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826,分122页显示  上一页  95  96  97  98  99  101  102  103  104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流水作业法
佛类词典
一人作虚
二乘作佛
七日作坛法
三种作意
大乘无作大戒
五分作法
五支作法
五作业根
院内道行杂作衣
六作
止持作犯
内作业灌顶
心作
心作喜
《高级汉语词典》:流水作业法  拼音:liú shuǐ zuò yè fǎ
以高效率,一个环节紧扣一个环节的方式来生产和组装最终产品的方法
一人作虚
【佛学大辞典】
(杂语)公案名。一人吐虚言,则万人相传为实也。空谷集云:「有僧问兴化存奘,多子塔前,共谈何事?化云:一人作虚,万人传实。」谓佛祖之大道,为言句思量所可及,一涉文字葛藤,则忽失真也。
二乘作佛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华已前佛为方便说故,不说声闻缘觉二乘之作佛,至法华说真实之一乘,始说二乘作佛,与以记别。辅行六曰:「遍寻法华以前诸教,实无二乘作佛之文,以明如来久成之说,故知并由带方便故。」
七日作坛法
【佛学大辞典】
(修法)大日经疏四曰:「凡造曼荼罗,于七日内须毕。」陀罗尼集经十二曰:「七日夜,法事总了。」
三种作意
【佛学大辞典】
(名数)大地法中作意之心所,别为三种:一、自相作意,与观法自相之智慧相应而起之作意心所也。二、共相作意,与观法共相之智慧相应而起之作意心所也。三、胜解作意,与假想观相应而起之作意心所也。如对于未见不净之物境,而修不净观时之作意是也。
大乘无作大戒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天台宗之圆顿戒也。是为大乘戒,故曰大乘,无作者,戒体也,新译谓之无表。凡受戒时,受者身内发生戒之实体。旧译家对于三业之有作。谓之无作。新译家对于三业之有表,谓之无表,戒之通名也。
五分作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五支作法)
五支作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称五分作法。谓因明以五支作法之论式也。弥勒,无著,世亲等古因明师所立,各家之论式,亦无一定。瑜伽师地论第十五,明五明处,其中于因明处之下曰:「能成立法,有八种者:一立宗,二辩因,三引喻,四同类,五异类,六现量,七比量,八正教量。」显扬圣教论亦全与之同。此八能立中前五者,即所谓五支作法也。瑜伽师地论解辩因曰:「辩因者,谓为成就所立宗义,依所引喻同类异类现量比量及与正教,建立顺益道理言论。」又释引喻曰:「引喻者,亦为成就所立宗义,引因所依诸馀世间串习共许易了之法,比况言论。」又随所有法望所馀法,相状自体业用法门因果五种,展转少分相似,名为同类。其五种少不相似,名为异类。声无常(立宗),以所作性故(辩因),如瓶空等(引喻),所作如瓶等(同类),非所作如虚空(异类),即其例也。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第十六亦举八能立,前五支中,第四名为合,第五名为结,不立同类异类之别。是一种之新说也。彼论曰:「合者,为引所馀此种类义,令就此法正说理趣。谓由三分(即前三支),成立如前所成义,已复为成立馀此种类所成义故,遂引彼义令就此法,正说道理。是名合。结者,谓到究竟趣所有正说。由此道理,极善成就。是故此事决定无异。结会究竟是名结。」依是可知第四合支,于直接所立之宗无关系。乃由前三支所成之义已成立,更为成立馀此类似所成之义,引彼义使之合者,第五结支为总结,由前三支所成立之义及第四合支所引合之义者。彼论举一例,谓诸法无我(立宗),若于蕴施设四过可得故(玄因),如于现在施设过去(立喻),如是遮破我颠倒已,即由此道理,常等亦无(合),由此道理,是故五蕴皆是无常乃至无我(结),即其义也。又世亲如实论所出之五分作法,亦少与前二者有殊。彼论曰:「五分义中,一分不具,是名不具足分。五分者:一立义言,二因言,三譬如言,四合譬言,五决定言。譬如有人言声无常,是第一分。何以故?依因生故,是第二分。若有物依因生,是物无常。譬如瓦器依因生,故无常,是第三分。声亦如是,是第四分。是故声无常,是第五分。是五分若不具一分,是名不具足堕负处。」外道尼耶夜学派所立,亦如用五支作法,与如实论所说略同。
五支作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称五分作法。谓因明以五支作法之论式也。弥勒,无著,世亲等古因明师所立,各家之论式,亦无一定。瑜伽师地论第十五,明五明处,其中于因明处之下曰:「能成立法,有八种者:一立宗,二辩因,三引喻,四同类,五异类,六现量,七比量,八正教量。」显扬圣教论亦全与之同。此八能立中前五者,即所谓五支作法也。瑜伽师地论解辩因曰:「辩因者,谓为成就所立宗义,依所引喻同类异类现量比量及与正教,建立顺益道理言论。」又释引喻曰:「引喻者,亦为成就所立宗义,引因所依诸馀世间串习共许易了之法,比况言论。」又随所有法望所馀法,相状自体业用法门因果五种,展转少分相似,名为同类。其五种少不相似,名为异类。声无常(立宗),以所作性故(辩因),如瓶空等(引喻),所作如瓶等(同类),非所作如虚空(异类),即其例也。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第十六亦举八能立,前五支中,第四名为合,第五名为结,不立同类异类之别。是一种之新说也。彼论曰:「合者,为引所馀此种类义,令就此法正说理趣。谓由三分(即前三支),成立如前所成义,已复为成立馀此种类所成义故,遂引彼义令就此法,正说道理。是名合。结者,谓到究竟趣所有正说。由此道理,极善成就。是故此事决定无异。结会究竟是名结。」依是可知第四合支,于直接所立之宗无关系。乃由前三支所成之义已成立,更为成立馀此类似所成之义,引彼义使之合者,第五结支为总结,由前三支所成立之义及第四合支所引合之义者。彼论举一例,谓诸法无我(立宗),若于蕴施设四过可得故(玄因),如于现在施设过去(立喻),如是遮破我颠倒已,即由此道理,常等亦无(合),由此道理,是故五蕴皆是无常乃至无我(结),即其义也。又世亲如实论所出之五分作法,亦少与前二者有殊。彼论曰:「五分义中,一分不具,是名不具足分。五分者:一立义言,二因言,三譬如言,四合譬言,五决定言。譬如有人言声无常,是第一分。何以故?依因生故,是第二分。若有物依因生,是物无常。譬如瓦器依因生,故无常,是第三分。声亦如是,是第四分。是故声无常,是第五分。是五分若不具一分,是名不具足堕负处。」外道尼耶夜学派所立,亦如用五支作法,与如实论所说略同。
五作业根
【佛学大辞典】
(名数)数论「外道二十五谛之第七位,生五种作业之根也。一语具,为语之具,即口舌等;二手;三足;四小便处,即生殖器;五大便处。」唯识述记一末曰:「五作业根者:一语具、二手、三足、四小便处、五大便处。此中语具,谓语所须,口舌等是。此中手足,即分皮根少分为之。前取总皮(五知根中之皮根),今取支故。又此男女大遗根等有别作用,故别立也。」
【三藏法数】
五根,即口与手、足、小便、大便。谓之作业者,以此五种能作业用故也,亦因五大而成,故云从五大生五作业根。
院内道行杂作衣
【佛学大辞典】
(衣服)同上。谓居寺中房室行道路时,或作诸杂务时所服者,故以为名。
【佛学大辞典】
(衣服)三衣中安陀会之异名。安陀会衣为五条。袈裟之最下者,惟独居院内或行道时著用之,故名为院内道行衣,入聚落会大众时不得著之。六物图曰:「安陀会名下衣(最居下故或下著故),从用名院内道行衣(入聚随众则不得著)。」
六作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六受)
六受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受领于六根之六尘曰六受,行住坐卧语默曰六作。又六根之作业也。止观二之二曰:「若有诸尘,须舍六受。若无财物,须连六作。」
止持作犯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对杀盗之恶法而言,止者持戒也,作者犯戒也。反之,对慈悲等之善法而言,则止者犯戒也,作者持戒也。
内作业灌顶
【佛学大辞典】
(术语)瑜祇经金刚萨埵菩提心内作业灌顶悉地品之所明,即五种三昧耶中第五三昧耶五种灌顶中之以心灌顶也。(参见:灌顶)
心作
【佛学大辞典】
(术语)心之作业。即三业中之意业也。
心作喜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十六特胜之第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