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和民(龢民)
(1).使民和顺安定。左传·隐公四年:“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国语·周语中:“宣所以教施也,惠所以和民也。”
(2).与民和洽。国语·周语下:“﹝ 黎苗 之王﹞上不象天,而下不仪地,中不和民,而方不顺时,不共神祇,而蔑弃五则。”
与民和洽。国语·周语下:“上不象天,而下不仪地,中不龢民,而方不顺时,不共神祇,而蔑弃五则。”
《漢語大詞典》:殷民
(1). 殷 商 的百姓,亦指 殷 代遗民。书·微子:“今 殷 民乃攘窃神祇之牺牷牲,用以容,将食无灾。”吕氏春秋·古乐:“ 成王 立, 殷 民反,王命 周公 践伐之。”史记·鲁周公世家:“告 紂 之罪於天及 殷 民。”
(2).富户。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催徵》:“四乡之殷民,几於一网打尽。”
(3).使民富裕。 汉 扬雄 《法言·孝至》:“君人者,务在殷民阜财。”
《漢語大詞典》:田役
(1).诸侯为狩猎而役使民众。周礼·天官·大宰:“八曰田役,以驭其众。” 贾公彦 疏:“谓采地之中,得田猎使役於民。” 孙诒让 正义:“谓起徒役以田猎也。”晋书·地理志上:“小司徒以五人为伍……五师为军。以起军旅,以作田役,以比追胥,以令贡赋。”
(2).指农事方面的差役。宋史·食货志上五:“既云百姓乐於应募,何以户降四等,必须二等户保任。任之而逃,则勒任者就田役,此岂得云乐应也耶?”
《漢語大詞典》:驱众(驅衆)
谓使民众听从意旨。管子·七法:“变俗易教,不知化不可,驱众移民,不知决塞不可。”一本作“敺众”。
《漢語大詞典》:逸道
使民休养生息的政策法令等。《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孟軻 有云:‘以逸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忿。’信矣!”《晋书·郤诜传》:“苟思其利而除其害,以生道利之者,虽死不贰;以逸道劳之者,虽勤不怨。”
《漢語大詞典》:出滞淹(出滯淹)
谓使民间的贤能之人出来做官,发挥作用。左传·文公六年:“ 宣子 於是乎始为国政,制事典,正法罪,辟狱刑,董逋逃,由质要,治旧洿,本秩礼,续常职,出滞淹。” 杜预 注:“拔贤能也。”
《漢語大詞典》:宁俗(寧俗)
谓使民风宁静和睦。《晋书·华谭传》:“臣闻五帝殊礼,三王异教,故或禪让以光政,或干戈以攻取。至於兴礼乐以和人,流清风以寧俗,其归一也。”
《漢語大詞典》:四聚
使民众安集的四项措施。逸周书·大武:“四聚:一、酌之以仁;二、怀之以乐;三、旁聚封人;四、设围以信。”
《漢語大詞典》:沐树(沐樹)
芟除树枝,使之无荫。谓使民无游憩之所,各归治业。语本管子·轻重丁:“ 桓公 问 管子 曰:‘民飢而无食,寒而无衣,应声之正,无以给上,室屋漏而不居,墙垣坏而不筑,为之奈何?’ 管子 对曰:‘沐涂树之枝也。’” 唐 元稹 《竞舟》诗:“吾闻 管仲 教,沐树惩堕游。”
《漢語大詞典》:威附
语出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穰苴 ﹞文能附众,武能威敌。”后以“威附”谓使敌人畏惧,使民众归附。 唐 常衮 《代杜相公让河南等道副元帅表》:“ 汉 让 韩信 以安危存亡之地, 齐 擢 穰苴 以文武威附之名。”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南蛮》:“盖及其輒动,而我之所以威附之术可得而谈者,有用兵深入,伐而克之。”
《国语辞典》:间接民权(间接民权)  拼音:jiàn jiē mín quán
由人民选举代表,间接行使民权以管理政府,如成立立法院与国民大会,代替人民行使政权、选举总统等都属间接民权。
《国语辞典》:优境学(优境学)  拼音:yōu jìng xué
研究改良生活环境,促使民族进化的一门学问。为英语euthenics的音意兼译名词。主张改良儿童的后天教养重于改良他们的禀性,反对优生学的理论。
《国语辞典》:敦风厉俗(敦风厉俗)  拼音:dūn fēng lì sú
使民风纯朴敦厚。《魏书。卷六四。郭祚传》:「是以先王沿物之情,为之轨法,故八刑备于昔典,奸律炳于来制,皆所以谋其始迹,访厥成罪,敦风厉俗,永资世范者也。」《梁书。卷四七。孝行传。甄恬传》:「恬既孝行殊异,声著邦壤,敦风厉俗,弘益兹多。」也作「敦世厉俗」。
《漢語大詞典》:法定代表人
代表法人行使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的人。如工厂的厂长、学校的校长等。
《漢語大詞典》:稷泽(稷澤)
河泽名。传说古代 后稷 曾用此水使民耕种,故称。山海经·西山经:“ 丹水 出焉,西流注於 稷泽 。” 郭璞 注:“ 后稷 神所凭,因名云。”山海经·西山经:“ 桃水 出焉,西流注於 稷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