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佛 → 髴佛”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1847,分124页显示 上一页 76 77 78 79 80 82 83 84 85 下一页
胎藏界五佛
耆婆导阿阇世诣佛所
草木成佛
高佛顶
高念佛
高声念佛
骨佛
真佛
真佛子
真佛颂
迹佛
借花献佛
除障佛顶
浴佛
佛类词典(续上)
相似即佛胎藏界五佛
耆婆导阿阇世诣佛所
草木成佛
高佛顶
高念佛
高声念佛
骨佛
真佛
真佛子
真佛颂
迹佛
借花献佛
除障佛顶
浴佛
相似即佛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天台所立六即佛之一。谓依凡圣一如之理而相似之人即佛也。
【三藏法数】
谓于观行即中,愈观愈明,愈止愈寂,虽未能真證其理,而于理彷佛有如真證,是为相似即佛,此十信位也。(愈观愈止者,观即观照,以观观昏也。止即止息,以止止散也。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
(术语)天台所立六即佛之一。谓依凡圣一如之理而相似之人即佛也。
【三藏法数】
谓于观行即中,愈观愈明,愈止愈寂,虽未能真證其理,而于理彷佛有如真證,是为相似即佛,此十信位也。(愈观愈止者,观即观照,以观观昏也。止即止息,以止止散也。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
胎藏界五佛
【佛学大辞典】
(名数)胎藏界曼陀罗之中心部云中胎藏,又称中台八叶院,八叶莲华开敷之形也。中台是大日如来,四方之四叶现四佛,四维之四叶现四菩萨,即南方开敷华王如来,东方宝幢如来,北方天鼓雷音如来,西方无量寿如来,中台之大日如来合为五佛也。
(名数)胎藏界曼陀罗之中心部云中胎藏,又称中台八叶院,八叶莲华开敷之形也。中台是大日如来,四方之四叶现四佛,四维之四叶现四菩萨,即南方开敷华王如来,东方宝幢如来,北方天鼓雷音如来,西方无量寿如来,中台之大日如来合为五佛也。
耆婆导阿阇世诣佛所
【佛学大辞典】
(故事)佛说寂志果经叙王害父母,忧恼不能措,六师外道亦无如何,遂来佛所忏悔。参照涅槃经十九。
(故事)佛说寂志果经叙王害父母,忧恼不能措,六师外道亦无如何,遂来佛所忏悔。参照涅槃经十九。
草木成佛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天台真言两宗立草木成佛之义。天台于台宗二百题七有草木成佛之论目。依法华经诸法实相,涅槃经佛性体遍之教文,由一色一香无非中道之道理而成立。圆实之意,谓中道佛性,遍于法界,故不隔有情无情,无情已有佛性,岂无成佛之理乎。然如华严谓真如随缘在有情之边为佛性,在无情之边为法性。如是差别佛性法性,故不成非情成佛之义。荆溪于金錍论中详细破之,极论为「木石无心语。生乎小乘。」以其是不知依正不二,色心一如之理,依凡情之迷见,故敢执木石无心也。荆溪释本经诸法实相之文谓实相必诸法。诸法必十如。十如必十界。十界必身土。身土既为实相,何不能成佛耶?又四明之言,谓:「欲显真修,须依理性。理非古今,不简古今。一成一切成,故说无情成佛也。」又真言宗之意,则据大日经所说六大周遍之理而立之。大日经阿阇梨真实智品曰:「我即同心位,一切处自在。普遍于种种,有情及非情。阿字第一命,嚩字名为水,啰字名为火,字名忿怒(风),祛字同虚空。」此中初句我即同心位说识大,后五句说五大,中间之一切处自在等三句,说六大之自在无碍。盖六大为大日之礼性,周遍于有情非情,故一切草木瓦砾,悉为如来之三昧耶身也。而有情既由于此六大周遍而往生,则非情亦此六大周遍。岂不能成佛耶。故据六大周遍之文,而草木成佛之义成立也。见秘藏记钞七。
(术语)天台真言两宗立草木成佛之义。天台于台宗二百题七有草木成佛之论目。依法华经诸法实相,涅槃经佛性体遍之教文,由一色一香无非中道之道理而成立。圆实之意,谓中道佛性,遍于法界,故不隔有情无情,无情已有佛性,岂无成佛之理乎。然如华严谓真如随缘在有情之边为佛性,在无情之边为法性。如是差别佛性法性,故不成非情成佛之义。荆溪于金錍论中详细破之,极论为「木石无心语。生乎小乘。」以其是不知依正不二,色心一如之理,依凡情之迷见,故敢执木石无心也。荆溪释本经诸法实相之文谓实相必诸法。诸法必十如。十如必十界。十界必身土。身土既为实相,何不能成佛耶?又四明之言,谓:「欲显真修,须依理性。理非古今,不简古今。一成一切成,故说无情成佛也。」又真言宗之意,则据大日经所说六大周遍之理而立之。大日经阿阇梨真实智品曰:「我即同心位,一切处自在。普遍于种种,有情及非情。阿字第一命,嚩字名为水,啰字名为火,字名忿怒(风),祛字同虚空。」此中初句我即同心位说识大,后五句说五大,中间之一切处自在等三句,说六大之自在无碍。盖六大为大日之礼性,周遍于有情非情,故一切草木瓦砾,悉为如来之三昧耶身也。而有情既由于此六大周遍而往生,则非情亦此六大周遍。岂不能成佛耶。故据六大周遍之文,而草木成佛之义成立也。见秘藏记钞七。
高佛顶
【佛学大辞典】
(菩萨)住于胎藏界第六释迦院五佛顶尊之一。(参见:佛顶)
(菩萨)住于胎藏界第六释迦院五佛顶尊之一。(参见:佛顶)
高念佛
【佛学大辞典】
(杂语)高声念佛也。
(杂语)高声念佛也。
高声念佛
【佛学大辞典】
(杂语)对于轻声念佛而言,又名厉声念佛。即大声唱南无阿弥陀佛也。阿弥陀经通赞疏中所谓「念佛有三:一心念,心中系念。二轻声念,为自耳所闻故。三高声念」是也。
(杂语)对于轻声念佛而言,又名厉声念佛。即大声唱南无阿弥陀佛也。阿弥陀经通赞疏中所谓「念佛有三:一心念,心中系念。二轻声念,为自耳所闻故。三高声念」是也。
骨佛
【佛学大辞典】
(杂名)言人死为白骨也。
(杂名)言人死为白骨也。
真佛
【佛学大辞典】
(术语)报身佛对于化身佛谓之真佛。又谓无相之法身。无量寿经曰:「光明相好,具如真佛。」临济录曰:「真佛无形,真法无相。」
【佛学常见辞汇】
指佛的报身与法身。
(术语)报身佛对于化身佛谓之真佛。又谓无相之法身。无量寿经曰:「光明相好,具如真佛。」临济录曰:「真佛无形,真法无相。」
【佛学常见辞汇】
指佛的报身与法身。
真佛子
【佛学大辞典】
(术语)别教菩萨,始到初地,即證我法二空之真如,故谓为生于如来家之真佛子。唯识述记九末曰:「绍继佛种,令不断绝。乃至般若證真法界,名于中生,名真佛子。」
(术语)别教菩萨,始到初地,即證我法二空之真如,故谓为生于如来家之真佛子。唯识述记九末曰:「绍继佛种,令不断绝。乃至般若證真法界,名于中生,名真佛子。」
真佛颂
【佛学大辞典】
(书名)虚堂和尚作。
(书名)虚堂和尚作。
迹佛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迹门之佛也。
(术语)谓迹门之佛也。
借花献佛
【佛学大辞典】
(杂语)过现因果经,瞿夷寄二花于善慧仙人以献佛。按元杂剧有借花献佛语。借当是寄花之讹。今俗用为借他人物以献客之意。
【俗语佛源】
佛说法时,诸天散花。佛国净土也有昼夜雨花的祥瑞。释迦佛涅槃时,大众持香花、宝幢等供养。以献花、焚香礼敬佛等三宝,称为「香花供养」,是佛门习见的仪规。「借花献佛」典出《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一。释迦佛过去世为善慧仙人,闻普光佛出世,欲觅名花供养。遇一位青衣,密持七枝莲花而过,莲花感善慧之诚,踊出瓶外,青衣大惊。善慧「为欲成就一切种智,度脱无量众生」,愿以五百钱购取五枝莲花。青衣见其诚心,即以五花相赠,愿结生死之缘,又「请寄二花以献佛前,使我生死不失此愿」。善慧旋至普光佛所,「即散五睫,皆住空中,化成台;后散二睫,亦止空中,夹佛两边」。普光佛悬记善慧当来作佛,号释迦牟尼。后因以「借花献佛」比喻借别人之物去做人情。如元·萧德祥《杀狗劝夫》楔子:「既然哥哥有酒,我们借花献佛,与哥哥上寿咱!」(李明权)
(杂语)过现因果经,瞿夷寄二花于善慧仙人以献佛。按元杂剧有借花献佛语。借当是寄花之讹。今俗用为借他人物以献客之意。
【俗语佛源】
佛说法时,诸天散花。佛国净土也有昼夜雨花的祥瑞。释迦佛涅槃时,大众持香花、宝幢等供养。以献花、焚香礼敬佛等三宝,称为「香花供养」,是佛门习见的仪规。「借花献佛」典出《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一。释迦佛过去世为善慧仙人,闻普光佛出世,欲觅名花供养。遇一位青衣,密持七枝莲花而过,莲花感善慧之诚,踊出瓶外,青衣大惊。善慧「为欲成就一切种智,度脱无量众生」,愿以五百钱购取五枝莲花。青衣见其诚心,即以五花相赠,愿结生死之缘,又「请寄二花以献佛前,使我生死不失此愿」。善慧旋至普光佛所,「即散五睫,皆住空中,化成台;后散二睫,亦止空中,夹佛两边」。普光佛悬记善慧当来作佛,号释迦牟尼。后因以「借花献佛」比喻借别人之物去做人情。如元·萧德祥《杀狗劝夫》楔子:「既然哥哥有酒,我们借花献佛,与哥哥上寿咱!」(李明权)
除障佛顶
【佛学大辞典】
(菩萨)又作除业,摧碎,尊胜。尊胜陀罗尼者,此尊之咒也。
(菩萨)又作除业,摧碎,尊胜。尊胜陀罗尼者,此尊之咒也。
浴佛
【佛学大辞典】
(行事)与灌佛同。西天于平常行之。中日诸宗于四月八日之佛生日行之。禅家更于十二月八日之佛成道日行之。后汉书陶谦传曰:「每浴佛辄多设饮饭,布席于路。」荆楚岁时记曰:「荆楚以四月八日诸寺各设会,香汤浴佛,共作龙华会。以为弥勒下生之徵也。」吴志刘繇传曰:「笮融督广陵彭城,大起浮图祠。以铜为人,黄金涂身,衣以锦采,垂铜槃九重。下为重楼阁道,可容三千馀人,悉课读佛经。令界内及旁郡人有好佛者,听受道,复其他役,以招致之。由此远近前后至者,五千馀人户。每浴佛多设酒饭,布席于路,经数十里。民人来观及就食,且万人,费以巨亿。」宋书刘敬宣传曰:「八岁丧母。四月八日,敬宣见众人灌佛,乃下头上金镜以为母灌。因悲泣不自胜。」僧史略上曰:「浴佛者,唐义净三藏躬游西域,见印度每日禺中,维那鸣钟,寺庭取铜石等像,于盘内磨香或泥,灌水以揩之。举两指灌水于自顶之上,谓之吉祥之水,冀求胜利焉。问:浴佛表何?通曰:象佛生时龙喷香雨,浴佛身也。然彼日日灌洗,则非生日之意。疑五竺多热,僧既频浴,佛亦勤灌耳。东夏尚腊八,或二月四月八日,乃是为佛生日也。」(参见:灌佛)
(行事)与灌佛同。西天于平常行之。中日诸宗于四月八日之佛生日行之。禅家更于十二月八日之佛成道日行之。后汉书陶谦传曰:「每浴佛辄多设饮饭,布席于路。」荆楚岁时记曰:「荆楚以四月八日诸寺各设会,香汤浴佛,共作龙华会。以为弥勒下生之徵也。」吴志刘繇传曰:「笮融督广陵彭城,大起浮图祠。以铜为人,黄金涂身,衣以锦采,垂铜槃九重。下为重楼阁道,可容三千馀人,悉课读佛经。令界内及旁郡人有好佛者,听受道,复其他役,以招致之。由此远近前后至者,五千馀人户。每浴佛多设酒饭,布席于路,经数十里。民人来观及就食,且万人,费以巨亿。」宋书刘敬宣传曰:「八岁丧母。四月八日,敬宣见众人灌佛,乃下头上金镜以为母灌。因悲泣不自胜。」僧史略上曰:「浴佛者,唐义净三藏躬游西域,见印度每日禺中,维那鸣钟,寺庭取铜石等像,于盘内磨香或泥,灌水以揩之。举两指灌水于自顶之上,谓之吉祥之水,冀求胜利焉。问:浴佛表何?通曰:象佛生时龙喷香雨,浴佛身也。然彼日日灌洗,则非生日之意。疑五竺多热,僧既频浴,佛亦勤灌耳。东夏尚腊八,或二月四月八日,乃是为佛生日也。」(参见:灌佛)
灌佛
【佛学大辞典】
(行事)又去浴佛。灌浴佛像而拂拭之,其功德广大,经说之,西天每作之。寄归传四曰:「但西国诸寺,灌沐尊仪,每于禺中(正午)之时,授事(执事)便鸣健椎。寺庭张施宝盖,殿侧罗列香瓶,取金银铜石之像,置以铜金木石盘,内令诸妓女奏其音乐,涂以磨香,灌以香水,以净白而揩试之,然后安置殿中,布诸华䌽,此乃寺众之仪,令羯磨陀那(译授事)作之矣。然于房房之内,自浴尊仪,日日皆为要心无阙,(中略)至于铜像,无问小大,须细灰砖末,揩拭光明。清水灌之,澄华若镜。大者月半月尽合众共为,小者随己所能。每须洗沐,斯则所费虽少,而福利尤多。其浴像之水,举以两指,沥自顶上,斯谓吉祥之水,冀求胜利。(中略)曾见有处。四月八日,或道或俗,持像路边,灌洗随宜。不知揩拭,风飘日曝,未称其仪矣。」依此则西天之俗,灌佛为平常之事,依拂说摩诃刹头经,则特说四月八日佛生日之灌佛,依般泥洹后灌腊经,则说四月八日佛生日与七月十五日夏满日之灌佛。诸宗行佛生日之灌佛,禅宗于十二月八日之佛成道亦行灌佛式。腊八之浴佛,依譬喻经。(参见:腊八)。秘藏记本说密教之沐像法曰:「即观以此本来自性清净水,浴诸佛无垢身。及洗自他众生界百六十心即浴。」有般泥洹后灌腊经、佛说灌洗佛形像经、摩诃刹头经、佛说浴像功德经、浴佛功德经、新集浴像仪轨之经轨。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浴佛,即以水灌浴佛像而拂拭之。
(行事)又去浴佛。灌浴佛像而拂拭之,其功德广大,经说之,西天每作之。寄归传四曰:「但西国诸寺,灌沐尊仪,每于禺中(正午)之时,授事(执事)便鸣健椎。寺庭张施宝盖,殿侧罗列香瓶,取金银铜石之像,置以铜金木石盘,内令诸妓女奏其音乐,涂以磨香,灌以香水,以净白而揩试之,然后安置殿中,布诸华䌽,此乃寺众之仪,令羯磨陀那(译授事)作之矣。然于房房之内,自浴尊仪,日日皆为要心无阙,(中略)至于铜像,无问小大,须细灰砖末,揩拭光明。清水灌之,澄华若镜。大者月半月尽合众共为,小者随己所能。每须洗沐,斯则所费虽少,而福利尤多。其浴像之水,举以两指,沥自顶上,斯谓吉祥之水,冀求胜利。(中略)曾见有处。四月八日,或道或俗,持像路边,灌洗随宜。不知揩拭,风飘日曝,未称其仪矣。」依此则西天之俗,灌佛为平常之事,依拂说摩诃刹头经,则特说四月八日佛生日之灌佛,依般泥洹后灌腊经,则说四月八日佛生日与七月十五日夏满日之灌佛。诸宗行佛生日之灌佛,禅宗于十二月八日之佛成道亦行灌佛式。腊八之浴佛,依譬喻经。(参见:腊八)。秘藏记本说密教之沐像法曰:「即观以此本来自性清净水,浴诸佛无垢身。及洗自他众生界百六十心即浴。」有般泥洹后灌腊经、佛说灌洗佛形像经、摩诃刹头经、佛说浴像功德经、浴佛功德经、新集浴像仪轨之经轨。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浴佛,即以水灌浴佛像而拂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