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佛 → 髴佛”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1847,分124页显示 上一页 54 55 56 57 58 60 61 62 63 下一页
佛世尊
佛生日
佛生国
佛生会
佛出世
佛本行经
佛本行集经
佛田
佛奴
佛布施
佛曲
佛名经
佛光
佛光王子
佛类词典(续上)
佛世界佛世尊
佛生日
佛生国
佛生会
佛出世
佛本行经
佛本行集经
佛田
佛奴
佛布施
佛曲
佛名经
佛光
佛光王子
佛世界
【佛学大辞典】
(异名)佛所住之国土。有秽土,有净土。
(异名)佛所住之国土。有秽土,有净土。
佛世尊
【佛学大辞典】
(术语)依成实论则佛为十号中之第九号,世尊为第十号,合云佛世尊。依智度论则佛为第十号,世尊为具十号尊德之总号。世尊之梵名为薄伽梵。(参见:十号)
(术语)依成实论则佛为十号中之第九号,世尊为第十号,合云佛世尊。依智度论则佛为第十号,世尊为具十号尊德之总号。世尊之梵名为薄伽梵。(参见:十号)
佛生日
【佛学大辞典】
(杂语)释迦如来诞生之日也。经论记佛生之月日有二月八日与四月八日之二说,其中多以周历建卯四月八日为正当。长阿含经四曰:「二月八日佛出生。」灌佛经曰:「十方诸佛皆用四月八日夜半时生。」萨婆多论曰:「二月八日生。」瑞应经曰:「四月八日生。」俱舍宝疏二会通之谓以立正有异之故。婆罗门国以建子为正,此方先时以建寅立正,建子之四月,即建寅之二月也。是印度与周正同,以子月为正。故彼四月,即当于此方古代以寅月为正之夏正二月,故月日同时也。然今虽用夏历,而以四月八日为佛生日。
【佛学常见辞汇】
佛的生日,旧说是阴历四月初八日,新说是阳历的五月月圆日。
(杂语)释迦如来诞生之日也。经论记佛生之月日有二月八日与四月八日之二说,其中多以周历建卯四月八日为正当。长阿含经四曰:「二月八日佛出生。」灌佛经曰:「十方诸佛皆用四月八日夜半时生。」萨婆多论曰:「二月八日生。」瑞应经曰:「四月八日生。」俱舍宝疏二会通之谓以立正有异之故。婆罗门国以建子为正,此方先时以建寅立正,建子之四月,即建寅之二月也。是印度与周正同,以子月为正。故彼四月,即当于此方古代以寅月为正之夏正二月,故月日同时也。然今虽用夏历,而以四月八日为佛生日。
【佛学常见辞汇】
佛的生日,旧说是阴历四月初八日,新说是阳历的五月月圆日。
佛生国
【佛学大辞典】
(地名)印度也。
(地名)印度也。
佛生会
【佛学大辞典】
(行事)四月八日释迦之诞生会也。
(行事)四月八日释迦之诞生会也。
佛出世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世界有一佛出世与多佛出世之异议。(参见:佛)附录。
(术语)一世界有一佛出世与多佛出世之异议。(参见:佛)附录。
佛
【佛学大辞典】
(术语)Buddha,佛陀之略,又作休屠、佛陀、浮陀、浮图、浮头、勃陀、勃驮、部陀、母陀、没驮。译言觉者,或智者。觉有觉察觉悟之二义,觉察烦恼,使不为害,如世人之觉知为贼者,故云觉察,是名一切智。觉知诸法之事理,而了了分明,如睡梦之寤,谓之觉悟,是名一切种智。自觉复能觉他,自他之觉行穷满,名为佛。自觉者,简于凡夫,觉他者简于二乘,觉行穷满,简异于菩萨。何则?以凡夫不能自觉,二乘虽自觉而无觉他之行,菩萨自觉觉他而觉行未为圆满故也。又以知者既具足二智而觉知一切诸法,了了分明故也。南山戒本疏一曰:「佛,梵云佛陀,或云浮陀、佛驮步他、浮图、浮头。盖传者之讹耳。此无其人,以义翻之为觉。」宗轮论述记曰:「佛陀梵音,此云觉者,随旧略语,但称曰佛。」佛地论一曰:「于一切法,一切种相,能自开觉,亦开觉一切有情。如睡梦觉醒,如莲华开,故名佛。」智度论二曰:「佛陀秦言知者,有常无常等一切诸法,菩提树下了了觉知,故名佛陀。」同七十曰:「佛名为觉,于一切无明睡眠中最初觉故,名为觉。」法华文句一曰:「西竺言佛陀,此言觉者、知者,对迷名知,对愚名觉。」大乘义章二十末曰:「佛者就德以立其名,佛是觉知,就斯立称。觉有两义:一觉察,名觉,如人觉贼。二觉悟,名觉,如人睡寤。觉察之觉对烦恼障,烦恼侵害事等如贼,唯圣觉知不为其害,故名为觉。涅槃云:如人觉贼,贼无能为,佛亦如是。觉悟之觉对其知障,无明昏寝事等如睡,圣慧一起,朗然大悟,如睡得寤,故名为觉。既能自觉,复能觉他。觉行穷满,故名为佛。言其自觉简异凡夫,云觉他者明异二乘,觉行穷满彰异菩萨。」善见律四曰:「佛者名自觉亦能觉他,又言知,何谓为知?知谛故,故名为佛。」仁王经上曰:「一切众生,断三界烦恼果报尽者名为佛。」
【佛学常见辞汇】
梵语佛陀的简称,华译为觉者,也就是正觉和遍知的大觉大悟者。遍知是说对于宇宙事理无所不知觉,正觉是说所知正确真实而无外道那样邪见妄执的错误,所以佛的另一尊号叫做正遍知或正等觉。觉有三义,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自觉是自己遍知正觉以超越三界凡夫;觉他是先觉觉后觉,以修菩萨行而超越二乘,使众生皆得如自己一样的大觉大悟;觉行圆满是自他两觉两利功德圆满,以超越菩萨而完成究竟的佛果。
【俗语佛源】
佛陀(Buddha)简称「佛」,意译为「觉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对于凡夫的不觉,称为「自觉」;对于二乘(声闻、缘觉)只求自觉,称为「觉他」;对于菩萨自觉、觉他而未完美,称为「觉行圆满」。在「四圣」(声闻、缘觉、菩萨和佛)中,佛是最高的果位。佛有许多别称,如:如来、善逝、天人师、世尊等。佛又有种种「身」,如法身、报身、应身等。佛往往专称应现于婆娑世界的教主释迦牟尼,也泛指三世十方一切佛,如阿弥陀佛、药师佛、燃灯佛、弥勒佛等。此外,学佛之「佛」,指佛法;念佛之「佛」,指佛号;拜佛之「佛」,指佛像……均是触类引申之义。佛教徒以为念佛可以消除业障、修身修福。在现代诗中如苏曼殊《有怀》诗之二:「生天成佛我何能,幽梦天恁恨不胜。」(李明权)
【三藏法数】
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觉具三义:一者自觉,谓悟性真常,了惑虚妄;二者觉他,谓运无缘慈,度有情众;三者觉行圆满,谓历劫修因,行满果圆,是名为佛。(无缘慈者,谓无心攀缘一切众生而能自然现益也。)
【三藏法数】
佛即就人得名,觉照为义。谓觉斯玄妙,开解一切,悟大夜之重昏,朗万法之幽邃也。
【三藏法数】
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智慧具足,三觉圆满,故号为佛。(三觉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也。)
(术语)Buddha,佛陀之略,又作休屠、佛陀、浮陀、浮图、浮头、勃陀、勃驮、部陀、母陀、没驮。译言觉者,或智者。觉有觉察觉悟之二义,觉察烦恼,使不为害,如世人之觉知为贼者,故云觉察,是名一切智。觉知诸法之事理,而了了分明,如睡梦之寤,谓之觉悟,是名一切种智。自觉复能觉他,自他之觉行穷满,名为佛。自觉者,简于凡夫,觉他者简于二乘,觉行穷满,简异于菩萨。何则?以凡夫不能自觉,二乘虽自觉而无觉他之行,菩萨自觉觉他而觉行未为圆满故也。又以知者既具足二智而觉知一切诸法,了了分明故也。南山戒本疏一曰:「佛,梵云佛陀,或云浮陀、佛驮步他、浮图、浮头。盖传者之讹耳。此无其人,以义翻之为觉。」宗轮论述记曰:「佛陀梵音,此云觉者,随旧略语,但称曰佛。」佛地论一曰:「于一切法,一切种相,能自开觉,亦开觉一切有情。如睡梦觉醒,如莲华开,故名佛。」智度论二曰:「佛陀秦言知者,有常无常等一切诸法,菩提树下了了觉知,故名佛陀。」同七十曰:「佛名为觉,于一切无明睡眠中最初觉故,名为觉。」法华文句一曰:「西竺言佛陀,此言觉者、知者,对迷名知,对愚名觉。」大乘义章二十末曰:「佛者就德以立其名,佛是觉知,就斯立称。觉有两义:一觉察,名觉,如人觉贼。二觉悟,名觉,如人睡寤。觉察之觉对烦恼障,烦恼侵害事等如贼,唯圣觉知不为其害,故名为觉。涅槃云:如人觉贼,贼无能为,佛亦如是。觉悟之觉对其知障,无明昏寝事等如睡,圣慧一起,朗然大悟,如睡得寤,故名为觉。既能自觉,复能觉他。觉行穷满,故名为佛。言其自觉简异凡夫,云觉他者明异二乘,觉行穷满彰异菩萨。」善见律四曰:「佛者名自觉亦能觉他,又言知,何谓为知?知谛故,故名为佛。」仁王经上曰:「一切众生,断三界烦恼果报尽者名为佛。」
【佛学常见辞汇】
梵语佛陀的简称,华译为觉者,也就是正觉和遍知的大觉大悟者。遍知是说对于宇宙事理无所不知觉,正觉是说所知正确真实而无外道那样邪见妄执的错误,所以佛的另一尊号叫做正遍知或正等觉。觉有三义,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自觉是自己遍知正觉以超越三界凡夫;觉他是先觉觉后觉,以修菩萨行而超越二乘,使众生皆得如自己一样的大觉大悟;觉行圆满是自他两觉两利功德圆满,以超越菩萨而完成究竟的佛果。
【俗语佛源】
佛陀(Buddha)简称「佛」,意译为「觉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对于凡夫的不觉,称为「自觉」;对于二乘(声闻、缘觉)只求自觉,称为「觉他」;对于菩萨自觉、觉他而未完美,称为「觉行圆满」。在「四圣」(声闻、缘觉、菩萨和佛)中,佛是最高的果位。佛有许多别称,如:如来、善逝、天人师、世尊等。佛又有种种「身」,如法身、报身、应身等。佛往往专称应现于婆娑世界的教主释迦牟尼,也泛指三世十方一切佛,如阿弥陀佛、药师佛、燃灯佛、弥勒佛等。此外,学佛之「佛」,指佛法;念佛之「佛」,指佛号;拜佛之「佛」,指佛像……均是触类引申之义。佛教徒以为念佛可以消除业障、修身修福。在现代诗中如苏曼殊《有怀》诗之二:「生天成佛我何能,幽梦天恁恨不胜。」(李明权)
【三藏法数】
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觉具三义:一者自觉,谓悟性真常,了惑虚妄;二者觉他,谓运无缘慈,度有情众;三者觉行圆满,谓历劫修因,行满果圆,是名为佛。(无缘慈者,谓无心攀缘一切众生而能自然现益也。)
【三藏法数】
佛即就人得名,觉照为义。谓觉斯玄妙,开解一切,悟大夜之重昏,朗万法之幽邃也。
【三藏法数】
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智慧具足,三觉圆满,故号为佛。(三觉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也。)
佛本行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名佛本行赞传,西土贤圣撰集,刘宋宝云译,七卷。偈赞佛一代行状之偈文也。
(经名)一名佛本行赞传,西土贤圣撰集,刘宋宝云译,七卷。偈赞佛一代行状之偈文也。
佛本行集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六十卷,隋阇那崛多译。详悉佛一代化迹之本纪也。经末曰:「或问曰:当何名此经?答曰:摩诃僧祇师名为大事,萨婆多师名此经为大庄严,迦叶维师名为佛生因缘,昙无德师名为释迦牟尼佛本行,弥沙塞师名为尼藏根本。」
(经名)六十卷,隋阇那崛多译。详悉佛一代化迹之本纪也。经末曰:「或问曰:当何名此经?答曰:摩诃僧祇师名为大事,萨婆多师名此经为大庄严,迦叶维师名为佛生因缘,昙无德师名为释迦牟尼佛本行,弥沙塞师名为尼藏根本。」
佛田
【佛学大辞典】
(譬喻)向佛而植善根,则生无量之福果,故名佛田,佛即为众生生福之田地也。智度论三十曰:「佛田者,一切三世诸佛,(中略)虽有种种福田,佛为第一福田。」
【三藏法数】
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觉道俱圆,位登极果,世出世间最胜无比,人能恭敬供养,岂但获一切福,亦能灭一切罪,故名佛田。(世、出世间者,世谓人、天,出世间即菩萨、缘觉、声闻也。)
(譬喻)向佛而植善根,则生无量之福果,故名佛田,佛即为众生生福之田地也。智度论三十曰:「佛田者,一切三世诸佛,(中略)虽有种种福田,佛为第一福田。」
【三藏法数】
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觉道俱圆,位登极果,世出世间最胜无比,人能恭敬供养,岂但获一切福,亦能灭一切罪,故名佛田。(世、出世间者,世谓人、天,出世间即菩萨、缘觉、声闻也。)
佛奴
【佛学大辞典】
(杂名)建康实录曰:「陈后主乃自卖身于佛寺为奴。」
(杂名)建康实录曰:「陈后主乃自卖身于佛寺为奴。」
佛布施
【佛学大辞典】
(杂语)奉衣服等于所事之本尊也。瞿醯经中曰:「诸尊一一奉施上妙新净衣服。」
(杂语)奉衣服等于所事之本尊也。瞿醯经中曰:「诸尊一一奉施上妙新净衣服。」
佛曲
【佛学大辞典】
(杂名)西河诗话曰:「佛曲在隋唐有之,不始金元。如唐乐府有普光佛曲,日光明佛曲等八曲,入婆陀调。释迦文佛曲,妙华佛曲等九曲,入乞食调。大妙至极曲,解曲,入越调。摩尼佛曲,入双调。苏蜜七俱佛曲,日腾光佛曲,入商调。邪勒佛曲,入徵调,婆罗树佛曲等四曲,入羽调。迁星佛曲,入般涉调。提梵入移风调。今吴门佛寺,犹能作梵乐。每唱佛曲,以笙笛逐之,名清乐,即其遗意。」按,晋书鸠摩罗什傅,天竺俗,甚重文制。其宫商体韵,以入管弦为善。凡觐国王,必有赞德。经中偈颂,皆其式也。是佛曲可逐笙管,自其未入中国,原有然矣。乐府杂录,长庆中讲僧文叙,善吟经,其声宛畅,感动里人。乐工状其念四声观世音菩萨,乃撰文叙子曲。至是而佛经无不可吟,不独偈颂然矣。南唐书浮屠傅,僧应之,喜音律,尝以赞礼之文寓诸乐谱。其声少下,而终归于梵音。赞念协律,自应之始。
【俗语佛源】
佛教寺院中的音乐,古称梵呗。在寺院中,僧人讲经前后,都要吟唱乐曲。所唱内容,是咒、偈、吟、赞等。据清·翟灏《通俗编》卷二十说:「佛经无不可吟,不独偈颂然矣。」这就是说佛经的文字,不仅偈、颂可以吟唱,长行亦可吟唱。在唱的时候,配以管、笙吹奏,是很动听的。佛曲由印度传来,在中国始自隋唐。清·毛奇龄《西河诗话》说:「佛曲佛舞,在隋唐已有之,不始金元。」如李唐《乐府》有《普光佛曲》、《日月明佛曲》等。吟唱这些佛曲的主要是僧人。如《乐府杂录》中讲「僧文叙善吟经,其声宛转,感动里人,乐工状其念四声观音菩萨,乃撰《文叙子曲》。」《南唐书·浮屠传》中说僧应之欢喜音律,尝以赞礼之文寓诸乐谱。这里说明僧应之不仅会吟唱,也会作乐谱。这些寺院中的乐曲,后来演变为讲唱文学。唐以后盛行一时的变文,也被称为佛曲。现在寺院中,僧人仍吟唱佛曲。如他们每天早晚功课(上殿),除念诵经、咒外,就是吟唱赞、偈。不过现在不配备管、笙吹奏了,而是配以钟鼓鱼磬,听起来清净优雅,也确实别有一番趣味。(无名氏)
(杂名)西河诗话曰:「佛曲在隋唐有之,不始金元。如唐乐府有普光佛曲,日光明佛曲等八曲,入婆陀调。释迦文佛曲,妙华佛曲等九曲,入乞食调。大妙至极曲,解曲,入越调。摩尼佛曲,入双调。苏蜜七俱佛曲,日腾光佛曲,入商调。邪勒佛曲,入徵调,婆罗树佛曲等四曲,入羽调。迁星佛曲,入般涉调。提梵入移风调。今吴门佛寺,犹能作梵乐。每唱佛曲,以笙笛逐之,名清乐,即其遗意。」按,晋书鸠摩罗什傅,天竺俗,甚重文制。其宫商体韵,以入管弦为善。凡觐国王,必有赞德。经中偈颂,皆其式也。是佛曲可逐笙管,自其未入中国,原有然矣。乐府杂录,长庆中讲僧文叙,善吟经,其声宛畅,感动里人。乐工状其念四声观世音菩萨,乃撰文叙子曲。至是而佛经无不可吟,不独偈颂然矣。南唐书浮屠傅,僧应之,喜音律,尝以赞礼之文寓诸乐谱。其声少下,而终归于梵音。赞念协律,自应之始。
【俗语佛源】
佛教寺院中的音乐,古称梵呗。在寺院中,僧人讲经前后,都要吟唱乐曲。所唱内容,是咒、偈、吟、赞等。据清·翟灏《通俗编》卷二十说:「佛经无不可吟,不独偈颂然矣。」这就是说佛经的文字,不仅偈、颂可以吟唱,长行亦可吟唱。在唱的时候,配以管、笙吹奏,是很动听的。佛曲由印度传来,在中国始自隋唐。清·毛奇龄《西河诗话》说:「佛曲佛舞,在隋唐已有之,不始金元。」如李唐《乐府》有《普光佛曲》、《日月明佛曲》等。吟唱这些佛曲的主要是僧人。如《乐府杂录》中讲「僧文叙善吟经,其声宛转,感动里人,乐工状其念四声观音菩萨,乃撰《文叙子曲》。」《南唐书·浮屠传》中说僧应之欢喜音律,尝以赞礼之文寓诸乐谱。这里说明僧应之不仅会吟唱,也会作乐谱。这些寺院中的乐曲,后来演变为讲唱文学。唐以后盛行一时的变文,也被称为佛曲。现在寺院中,僧人仍吟唱佛曲。如他们每天早晚功课(上殿),除念诵经、咒外,就是吟唱赞、偈。不过现在不配备管、笙吹奏了,而是配以钟鼓鱼磬,听起来清净优雅,也确实别有一番趣味。(无名氏)
佛名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藏中有数部:一、元魏菩提流支译之佛名经十二卷,举一万一千九十三尊。二、失译人名之佛名经,三十卷。三、隋阇那崛多译之五千五百佛名神咒除障灭罪经,八卷。四、失译人名之三劫三千诸佛名经三卷。五、隋那连提耶舍译之百佛名经,一卷。此中第四之三劫三千诸佛名经,略称为三千佛名经。
(经名)藏中有数部:一、元魏菩提流支译之佛名经十二卷,举一万一千九十三尊。二、失译人名之佛名经,三十卷。三、隋阇那崛多译之五千五百佛名神咒除障灭罪经,八卷。四、失译人名之三劫三千诸佛名经三卷。五、隋那连提耶舍译之百佛名经,一卷。此中第四之三劫三千诸佛名经,略称为三千佛名经。
佛光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之光明也。赞阿弥陀佛偈曰:「佛光照耀最第一。」
(术语)佛之光明也。赞阿弥陀佛偈曰:「佛光照耀最第一。」
佛光王子
【佛学大辞典】
(人名)唐高宗之中宫恼产,请法师玄芳加护之。正月一日中宫施纳袈裟等,寻王子生,光明盈殿,因号佛光王子,许使出家。见慈恩寺传九。
(人名)唐高宗之中宫恼产,请法师玄芳加护之。正月一日中宫施纳袈裟等,寻王子生,光明盈殿,因号佛光王子,许使出家。见慈恩寺传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