界思惑,而證第二、第三果,故名修道也。(第二果即斯陀含,第三果即阿那含也。)
修道所灭流
【三藏法数】
谓第二果、第三果之人,因修四谛之观,能断欲界思惑,因灭此惑,不为欲界漂流。故云修道所灭流。(二果,即斯陀含果;三果,即阿那含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