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佛 → 髴佛”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六
释如嵩,更名仲光,字佛石,晚号法雨老人。姓戴氏,钱塘人。父邦贤,母陈氏。梦僧以伽黎覆体而生。嵩襁褓中即恶闻腥膻,甫四龄礼静明为师。荏苒十载,始从剃染。年十八受戒于莲池,明年历游讲肆,习天台教观。及闻雪浪弘扬贤首宗,相依最久。一日读《圆觉》至“以思惟心测度如来大圆觉大海,如以萤火烧须弥山”,乃叹曰:“寻名取义,皆思惟心也。”遂掩关竟千日,自寻究竟,疑终未破。会易庵提倡少林宗,就座累月,复叹云:“古人临机觌面语,若只如此疏通,与讲论何异?”仍别去,依雪浪。至甲午,谒紫柏于金陵静海寺。问讯殷殷,便以听雪浪讲楞严对,紫柏因指示曰:“经中说当处发生,随处灭尽,幻妄称相,其性真为妙觉明体,如何是妙觉明体?”嵩云:“生灭尽处,是妙觉明体。”紫柏痛呵之,嵩惘然。少顷,从容进问曰:“毕竟如何是妙觉明体?”紫柏乃震声一喝,嵩便礼拜,自后始知宗门下事,非学解所到。来日具威仪归依,因为更名仲光,实授记法也。已复芺曰:“山僧二十年前口不多逊,二十年后一字不出。”《矢口歌》云:“一泓清可沁诗脾,冷煖年来只自知。”晚岁厌客,避居峰顶,筑一庵一圹,曰:“吾生可游,死可葬,四十馀年受用过分,住得一日是一日。”因颜其庵曰“且住”。瞰江俯溪,萝悬径绝,虽弟子亦罕接见。营圹后,忽示微疾,就寝席者月馀,唯以天气方暑,若有所待。适秋至,谓弟子曰:“今日晴爽,吾欲远去。”或不喻意,乃从容扶杖起,出寝室,盥沐,趺坐,属付后事,诫勿妄求,安分守训。复命邀诸檀越,欲严净伽蓝,禁客携觞。时蔡居士在法相山房,应声而至。见之喜曰:“有居士證明,吾道存矣。馀不及待也。”弟子戒慧讲请留遗偈,走笔书曰:“一句弥陀五十年,分明掘地讨青天。而今好个真消息,夜半钟声到客船。”书竟,顾视左右,掷笔而逝。时崇祯九年七月十日也。寿六十有八,腊五十有四。尝自记云:“金陵归,即深入十八涧,一盖一笠。蒲团夜安,沙铛昼饟。坐松下,为深坑,野筱丰丛,即虎穴也。狰狞欲怒,未免戒心。因随语曰:此地当仍复梵刹,汝速往他山,如不欲让,夜当大吼,余即去矣。是夜,竟不闻声,迟明已他徙。即编茆而处,栖止八载。上雨旁风,不禁荒寒。时仲期居士,觅余踪迹不得,由两峰至涧中,竟于凄烟衰草间,见索衣头陀,居然余也。叹羡者久之。随同伯霖、贞甫两公,邀吴窦二方伯来游,冯具区先生为订莲社。蓝舆频至,无异虎溪。”即其所记,可想见其为人。
陆观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3—1659 【介绍】: 明末清初浙江鄞县人,字宾工,号佛民。明诸生。入清,居复阁中,平日所教生徒,亦不能见面。竟不剃发而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95—1659 【介绍】: 明末浙江鄞县人,字齐莫,一字佛庄。天启、崇祯间浪游湖海,北走燕云,南抵黔粤,居滇尤久,思得一当而无所遇,乃归。南明鲁监国时官至光禄寺卿。久之,以事不可为,乃筑鹿石山房于鼓浪屿中,隐居赋诗,别署海年渔长。以疾卒。有《束书后诗》、《海年诗内集》、《喟寓》、《卮言》、《海年集》、《海年谱》。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宗室。穆宗第四子潞简王朱翊镠子。万历四十六年袭王爵,国卫辉。崇祯中义军攻略秦晋河北,常汸疏请选护卫助守,捐岁入万金资饷。后逃往杭州。顺治二年降于清。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三十三
通奇,字林野,四川人。十岁薙染,十九南游,遍历讲席。丁卯掩关平湖德藏寺。一日失足堕楼,大悟。遂破关走姑苏,见悟和尚于清凉庵,随入天童。人称林古佛。后从悟,至嘉禾寓黄闇斋素园中,受付嘱焉。乙酉主法天童通玄峰顶。衲子奔趋。冬夏布衣草履,备历艰苦。塔于太白玲珑岩。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24—1673 【介绍】: 明末清初广东南海人,字周量,一字湟溱,号石臞。少时从学于陈邦彦。入清,顺治九年会试第一,被排挤不得与殿试。十年后,试授中书。历兵部郎中、桂林知府。广交游,以诗文名世,与王士禛等交好。有《海日堂集》等。
晚晴簃诗汇·卷二十六
程可则,字周量,号湟溱,又号石臞,南海人。顺治壬辰会试第一,历官桂林知府。有《海日堂集》。
清诗别裁集
字周量,广东南海人。顺治壬辰会试第一,官兵部职方郎中,终桂林知府。著有《海日堂集》。○湟溱诗俊伟腾踔,声光熊熊,亚于渔洋,品在公㦷、玉虬、钝翁诸公之右,称鲁、卫者惟西樵乎!后之选岭南诗者,只取屈、梁、陈、而不及程何也?
沧海遗珠
程可则(1624-1673)字周量,一字彦揆,小字佛壮,号石臞,广东南海人,顺治九年(1652)会元,十七年应阁试,授内阁中书,官至桂林知府,著有《海日堂集》。

人物简介

全粤诗
今如(?—一六七四),字真佛。新会人。俗姓黄,角子今(上草头下黾)父。诸生。明桂王永历七年(一六五三)皈天然老人出世登具。事见《海云禅藻集》卷二。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三
释德基,字定庵,姓林氏,休宁人也。父之泰,母姜氏。诞生之辰,瑞雯满室,吉祥止止。稍长,性见慈善,雅信佛旨,芳洁自喜,不近酒肉。读书颖悟,数过不忘,尝闻老衲读《金刚经》至“如露如电”,顿发出世之心。以亲老弟幼,不忍遽违,力事生理,承欢菽水。及父没弟长,能委家计,乃拜辞慈帏。径下姑苏,访吴中有道知识,得宝林寺竹怀,往求剃度,给侍左右,将及一期。闻金陵华山见月演戒因缘,启白得受具足。然陆沈下版,未露圭角,专志研精诸大律部,俱臻玄奥。凡十五年,得阇黎成拙称许,拔居教授,整饬规约,上下敬服。见月化后,即受传衣,履席二载,声誉旁流。甲寅秋,江南苦旱,入冬,山下饥民就食山头,为设粥赈之,恐粮少不济,率众渡江,由仪真至维扬,沿涂托钵,郡邑善信素仰德望,乐施不绝。山上荒黎卒赖周济,至麦熟始散。癸亥冬,徇两浙绅耆所请,至武林昭庆说戒一期,香花塞路,道俗嗟叹,善因福果,世所希有。所著《毗尼关要》十六卷,《羯磨会释》十四卷,《比丘尼律本会义》十二卷,摭其箐华,发抒底蕴,诚便后学。庚辰季冬朔,示微疾,集大众诫之曰:“凡我出家,止为生死,不可不真实修行。既知修行,必当严持戒律,若不持戒而欲超脱生死,如缘木求鱼,舍舟渡海,岂可得哉。吾早晚行矣,愿共勉之。”至八日沐浴更衣,号佛而逝,塔于龙山之阳。寿六十有七,腊四十八,坐夏四十四。弟子三十八人,一时铮铮,足嗣法响。其《毗尼关要》十六卷,清乾隆二年,释福聚奏请入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南青浦人,字楫公,号髴渊。夏允彝弟子。顺治十四年举人,授山东新城知县,不赴。康熙间举鸿博,罢归。晚筑水西草堂,觞咏以终。诗文均有名。选有《燕台文钞》、《词坛妙品》。自著有《水西草堂集》、《清平词》、《绿水词》。
晚晴簃诗汇·卷二十四
田茂遇,字楫公,号髴渊,华亭人。顺治戊子举人,授新城知县,不赴。康熙己未举博学鸿词。有《水西草堂集》。
清诗别裁集
字髴渊,江南华亭人。顺治丁酉举人。
佛藏正 朝代: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四
佛藏正禅师者,江南望族,履丰处顺,顾弃之若遗,誓死入山,终能解脱,得大自在。康熙丁巳秋,缁素敦请继席古中盘。初有大博禅师,道隆望重,中兴斯寺,正从之修,省得其法要。奋厥孤标,苦志枯守,不下山者有年。戊午九月,翠华临幸,入丈室取正所著语录偈颂阅之,欣然命笔题额,且赐之诗。诗曰:“中盘遥望莲华峰,日映山林气色重。老衲吟诗浑半偈,翠与临发又从容。”是年除夕,重书前诗,命御前大臣萨毕汉赍之至寺,正复以偈赞之云:“御笔题诗第一峰,翠华初驻霭重重。盘山草木承恩泽,野衲欣逢识圣容。”盖自彩笔倡酬,三聚云臻,一乘雷震而祖庭道法,丕宏厥绪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00以后 【介绍】: 清满洲正白旗人,舒穆禄氏。由笔帖式累迁内阁学士。康熙十七年,吴三桂死,其孙吴世璠犹据滇、黔,帝命佛伦总理粮饷,有劳绩,迁刑部侍郎,擢工部尚书,转刑、户两部。在朝附明珠,为郭琇所劾,夺官,旋授内务府总管。出为山东巡抚,借故劾郭琇。官至文渊阁大学士。次年,复为郭琇所告。旋以原品休致,未几病死。

人物简介

简介
谭瑞,字霞庄,晚号佛放居士,平坝区槎头堡(即车头堡)人。康熙丙午(1666)科举人,由举人官云南曲靖知府。一说为华竹县(今云南元谋县)知县,晋司马(《安平县志》)。著有《霞庄诗集》《黔记》(已佚)。卒于康熙四十五年丙戌(1706)。
寻秋后集
《寻秋后集》者,己巳(1689年)八月,谭子游贵阳之所作也。谭子懒矣,其游贵阳者何?之少参公也。谭子懒而绝贵游,其之少参公者何?以礼也。少参敦礼而下贤,不可概以贵游绝,故之之也。之之而纪己巳者何?纪出游之年也。出游所常有,其必取己巳而纪之者何?明乎谭子不数出,一岁之间始一出也。其纪己巳而又必纪八月者何?纪出游之月也。前何以不出、后何以不出而必于八月者何?寻秋也。寻秋,故必于八月,故出游之月必纪也。出游有诗,亦其常有,其必集寻秋者何?作者之兴、作者之志也。集寻秋又系以后者何?谭子丙寅八月曾一之少参,曾有寻秋之集也。今年复以八月之系以后者,不欲使淆乎前之辞也,故从而别之也。少参者何?黔中粮驿傅使君也。谭子者何?处士而山先生也。己巳八月十五题。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十五
释明羲,字佛日,号煦园,姓陈氏,洪都人。幼礼绳金塔寺普照堂毓明为师。年十九,依翠岩鞭雷受戒,承示机要,参究两载,殊无所得。闻江浙宗风甚盛,棹舟南下,遍访知识。始抵馀杭,值越鉴唱道之初,命充纪录。一日上堂,僧问元沙不肯灵云意旨如何。鉴曰:“君子千里同风。”羲闻之如贫得宝,窃叹发明古人用处如揭日也。相依数月,竟书南涧流源,并衣拂授之。无何,毓与鉴相继谢去,羲念正法陵迟,典型凋丧,不有振起,后学何从钻仰。弘法之志,自是而坚。游五台,抵燕山,遭际宪庙培隆祖道,爱月居士访寻高诣,以备顾问。柏林调梅,以羲名入告,留止岁馀。出主江右云居五载,及调梅移锡万寿,招之入京,举为座元。时修《檀柘山志》几成,而理安之启至,羲居祖席,兢兢十载。谨守旧规,不敢失坠。而性复严洁,有黄龙真净之风,人或望崖而退。乾隆辛未春,翠华临幸,应对称旨,赐额曰“树最胜幢”,御书心经塔及采帛数种。是岁饥,寺众匮食,忧以成疾。乾隆十七年壬申八月十七日示寂,寿七十,腊五十一,塔于莲花峰之阳。著有语录八卷,外集八卷,并见刋本。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八
(释明中)弟子实荫,字佛裔,汉阳钟氏子。五岁出家,十六受具,参方二十年,胁不就席。初居京,依无阂问诸宗法要,及遇明中,复随针砭。乾隆壬午,主乾峰,遂再主净慈,重住圣因。以辛亥九月二十日寂于净慈丈室。寿七十三,腊五十六,塔于南屏之麓,所著《语录》四卷。
佛尔卿额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佛尔卿额,字孟昭,号黻庭,伊尔根觉罗氏,满洲正红旗人。乾隆庚辰举人,辛卯进士。翰林院散馆后授检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