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佛 → 髴佛”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1847,分124页显示 上一页 100 101 102 103 104 106 107 108 109 下一页
六十四种梵音──佛六十四种梵音
佛自具十身
法性属佛为法性身
令各各见佛
成佛相
护持佛种
佛自立
上合诸佛本觉妙心
佛初成道,劝请转法轮。
佛欲入灭,劝请住世。
泥龛塑像为佛宝
大乘佛宝
小乘佛宝
毗卢遮那佛
佛类词典(续上)
十一持──佛十一持六十四种梵音──佛六十四种梵音
佛自具十身
法性属佛为法性身
令各各见佛
成佛相
护持佛种
佛自立
上合诸佛本觉妙心
佛初成道,劝请转法轮。
佛欲入灭,劝请住世。
泥龛塑像为佛宝
大乘佛宝
小乘佛宝
毗卢遮那佛
十一持──佛十一持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并华严经疏)
〔一、佛持〕,谓如来色相之身,住持世间,能令众生佛种不断,是名佛持。
〔二、法持〕,谓如来法性之法,住持世间,能令众生法种不断,是名法持。
〔三、僧持〕,谓如来应化菩萨圣僧,住持世间,能令众生僧种不断,是名僧持。(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四、业持〕,谓如来见诸众生,造作恶业,故现威猛势力,逼令修善,如无厌足王假现恶业之行,化诸众生,是名业持。(无厌足王者,即华严经五十三参中第十七善知识也。善财见王现威猛势,将诸罪人,或断手足,或以汤煮火焚,作诸恶业,调伏众生是也。)
〔五、烦恼持〕,谓如来见诸众生,行于邪行,贪著烦恼,故随彼类示行贪欲,如婆须蜜多女,假行欲事,令他入于三昧,而断烦恼,是名烦恼持。(婆须蜜多女,即华严经五十三参中第二十五善知识也。梵语三昧,华言正定。)
〔六、时持〕,谓如来最初发心之时,菩提大愿而为其体,时时润泽,无有间断,是名时持。(梵语菩提,华言道。)
〔七、愿持〕,谓如来往昔因中发大誓愿,修诸功德,持令不失,是名愿持。
〔八、供养持〕,谓如来往昔修行之时,以诸供具持奉十方如来而为供养,是名供养持。
〔九、行持〕,谓如来往昔勤修一切殊胜妙行,无量无边,恒不厌足,是名行持。
〔十、劫持〕,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谓如来于无量劫中,具修梵行功德,而證道果,住持经劫,化诸众生,是名劫持。
〔十一、智持〕,谓如来行满功圆,證得一切种智,复以智慧辩才,说种种法,调伏众生,不令退失,是名智持。(一切种智者,谓知一切道,知一切种,即佛智也。)
(出华严经并华严经疏)
〔一、佛持〕,谓如来色相之身,住持世间,能令众生佛种不断,是名佛持。
〔二、法持〕,谓如来法性之法,住持世间,能令众生法种不断,是名法持。
〔三、僧持〕,谓如来应化菩萨圣僧,住持世间,能令众生僧种不断,是名僧持。(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四、业持〕,谓如来见诸众生,造作恶业,故现威猛势力,逼令修善,如无厌足王假现恶业之行,化诸众生,是名业持。(无厌足王者,即华严经五十三参中第十七善知识也。善财见王现威猛势,将诸罪人,或断手足,或以汤煮火焚,作诸恶业,调伏众生是也。)
〔五、烦恼持〕,谓如来见诸众生,行于邪行,贪著烦恼,故随彼类示行贪欲,如婆须蜜多女,假行欲事,令他入于三昧,而断烦恼,是名烦恼持。(婆须蜜多女,即华严经五十三参中第二十五善知识也。梵语三昧,华言正定。)
〔六、时持〕,谓如来最初发心之时,菩提大愿而为其体,时时润泽,无有间断,是名时持。(梵语菩提,华言道。)
〔七、愿持〕,谓如来往昔因中发大誓愿,修诸功德,持令不失,是名愿持。
〔八、供养持〕,谓如来往昔修行之时,以诸供具持奉十方如来而为供养,是名供养持。
〔九、行持〕,谓如来往昔勤修一切殊胜妙行,无量无边,恒不厌足,是名行持。
〔十、劫持〕,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谓如来于无量劫中,具修梵行功德,而證道果,住持经劫,化诸众生,是名劫持。
〔十一、智持〕,谓如来行满功圆,證得一切种智,复以智慧辩才,说种种法,调伏众生,不令退失,是名智持。(一切种智者,谓知一切道,知一切种,即佛智也。)
六十四种梵音──佛六十四种梵音
【三藏法数】
(出不思议秘密大乘经)
佛告寂慧菩萨言:如来非于唇齿舌喉及其面门,出诸音声。当知如来音声,从虚空出,具有六十四种殊妙之相。
〔一、流泽声〕,谓如来音声,流演润泽也。
〔二、柔软声〕,谓如来音声,温柔和软也。
〔三、悦意声〕,谓如来音声,欢悦一切众生意也。
〔四、可乐声〕,谓如来音声,巧妙而可爱乐也。
〔五、清净声〕,谓如来音声,清净而不杂染也。
〔六、离垢声〕,谓如来音声,纯妙远离诸垢染也。
〔七、明亮声〕,谓如来音声,明显流亮也。
〔八、甘美声〕,谓如来说法音声,甘和美妙,能使听者得法喜之味也。
〔九、乐闻声〕,谓如来说法音声,称机浅深,令众生乐闻而不舍也。
〔十、无劣声〕,谓如来音声,希有殊胜,而不陋劣也。
〔十一、圆具声〕,谓如来说法,于一音中,而具足一切音也。
〔十二、调顺声〕,谓如来音声,随机说法,调伏众生,使其信顺也。
〔十三、无涩声〕,谓如来音声,融通和畅,而无涩滞也。
〔十四、无恶声〕,谓如来说法,音声嘉美,而不粗犷也。
〔十五、善柔声〕,谓如来说法,音声柔和,善顺而不卒暴也。
〔十六、悦耳声〕,谓如来说法音声,悦可人意,而爱听无厌也。
〔十七、适身声〕,谓如来说法音声,能令闻者支体调适,而得轻安也。
〔十八、心生勇锐声〕,谓如来说法音声,令人发起勇猛之心而进修也。
〔十九、心喜声〕,谓如来法音美妙,能令闻者,心生欣喜也。
〔二十、悦乐声〕,谓如来说法之音,能使闻者欢喜而快乐也。
〔二十一、无热恼声〕,谓如来法音,使诸闻者,消除热恼而得清凉也。
〔二十二、如教令声〕,谓如来演说,如法教诫命令,而能启发蒙昧也。
〔二十三、善了知声〕,谓如来法音,善解决了,遍知一切诸法也。
〔二十四、分明声〕,谓如来法音,于诸事法如理分析,无不明了也。
〔二十五、善爱声〕,谓如来以善法音,开化一切众生,令其爱乐也。
〔二十六、令生欢喜声〕,谓如来说法之音,令人生欢喜之心也。
〔二十七、使他如教令声〕,谓如来法音,能使闻者,展转启发于人,皆如教令也。
〔二十八、令他善了知声〕,谓如来法音,能使闻者,善解一切诸法也。
〔二十九、如理声〕,谓如来所发音声,皆契真如之理也。
〔三十、利益声〕,谓如来说法之音,能利益一切有情也。
〔三十一、离重复过失声〕,谓如来所出音声,契合理趣,从始至终,皆无重复过失也。
〔三十二、如师子音声,〕,谓如来音声,一切闻者,自然信伏,如师子一吼,百兽畏伏也。
〔三十三、如龙音声,〕,谓如来法音,清彻幽远,如龙之吟也。
〔三十四、如云雷吼声〕,谓如来说法唯以一音,远近普及,如雷之吼也。
〔三十五、如龙王声〕,谓如来说法,音韵清远,如龙王所发之声也。
〔三十六、如紧那罗妙歌声〕,梵语紧那罗,华言歌神。谓如来所出梵音,如彼歌音美妙,适悦一切也。
〔三十七、如迦陵频伽声〕,梵语迦陵频伽,华言妙声鸟。谓如来法音美妙,如彼禽之声也。
〔三十八、如梵王声〕,谓如来所说法音,如梵王之清净声音也。
〔三十九、如共命鸟声〕,共命鸟者,一身二头之鸟也。谓如来所说法音,吉祥如彼禽之声也。
〔四十、如帝释美妙声〕,谓如来说法之音,如天帝释之美妙音声也。(帝释,梵语释提桓因,华言能天主,言帝释者,华梵双举也。)
〔四十一、如振鼓声〕,谓如来音声,震响如鼓,远近皆闻也。
〔四十二、不高声〕,谓如来演说圆音,声不高大,得中道也。
〔四十三、不下声〕,谓如来演说圆音,声不卑下,亦得中道也。
〔四十四、随入一切音声,〕,谓如来说法之音,普入群机,融通众音也。
〔四十五、无缺减声〕,谓如来法音,圆满具足也。
〔四十六、无破坏声〕,谓如来凡所演说,真实不虚,无能破坏也。
〔四十七、无染污声〕,谓如来所说法音,纯圆独妙,离诸烦恼,无染著也。
〔四十八、无希取声〕,谓如来说法,利乐一切众生,无所希望,离取著也。
〔四十九、具足声〕,谓如来所演法音,称性而说,妙理具足也。
〔五十、庄严声〕,谓如来所演声教,如实之谈,端庄而严肃也。
〔五十一、显示声〕,谓如来演妙法音,显现妙理,开示众生无有隐晦也。
〔五十二、圆满一切音声〕,谓如来说法,音声圆满,具足一切音也。
〔五十三、诸根适悦声〕,谓如来所演妙法音声,众生一闻,诸根适悦也。
〔五十四、无讥毁声〕,谓如来法音,不讥毁一切众生,凡有言说,皆信顺也。
〔五十五、无轻转声〕,谓如来圆音,普摄一切,不轻浮迁转也。
〔五十六、无动摇声〕,谓如来所说法音,得无所畏,而诸外、魔,不能动摇也。(外、魔者,外道天魔也。)
〔五十七、随入一切众会声〕,谓如来法音,普入众会,随机得闻也。
〔五十八、诸相具足声〕,谓如来说法之音,具足一切诸相也。
〔五十九、令众生心意欢喜声〕,谓如来所出语言,普令十方一切世界众生,心意欢喜,皆谓所说,从如来口门而出,亦无互相重复,而诸众会,各随音声,晓了诸法,然实非如来口门中出也。
〔六十、说众生心行声〕,谓一切众生,其数无量,行亦无量;如来所说众生心行,略有八万四千种类。但为根性下劣众生,令其易得解入故也。
〔六十一、入众生心意声〕,谓如来具秘密智,所出语言,随入一切众生心意,然不从如来口门中出,正所谓从虚空而出者也。
〔六十二、随众生信解声〕,谓如来所出语言,随诸众生种种信解,心意成熟,普使随应,而得了知也。
〔六十三、闻者无分量声〕,谓如来音声,无有分量,世间一切天人魔梵沙门婆罗门等,虽能闻之,亦不能知其边际分量也。(魔即魔王,梵即梵天。梵语沙门,华言勤息。梵语婆罗门,华言净行。)
〔六十四、众生不能思惟称量声〕,谓如来音声妙轮,出种种声,宣说法时,假使遍满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皆居缘觉之地,亦不能思惟称量也。(三千者,小千、中千、大千也。言三千大千者,总别兼举也。)
(出不思议秘密大乘经)
佛告寂慧菩萨言:如来非于唇齿舌喉及其面门,出诸音声。当知如来音声,从虚空出,具有六十四种殊妙之相。
〔一、流泽声〕,谓如来音声,流演润泽也。
〔二、柔软声〕,谓如来音声,温柔和软也。
〔三、悦意声〕,谓如来音声,欢悦一切众生意也。
〔四、可乐声〕,谓如来音声,巧妙而可爱乐也。
〔五、清净声〕,谓如来音声,清净而不杂染也。
〔六、离垢声〕,谓如来音声,纯妙远离诸垢染也。
〔七、明亮声〕,谓如来音声,明显流亮也。
〔八、甘美声〕,谓如来说法音声,甘和美妙,能使听者得法喜之味也。
〔九、乐闻声〕,谓如来说法音声,称机浅深,令众生乐闻而不舍也。
〔十、无劣声〕,谓如来音声,希有殊胜,而不陋劣也。
〔十一、圆具声〕,谓如来说法,于一音中,而具足一切音也。
〔十二、调顺声〕,谓如来音声,随机说法,调伏众生,使其信顺也。
〔十三、无涩声〕,谓如来音声,融通和畅,而无涩滞也。
〔十四、无恶声〕,谓如来说法,音声嘉美,而不粗犷也。
〔十五、善柔声〕,谓如来说法,音声柔和,善顺而不卒暴也。
〔十六、悦耳声〕,谓如来说法音声,悦可人意,而爱听无厌也。
〔十七、适身声〕,谓如来说法音声,能令闻者支体调适,而得轻安也。
〔十八、心生勇锐声〕,谓如来说法音声,令人发起勇猛之心而进修也。
〔十九、心喜声〕,谓如来法音美妙,能令闻者,心生欣喜也。
〔二十、悦乐声〕,谓如来说法之音,能使闻者欢喜而快乐也。
〔二十一、无热恼声〕,谓如来法音,使诸闻者,消除热恼而得清凉也。
〔二十二、如教令声〕,谓如来演说,如法教诫命令,而能启发蒙昧也。
〔二十三、善了知声〕,谓如来法音,善解决了,遍知一切诸法也。
〔二十四、分明声〕,谓如来法音,于诸事法如理分析,无不明了也。
〔二十五、善爱声〕,谓如来以善法音,开化一切众生,令其爱乐也。
〔二十六、令生欢喜声〕,谓如来说法之音,令人生欢喜之心也。
〔二十七、使他如教令声〕,谓如来法音,能使闻者,展转启发于人,皆如教令也。
〔二十八、令他善了知声〕,谓如来法音,能使闻者,善解一切诸法也。
〔二十九、如理声〕,谓如来所发音声,皆契真如之理也。
〔三十、利益声〕,谓如来说法之音,能利益一切有情也。
〔三十一、离重复过失声〕,谓如来所出音声,契合理趣,从始至终,皆无重复过失也。
〔三十二、如师子音声,〕,谓如来音声,一切闻者,自然信伏,如师子一吼,百兽畏伏也。
〔三十三、如龙音声,〕,谓如来法音,清彻幽远,如龙之吟也。
〔三十四、如云雷吼声〕,谓如来说法唯以一音,远近普及,如雷之吼也。
〔三十五、如龙王声〕,谓如来说法,音韵清远,如龙王所发之声也。
〔三十六、如紧那罗妙歌声〕,梵语紧那罗,华言歌神。谓如来所出梵音,如彼歌音美妙,适悦一切也。
〔三十七、如迦陵频伽声〕,梵语迦陵频伽,华言妙声鸟。谓如来法音美妙,如彼禽之声也。
〔三十八、如梵王声〕,谓如来所说法音,如梵王之清净声音也。
〔三十九、如共命鸟声〕,共命鸟者,一身二头之鸟也。谓如来所说法音,吉祥如彼禽之声也。
〔四十、如帝释美妙声〕,谓如来说法之音,如天帝释之美妙音声也。(帝释,梵语释提桓因,华言能天主,言帝释者,华梵双举也。)
〔四十一、如振鼓声〕,谓如来音声,震响如鼓,远近皆闻也。
〔四十二、不高声〕,谓如来演说圆音,声不高大,得中道也。
〔四十三、不下声〕,谓如来演说圆音,声不卑下,亦得中道也。
〔四十四、随入一切音声,〕,谓如来说法之音,普入群机,融通众音也。
〔四十五、无缺减声〕,谓如来法音,圆满具足也。
〔四十六、无破坏声〕,谓如来凡所演说,真实不虚,无能破坏也。
〔四十七、无染污声〕,谓如来所说法音,纯圆独妙,离诸烦恼,无染著也。
〔四十八、无希取声〕,谓如来说法,利乐一切众生,无所希望,离取著也。
〔四十九、具足声〕,谓如来所演法音,称性而说,妙理具足也。
〔五十、庄严声〕,谓如来所演声教,如实之谈,端庄而严肃也。
〔五十一、显示声〕,谓如来演妙法音,显现妙理,开示众生无有隐晦也。
〔五十二、圆满一切音声〕,谓如来说法,音声圆满,具足一切音也。
〔五十三、诸根适悦声〕,谓如来所演妙法音声,众生一闻,诸根适悦也。
〔五十四、无讥毁声〕,谓如来法音,不讥毁一切众生,凡有言说,皆信顺也。
〔五十五、无轻转声〕,谓如来圆音,普摄一切,不轻浮迁转也。
〔五十六、无动摇声〕,谓如来所说法音,得无所畏,而诸外、魔,不能动摇也。(外、魔者,外道天魔也。)
〔五十七、随入一切众会声〕,谓如来法音,普入众会,随机得闻也。
〔五十八、诸相具足声〕,谓如来说法之音,具足一切诸相也。
〔五十九、令众生心意欢喜声〕,谓如来所出语言,普令十方一切世界众生,心意欢喜,皆谓所说,从如来口门而出,亦无互相重复,而诸众会,各随音声,晓了诸法,然实非如来口门中出也。
〔六十、说众生心行声〕,谓一切众生,其数无量,行亦无量;如来所说众生心行,略有八万四千种类。但为根性下劣众生,令其易得解入故也。
〔六十一、入众生心意声〕,谓如来具秘密智,所出语言,随入一切众生心意,然不从如来口门中出,正所谓从虚空而出者也。
〔六十二、随众生信解声〕,谓如来所出语言,随诸众生种种信解,心意成熟,普使随应,而得了知也。
〔六十三、闻者无分量声〕,谓如来音声,无有分量,世间一切天人魔梵沙门婆罗门等,虽能闻之,亦不能知其边际分量也。(魔即魔王,梵即梵天。梵语沙门,华言勤息。梵语婆罗门,华言净行。)
〔六十四、众生不能思惟称量声〕,谓如来音声妙轮,出种种声,宣说法时,假使遍满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皆居缘觉之地,亦不能思惟称量也。(三千者,小千、中千、大千也。言三千大千者,总别兼举也。)
佛自具十身
【三藏法数】
佛自具十身者,一菩提身、二愿身、三化身、四力持身、五相好庄严身、六威势身、七意生身、八福德身、九法身、十智身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佛自具十身者,一菩提身、二愿身、三化身、四力持身、五相好庄严身、六威势身、七意生身、八福德身、九法身、十智身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法性属佛为法性身
【三藏法数】
谓佛了悟真如法性,复以法性为身,故名法性属佛为法性身。
谓佛了悟真如法性,复以法性为身,故名法性属佛为法性身。
令各各见佛
【三藏法数】
令各各见佛者,谓佛在一处说法,能令一一众生各自见佛在前说法;譬如日出影现众水也。
令各各见佛者,谓佛在一处说法,能令一一众生各自见佛在前说法;譬如日出影现众水也。
成佛相
【三藏法数】
成佛相者,佛具三十二相。相师言:太子具足是相,若舍王位,出家求道,必得成佛,名遍十方,化导一切也。
成佛相者,佛具三十二相。相师言:太子具足是相,若舍王位,出家求道,必得成佛,名遍十方,化导一切也。
护持佛种
【三藏法数】
佛种者,佛之种性也。谓诸佛、菩萨以大悲心绍隆佛种,令诸众生舍俗出家,剃发染衣,修行圣道,使无断绝也。
佛种者,佛之种性也。谓诸佛、菩萨以大悲心绍隆佛种,令诸众生舍俗出家,剃发染衣,修行圣道,使无断绝也。
佛自立
【三藏法数】
佛自立者,谓诸经题目,有佛自立。如金刚经云: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是也。
佛自立者,谓诸经题目,有佛自立。如金刚经云: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是也。
上合诸佛本觉妙心
【三藏法数】
本觉妙心,即诸佛本然觉了妙明真心也。谓菩萨极證寂灭,十方圆明,体同诸佛。故能起同体大慈,与众生乐。显应十方,现身说法,圣凡等度,有愿必从,是为殊胜。
本觉妙心,即诸佛本然觉了妙明真心也。谓菩萨极證寂灭,十方圆明,体同诸佛。故能起同体大慈,与众生乐。显应十方,现身说法,圣凡等度,有愿必从,是为殊胜。
佛初成道,劝请转法轮。
【三藏法数】
谓佛初成道时,菩萨劝请,言我某甲,请佛世尊为众生转法轮,度脱一切,是名劝请转法轮。(某甲者,称自己名也。)
谓佛初成道时,菩萨劝请,言我某甲,请佛世尊为众生转法轮,度脱一切,是名劝请转法轮。(某甲者,称自己名也。)
佛欲入灭,劝请住世。
【三藏法数】
谓佛欲舍寿命,入涅槃时,菩萨劝请,言我某甲,请佛世尊,久住世间,无央数劫,度脱一切众生,是名劝请住世。(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谓佛欲舍寿命,入涅槃时,菩萨劝请,言我某甲,请佛世尊,久住世间,无央数劫,度脱一切众生,是名劝请住世。(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泥龛塑像为佛宝
【三藏法数】
泥龛塑像者,佛灭度后,以泥木雕塑为像,住世不绝,是为佛宝也。
泥龛塑像者,佛灭度后,以泥木雕塑为像,住世不绝,是为佛宝也。
大乘佛宝
【三藏法数】
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具足三身、十身,能现无边相好,是名大乘佛宝。(三身者,法身、报身、应身也。十身者,菩提身、愿身、化身、力持身、相好庄严身、威势身、意生身、福德身、法身、智身也。)
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具足三身、十身,能现无边相好,是名大乘佛宝。(三身者,法身、报身、应身也。十身者,菩提身、愿身、化身、力持身、相好庄严身、威势身、意生身、福德身、法身、智身也。)
小乘佛宝
【三藏法数】
谓如来隐其无量功德庄严之身,示现丈六紫金之相,以应声闻、缘觉、人、天等机,是名小乘佛宝。
谓如来隐其无量功德庄严之身,示现丈六紫金之相,以应声闻、缘觉、人、天等机,是名小乘佛宝。
毗卢遮那佛
【三藏法数】
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谓烦恼体净,众德悉备,身土相称,遍一切处。能为色相所作依止,具无边际真实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实性,即此自性,亦名法身。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理性之体,本来觉了也。
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谓烦恼体净,众德悉备,身土相称,遍一切处。能为色相所作依止,具无边际真实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实性,即此自性,亦名法身。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理性之体,本来觉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