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佛 → 髴佛”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1847,分124页显示 上一页 69 70 71 72 73 75 76 77 78 下一页
定光佛
空王佛
果头佛
门门见佛
非心非佛
非情成佛
竺佛念
金光佛刹
金佛
五佛座
金刚佛子
金刚顶经一字顶轮王瑜伽一切时处念诵成佛仪轨
金轮王佛顶要略念诵法
念佛
佛类词典(续上)
定光佛手定光佛
空王佛
果头佛
门门见佛
非心非佛
非情成佛
竺佛念
金光佛刹
金佛
五佛座
金刚佛子
金刚顶经一字顶轮王瑜伽一切时处念诵成佛仪轨
金轮王佛顶要略念诵法
念佛
定光佛手
【佛学大辞典】
(故事)天台之佛陇有禅师,曰定光,智者顗禅师尝梦师以手招之。佛者,禅门悟道人之通称,又拟于古之锭光佛。祖庭事苑五曰:「智者顗禅师,年十五时,礼佛像,恍然如梦,见大山临海际,峰顶有僧,招手接入一伽蓝:汝当居此,汝当修此。天台佛陇有定光禅师,先居此峰,谓弟子曰:不久当有善知识领徒至此。俄尔智者至。光曰:还忆畴昔举手招引时否?」冷斋夜话十曰:「然渠在海外,吾无定光佛手,何能招手?」
(故事)天台之佛陇有禅师,曰定光,智者顗禅师尝梦师以手招之。佛者,禅门悟道人之通称,又拟于古之锭光佛。祖庭事苑五曰:「智者顗禅师,年十五时,礼佛像,恍然如梦,见大山临海际,峰顶有僧,招手接入一伽蓝:汝当居此,汝当修此。天台佛陇有定光禅师,先居此峰,谓弟子曰:不久当有善知识领徒至此。俄尔智者至。光曰:还忆畴昔举手招引时否?」冷斋夜话十曰:「然渠在海外,吾无定光佛手,何能招手?」
定光佛
【佛学大辞典】
(佛名)即燃灯佛。(参见:定光佛手)
【佛学常见辞汇】
燃灯佛。释迦佛在因位时曾买五朵花奉献给此佛,因而获得未来成佛的记别。
(佛名)即燃灯佛。(参见:定光佛手)
【佛学常见辞汇】
燃灯佛。释迦佛在因位时曾买五朵花奉献给此佛,因而获得未来成佛的记别。
定光佛手
【佛学大辞典】
(故事)天台之佛陇有禅师,曰定光,智者顗禅师尝梦师以手招之。佛者,禅门悟道人之通称,又拟于古之锭光佛。祖庭事苑五曰:「智者顗禅师,年十五时,礼佛像,恍然如梦,见大山临海际,峰顶有僧,招手接入一伽蓝:汝当居此,汝当修此。天台佛陇有定光禅师,先居此峰,谓弟子曰:不久当有善知识领徒至此。俄尔智者至。光曰:还忆畴昔举手招引时否?」冷斋夜话十曰:「然渠在海外,吾无定光佛手,何能招手?」
(故事)天台之佛陇有禅师,曰定光,智者顗禅师尝梦师以手招之。佛者,禅门悟道人之通称,又拟于古之锭光佛。祖庭事苑五曰:「智者顗禅师,年十五时,礼佛像,恍然如梦,见大山临海际,峰顶有僧,招手接入一伽蓝:汝当居此,汝当修此。天台佛陇有定光禅师,先居此峰,谓弟子曰:不久当有善知识领徒至此。俄尔智者至。光曰:还忆畴昔举手招引时否?」冷斋夜话十曰:「然渠在海外,吾无定光佛手,何能招手?」
空王佛
【佛学大辞典】
(佛名)过去世之一佛。空王为佛之总名,而今为一佛之名也。法华经说,释尊与阿难共于空王佛所发心。法华经人记品曰:「诸善男子,我与阿难等,于空王佛所,同时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阿难常乐多闻,我常勤精进。」又,阿弥陀如来于因位为比丘时,与他三比丘共拜此佛之白毫相而成佛。见观佛三昧经九。往生要集中本曰:「五体投地,遍身流汗,归命弥陀佛。念眉间白毫相,发露涕泣,应作此念:过去空王佛,眉间白毫相,弥陀尊礼敬,灭罪今得佛。我今礼弥陀佛,亦当复如是。」
【佛学常见辞汇】
佛名。据法华经说,释尊与阿难曾经一起在空王佛所发心学道。
(佛名)过去世之一佛。空王为佛之总名,而今为一佛之名也。法华经说,释尊与阿难共于空王佛所发心。法华经人记品曰:「诸善男子,我与阿难等,于空王佛所,同时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阿难常乐多闻,我常勤精进。」又,阿弥陀如来于因位为比丘时,与他三比丘共拜此佛之白毫相而成佛。见观佛三昧经九。往生要集中本曰:「五体投地,遍身流汗,归命弥陀佛。念眉间白毫相,发露涕泣,应作此念:过去空王佛,眉间白毫相,弥陀尊礼敬,灭罪今得佛。我今礼弥陀佛,亦当复如是。」
【佛学常见辞汇】
佛名。据法华经说,释尊与阿难曾经一起在空王佛所发心学道。
果头佛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天台宗之语。四教各果上之佛也。四教仪曰:「钝则但见偏空,不见不空,止成当教果头佛。」
(术语)天台宗之语。四教各果上之佛也。四教仪曰:「钝则但见偏空,不见不空,止成当教果头佛。」
门门见佛
【佛学大辞典】
(杂语)般舟赞曰:「教门非一,但为我等倒见凡夫,若能依教修行者,则门门见佛,得生净土。」
(杂语)般舟赞曰:「教门非一,但为我等倒见凡夫,若能依教修行者,则门门见佛,得生净土。」
非心非佛
【佛学大辞典】
(公案)以是心是佛之语翻案而为一个之公案者。无门关三十二则曰:「马祖因僧问,如何是佛?祖曰:非心非佛。」碧岩四十四则曰:「僧问禾山:即心即佛即不问,如何是非心非佛?山曰:解打鼓。」宗镜录二十五曰:「心之与佛皆世间之名,是之与非乃分别之见。空论妄想,曷得真归。所以祖师云:若言是心是佛,如牛有角,若言非心非佛,如兔无角,并是对待强名边事。」
(公案)以是心是佛之语翻案而为一个之公案者。无门关三十二则曰:「马祖因僧问,如何是佛?祖曰:非心非佛。」碧岩四十四则曰:「僧问禾山:即心即佛即不问,如何是非心非佛?山曰:解打鼓。」宗镜录二十五曰:「心之与佛皆世间之名,是之与非乃分别之见。空论妄想,曷得真归。所以祖师云:若言是心是佛,如牛有角,若言非心非佛,如兔无角,并是对待强名边事。」
非情成佛
【佛学大辞典】
(术语)圆教之极说,立草木国土悉皆成佛之义,是曰非情成佛。圆教之意,中道佛性,遍于法界,故不问有情无情也。但由迷情故,见二法之差别,然色心依正,只为一大觉,一佛成道,则无非此佛之依正,故言草木之非情,亦有成佛之义,若成佛得道,由于发心修行,草木之非情无此义者,是见色心依正之差别权教之意也。金錍论一部盛论此义,又天台二百题中以草木成佛之题目,详细问答此义,密教谓万有本来,为六大所成,不见有情非情之别。非情成佛,为当然也。
(术语)圆教之极说,立草木国土悉皆成佛之义,是曰非情成佛。圆教之意,中道佛性,遍于法界,故不问有情无情也。但由迷情故,见二法之差别,然色心依正,只为一大觉,一佛成道,则无非此佛之依正,故言草木之非情,亦有成佛之义,若成佛得道,由于发心修行,草木之非情无此义者,是见色心依正之差别权教之意也。金錍论一部盛论此义,又天台二百题中以草木成佛之题目,详细问答此义,密教谓万有本来,为六大所成,不见有情非情之别。非情成佛,为当然也。
竺佛念
【佛学大辞典】
(人名)竺姓,佛念名。凉州人,苻氏建元中僧伽跋澄昙摩难提等,入长安,澄执梵文,念译为晋,出增一阿含及中阿含。为苻姚二代译人之宗。后译菩萨璎珞十住断结及出曜经等。卒于长安。见高僧传一。
(人名)竺姓,佛念名。凉州人,苻氏建元中僧伽跋澄昙摩难提等,入长安,澄执梵文,念译为晋,出增一阿含及中阿含。为苻姚二代译人之宗。后译菩萨璎珞十住断结及出曜经等。卒于长安。见高僧传一。
金光佛刹
【佛学大辞典】
(界名)最下底之佛土名也。观无量寿经曰:「从下方金光佛刹乃至上方光明王佛刹。」
(界名)最下底之佛土名也。观无量寿经曰:「从下方金光佛刹乃至上方光明王佛刹。」
金佛
【佛学大辞典】
(图像)以金属造之佛像也。
(图像)以金属造之佛像也。
五佛座
【佛学大辞典】
(名数)金刚界五佛之宝座也。一大日师子座师子为诸兽之王,于诸兽中游行无畏。毗卢遮那亦如是。为诸法之王,于诸法中不变无碍,故坐师子座。二阿閦象座。象之力用,于诸兽中无过之者,金刚部王皆据其上者,表坚力无碍也。又兔马象三兽渡河象王独极底,象马车步四兵中,以象为第一,于诸兽中其力最大,能摧破各物无敢敌者。金刚部摧破之德用与之相应。三宝生马座。诸世间尊贵吉祥,无先于马。马有慧用,世以为宝。宝生佛之灌顶法王以之为座,于灌顶表具吉祥也。又轮王七宝中有马宝,能行地空,具速疾神通之德。空为智,阳德也,地为理,阴德也。南方为理智具足之事转,故以马宝为座。又南方者修行之方,三密之修行速疾,达所诣之处,故马宝之速疾飞行,为其相应之标帜。四阿弥陀孔雀座。诸世间以孔雀为瑞禽,此禽华丽,具种种之色,复有明慧,善应时宜。故阿弥陀之转法轮王以之为座。又阿弥陀经说,极乐世界有孔雀鹦鹉等诸鸟,昼夜六时出和雅之音,演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等种种之法门。是最与转轮王相应之标帜也。五不空成就迦楼罗座。此鸟之威力,能降诸龙,于诸龙所居之四大海中,向迦楼罗所向之方,龙即降伏。不空佛之羯磨王以之为座,智用随方之羯磨,摄引一切人天之诸龙无不归者,以表诸佛菩萨随摄随归无有违者。又,迦楼罗鸟一日食一大龙,五百小龙,如观佛三昧经所说。今此佛入生死大海,取人天之龙,使到菩提之彼岸,故以之为所坐也。见秘藏记末,同钞十。
(名数)金刚界五佛之宝座也。一大日师子座师子为诸兽之王,于诸兽中游行无畏。毗卢遮那亦如是。为诸法之王,于诸法中不变无碍,故坐师子座。二阿閦象座。象之力用,于诸兽中无过之者,金刚部王皆据其上者,表坚力无碍也。又兔马象三兽渡河象王独极底,象马车步四兵中,以象为第一,于诸兽中其力最大,能摧破各物无敢敌者。金刚部摧破之德用与之相应。三宝生马座。诸世间尊贵吉祥,无先于马。马有慧用,世以为宝。宝生佛之灌顶法王以之为座,于灌顶表具吉祥也。又轮王七宝中有马宝,能行地空,具速疾神通之德。空为智,阳德也,地为理,阴德也。南方为理智具足之事转,故以马宝为座。又南方者修行之方,三密之修行速疾,达所诣之处,故马宝之速疾飞行,为其相应之标帜。四阿弥陀孔雀座。诸世间以孔雀为瑞禽,此禽华丽,具种种之色,复有明慧,善应时宜。故阿弥陀之转法轮王以之为座。又阿弥陀经说,极乐世界有孔雀鹦鹉等诸鸟,昼夜六时出和雅之音,演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等种种之法门。是最与转轮王相应之标帜也。五不空成就迦楼罗座。此鸟之威力,能降诸龙,于诸龙所居之四大海中,向迦楼罗所向之方,龙即降伏。不空佛之羯磨王以之为座,智用随方之羯磨,摄引一切人天之诸龙无不归者,以表诸佛菩萨随摄随归无有违者。又,迦楼罗鸟一日食一大龙,五百小龙,如观佛三昧经所说。今此佛入生死大海,取人天之龙,使到菩提之彼岸,故以之为所坐也。见秘藏记末,同钞十。
金刚佛子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密教受灌顶者之称。灌顶者必受某金刚之金刚名也。二教论曰:「才见曼荼罗则种金刚界种子,具受灌顶受职金刚名号。」
(术语)密教受灌顶者之称。灌顶者必受某金刚之金刚名也。二教论曰:「才见曼荼罗则种金刚界种子,具受灌顶受职金刚名号。」
金刚顶经一字顶轮王瑜伽一切时处念诵成佛仪轨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不空译。说一字顶轮王之修法者。
(经名)一卷,唐不空译。说一字顶轮王之修法者。
金轮王佛顶要略念诵法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唐不空译。说金轮佛顶之修法。
(书名)一卷,唐不空译。说金轮佛顶之修法。
念佛
【佛学大辞典】
(术语)念佛有总别之分。就总言之,有三种,一称名念佛,口称佛名也。二观想念佛,静坐而观念佛之相好功德也。三实相念佛,观佛之法身非有非空中道实相之理也。此于往生要集配对定散有相无相,而为四种:一定业念佛,即上之观想念佛也。二散业念佛,即上之称名念佛也。三有相念佛,即上之定业念佛与散业念佛也。四无相念佛,即上之实相念佛也。以上所述。乃定散事(有相)、理(无相)之四者。此中有相念佛,即定散之二者,故言其体,则为定散与实相之三种。顾就总之念佛而论,念佛之言,虽通于定散事理,然净土门所劝者,乃属于散业之称名,事之念佛也。其次就别言之,乃对于观佛而别立念佛之言也。此时于观佛之中,摄观想与实相之二种念佛,因之称名念佛,单名之曰念佛。如观佛三昧,念佛三昧之对称是也。念佛专取称名者,乃净土门一家之洪范,于念声是一之释而知之。今念佛之言,虽通于诸佛,而诸大乘之说,独限于阿弥陀佛也。往生要集下末曰:「明寻常念相者,此有多种,大分为四:一定业,谓坐禅入定观佛。二散业,谓行住坐卧,散心念佛。三有相业,谓或观相好,或念名号,偏厌秽土,专求净土。四无相业,谓虽称念佛欣求净土,而观身土即毕竟空,如幻如梦,即体而空。虽空而有非有非空,通达此无二,真入第一义空,是名无相业。」观无量寿经曰:「若念佛者,当知此人是人中分陀利华。」楞严经五曰:「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起信论曰:「以专意念佛因缘,随愿得生他方佛土。」往生要集中本曰:「往生之业,念佛为本。」
【佛学常见辞汇】
有三种,即称名念佛、观想念佛、实相念佛。称名念佛是口中称念佛的名号;观想念佛是在静坐之中观念佛的相好功德;实相念佛是观佛的法身非有非空中道实相的道理。
【佛学次第统编】
念佛有总别之分,就总言之有三种:
一、称名念佛 口称佛名也。
二、观想念佛 静坐而观,念佛之相好功德也。
三、实相念佛 观佛之法身,非有非空,中道实相之理也。
此于往生要集,配对定散有相无相而为四种:
一、定业念佛 即上之观想念佛也。
二、散业念佛 即上之称名念佛也。
三、有相念佛 即上之定业念佛与散业念佛也。
四、无相念佛 即上之实相念佛也。
以上所述,乃定散事(有相)理(无相)之四者,此中有相念佛,即定散之二者,故言其体,则为定散与实相之三种。顾就总之念佛而论,念佛之言,虽通于定散事理,然净土门所劝者,乃属于散业之称名,事之念佛也。
其次就别言之,乃对于观佛,而别立念佛之言也。此时于观佛之中,摄观想与实相之二种念佛,因之称名念佛,单名之曰念佛,如观佛三昧念佛三昧之对称是也。念佛专取称名者,乃净土门一家之洪范,于念声是一之释而知之。
往生要集曰:「明寻常念相者,此有多种,大分为四:一定业,谓坐禅入定观佛。二散业,谓行住坐卧散心念佛。三有相业,谓或观相好,或念名号,遍厌秽土,专求净土。四无相业,谓虽称念佛,欣求净土,而观身土,即毕竟空,如幻如梦,即体而空,虽空而有,非有非空,通达此无二真入第一义空,是名无相业。」
「念佛三昧」有二种:
一、一心观佛之相好,或一心观法身之实相,(此二者即观想念佛)或一心称佛名(称名念佛),此等修行法,谓之念佛三昧,是因行之念佛三昧也。
二、为此三种之因行所成,如心入禅定,或佛身现前,或法身实相,谓之念佛三昧,是果成之念佛三昧也。因行之念佛三昧,谓之修,果成之念佛三昧,谓之发得。
念佛三昧经云念佛三昧,则为总摄一切诸法,是故非声闻缘觉二乘境界。智度论曰:「念佛三昧,能除种种烦恼及先世罪。」
【俗语佛源】
念佛吃斋,是佛教信徒的基本特征和较普遍的修行方法。《观佛三昧经·十观佛密行品》谓:「佛告阿难:住于念佛者,心印不坏,亦复如是。」念佛就是一心专注地观想佛(也指菩萨)的相好光明,或者一心念诵佛的名号。据说,念佛可以消除烦恼、业障。原始佛教一般专念释迦牟尼佛,后起的大乘佛教则主张念十方世界诸佛。其中,净土宗又主张念西方净土教主阿弥陀佛(包括阿弥陀佛的胁侍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如著名的净土经《观无量寿经》云:「若念佛者,当知此人是人中分陀利华。」净土宗的念佛法门包括持名念佛、观像念佛、观想念佛和实相念佛。其中,最流行的是持名念佛。这也是净土宗的主要特色。行住坐卧皆可念佛,有时默念,有时出声。强调佛号要从心起,从口出,从耳入,念得历历分明,一心不乱。著名的唐代诗人白居易晚年好念佛,「朝也阿弥陀,暮也阿弥陀」。念佛的归俗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清·省庵《观修净土诗》云:「劝君念佛归西去,利比娑婆万信赢。」又如老舍《茶馆》第二幕:「可是呀,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能有个事儿作,也就得念佛!」(李明权)
【三藏法数】
谓念佛具足十号,大慈大悲,智慧光明,神通无量,能拔众苦。我以清净质直之心,得亲近佛,心生欢喜。以欢喜故身得快乐,以快乐故其心得定,以得定故其心平等。修念佛观,必趣涅槃,是名念佛。(十号者,一如来、二应供、三正遍知、四明行足、五善逝、六世间解无上士、七调御丈夫、八天人师、九佛、十世尊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三藏法数】
谓修禅观之人,若遭恐怖障难之时,应念诸佛慈悲,救济众生,功德无量。如是,一心念念不舍,怖障即除也。
【三藏法数】
谓于如来相好功德,时常专心系想,念念不忘,是名念佛。
(术语)念佛有总别之分。就总言之,有三种,一称名念佛,口称佛名也。二观想念佛,静坐而观念佛之相好功德也。三实相念佛,观佛之法身非有非空中道实相之理也。此于往生要集配对定散有相无相,而为四种:一定业念佛,即上之观想念佛也。二散业念佛,即上之称名念佛也。三有相念佛,即上之定业念佛与散业念佛也。四无相念佛,即上之实相念佛也。以上所述。乃定散事(有相)、理(无相)之四者。此中有相念佛,即定散之二者,故言其体,则为定散与实相之三种。顾就总之念佛而论,念佛之言,虽通于定散事理,然净土门所劝者,乃属于散业之称名,事之念佛也。其次就别言之,乃对于观佛而别立念佛之言也。此时于观佛之中,摄观想与实相之二种念佛,因之称名念佛,单名之曰念佛。如观佛三昧,念佛三昧之对称是也。念佛专取称名者,乃净土门一家之洪范,于念声是一之释而知之。今念佛之言,虽通于诸佛,而诸大乘之说,独限于阿弥陀佛也。往生要集下末曰:「明寻常念相者,此有多种,大分为四:一定业,谓坐禅入定观佛。二散业,谓行住坐卧,散心念佛。三有相业,谓或观相好,或念名号,偏厌秽土,专求净土。四无相业,谓虽称念佛欣求净土,而观身土即毕竟空,如幻如梦,即体而空。虽空而有非有非空,通达此无二,真入第一义空,是名无相业。」观无量寿经曰:「若念佛者,当知此人是人中分陀利华。」楞严经五曰:「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起信论曰:「以专意念佛因缘,随愿得生他方佛土。」往生要集中本曰:「往生之业,念佛为本。」
【佛学常见辞汇】
有三种,即称名念佛、观想念佛、实相念佛。称名念佛是口中称念佛的名号;观想念佛是在静坐之中观念佛的相好功德;实相念佛是观佛的法身非有非空中道实相的道理。
【佛学次第统编】
念佛有总别之分,就总言之有三种:
一、称名念佛 口称佛名也。
二、观想念佛 静坐而观,念佛之相好功德也。
三、实相念佛 观佛之法身,非有非空,中道实相之理也。
此于往生要集,配对定散有相无相而为四种:
一、定业念佛 即上之观想念佛也。
二、散业念佛 即上之称名念佛也。
三、有相念佛 即上之定业念佛与散业念佛也。
四、无相念佛 即上之实相念佛也。
以上所述,乃定散事(有相)理(无相)之四者,此中有相念佛,即定散之二者,故言其体,则为定散与实相之三种。顾就总之念佛而论,念佛之言,虽通于定散事理,然净土门所劝者,乃属于散业之称名,事之念佛也。
其次就别言之,乃对于观佛,而别立念佛之言也。此时于观佛之中,摄观想与实相之二种念佛,因之称名念佛,单名之曰念佛,如观佛三昧念佛三昧之对称是也。念佛专取称名者,乃净土门一家之洪范,于念声是一之释而知之。
往生要集曰:「明寻常念相者,此有多种,大分为四:一定业,谓坐禅入定观佛。二散业,谓行住坐卧散心念佛。三有相业,谓或观相好,或念名号,遍厌秽土,专求净土。四无相业,谓虽称念佛,欣求净土,而观身土,即毕竟空,如幻如梦,即体而空,虽空而有,非有非空,通达此无二真入第一义空,是名无相业。」
「念佛三昧」有二种:
一、一心观佛之相好,或一心观法身之实相,(此二者即观想念佛)或一心称佛名(称名念佛),此等修行法,谓之念佛三昧,是因行之念佛三昧也。
二、为此三种之因行所成,如心入禅定,或佛身现前,或法身实相,谓之念佛三昧,是果成之念佛三昧也。因行之念佛三昧,谓之修,果成之念佛三昧,谓之发得。
念佛三昧经云念佛三昧,则为总摄一切诸法,是故非声闻缘觉二乘境界。智度论曰:「念佛三昧,能除种种烦恼及先世罪。」
【俗语佛源】
念佛吃斋,是佛教信徒的基本特征和较普遍的修行方法。《观佛三昧经·十观佛密行品》谓:「佛告阿难:住于念佛者,心印不坏,亦复如是。」念佛就是一心专注地观想佛(也指菩萨)的相好光明,或者一心念诵佛的名号。据说,念佛可以消除烦恼、业障。原始佛教一般专念释迦牟尼佛,后起的大乘佛教则主张念十方世界诸佛。其中,净土宗又主张念西方净土教主阿弥陀佛(包括阿弥陀佛的胁侍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如著名的净土经《观无量寿经》云:「若念佛者,当知此人是人中分陀利华。」净土宗的念佛法门包括持名念佛、观像念佛、观想念佛和实相念佛。其中,最流行的是持名念佛。这也是净土宗的主要特色。行住坐卧皆可念佛,有时默念,有时出声。强调佛号要从心起,从口出,从耳入,念得历历分明,一心不乱。著名的唐代诗人白居易晚年好念佛,「朝也阿弥陀,暮也阿弥陀」。念佛的归俗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清·省庵《观修净土诗》云:「劝君念佛归西去,利比娑婆万信赢。」又如老舍《茶馆》第二幕:「可是呀,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能有个事儿作,也就得念佛!」(李明权)
【三藏法数】
谓念佛具足十号,大慈大悲,智慧光明,神通无量,能拔众苦。我以清净质直之心,得亲近佛,心生欢喜。以欢喜故身得快乐,以快乐故其心得定,以得定故其心平等。修念佛观,必趣涅槃,是名念佛。(十号者,一如来、二应供、三正遍知、四明行足、五善逝、六世间解无上士、七调御丈夫、八天人师、九佛、十世尊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三藏法数】
谓修禅观之人,若遭恐怖障难之时,应念诸佛慈悲,救济众生,功德无量。如是,一心念念不舍,怖障即除也。
【三藏法数】
谓于如来相好功德,时常专心系想,念念不忘,是名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