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佛 → 髴佛”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1149,分77页显示  上一页  23  24  25  26  27  29  30  31  32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佛事门
佛宗
佛具
佛供
佛刹
佛果
佛物
佛知见
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
佛界
佛星
佛后普贤
佛祖
佛祖通载
佛事门
【佛学大辞典】
(术语)禅林之语,教道之方便,为佛事门,又云庄严门。
佛宗
【佛学大辞典】
(杂语)佛法之宗旨也。三论玄义曰:「唯有佛宗,乃尽其致。」
佛具
【佛学大辞典】
(物名)花瓶,香炉等庄严佛坛之道具也。
【佛学常见辞汇】
庄严佛坛的法器道具,如花瓶香炉等是。
佛供
【佛学大辞典】
(杂语)香花灯明等奉佛之供物也。
佛刹
【佛学大辞典】
(术语)Budhaks!etra,刹者土之义,佛刹者佛土佛国也。大乘义章十九曰:「刹,是其天竺人语,此方无翻,盖乃处处之别名也。」慧苑音义上曰:「刹,具正云纥差怛罗,此曰土田也。」
佛果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为万行之所成,故云佛果,能成之万行为因,而所成之万德为果也。隋炀帝文曰:「上求佛果。」
【佛学常见辞汇】
佛的果位。
佛物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宝之供物,各异所属,属于佛之供物,谓之佛物。
佛知见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了知照见诸法实相理之佛智慧也,是为二智中一切种智之用,故就智体而云知。又为五眼中佛眼之用,故就眼而云见。得此佛知见,有开示悟入之次第,初于十住位断一分之无明,得少分之知见,谓之开佛知见,乃至于十地终断尽无明,知见圆明,谓之入佛知见。释迦佛出世之一大事因缘,为开示悟入此佛知见也。法华经方便品曰:「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法华文句四曰:「佛以一切种智知,佛以佛眼见,开此智眼乃名佛知见。」法华玄义九曰:「灵智寂照名佛知见。」
【佛学常见辞汇】
佛的真如灼见。
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三卷,西晋竺法护译。一夏三月,佛升忉利天为母摩耶夫人说大乘法。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佛遗教经之本名。
佛界
【佛学大辞典】
(界名)十界之一。诸佛之境界也。梵网经上曰:「能转魔界入佛界,佛界入魔界。」【又】佛之国土也。
【佛学常见辞汇】
十界之一,即诸佛的境界。
佛星
【佛学大辞典】
(杂名)佛者弗沙,又为富沙之讹略。鬼宿名。(参见:补沙)
佛后普贤
【佛学大辞典】
(术语)已成佛后,更修利他教化之菩萨行也。又證得佛果后,遵普贤菩萨之德而修化益众生之行也。
【佛学常见辞汇】
在成佛之后,再修像普贤菩萨一样利益众生的行法。
佛祖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与祖师也,祖者依各宗而异。又佛即祖也。
【佛学常见辞汇】
1。佛与祖师。2。佛教之祖,即释迦牟尼佛。
【俗语佛源】
指创立佛教的释迦牟尼。(Sakyamuni),约与中国孔子同时。他原名悉达多·乔答摩,是迦毗罗卫国(Kapilayvastu,在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父名净饭,母名摩耶。他结过婚,生过子。但他感到人生的生、老、病、死等痛苦,乃于二十九岁时出家修道,寻求解脱。他最初访问了当时著名的跋伽婆、阿兰迦兰和郁陀罗三位仙人,他认为他们所讲的道理都不是究竟解脱的方法。于是他就进入苦行林中,修习苦行,企图以苦行求得解脱。但是经过六年的努力,不但一无所获,而且把自己的身体弄得虚弱不堪。在这种情况下,他自觉苦行亦非解脱之道,遂放弃苦行,到河中洗了一个澡,接受村女供养的乳糜,使健康逐渐恢复。于是他就于菩提树下,端坐思惟:「不成正觉(佛),终不起此坐。」他的这一誓言,表示了他的坚强决心。经过七天七夜,终成正觉。从此以后,他就到处说法,宣传他所證悟的四谛、十二因缘的道理。他的信徒越来越多,形成了教团(僧团)。二千多年来,演变成今天的世界五大宗教之一——佛教。由于佛教是释迦牟尼所创立的,故称他为佛祖。佛祖两字在小说中也有运用,如《红楼梦》第四一回:「六姥姥听了,摇头吞吐说道:『我的佛祖,倒得十来只鸡来配他,怪道这个味儿!』」用于惊叹。(无名氏)
佛祖通载
【佛学大辞典】
(书名)具名佛祖历代通载。二十二卷(或作三十六卷),元念常撰。所载释氏故实,上起七佛,下至顺帝元统元年,编年纪载,于佛教之废兴,禅宗之授受,一一分明。见四库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