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蜫虫作佛
【佛学大辞典】
(术语)依圆顿一乘之意,则谓昆虫亦尚作佛云。智度论九十三曰:「复次佛心中一切众生皆毕定,微细昆虫虽未有善心过尔所劫发心,后当作佛。(中略)如法华中说毕定,馀经说有退有不退。」
调练心作意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四种作意)
【三藏法数】
调练者,调停练习也。谓于可厌患之法,调停练习,令心厌离,是名调练心作意。
随文作释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作经论释时,作玄义即总论,付后文句释之。所谓文句是也。字句之逐次释也。
诸因宿作宗
【佛学大辞典】
(流派)外道十六宗之一。谓现世所受之果报,由于过去之宿因,故于现在精进,则灭旧业,于未来不受恶果云。亦曰无惭外道。义林章一曰:「诸因宿作宗,谓离系亲子,亦云无惭外道,谓现所受苦皆宿作为因,若现精进,便吐旧业,由不作因之所害,故如是于后不复有漏。」
诸恶莫作
【佛学大辞典】
(术语)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此一四一句偈总括一切佛教,佛教之广海,摄尽于此一偈。大小乘八万之法藏,自此一偈流出也。增一阿含一曰:「时大迦叶问阿难曰:增一阿含乃能出三十七道品之教,乃诸法皆由此生。阿难报言:如是如是,(中略)增一阿含一偈之中,便出三十七品及诸法。迦叶问言:何等偈中出生三十七品及诸法?时尊者阿难便说是偈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北本涅槃经十四曰:「何等名为伽陀经?除修多罗及诸戒律,其馀有说四句之偈,所谓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智度论十八曰:「随相门者,如佛说偈: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法华玄义四之一曰:「戒经云: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诸恶即七支过罪,轻重非违,五部律明其相,如是等戒所防止。诸善者善三业若散若静,前后方便,支林功德,悉是清升,故称为善。自净其意者,即是破诸邪倒,了知世间出世间因果正助法门,能消除心垢,净诸瑕秽,岂过于慧,佛法旷海,此三摄尽。」释氏要览上曰:「阿难云: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世谓之七佛通戒偈。其义虽为通诫,然七佛各各有禁戒偈。此四句偈为第六佛迦叶如来之偈也。增一阿含经四十四曰:「于此贤劫中有佛名为迦叶如来,寿二万岁,二十年中恒以一偈以为禁戒。一切恶莫作,当奉行其善,自净其志意,是则诸佛教。」
头面作礼
【佛学大辞典】
(术语)以我头面顶礼尊者之足也。智度论十曰:「何以曰头面礼足?答曰:人身中第一贵者头,五情所著而最在上故。足第一贱,履不净处最在下故。是故以所贵礼所贱,贵重供养故。」观无量寿经曰:「遥见世尊,头面作礼。」法华经化城喻品曰:「时诸梵天王,头面礼佛,绕百千匝。」
【佛学常见辞汇】
以吾人之头面去顶礼尊者之足。
应作
【佛学大辞典】
(术语)应机而作。与应现同。文句二下曰:「名月是宝吉祥月天子,大势至应作。(中略)宝光是宝意日天子,观世音应作。」
优填王作佛形像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佛说作佛形像经之别名。一卷,失译。佛以优填王之问说作像之功德者。
湿润心作意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四种作意)
释迦作鸽救饥人
【佛学大辞典】
(本生)智度论十一云:释迦文佛原为一鸽,在雪山中。时大雪,有一人失道,穷厄辛苦,至于饥寒,命在须臾。鸽见此人,即飞求火,集薪燃之,以身投火,施此饥人。
蟭螟作窠
【佛学大辞典】
(公案)传灯录曰:「洪恩禅师执仰山手作舞云:譬如蟭螟虫在蚊子眼睫上作窠,向十字街头叫唤。」
愿作心师
【佛学大辞典】
(术语)涅槃经二十八曰:「愿作心师,不师于心。」
愿作佛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愿作佛之心也。往生论注下曰:「案王舍城所说无量寿经,三辈生中,虽行有优劣,莫不皆发无上菩提之心。此无上菩提心,即是愿作佛心。愿作佛心,即是度众生心。度众生心,即摄取众生,生有佛国土心。」案菩提心为上求下化之心。愿作佛心是上求菩提之心,度众生心是下化众生之心。
愿作度生
【佛学大辞典】
(术语)愿作佛心与愿作度众生心之称。(参见:愿作佛心)。
离作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于因明异喻中之喻依,附加一称为喻体之命题也。此为陈那所创治。例如于「如虚空等」上,添加「视诸非无常者皆非所作。」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