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佛 → 髴佛”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1149,分77页显示  上一页  43  44  45  46  47  49  50  51  52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净饭王千佛父
释迦观唵字成佛
从佛支生印
现在佛名经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理佛
理佛性
理即佛
理具成佛
理具即身成佛
毕竟成佛道路
毕勒支底迦佛
烹佛煆祖
虚空藏菩萨问七佛陀罗尼经
黄檗礼佛
净饭王千佛父
【佛学大辞典】
(本生)杂宝藏经一明鹿女之缘云:「昔雌鹿咶仙人尿便生端正女,迹生莲华。时梵领国王索此女为第二夫人,生千叶莲华,叶有千小儿,长大皆为力士,彼时千子者贤劫之千佛是也,父者白净王是也,母者摩耶是也。」
释迦观唵字成佛
【佛学大辞典】
(杂语)守护国经九载释迦成佛记内云:「于鼻端想净月轮,于月轮中作唵字观。」
从佛支生印
【佛学大辞典】
(印相)秘密八印之一,先合掌,稍开曲,其二风指(左右人指)稍向里曲,张掌心,如掬水之像,是名从佛支生印。谓从如来一切支分而生也。见大日经疏十七。
现在佛名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称扬诸佛功德经之异名。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失译。列出世于现在贤劫之千佛名。
理佛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身之异名也,佛三身中报化二佛为事佛,法身佛为理佛。是通途之义也。【又】台家所立六即佛中之理即佛也。三恶之众生,亦具法性之理,与佛无异,是为理佛。又称素法身,唯具法身之理体而无功德之庄严也。天台观经疏曰:「言众生即是佛,理佛也。」
【佛学常见辞汇】
1。法身的别名。佛三身中报化二佛为事佛,法身佛为理佛。2。指天台宗所立六即佛中之理即佛。一切众生皆具佛性,与佛无异,是为理佛,又名素法身,即仅有法身之理体而无功德庄严之义。
理佛性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对于行佛性而言。佛性之理体为理佛性,可开发其佛性之行业为行佛性。以法相宗立有永不成佛之众生,违于涅槃经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之语,故于佛性立此二义而会之也。谓理佛性者,一切众生虽具,而行佛性者不遍于一切,故有成不成也。(参见:行佛性)
行佛性
【佛学大辞典】
(术语)有佛性,依之而发大行,感佛果,谓之行佛性,虽有佛性,但具其理,无起行之用,谓之理佛性。是法相宗所立。彼宗言:涅槃经所谓一切众生悉有佛性者,就理佛性而言。若据行佛性言之,则有一类之无性众生。唯识枢要一本曰:「涅槃据理性及行性中少分一切,唯说有一。」
理即佛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六即佛之一、理即位之佛也。即理佛。惟具天然之佛性而无一毫之解行者,即极恶最下之凡夫也。然自理性言之。则与究竟之佛相即不二、故云理佛。四教仪曰:「今虽然即佛,此是理即,亦是素法身无其庄严,何关修證者也。」同集注下曰:「理即佛,贬之极也。以其全乏解行證即,但有理性自尔即也。」(参见:六即佛)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六即)
【三藏法数】
谓众生本具佛性之理,与诸如来无二无别。故涅槃经云:一切众生即是佛,是为理即佛。
六即佛
【佛学大辞典】
(名数)天台观行疏就佛而判六即:一、理佛,即理即位之佛,于三恶之众生身,无一毫之修善,唯具佛性者。二、名字佛,即名字即位之佛。宿福之人天,仅闻佛之名字者。三、观行佛,即观行即位之佛。四、相似佛,即相似即位之佛,于十信之位,彷佛證佛理而与真解同者。五、分證佛,即分真即位之佛,由初住至已上等觉,渐次破一品之无明,證一分之中道者。六、究竟佛,即究竟即位之佛,于妙觉之位,觉道究竟者。理佛即是名字佛,乃至即是究竟佛也。彼此六佛互相即,故云即。今但就佛而论六即,就实则十界悉具六即。观经疏妙宗钞上曰:「应知六即之义不专在佛,一切假实三乘人天,下至蛣蜣地狱色心,皆须六即辨其初后,所谓理蛣蜣乃至究竟蛣蜣,今释教主故就佛辨。」
【三藏法数】
(出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
六即佛者,约事故明六,约理故明即。即者,其体不二,名之为即。然明此六即者,或显法门高深,或明修行次第。若论六者,位次高下有序,则修行之人,不生上慢。若论即者,理体初后皆是,则修行之人,不生退屈。以理言之,即处常六,六处常即,盖由事理不二故也。
〔一、理即佛〕,谓众生本具佛性之理,与诸如来无二无别。故涅槃经云:一切众生即是佛,是为理即佛。
〔二、名字即佛〕,谓或从知识处闻,或从经卷中见,知此理性,即佛之名。于名字中,通达解了一切诸法皆是佛法,是为名字即佛。
〔三、观行即佛〕,谓既知一切法皆是佛法,必须心观明了,理慧相应,所行如所言,所言如所行,是为观行即佛,此五品位也。(理慧相应者,理即所观之理境,慧即能观之智慧。应者,当也。谓境智相当,则言行一致也。五品者,随喜品、读诵品、说法品、兼行六度品、正行六度品也。)
〔四、相似即佛〕,谓于观行即中,愈观愈明,愈止愈寂,虽未能真證其理,而于理彷佛有如真證,是为相似即佛,此十信位也。(愈观愈止者,观即观照,以观观昏也。止即止息,以止止散也。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
〔五、分證即佛〕,谓无明之惑,有四十一品,至此破一品无明,證一分中道,是为分證即佛。此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位也。(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十行者,欢喜行、饶益行、无瞋恨行、无尽行、离痴乱行、善现行、无著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实行也。十回向者,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不坏回向,等一切佛回向,至一切处回向,无尽功德藏回向,随顺平等善根回向,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真如相回向,无碍解脱回向,法界无量回向也。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也。等觉者,去后妙觉佛位,犹有一等,胜前诸位,得称觉也。)
〔六、究竟即佛〕,谓道穷妙觉,种智俱圆,是为究竟即佛,此极果妙觉佛也。(种智者,即一切种智也。妙觉者,觉体圆明,不可思议也。)
六即
【佛学大辞典】
(名数)凡大乘菩萨之行位,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之五十二位,华严经等所说也。天台以之为别教菩萨之行位,而别立圆教菩萨之行位六即位:一、理即,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有佛无佛性相常住也。又一色一香无非中道也,理性虽如是,然以未闻之而不知之,是等凡夫,唯于理性与佛均,故云理即。二、名字即,或从知识,或从经卷,闻上所说一实菩提之道,而于名字中,通达解了,知一切皆为佛法,一切皆可成佛者。三、观行即,不惟解知名字,更进而依教修行,心观明了,理慧相应,所行如所言,所言如所行者。此位修随喜读诵等五品(法华之所说)观行,称为五品弟子位。四、相似即,始入别教所立之十信位,发类似真无漏之观行者。入此位,则得法华经所说六根清净之德,故称为六根清净位。五、分真即,依相似之观力,而发真智,始断一分之无明,而见佛性,开宝藏,显真如,名为发心住。于自此以后九住乃至等觉之四十一位,分破四十一品之无明,而分见法性者。六、究竟即,破第四十二之元品无明,发究竟圆满之觉智者,即妙觉也。六者次第前后之浅深,即者是之义,理位即是名字位,乃至即是究竟位,显前后为不二。虽由智(悟)情(迷)之浅深,有六种之别,然其体性不二即是。以六治上慢。以即免自屈也。止观一之三曰:「此六即者,始凡终圣。始凡故除疑怯,终圣故除慢大。」辅行一之三曰:「体不二义,故名为即。」又曰:「此六即义,起自一家深符旨,永无众过,暗禅者多增上慢,文字者推功上人,并由不晓六而复即。」观经妙宗钞上曰:「即者是义。」天台大师有六即义一卷。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六即佛,天台智者大师,立六即佛义,以示由凡夫修行,乃至佛果的位次,即一、理即佛,一切众生,虽轮回六道,日处尘劳烦恼中,与觉体相背,然而佛性功德,仍然具足,故名理即佛。二、名字即佛,或从知识处,或由经典中,得闻即心本具不生不灭的佛性,于名字中,通达了解,知一切法,皆为佛法,一切众生,皆可成佛,点头会意,豁尔有悟,故名名字即佛。三、观行即佛,这是圆教五品外凡位,不但解知名字,更进一步依教修观,知一切法皆是佛法,心观明了,理慧相应,故名观行即佛。四、相似即佛,这是圆教十信内凡位,初信断见惑,七信断思惑,八九十信断尘沙惑,在此位上的行者,于观行即中,愈观愈明,愈止愈寂,虽未真悟实證,而于理彷佛,有如真證,故名相似即佛。五、分證即佛,这是于十信后心,破一分无明,證一分三德,即入初住,而證法身,从此成法身大士,其间从初住起,各各破无明,證三德,至等觉共历四十一位,破四十一分,故名分證即佛。六、究竟即佛,这是从等觉,再破最后一分无明,则惑尽真纯,彻證即身本具的真如佛性,入妙觉位而成佛,故名究竟即佛。请参见附表说明十种位阶,及六种即佛。
(十种位阶)         (六种即佛)
1 凡夫位(对于佛法,闻信全无)────理 即
2 凡夫位(对于佛法,有闻有信)────名字即
3 五品弟子位───(外凡位)─────观行即
4 十信位─────(内凡位)─────相似即
5 十住位────┐
6 十行位    │
7 十回向位   ├(菩萨位)─────分證即
8 十地位    │
9 等觉位────┘
10 妙觉位─────(佛 位)─────究竟即
理具成佛
【佛学大辞典】
(术语)真言宗所立三种成佛之一。谓一切众生本具两部之曼荼罗而本觉常住也。(参见:即身成佛)
即身成佛
【佛学常见辞汇】
即身修行即身就可以成佛。密宗说三密加持相应,可以即身成佛。
理具即身成佛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即身成佛)
即身成佛
【佛学常见辞汇】
即身修行即身就可以成佛。密宗说三密加持相应,可以即身成佛。
毕竟成佛道路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绝对不二之一乘法。成佛之道虽多而结局唯归入于一道路者也。谓其终局成佛之一道。
毕勒支底迦佛
【佛学大辞典】
(术语)Pratyekabuddha,旧云辟支佛。译曰独觉。又云钵攞底迦佛。译曰缘觉。三乘之中乘也。(参见:毕勒支底迦)。
烹佛煆祖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于洪炉中烹煆佛祖也,谓宗匠之活作略。传灯十六(四江怀忠章)曰:「僧问:洪炉猛炎,烹煆何物?师云:烹佛煆祖。曰:佛祖作么生烹?师云:业在其中。曰:唤作甚么业?师云:佛力不如。」碧岩集普照序曰:「秉烹佛煆祖钳锤。颂出衲僧向上巴鼻。」
虚空藏菩萨问七佛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梁录失译。佛在鸡罗莎山顶,一比丘为恶病所持,一比丘为恶鬼所持,请虚空藏菩萨哀求于佛,佛现神力,七佛于空中各说一咒。
黄檗礼佛
【佛学大辞典】
(杂语)公案名。黄檗宛陵录曰:「大中帝为沙弥,师于佛殿上礼佛。沙弥云: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众求,长老礼拜当何所求?师云: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众求,常礼如斯。沙弥云:用礼何为?师便掌。沙弥云:太粗生。师云:者里是什么所在,说粗说细。随后又掌。沙弥便走。」是盖唐大中帝宣宗见黄檗形相,未达其心髓,徒说粗说细。遂遇黄檗之痛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