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佛 → 髴佛”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1847,分124页显示  上一页  89  90  91  92  93  95  96  97  98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融通念佛
融通念佛宗
融通念佛缘起
声为佛事
声佛事
应化佛菩提
应佛
闇室念佛
罽那尸弃佛
优婆离问佛经
优填王造佛像
优填王作佛形像经
弥勒释迦成佛前后
弥勒成佛经
弥勒大成佛经
融通念佛
【佛学大辞典】
(术语)日本良忍所弘通之念佛也。谓我念佛之功德,融通于一切人,一切人念佛之功德,融通于我。且念佛之功德,融通于一切行,一切行之功德,融通于念佛之一行,一切之功德,于此圆满,而往生净土也。见融通圆门章。
融通念佛宗
【佛学大辞典】
(流派)日本良忍师感无量寿佛现身相授与融通念佛曰:一人一切人,一切人一人。一行一切行,一切行一行。是名他力往生。十界一念,融通念佛,亿百万遍,功德圆满。后毗沙门天王现身曰:师蒙佛授,何不弘融通念佛耶?师曰:何谓也?天王曰:回所我唱,融通于众人;众人所唱,融摄于我;是融通念佛也。其功喻独称不可胜计。师自是创融通念佛宗。本宗之教义,念佛一行,顶受于无量寿佛,圆融妙理。相承于华严天台,开一因一果之妙义。故选取念佛,依净土三经。敷扬圆理,依华严法华也。圆门章曰:「敷扬圆理,则直据杂法。」(杂法者华严经也)。又曰:「宗祖正依华严法华。」
融通念佛缘起
【佛学大辞典】
(书名)二卷,日本大通撰。明融通念佛之宗义。
声为佛事
【佛学大辞典】
(杂语)以声演说法,因而济度众生也。天台维摩经疏二曰:「菩萨观众生眼等六根何根偏利?若耳根偏利即声为佛事。」
声佛事
【佛学大辞典】
(仪式)诵经,称佛名,音声之佛事也。天台维摩经疏二曰:「若耳根偏利,即声为佛事。」
应化佛菩提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佛菩提之一。(参见:菩提)附录。
菩提
【佛学大辞典】
(术语)Bodhi,旧译为道,新译为觉。道者通义,觉者觉悟之义。然所通所觉之境,有事理之二法,理者涅槃,断烦恼障而證涅槃之一切智,是通三乘之菩提也,事者一切有为之诸法,断所知障而知诸法之一切种智,是唯佛之菩提也,佛之菩提,通于此二者,故谓之大菩提。智度论四曰:「菩提名诸佛道。」同四十四曰:「菩提,秦言无上智慧。」注维摩经曰:「肇曰:道之极者,称曰菩提,秦无言以译之。菩提者,盖是正觉无相之真智乎。」止观一曰:「菩提者,天竺音也,此方称道。」大乘义章十八曰:「菩提胡语,此翻名道。果德圆通,名之为道。」安乐集上曰:「菩提者,乃是无上佛道之名也。」唯识述记一本曰:「梵云菩提,此翻为觉。觉法性故,古云菩提道者非也。」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为觉,是指能觉法性的智慧说的,也就是漏尽人的智慧。
【三藏法数】
梵语菩提,华言道。即诸佛所得清净究竟之理也。以其无灭无生,不变不迁,是为常住果。
应佛
【佛学大辞典】
(术语)应身佛也。(参见:应身)
闇室念佛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为绝外界视听,避乱想,专心修念佛三昧,在闇室作高声念佛也。
罽那尸弃佛
【佛学大辞典】
(佛名)释迦修行中出初僧祇满位之佛名。智度论四曰:「从过去释迦文佛到罽那尸弃,为初阿僧祇。」旧俱舍十三作「刺那尸弃。」新婆沙一百七十七,新俱舍十八作「宝髻。」优婆塞戒经一作「宝顶。」菩萨本行经作「螺髻。」玄应音义九曰:「罽那居例切,秦言宝积,经本或作刺那,力达切。」梵Ratnas/ikhin。
优婆离问佛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宋求那跋摩译。因优婆离之问说小乘戒之大要者。
优填王造佛像
【佛学大辞典】
(传说)释尊,一夏九旬,升忉利天为母说法,不远阎浮。时拘睒弥国优填王思慕之。以牛头栴檀造如来像高五尺,如来自天宫还,刻檀之像,立而迎之。故世尊于彼像嘱末世之教化。见增一阿含经二十八,西域记五,经律异相六。又佛上天时,优填王铸金作像云。见观佛三昧经六。
优填王作佛形像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佛说作佛形像经之别名。一卷,失译。佛以优填王之问说作像之功德者。
弥勒释迦成佛前后
【佛学大辞典】
(杂语)二菩萨皆在底沙佛所修行,释迦菩萨以极为精进超九大劫而成佛。(参见:底沙)
底沙
【佛学大辞典】
(佛名)Tis!ya,佛名。释迦牟尼佛尝在此佛所与弥勒共修佛道,七日七夜翘一脚,以一偈赞佛,依其功德于百劫中超越九劫而成佛云。玄应音义二十四曰:「底沙,丁礼反,旧曰弗沙,此曰明也。」同二十二曰:「此亦星名,因星立名,西国多此也。」俱舍光记十八曰:「底沙此云圆满,是星名,从星为名。」慧琳音义十八曰:「底沙,唐云鬼宿,即其人是此宿直日生。西方以二十八宿记日,但以月所临宿以为名,旧经云蛭数者是也。」婆沙论一百七十七曰:「如契经说,过去有佛,号曰底沙,或曰补沙。彼佛有二菩萨弟子勤修梵行,一名释迦牟尼,二名梅怛俪药(译言慈氏)。尔时彼佛观二弟子谁先根熟,即如实知慈氏先熟,能寂后熟。复观二士所化有情,谁根先熟。又如实知释迦所化应先根熟,知已即念。我今云何令彼机感相会遇耶?然令一人速熟则易,非令多人。作是念已,便告释迦:吾欲游山,汝可随去。尔时彼佛取尼师檀,随路先往,既至山上,入吠琉璃龛。敷尼师檀,结跏趺坐,入火界定。经七昼夜,受妙喜乐,威光炽然。释迦须臾亦往山上,处处寻佛,如犊求母。展转遇至彼龛室前,欻然见佛,威仪端肃,光明照耀。专诚恳发,喜叹不堪。于行无间,忘下一足。瞻仰尊颜,目不暂舍。经七昼夜,以一伽他赞彼佛曰:天地此界多闻室,逝宫天处十方无。丈夫牛王大沙门,寻地山林遍无等。如是赞已,便超九劫。于慈氏前,得无上觉。」
弥勒成佛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弥勒大成佛经之略名。
弥勒大成佛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秦罗什译,佛因舍利弗之问,说弥勒菩萨下生成佛之事。与弥勒下生经大同小异。疏一卷,唐憬兴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