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佛 → 髴佛”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1149,分77页显示 上一页 65 66 67 68 69 71 72 73 74 下一页
大乘佛宝
小乘佛宝
毗卢遮那佛
万劫大寂定中学佛化行
佛出其土
为魔弟子事佛
为天人事佛
为佛弟子事佛
佛牙塔
佛摄利益
佛灭度后,恶性车匿,云何共住?
佛灭度后,我等以何为师?
佛灭度后,我等依何法住?
佛地,是阿罗汉果
佛类词典(续上)
泥龛塑像为佛宝大乘佛宝
小乘佛宝
毗卢遮那佛
万劫大寂定中学佛化行
佛出其土
为魔弟子事佛
为天人事佛
为佛弟子事佛
佛牙塔
佛摄利益
佛灭度后,恶性车匿,云何共住?
佛灭度后,我等以何为师?
佛灭度后,我等依何法住?
佛地,是阿罗汉果
泥龛塑像为佛宝
【三藏法数】
泥龛塑像者,佛灭度后,以泥木雕塑为像,住世不绝,是为佛宝也。
泥龛塑像者,佛灭度后,以泥木雕塑为像,住世不绝,是为佛宝也。
大乘佛宝
【三藏法数】
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具足三身、十身,能现无边相好,是名大乘佛宝。(三身者,法身、报身、应身也。十身者,菩提身、愿身、化身、力持身、相好庄严身、威势身、意生身、福德身、法身、智身也。)
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具足三身、十身,能现无边相好,是名大乘佛宝。(三身者,法身、报身、应身也。十身者,菩提身、愿身、化身、力持身、相好庄严身、威势身、意生身、福德身、法身、智身也。)
小乘佛宝
【三藏法数】
谓如来隐其无量功德庄严之身,示现丈六紫金之相,以应声闻、缘觉、人、天等机,是名小乘佛宝。
谓如来隐其无量功德庄严之身,示现丈六紫金之相,以应声闻、缘觉、人、天等机,是名小乘佛宝。
毗卢遮那佛
【三藏法数】
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谓烦恼体净,众德悉备,身土相称,遍一切处。能为色相所作依止,具无边际真实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实性,即此自性,亦名法身。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理性之体,本来觉了也。
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谓烦恼体净,众德悉备,身土相称,遍一切处。能为色相所作依止,具无边际真实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实性,即此自性,亦名法身。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理性之体,本来觉了也。
万劫大寂定中学佛化行
【三藏法数】
谓等觉菩萨复住寿万劫,学佛教化之行,现诸色相,教化众生。复现同诸佛常行中道大乐无为也。
谓等觉菩萨复住寿万劫,学佛教化之行,现诸色相,教化众生。复现同诸佛常行中道大乐无为也。
佛出其土
【三藏法数】
谓南洲乃是中华文物之国,一切圣贤,皆出其中,其人易化,所以佛之降生,必在斯土。其馀三洲,则不示现,所以胜之也。
谓南洲乃是中华文物之国,一切圣贤,皆出其中,其人易化,所以佛之降生,必在斯土。其馀三洲,则不示现,所以胜之也。
为魔弟子事佛
【三藏法数】
经云:何谓魔弟子事佛?佛言:虽受佛戒,心乐邪业,不信正道,不知有罪恶之报,假名事佛,常与邪俱,是名魔弟子事佛。
经云:何谓魔弟子事佛?佛言:虽受佛戒,心乐邪业,不信正道,不知有罪恶之报,假名事佛,常与邪俱,是名魔弟子事佛。
为天人事佛
【三藏法数】
经云:何谓天人事佛?佛言:受持五戒,行于十善,至死不犯,信有罪福,常念正法,是名天人事佛。(五戒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也。十善者,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瞋恚、不邪见也。)
经云:何谓天人事佛?佛言:受持五戒,行于十善,至死不犯,信有罪福,常念正法,是名天人事佛。(五戒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也。十善者,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瞋恚、不邪见也。)
为佛弟子事佛
【三藏法数】
经云:何谓佛弟子事佛?佛言:奉持五戒,广学经法,修习智慧,知三界苦,心不乐著,欲得解脱,行于六度,知死有生,知生有死,不贪身命,不为邪业,是名佛弟子事佛。(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
经云:何谓佛弟子事佛?佛言:奉持五戒,广学经法,修习智慧,知三界苦,心不乐著,欲得解脱,行于六度,知死有生,知生有死,不贪身命,不为邪业,是名佛弟子事佛。(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
佛牙塔
【三藏法数】
经云:佛阇维时,天帝释持七宝瓶来请佛牙。其火即灭,宝棺自开,帝释乃取佛口舌颔一牙,于天上建塔供养。(梵语阇维,华言焚烧。)
经云:佛阇维时,天帝释持七宝瓶来请佛牙。其火即灭,宝棺自开,帝释乃取佛口舌颔一牙,于天上建塔供养。(梵语阇维,华言焚烧。)
佛摄利益
【三藏法数】
谓佛摄持众生,令其常得亲近诸佛,诸魔不得其便,故名佛摄利益。
谓佛摄持众生,令其常得亲近诸佛,诸魔不得其便,故名佛摄利益。
佛灭度后,恶性车匿,云何共住?
【三藏法数】
佛答言:车匿比丘,其性鄙恶。我灭度后,汝当依我教法,调伏其心,舍本恶性,不久自当得證道果。(车匿无翻。西域记云:正音阐释迦,亦释种。太子出家,令车匿牵揵陟。揵陟马名,译云纳。)
佛答言:车匿比丘,其性鄙恶。我灭度后,汝当依我教法,调伏其心,舍本恶性,不久自当得證道果。(车匿无翻。西域记云:正音阐释迦,亦释种。太子出家,令车匿牵揵陟。揵陟马名,译云纳。)
佛灭度后,我等以何为师?
【三藏法数】
佛答言:汝问以何为师者,当知尸波罗戒是汝大师,依之修行,能得出世甚深定慧。(梵语尸波罗,华言戒。)
佛答言:汝问以何为师者,当知尸波罗戒是汝大师,依之修行,能得出世甚深定慧。(梵语尸波罗,华言戒。)
佛灭度后,我等依何法住?
【三藏法数】
佛答言:汝问依何法住者,当知依四念处,严心而住。一、观身性相,同于虚空,名身念处;二、观受不在内外,不住中间,名受念处;三、观心但有名字,名字性离,名心念处;四、观法不得善法,不得不善法,名法念处。一切比丘,应当依此四念处住。(观受者,受即领纳之义,谓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领纳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之境也。不在内外者,心不在六根名内;不在六尘名外;根尘之中,名为中间。)
佛答言:汝问依何法住者,当知依四念处,严心而住。一、观身性相,同于虚空,名身念处;二、观受不在内外,不住中间,名受念处;三、观心但有名字,名字性离,名心念处;四、观法不得善法,不得不善法,名法念处。一切比丘,应当依此四念处住。(观受者,受即领纳之义,谓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领纳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之境也。不在内外者,心不在六根名内;不在六尘名外;根尘之中,名为中间。)
佛地,是阿罗汉果
【三藏法数】
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又云无生。佛地即通教中果佛也。菩萨已断见、思,习气俱尽,而得成佛,因借声闻第四果以区别之,故云是阿罗汉果。
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又云无生。佛地即通教中果佛也。菩萨已断见、思,习气俱尽,而得成佛,因借声闻第四果以区别之,故云是阿罗汉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