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开笔(開筆)  拼音:kāi bǐ
1.首度习作诗文。
2.启用新毛笔。如:「新春开笔,讨个吉利。」
《漢語大詞典》:吟力
作诗的才力。 明 高启 《过胡博士郊居》诗:“老来吟力退,贫去告身存。” 清 吴伟业 《赠家园次湖州宋五十韵》:“怀人吟力健,观物道心澄。”
分類:作诗才力
《漢語大詞典》:诗斑(詩斑)
指因作诗辛苦而生出的花白头发。 宋 苏轼 《次韵道潜留别》:“已喜禪心无别语,尚嫌剃髮有诗斑。” 王十朋 集注:“ 唐 僧诗云:髮为作诗斑。”
《漢語大詞典》:韵叶(韻葉)
标韵字的叶形竹、木片。供作诗定韵之用。 清 钮琇 觚賸续编·奇觚:“ 长兴 朱羲人 ,好古之士也。筑一精室,名‘鳩柴’。列於室者,酒筹、韵叶、茗椀、食箸,多取诸竹木自然之质。”
《漢語大詞典》:诗花(詩花)
喻指作诗的激情。 明 徐渭 《对明篇》:“此时墨雨添江水,此际诗花弄莫春。”《花城》1981年第6期:“使本是奔腾澎湃的情爱变成了受控的涓涓清流,滋润着开满诗花的心田。”
分類:作诗激情
《漢語大詞典》:分吟
分韵或分题作诗。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九:“ 守存 除夕约同人游 吴山 ,不果,乃寄诗云:‘……多谢分吟留一席,不妨属和待明年。’”参见“ 分韵 ”、“ 分题 ”。
《國語辭典》:依韵(依韻)  拼音:yī yùn
古代赠答诗中,依仿他人来诗的韵脚作诗回赠。参见「和韵」条。
《漢語大詞典》:六关(六關)
(1).六个关卡。左传·文公二年:“ 仲尼 曰: 臧文仲 ,其不仁者三,不知者三。下 展禽 ,废六关,妾织蒲,三不仁也。” 杜预 注:“ 塞关 、 阳关 之属凡六关,所以禁絶末游,而废之。”一说关卡名。《孔子家语·颜回》:“ 孔子 曰:‘下 展禽 ,置 六关 ,妾织蒲,三不仁。’” 王肃 注:“ 六关 ,关名。 鲁 本无此关, 文仲 置之以税行者,故为不仁。《传》曰‘废六关’,非也。”
(2).指作诗应把握的六个主要之点。 元 范梈 木天禁语·六关:“篇法、句法、字法、气象、家数、音节。右一篇诗成,必须精研,合此六关方为佳。”
《國語辭典》:趁韵(趁韻)  拼音:chèn yùn
作诗者就韵成句,而不顾文义是否适当。宋。尤袤《全唐诗话。卷六。权龙褒》:「好赋诗而不知声律……尝吟夏日诗:『严霜白皓皓,明月赤团团。』或曰:『岂是夏景?』答曰:『趁韵而已。』」
《漢語大詞典》:诗场(詩場)
诗人集会吟诗、作诗的场所。 清 叶廷琯 《岁暮怀故乡同社诸友各系一诗·汪季白广文》:“酒座诗场感坠懽,听松愁説旧门阑。”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八:“承平士大夫诗场酒社,谐謔风流,令人慨慕。”
《漢語大詞典》:诗酒社(詩酒社)
作诗和饮酒的集会和团体。 宋 辛弃疾 《鹧鸪天·送元济之归豫章》词:“诗酒社,水云乡,可堪醉墨几淋浪。” 宋 辛弃疾 《江神子·和李能伯韵呈赵晋臣》词:“咫尺西风诗酒社,《石鼎句》,要 弥明 。”
《漢語大詞典》:十体(十體)
(1).指十种文体。 唐 陆龟蒙 《再酬袭美先辈见和读襄阳耆旧传之作》诗:“吾祖仗才力,革车蒙虎皮,手持一白旄,直向文场麾……十体免负赘,百家咸起痿。” 明 杨慎 《文赋列十体》:“分文之十体,各以四字尽之,可谓妙矣。”
(2).指书法的十体。 唐 张怀瓘 所分为:古文、大篆、籀文、小篆、八分、隶书、章草、行书、飞白、草书。见所著书断·列传
(3).指书法的十体。 唐 唐元度 所分为:古文、大篆、小篆、八分、飞白、薤叶、垂针、垂露、鸟书、连珠。见宣和书谱·唐元度
(4).指十种诗体。 唐 元稹 于 元和 七年时,将自己所作诗分编为古讽、乐讽、古体、新题乐府、律诗五言七言两体、律讽、悼亡、艳诗今古两体,共成十体。见所作《叙诗寄乐天书》
(5).指十种诗体。 五代 齐己 分诗作为高古、清奇、远近、双分、背非、虚无、是非、清洁、覆妆、阖门十体。见所著风骚旨格·诗有十体
《漢語大詞典》:赋韵(賦韻)
犹分韵。指作诗时先规定若干字为韵,各人分拈,依韵作诗。南史·曹景宗传:“詔令 约 ( 沈约 )赋韵。时韵已尽,唯餘‘竞、病’二字。 景宗 便操笔,斯须而成,其辞曰:‘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竞。借问行路人,何如 霍去病 ?’帝嘆不已。” 宋 洪迈 容斋续笔·作诗先赋韵:“ 南朝 人作诗多先赋韵。”
《漢語大詞典》:咏题(詠題)
作诗并题写。 唐 刘长卿 《贾侍郎自会稽使迴因书数事率成十韵》:“风物催归绪,云峯发咏题。” 宋 文天祥 《题〈苏武忠节图〉》诗序:“ 苗 守袖出 李龙眠 画《汉苏武忠节图》,求余咏题。”
分類:作诗题写
《國語辭典》:八病  拼音:bā bìng
诗文声律上的八种弊病,为南朝梁沈约等人提出。八病通常指五言诗在句子音律配合上有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等八种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