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佛 → 髴佛”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1847,分124页显示 上一页 98 99 100 101 102 104 105 106 107 下一页
拜佛修斋
送佛送到西天
既来佛会下,都是有缘人
既到灵山,岂可不朝我佛
拣佛烧香
装一佛像一佛
跳不出如来佛的掌心
僧来看佛面
二种十身──佛二种十身
二人出佛身血
三化身──佛化身三
三意──佛行离地三意
三事入城──佛三事入城
三不能──佛三不能
佛类词典(续上)
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拜佛修斋
送佛送到西天
既来佛会下,都是有缘人
既到灵山,岂可不朝我佛
拣佛烧香
装一佛像一佛
跳不出如来佛的掌心
僧来看佛面
二种十身──佛二种十身
二人出佛身血
三化身──佛化身三
三意──佛行离地三意
三事入城──佛三事入城
三不能──佛三不能
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
【俗语佛源】
众生要得道度化,出离生死苦海,必须要同佛法「有缘」,才能「感应道交」。这个「缘」,包括善根、慧根,慕道向善之心和勇猛精进的精神等。什么人同佛法「无缘」呢?这就是经上常说的「八难」。「八难」可以分作四类:一是苦障之难,包括地狱、饿鬼、畜生和盲聋喑哑。二是乐障之难,包括北洲和长寿天。该二处的众生寿长多乐,但缺乏智慧,甚至误以为已入「涅槃」。三是恶增之难,即「世智辨聪」,自以为是,妄执坚固。四是善微之难,即生在「佛前佛后」,不知佛法。值此「八难」者,便于佛法无缘。灵丹妙药,只能医治命不该绝的病症;同样,佛法广大,只能度化有缘的人。这就是俗语「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的含义。如《醒世恒言》第十回:「先生,常言道:『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你且不要拘泥古法,尽著自家意思,大了胆医去,或者他命不该绝,就好了也未可知。」(李明权)
众生要得道度化,出离生死苦海,必须要同佛法「有缘」,才能「感应道交」。这个「缘」,包括善根、慧根,慕道向善之心和勇猛精进的精神等。什么人同佛法「无缘」呢?这就是经上常说的「八难」。「八难」可以分作四类:一是苦障之难,包括地狱、饿鬼、畜生和盲聋喑哑。二是乐障之难,包括北洲和长寿天。该二处的众生寿长多乐,但缺乏智慧,甚至误以为已入「涅槃」。三是恶增之难,即「世智辨聪」,自以为是,妄执坚固。四是善微之难,即生在「佛前佛后」,不知佛法。值此「八难」者,便于佛法无缘。灵丹妙药,只能医治命不该绝的病症;同样,佛法广大,只能度化有缘的人。这就是俗语「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的含义。如《醒世恒言》第十回:「先生,常言道:『药医不死病,佛度有缘人。』你且不要拘泥古法,尽著自家意思,大了胆医去,或者他命不该绝,就好了也未可知。」(李明权)
拜佛修斋
【俗语佛源】
佛教徒修行的主要内容之一。拜佛是佛教徒每天应修的定课;如入寺院,亦应礼拜佛菩萨等。拜佛必须依从佛教仪规,采取「头面礼足」、「五体投地」等方式。至少三拜,或为三的倍数。斋字有戒、敬、清净等义。修斋原指过午不食,后转指不食肉(包括「长斋」与每月若干天的「花斋」)。此外,在家信徒在斋日修「八关斋戒」,使身口意清净,也叫「修斋」。修斋还包括设食供养僧众的「斋僧」,为亡人设斋会的「斋七」等。总之,一切时、一切处「自净其意」,便名「修斋」。俗语用「拜佛修斋」形容修习佛法者。如清·讴歌变俗人《醒世缘弹词》:「生来心地最慈仁,拜佛修斋一秉仁。」(李明权)
佛教徒修行的主要内容之一。拜佛是佛教徒每天应修的定课;如入寺院,亦应礼拜佛菩萨等。拜佛必须依从佛教仪规,采取「头面礼足」、「五体投地」等方式。至少三拜,或为三的倍数。斋字有戒、敬、清净等义。修斋原指过午不食,后转指不食肉(包括「长斋」与每月若干天的「花斋」)。此外,在家信徒在斋日修「八关斋戒」,使身口意清净,也叫「修斋」。修斋还包括设食供养僧众的「斋僧」,为亡人设斋会的「斋七」等。总之,一切时、一切处「自净其意」,便名「修斋」。俗语用「拜佛修斋」形容修习佛法者。如清·讴歌变俗人《醒世缘弹词》:「生来心地最慈仁,拜佛修斋一秉仁。」(李明权)
既来佛会下,都是有缘人
【俗语佛源】
谓在烧香、拜佛等佛事活动中相逢的人,都是有缘分的。也泛指相会的人都有缘分。如元·杨暹《西游记》第六本第二一出:「要经文,准备的贝叶全新,著东土开发群迷度万民,不枉了孙行者驱弛受窘,猪八戒奔波逃遁。恁既来佛会下,则恁这班儿都是有缘人。」又如《西游记》第三六回:「你不济事。但是和尚,即与我们一般。常言道:既在佛会下,都是有缘人。你且坐,等我进去看看。」(李明权)
谓在烧香、拜佛等佛事活动中相逢的人,都是有缘分的。也泛指相会的人都有缘分。如元·杨暹《西游记》第六本第二一出:「要经文,准备的贝叶全新,著东土开发群迷度万民,不枉了孙行者驱弛受窘,猪八戒奔波逃遁。恁既来佛会下,则恁这班儿都是有缘人。」又如《西游记》第三六回:「你不济事。但是和尚,即与我们一般。常言道:既在佛会下,都是有缘人。你且坐,等我进去看看。」(李明权)
拣佛烧香
【俗语佛源】
唐朝诗僧寒山子有诗:「拣佛烧好香,拣僧归供养。」后世多用引用。如明·吴炳《疗妒羹·游湖》:「这是观音大士,青娘可谓拣佛烧香矣!」生活中亦用以比喻出于某种需要而选择某当事人进行拜访馈赠。(李君冈)
唐朝诗僧寒山子有诗:「拣佛烧好香,拣僧归供养。」后世多用引用。如明·吴炳《疗妒羹·游湖》:「这是观音大士,青娘可谓拣佛烧香矣!」生活中亦用以比喻出于某种需要而选择某当事人进行拜访馈赠。(李君冈)
装一佛像一佛
【俗语佛源】
安装一尊佛像,就像一尊佛像,意为手艺高。比喻学一行像一行,干一行会一行。如《醒世恒言》卷三八:「直竖起一面大牌,写著『李氏专医小儿疑难杂症』十个字。铺内一应什物家伙,无不完备。真个装一佛像一佛,自然像个专门的太医起来。」(李明权)
安装一尊佛像,就像一尊佛像,意为手艺高。比喻学一行像一行,干一行会一行。如《醒世恒言》卷三八:「直竖起一面大牌,写著『李氏专医小儿疑难杂症』十个字。铺内一应什物家伙,无不完备。真个装一佛像一佛,自然像个专门的太医起来。」(李明权)
跳不出如来佛的掌心
【俗语佛源】
「如来佛」即佛,「如来」是佛的十种尊号之一。神话小说《西游记》描写孙悟空神通广大,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但却无论如何也翻不出如来佛的手掌。此俗语比喻不管有多大本事,用尽解数,也摆脱不了某种力量的控制。如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第六章:「果不出所料,眼前这一套全是美国顾问处的设计,可是不管严醉有天大本事,还是跳不出如来佛的掌心!」(李明权)
「如来佛」即佛,「如来」是佛的十种尊号之一。神话小说《西游记》描写孙悟空神通广大,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但却无论如何也翻不出如来佛的手掌。此俗语比喻不管有多大本事,用尽解数,也摆脱不了某种力量的控制。如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第六章:「果不出所料,眼前这一套全是美国顾问处的设计,可是不管严醉有天大本事,还是跳不出如来佛的掌心!」(李明权)
僧来看佛面
【俗语佛源】
这个俗语的意义同「不看僧面看佛面」有所不同。「僧来看佛面」,谓和尚来访,看在佛的面上也应款待他。比喻接待来人,要看在其他有关人员的情分上,给予礼遇。《官场现形记》第二回:「这个人是你王公公荐来的,僧来看佛面,不可轻慢于他。」(李明权)
这个俗语的意义同「不看僧面看佛面」有所不同。「僧来看佛面」,谓和尚来访,看在佛的面上也应款待他。比喻接待来人,要看在其他有关人员的情分上,给予礼遇。《官场现形记》第二回:「这个人是你王公公荐来的,僧来看佛面,不可轻慢于他。」(李明权)
二种十身──佛二种十身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一、融三世间为十身〕,融即融会之义。隔别名世,间差名间。即众生、国土、智正觉之三世间也。言融三世间为十身者,众生身、业报身即众生世间,国土身即国土世间,声闻身、缘觉身、菩萨身、如来身、智身、法身、虚空身、即智正觉世间也。
〔二、佛自具十身〕,佛自具十身者,一菩提身、二愿身、三化身、四力持身、五相好庄严身、六威势身、七意生身、八福德身、九法身、十智身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出华严经疏)
〔一、融三世间为十身〕,融即融会之义。隔别名世,间差名间。即众生、国土、智正觉之三世间也。言融三世间为十身者,众生身、业报身即众生世间,国土身即国土世间,声闻身、缘觉身、菩萨身、如来身、智身、法身、虚空身、即智正觉世间也。
〔二、佛自具十身〕,佛自具十身者,一菩提身、二愿身、三化身、四力持身、五相好庄严身、六威势身、七意生身、八福德身、九法身、十智身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二人出佛身血
【三藏法数】
(出大智度论)
〔一、调达推山得罪〕,梵语调达,华言天热。谓其生重恶心,推山压佛。金刚力士为护佛故,以金刚杵反却掷之,碎石迸来,伤佛足指出血,而得罪报。
〔二、祇域行针得福〕,梵语祇域,华言故活。谓佛有疾,使祇域治之,因行针出血,疾得顿愈。虽出佛血,由治疾故,而得福报。
(出大智度论)
〔一、调达推山得罪〕,梵语调达,华言天热。谓其生重恶心,推山压佛。金刚力士为护佛故,以金刚杵反却掷之,碎石迸来,伤佛足指出血,而得罪报。
〔二、祇域行针得福〕,梵语祇域,华言故活。谓佛有疾,使祇域治之,因行针出血,疾得顿愈。虽出佛血,由治疾故,而得福报。
三化身──佛化身三
【三藏法数】
(出观佛三昧海经)
〔一、大化身千丈〕,大化身千丈者,谓如来为应十地已前等诸菩萨演说妙法,令其进修,向于佛果,故化现千丈之身也。(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也。)
〔二、小化身丈六〕,小化身丈六者,谓如来为应二乘、凡夫之人,说于四谛等法,令其舍妄归真,而得开悟,故化现丈六之身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
〔三、随类不定〕,随类不定者,谓如来誓愿弘深,慈悲普覆,随诸种类,有感即应,或现大身满虚空中,或现小身丈六、八尺等也。
(出观佛三昧海经)
〔一、大化身千丈〕,大化身千丈者,谓如来为应十地已前等诸菩萨演说妙法,令其进修,向于佛果,故化现千丈之身也。(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也。)
〔二、小化身丈六〕,小化身丈六者,谓如来为应二乘、凡夫之人,说于四谛等法,令其舍妄归真,而得开悟,故化现丈六之身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
〔三、随类不定〕,随类不定者,谓如来誓愿弘深,慈悲普覆,随诸种类,有感即应,或现大身满虚空中,或现小身丈六、八尺等也。
三意──佛行离地三意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并佛说处处经)
〔一、地有虫〕,谓一切地上皆有诸虫,或伏或走。佛以护生之心,恐伤其命,故行时足不至地。钞云:世尊履地,去地四指。是也。
〔二、地有生草〕,谓一切地上有草,依之生长。佛欲全其生意,故行时足不至地也。
〔三、现神通力〕,谓佛现神通之力,飞行自在,履空如地,故行时足不至地也。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并佛说处处经)
〔一、地有虫〕,谓一切地上皆有诸虫,或伏或走。佛以护生之心,恐伤其命,故行时足不至地。钞云:世尊履地,去地四指。是也。
〔二、地有生草〕,谓一切地上有草,依之生长。佛欲全其生意,故行时足不至地也。
〔三、现神通力〕,谓佛现神通之力,飞行自在,履空如地,故行时足不至地也。
三事入城──佛三事入城
【三藏法数】
(出金刚经疏)
〔一、为女人入城〕,谓一切女人女子,皆为父母及夫主所拘,不得辄自出入,思仰如来,无由得见。是故如来入城,令彼女人,皆得瞻敬。观佛三昧海经云:若能暂见如来,相好光明,除六十劫生死之罪,获无量福。未来生处,必见弥勒。(梵语弥勒,华言慈氏。)
〔二、为病人入城〕,谓如来于病人所,常兴救济之心,令其离苦得乐,是故入城乞食之时,凡有病苦者,因得瞻视,令其病差,发菩提心。
〔三、欲令人见相好入城〕,谓如来福慧庄严,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微妙难思,人得瞻仰,则罪灭福生,是故入城,令人普见。(三十二相者,足安平相、千辐轮相、手指纤长相、手足柔软相、手足缦网相、足跟满足相、足趺高好相、腨如鹿王相、手过膝相、马阴藏相、身纵广相、毛孔生青色相、身毛上靡相、身金色相、身光面各一丈相、皮肤细滑相、七处平满相、两腋满相、身如师子相、身端直相、肩圆满相、四十齿相、齿白齐密相、四牙白净相、颊车如师子相、咽中津液得上味相、广长舌相、梵音深远相、眼色如金精相、眼睫如牛王相、眉间白毫相、顶肉髻成相也。八十种好,一指爪狭长、二手足指圆、三手足各等无差、四手足圆满、五筋脉盘结、六两踝深隐、七行步正直、八行步威容齐整、九行步安平、十行步有仪、十一回身顾视、十二支节殊胜、十三骨节交结、十四膝轮圆满、十五隐处妙好、十六身支润滑、十七身容敦肃、十八身支坚固、十九身支安定、二十身相端严、二十一身有圆光、二十二腹形方正、二十三脐深右旋、二十四脐厚妙相、二十五肌肤匀净、二十六手掌充满、二十七手文深长、二十八唇色红润、二十九面门圆满、三十舌相长广、三十一发声威震、三十二音韵美妙、三十三鼻高修直、三十四诸齿方整、三十五诸牙明洁、三十六目广清净、三十七眼相脩广、三十八眼睫齐整、三十九双眉脩长、四十双眉绮靡、四十一双眉高朗、四十二耳厚脩长、四十三两耳相好、四十四容仪端丽、四十五额广圆满、四十六身分殊胜、四十七首发脩长、四十八首发香洁、四十九首发齐整、五十首发坚固、五十一首发光滑、五十二身分坚实、五十三身体庄严、五十四诸窍清净、五十五身力充美、五十六身相严好、五十七面轮脩广、五十八颜貌舒泰、五十九面颜光泽、六十身支严净、六十一毛孔出香、六十二面门出香、六十三首相妙好、六十四身毛纤柔、六十五法音圆辩、六十六顶相高妙、六十七指网分明、六十八行不履地、六十九神力自持、七十威德远震、七十一音声和雅、七十二观机说法、七十三一音演说、七十四次第说法、七十五等观有情、七十六先观后作、七十七相好具足、七十八顶骨坚实、七十九颜容奇妙、八十胸臆妙好。)
(出金刚经疏)
〔一、为女人入城〕,谓一切女人女子,皆为父母及夫主所拘,不得辄自出入,思仰如来,无由得见。是故如来入城,令彼女人,皆得瞻敬。观佛三昧海经云:若能暂见如来,相好光明,除六十劫生死之罪,获无量福。未来生处,必见弥勒。(梵语弥勒,华言慈氏。)
〔二、为病人入城〕,谓如来于病人所,常兴救济之心,令其离苦得乐,是故入城乞食之时,凡有病苦者,因得瞻视,令其病差,发菩提心。
〔三、欲令人见相好入城〕,谓如来福慧庄严,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微妙难思,人得瞻仰,则罪灭福生,是故入城,令人普见。(三十二相者,足安平相、千辐轮相、手指纤长相、手足柔软相、手足缦网相、足跟满足相、足趺高好相、腨如鹿王相、手过膝相、马阴藏相、身纵广相、毛孔生青色相、身毛上靡相、身金色相、身光面各一丈相、皮肤细滑相、七处平满相、两腋满相、身如师子相、身端直相、肩圆满相、四十齿相、齿白齐密相、四牙白净相、颊车如师子相、咽中津液得上味相、广长舌相、梵音深远相、眼色如金精相、眼睫如牛王相、眉间白毫相、顶肉髻成相也。八十种好,一指爪狭长、二手足指圆、三手足各等无差、四手足圆满、五筋脉盘结、六两踝深隐、七行步正直、八行步威容齐整、九行步安平、十行步有仪、十一回身顾视、十二支节殊胜、十三骨节交结、十四膝轮圆满、十五隐处妙好、十六身支润滑、十七身容敦肃、十八身支坚固、十九身支安定、二十身相端严、二十一身有圆光、二十二腹形方正、二十三脐深右旋、二十四脐厚妙相、二十五肌肤匀净、二十六手掌充满、二十七手文深长、二十八唇色红润、二十九面门圆满、三十舌相长广、三十一发声威震、三十二音韵美妙、三十三鼻高修直、三十四诸齿方整、三十五诸牙明洁、三十六目广清净、三十七眼相脩广、三十八眼睫齐整、三十九双眉脩长、四十双眉绮靡、四十一双眉高朗、四十二耳厚脩长、四十三两耳相好、四十四容仪端丽、四十五额广圆满、四十六身分殊胜、四十七首发脩长、四十八首发香洁、四十九首发齐整、五十首发坚固、五十一首发光滑、五十二身分坚实、五十三身体庄严、五十四诸窍清净、五十五身力充美、五十六身相严好、五十七面轮脩广、五十八颜貌舒泰、五十九面颜光泽、六十身支严净、六十一毛孔出香、六十二面门出香、六十三首相妙好、六十四身毛纤柔、六十五法音圆辩、六十六顶相高妙、六十七指网分明、六十八行不履地、六十九神力自持、七十威德远震、七十一音声和雅、七十二观机说法、七十三一音演说、七十四次第说法、七十五等观有情、七十六先观后作、七十七相好具足、七十八顶骨坚实、七十九颜容奇妙、八十胸臆妙好。)
三不能──佛三不能
【三藏法数】
(出景德传灯录)
〔一、不能免定业〕,不能免定业者,谓佛能空一切相,断一切众生之恶,而不能自免定业也。(定业者,决定之业,即木枪马麦等报是也。)
〔二、不能度无缘〕,不能度无缘者,谓佛能化导一切众生,而不能度无缘之人也。
〔三、不能尽生界〕,不能尽生界者,谓佛能度世间一切众生,而不能令众生界尽也。
(出景德传灯录)
〔一、不能免定业〕,不能免定业者,谓佛能空一切相,断一切众生之恶,而不能自免定业也。(定业者,决定之业,即木枪马麦等报是也。)
〔二、不能度无缘〕,不能度无缘者,谓佛能化导一切众生,而不能度无缘之人也。
〔三、不能尽生界〕,不能尽生界者,谓佛能度世间一切众生,而不能令众生界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