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407,分94页显示  上一页  38  39  40  41  42  44  45  46  4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着作郎
着作
著作权法
著作权
装痴作傻
装痴作态
装疯作傻
装聋作哑
装虚作假
装妖作怪
装模作样
装腔作势
装腔作态
妆聋作哑
妆模作样
《漢語大詞典》:着作郎(著作郎)
官名。 三国 魏明帝 始置,属中书省,掌编纂国史。其属有著作佐郎(后代或称佐著作郎)、校书郎、正字等。 晋 元康 中改属秘书省,称为大著作。 唐 代主管著作局,亦属秘书省。 宋 元 因之,惟 宋 别有国史院,故著作郎仅参与汇编“日历”(每日时事)等。 明 代废。亦省称“ 著作 ”。南史·百官志下:“ 晋武 世, 繆徵 为中书著作郎……著作郎谓之大著作,专掌史任。” 唐 刘知几 史通·覈才:“夫史才之难,其难甚矣。《晋令》云:‘国史之任,委之著作,每著作郎初至,必撰名臣传一人。’斯盖察其所由,苟非其才,则不可叨居史任。”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史官》:“天子动则左史书之,春秋是也;言则右史书之,尚书是也。 汉武帝 有《禁中起居注》。 魏 晋 归之著作,其后亦命近臣典其事。”
《漢語大詞典》:着作(著作)
(1).用文字表达意见、知识、思想、感情等。文选·班固〈答宾戏〉:“取舍者,昔人之上务;著作者,前烈之餘事耳。” 吕向 注:“著作,谓述作文史也。”后汉书·延笃传:“ 桓帝 以博士徵,拜议郎,与 朱穆 、 边韶 共著作 东观 。” 清 刘大櫆 《〈严遥青诗集〉序》:“ 文王 、 周公 繫, 孔子 成春秋,皆以大圣人之才,躬亲著作。” 鲁迅 《准风月谈·“商定”文豪》:“然而,著作一世,藏之名山,以待考古团的掘出的作家,此刻早已没有了。”
(2).著作的成品。明史·李东阳传:“为文典雅流丽,朝廷大著作多出其手。” 清 昭槤 啸亭续录·王西庄之贪:“余自信文名可以传世,至百年后,口碑已没而著作常存。” 丁玲 《悼念茅盾同志》:“ 茅盾 同志著作等身,我将再好好地去读,并永远向他学习。”
(3).见“ 著作郎 ”。
《國語辭典》:著作权法(著作權法)  拼音:zhù zuò quán fǎ
为保障著作人之著作权益,调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国家文化发展而制定之法律。条文内容系涉著作权、制版权、权利管理电子资讯及防盗拷措施、著作权集体管理团体与著作权审议及调解委员会、权利侵害之救济、网路服务提供者之民事免责事由与罚则等。
《国语辞典》:著作权(著作权)  拼音:zhù zuò quán
包含著作人格权与著作财产权,属于无体财产权之一种。著作人格权指公开发表权、姓名表示权及禁止不当修改权等三种权利;著作财产权指重制权、公开口述权、公开播送权、公开传输、公开上映权、公开演出权、公开展示权、散布权、改作权、编辑权及出租权等。著作财产权,原则上存续于著作人之生存期间及其死亡后五十年。
《漢語大詞典》:装痴作傻(裝痴作傻)
见“ 装痴卖傻 ”。
《漢語大詞典》:装痴卖傻(裝痴賣傻)
故意装作痴呆的样子。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一段:“ 吴天宝 说:‘你不用装痴卖傻的,跟我耍这个!我们的事你打算怎么办呢?’”亦作“ 装痴作傻 ”。 鲁迅 《华盖集续编·〈杂论管闲事·做学问·灰色等〉》:“至少,也大概叨光过什么,虽然自己的显在意识上并不了然,或者其实了然,而故意装痴作傻。”
《漢語大詞典》:装痴作态(裝癡作態)
故意装作痴呆的样子。 清 袁枚 新齐谐·借棺为车:“﹝妻﹞持大斧出,劈棺,駡曰:‘业已到家,何必装痴作态。’死者大笑,掀棺而起。”
《漢語大詞典》:装疯作傻(裝瘋作傻)
见“ 装疯卖傻 ”。
《國語辭典》:装疯卖傻(裝瘋賣傻)  拼音:zhuāng fēng mài shǎ
故意假装成痴呆疯癫的样子。如:「我几次要跟他讨论正事,他都装疯卖傻的,不肯面对问题。」
《國語辭典》:装聋作哑(裝聾作啞)  拼音:zhuāng lóng zuò yǎ
故意不闻不问,假装不知道。《醒世恒言。卷一七。张孝基陈留认舅》:「那先生一来见他不像个读书之人,二来见他老官儿也不像认真要儿读书的,三来又贪著些小利,总然有些知觉,也装聋作哑,只当不知,不去拘管他。」《醒世姻缘传》第七三回:「人势众大,只好装聋作哑,你敢向那一个说话?」也作「装聋装哑」。
《漢語大詞典》:装虚作假(裝虚作假)
犹言弄虚作假。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一章:“他一转身,站在 梁建 对面,说:‘我有必要对你装虚作假?’”
分類:弄虚作假
《漢語大詞典》:装妖作怪(裝妖作怪)
装扮妖怪骗人。比喻故意做作,把事情弄得玄妙莫测。《西湖佳话·白堤政迹》:“只因送来这些诗,不是陈腐,就是抄袭,若要新奇,便装妖作怪,无一首看得上眼。”《老残游记》第十一回:“説有鬼神,就可以装妖作怪,鼓惑乡愚,其志不过如此而已。”
《國語辭典》:装模作样(裝模作樣)  拼音:zhuāng mó zuò yàng
故意做作,不是出于自然的表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五回:「才知道他是个色厉内荏之流;外面虽是雷厉风行,装模作样;其实说到他的内情,只要有钱送给他,便万事全休的了。」
《國語辭典》:装腔作势(裝腔作勢)  拼音:zhuāng qiāng zuò shì
故意装出某种腔调或姿势。《精忠岳传》第六五回:「赵大、钱二,还要装腔作势。地方邻舍,俱来替他讨情,二人方才应允。」也作「拿班作势」。
《國語辭典》:装腔作态(裝腔作態)  拼音:zhuāng qiāng zuò tài
故意装出某种腔调或姿态。《西湖佳话。西冷韵迹》:「姨娘不消著急。他这两三越请我不去,故这等装腔作势。」
《漢語大詞典》:妆聋作哑(粧聾作啞)
不闻不问,假装糊涂。 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四折:“则这 白侍郎 正是我生死的冤家。从头认,都不差,可怎生粧聋作哑。”
《漢語大詞典》:妆模作样(妝模作樣)
装腔作势,故作姿态。 元 无名氏 《冻苏秦》第三折:“百般粧模作样,訕笑寒酸魍魎。” 清 洪升 《长生殿·倖恩》:“奈朝来背地,有人在那里,人在那里,粧模作样,言言语语,讥讥讽讽。”
故意做样子给人看。 清 李渔 《蜃中楼·双订》:“你们两个起先那样爱他,如今走到面前,又这等妆模作样。”参见“ 装模作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