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糖瓜  拼音:táng guā
瓜形的关东糖,旧俗用作祭日的供品。
《漢語大詞典》:供享
亦作“ 供饗 ”。
(1).使享用;享受。 郭沫若 《反正前后》四:“水是很清冽的,井畔有茶店,汲取井水来煮茶以供享游客。” 郭沫若 《关于宋玉》:“贵族阶级的‘大王之雄风’是庶民阶级所不能供享的。”
(2).摆供品以祭祀。《1958年曲艺选·龙王辞职》:“在先前遍地修下了龙王庙。四季哟,春秋四季老百姓烧香还愿供饗咱。”
《漢語大詞典》:品供
各种供品。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中秋》:“十五日祭月,香灯品供之外,则团圆月饼也。”
分類:品供供品
《漢語大詞典》:剩味(賸味)
谓在正供之外增益供品。新唐书·儒学传下·韦彤:“故王者稽古,弗敢以孝思之极而溢礼,弗敢以肴品之多而賸味。”
《漢語大詞典》:神藉
祭祀时摆设供品的垫物。史记·孝武本纪:“ 江 淮 閒一茅三脊为神藉。”
《漢語大詞典》:青供
清供,清雅的供品。青,通“ 清 ”。 元 顾德润 《点绛唇·四友争春》套曲:“眼前青供,玉人降謫笑相逢。敲金击玉,咏月嘲风。”
分類:清雅供品
《國語辭典》:荐酹(薦酹)  拼音:jiàn lèi
用酒食祭祀鬼神。唐。白行简《李娃传》:「与郎相知一年,尚无孕嗣。常闻竹林神者,报应如响,将致荐酹求之,可乎?」
《漢語大詞典》:赞羞(贊羞)
指古代祭祀时官员赞助进献供品。周礼·夏官·小子:“祭祀,赞羞受彻焉。” 贾公彦 疏:“赞羞,谓若上文大司马职云,祭祀羞鱼牲之等,此官即赞之。”
《漢語大詞典》:天地桌
拜祭天地时陈设香烛、供品的桌子。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天地桌》:“每届除夕,列长案於中庭,供以百分。百分者,乃诸天神圣之全图也。百分之前,陈设蜜供一层,苹果、乾果、馒头、素菜、年糕各一层,谓之全供。供上籤以通草八仙及石榴、元寳等,谓之供佛花。及接神时,将百分焚化,接递烧香,至灯节而止,谓之天地桌。”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二三:“小喇叭又吹起来,拜天地了。咱到天地桌边,偷眼瞅瞅。”
《国语辞典》:雄鸡断尾(雄鸡断尾)  拼音:xióng jī duàn wěi
雄鸡因怕被用作祭祀时的供品,而自断其尾。典出《左传。昭公二十二年》。比喻因畏惧遭受迫害而自甘无用。也作「断尾雄鸡」。
《国语辞典》:供花儿(供花儿)  拼音:gòng huā ér
旧俗佛前供品上所插的假花,或以绫、纸制成的人物、花卉等。
《国语辞典》:供碗  拼音:gòng wǎn
祭祀时盛供品的碗,形式质料不一。
《国语辞典》:磕素头(磕素头)  拼音:kē sù tóu
北平方言。指没带香烛及供品的敬神拜佛。
《国语辞典》:牺牲品(牺牲品)  拼音:xī shēng pǐn
本指古代祭祀时奉献给神明的牲畜供品。后比喻为达成某种目的而被牺牲的对象。如:「在这场政权争夺的混战中,人民成了无辜的牺牲品。」
《漢語大詞典》:副倅
(1).附添的供品。后汉书·祭祀志下:“凡牲用十八太牢,皆有副倅。”
(2).卿大夫之子。宋书·百官志下:“古者,诸侯世禄,卿大夫之子即为副倅,谓之国子。天子诸侯子有庶子之官,以掌教之, 秦 因其名也。”
(3).妾。左传·昭公十一年“ 僖子 使助 薳氏 之簉” 晋 杜预 注:“簉,副倅也。” 杨伯峻 注:“簉,即妾,后人称妾为簉室,即本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