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胡诌(胡謅)  拼音:hú zōu
随意乱说、瞎编。元。宫大用《范张鸡黍》第一折:「他歪吟的几句诗,胡诌下一道文,都是些要人钱谄佞臣。」《老残游记》第四回:「你别信他们胡诌!没有的事!」也作「胡柴」、「胡嘈」。
《漢語大詞典》:横口
犹随口,信口。列子·黄帝:“九年之后,横心之所念,横口之所言,亦不知我之是非利害歟,亦不知彼之是非利害歟!” 明 徐渭 《书〈草玄堂稿〉后》:“迨数十年,长子孙而近嫗姥,于是黜朱粉,罢倩顰,横步之所加,莫非问耕织於奴婢;横口之所语,莫非呼鸡豕於圈槽。”
分類:随口信口
《漢語大詞典》:放谈(放談)
信口谈论;纵情谈论。三国志·蜀志·孟光传:“ 光 解 正 慎宜,不为放谈。” 夏衍 《改编〈复活〉后记》:“我有了和阔别多年的友人们放谈的机会。”
《国语辞典》:说长短(说长短)  拼音:shuō cháng duǎn
信口乱言。《红楼梦》第七一回:「邢夫人总是铁心铜胆的人,妇女家终不免生些嫌隙之心,近日因此著实恶绝凤姐。今又听了如此一篇话,也不说长短。」
分类:信口
《國語辭典》:胡扑搭(胡撲搭)  拼音:hú pū dā
无理的纠缠。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三折:「我若出公门,小民把我胡扑搭,莫不是这老子卖弄这势剑铜铡。」
分類:信口乱说
《國語辭典》:语四言三(語四言三)  拼音:yǔ sì yán sān
议论纷纷、信口批评。《群音类选。官腔类。卷二一。分钗记。计诱皮氏》:「为何的语四言三,平白地将人讥诮。」也作「言三语四」。
《國語辭典》:言三语四(言三語四)  拼音:yán sān yǔ sì
胡言乱语,信口批评。《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那牢中人来索常例钱、油火钱,亏得县宰曾分付过,不许难为他,不致动手动脚,却也言三语四,絮聒得不好听。」《红楼梦》第六九回:「除了平儿,众丫头媳妇无不言三语四,指桑说槐,暗相讥刺。」也作「语四言三」。
分類:说三道四
《國語辭典》:游谈无根(游談無根)  拼音:yóu tán wú gēn
言谈虚浮不实,毫无根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七一。集部。别集类二四。篁墩集》:「敏政学问淹通,著作具有根柢,非游谈无根者比。」
《國語辭典》:油嘴  拼音:yóu zuǐ
狡猾善辩的口才。元。刘唐卿《降桑椹》第一折:「我俩个一生皮脸无羞耻,油嘴之中俺为祖。」《红楼梦》第三八回:「这猴儿惯的了不得了,只管拿我取笑起来。恨的我撕你那油嘴。」
《漢語大詞典》:诌诗(謅詩)
信口乱凑的诗。儒林外史第五二回:“惯喜相与一班不三不四的人,做诌诗,自称为名士。”
分類:信口
《国语辞典》:说黑道白(说黑道白)  拼音:shuō hēi dào bái
信口乱说,妄加批评。《金瓶梅》第六○回:「你这丫头也跟著他恁张眉瞪眼儿,说黑道白的,将就些儿罢了!」也作「说长道短」。
《国语辞典》:拉片儿汤(拉片儿汤)  拼音:lā piàn ér tāng
信口捏造别人的丑事。如:「那群长舌的人,个个都有拉片儿汤的好本领,最好离他们远一点。」
《国语辞典》:谣言止于智者(谣言止于智者)  拼音:yáo yan zhǐ yú zhì zhě
(谚语)明睿的人能判定是非,不轻信口耳转述毫无根据的传闻。如:「俗话说:『谣言止于智者』。大家不要再相信那些恶意中伤的小道消息了吧!」
《国语辞典》:顺口儿(顺口儿)  拼音:shùn kǒu ér
1.适合口味。如:「这菜太淡了,不顺口儿。」
2.不拗口。如:「这句话,你倒说得挺顺口儿的。」
3.随口,信口。《西游记》第一四回:「行者道:『这衣帽是东土带来的?』三藏就顺口儿答应道:『是我小时穿戴的。』」《三侠五义》第八○回:「智爷瞧著,不由的顺口儿说道:『那值吗呢,上去就拿下来了。』」
《漢語大詞典》:胡咧咧
方言。信口乱说。 叶文玲 《雪飘除夕》:“我没功夫跟你胡咧咧。”如:怪不得人说他没事惯爱编谣言呢,敢则真是胡咧咧。
《漢語大詞典》:胡厮哝(胡廝噥)
信口嘟哝。 元 马致远 《陈抟高卧》第一折:“你是五霸诸侯命,一品大臣名,乾打哄,胡廝噥,过了半生。”
分類: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