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修 → 脩修”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133,分9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心坚石穿
鹤骨松姿
鹤骨松筋
超凡入圣
白茅香
灵狷
修道
修道所断
修道位
修道所灭流
分类词汇(续上)
孟德尔定律心坚石穿
鹤骨松姿
鹤骨松筋
超凡入圣
白茅香
灵狷
佛类词典
唯识修道五位修道
修道所断
修道位
修道所灭流
其它辞典
济哈纳(别称 济纳、积哈纳 号 清修道人、清修主人 简亲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一作积哈纳。清宗室,号清修道人,又号清修主人。简亲王丰纳亨次子。乾隆四十一年袭简亲王,四十三年仍复号郑亲王。四十九年卒。爱抚琴,勤学书、画,工诗。有《清修堂稿》。晚晴簃诗汇·卷八
郑恭亲王济哈纳,号清修道人,郑献亲王济尔哈朗五世孙。有《清修室稿》。
唯识修道五位
【佛学大辞典】
(名数)观修万法唯识之理,立五位:一、资粮位,于地前住行向之三十心,贮佛道资粮之位。二、加行位,于三十心之终,将入见道,而为煖,顶,忍,世第一法,四善根方便加行之位。三、通达位,于初地之入心(地地各有入住出之三心),通达于二空无我之理之位,即见道也。四、修习位,自初地之住心至第十地出之心(即等觉)间,重修习妙观以断馀障之位,即修道也。五、究竟位,究竟断惑證理之位,即无学道也。开之则为三僧祇四十一位。是法相宗之所立也。见唯识论九。因果合有四十一位。此于十住之前,开十信位,则为五十一位。于第十地之终,开等觉,则为五十二位。法相宗用四十一位,天台宗用五十二位。惟开合不同耳。
(名数)观修万法唯识之理,立五位:一、资粮位,于地前住行向之三十心,贮佛道资粮之位。二、加行位,于三十心之终,将入见道,而为煖,顶,忍,世第一法,四善根方便加行之位。三、通达位,于初地之入心(地地各有入住出之三心),通达于二空无我之理之位,即见道也。四、修习位,自初地之住心至第十地出之心(即等觉)间,重修习妙观以断馀障之位,即修道也。五、究竟位,究竟断惑證理之位,即无学道也。开之则为三僧祇四十一位。是法相宗之所立也。见唯识论九。因果合有四十一位。此于十住之前,开十信位,则为五十一位。于第十地之终,开等觉,则为五十二位。法相宗用四十一位,天台宗用五十二位。惟开合不同耳。
修道
【佛学大辞典】
(术语)行位三道之一。声闻乘自一来向至阿罗汉向究竟,断三界修惑之位也。又菩萨乘十地之间断俱生起之烦恼所知二障之位也。既于见道,一旦照见真谛,更修习真观,故谓为修道,四教仪六曰:「二三果去重虑缘,真名修道。」
【佛学常见辞汇】
1。修行正道。2。菩萨于见道之后,再进一步,登入初地,渐进至十地,此时称为修道。
【三藏法数】
谓声闻得初果已,复缘真谛之理,断欲界九品思惑,名为修道。即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也。(思惑者,五根对五尘,起贪染心口思。九品者,于上中下三品,每一品中又分三品,名为九品。梵语斯陀含,华言一来;谓来欲界一番受生也。梵语阿那含,华言不来,谓不来欲界受生也。)
(术语)行位三道之一。声闻乘自一来向至阿罗汉向究竟,断三界修惑之位也。又菩萨乘十地之间断俱生起之烦恼所知二障之位也。既于见道,一旦照见真谛,更修习真观,故谓为修道,四教仪六曰:「二三果去重虑缘,真名修道。」
【佛学常见辞汇】
1。修行正道。2。菩萨于见道之后,再进一步,登入初地,渐进至十地,此时称为修道。
【三藏法数】
谓声闻得初果已,复缘真谛之理,断欲界九品思惑,名为修道。即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也。(思惑者,五根对五尘,起贪染心口思。九品者,于上中下三品,每一品中又分三品,名为九品。梵语斯陀含,华言一来;谓来欲界一番受生也。梵语阿那含,华言不来,谓不来欲界受生也。)
修道所断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断之一。
【佛学常见辞汇】
三断之一。(参见:三断)
(术语)三断之一。
【佛学常见辞汇】
三断之一。(参见:三断)
修道位
【三藏法数】
修道位者,谓修四谛道法,断欲界思惑,而證第二、第三果,故名修道也。(第二果即斯陀含,第三果即阿那含也。)
修道位者,谓修四谛道法,断欲界思惑,而證第二、第三果,故名修道也。(第二果即斯陀含,第三果即阿那含也。)
修道所灭流
【三藏法数】
谓第二果、第三果之人,因修四谛之观,能断欲界思惑,因灭此惑,不为欲界漂流。故云修道所灭流。(二果,即斯陀含果;三果,即阿那含果也。)
谓第二果、第三果之人,因修四谛之观,能断欲界思惑,因灭此惑,不为欲界漂流。故云修道所灭流。(二果,即斯陀含果;三果,即阿那含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