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佛 → 髴佛”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佛珠  拼音:fó zhū
一种佛教法器。参见「念珠」条。
《国语辞典》:老虎挂念佛珠(老虎挂念佛珠)  拼音:lǎo hǔ guà niàn fó zhū
(歇后语)假慈悲。老虎是凶狠的动物,挂上象徵慈悲的佛珠。比喻人为达目的,而装出慈悲、善良的伪象。如:「你中风了,他还对你这么好,其实是老虎挂念佛珠──假慈悲,想著你的财产罢了!」
《漢語大詞典》:念佛珠
见“ 念珠 ”。
《國語辭典》:念珠  拼音:niàn zhū
一种佛教法器。佛教徒在念佛、诵经、持咒时用来计数的圈串。通常以菩提子或将香木制成小圆粒,串成一圈,也有琥珀、水晶、玉石的制品。粒数有十四颗、十八颗、二十一颗、二十七颗、三十六颗、四十二颗、五十四颗、一百零八颗和一千零八十颗之分。《旧唐书。卷一八四。宦官列传。李辅国》:「视事之隙,手持念珠,人皆信以为善。」《初刻拍案惊奇》卷四:「因为潘将军失却玉念珠,无处访寻,却是他与朋侪作戏,取来挂在慈恩寺塔院相轮上面。」也称为「佛珠」、「数珠」、「数珠儿」。
《漢語大詞典》:摩尼
(1).指摩尼教。 波斯 人 摩尼 所创立的宗教。其教宣扬光明与黑暗对立,为善恶本原。 摩尼 为明的代表,故摩尼教又称明教、明尊教。传入 中国 的时间有不同说法。 唐 武后 延载 元年, 波斯 人 拂多诞 持《二宗经》来朝, 唐 代宗 大历 三年在 长安 建摩尼寺,赐额 大云光明寺 。其教多在 长安 、 洛阳 及西域商人中流行。 唐 人亦称其教徒为摩尼。旧唐书·回纥传:“五月, 迴鶻 宰相、都督、公主、摩尼等五百七十三人入朝迎公主,於鸿臚寺安置。”新唐书·回鹘传上:“ 元和 初,再朝献,始以摩尼至。”
(2).梵语宝珠的译音。也作“末尼”。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摩尼不宵朗,则无别於磧砾。” 唐 颜真卿 《抚州戒坛记》:“严身瓔珞,照耀有摩尼之光。” 金 雷渊 《济南珍珠泉》诗:“轻明疑夜光,洁白真摩尼。” 明 唐寅 《金粉福地赋》:“三重银户,入九曲之摩尼。”
(3).泛指佛珠。 清 赵翼 《村舍即事》诗:“床无阿堵烦人举,手有摩尼诵佛持。”
(4).水窦。百喻经·水窦喻:“妇语人言:我夫已觉,更无出处。唯有摩尼可以得出。胡以水竇名为摩尼,欲令其人从水竇出。”
《漢語大詞典》:如意珠
(1).佛珠。梵语“真多摩尼”的意译。相传用佛舍利(佛骨)制成。《智度论》:“此宝珠名如意,无有定色,清彻微妙,四天下物,皆悉照现,是宝常能出一切宝物,衣服饮食,随意所欲,尽能与之。”《景德传灯录·永嘉真觉大师》:“既能解此如意珠,自利利他终不竭。” 明 徐士俊 《春波影》第二出:“彼冥曹姻缘簿,非吾如意珠,徒供羣口画描耳。”
(2).道教的还丹。云笈七籤卷七二:“夫还丹者……或号如意珠。”参见“ 还丹 ”。
《國語辭典》:还丹(還丹)  拼音:huán dān
道家炼丹,将丹砂烧成水银,积久又还原成丹砂,循还变化,称为「还丹」。见《抱朴子。内篇。金丹》。
《漢語大詞典》:素珠
(1).珍珠。亦借指白色的珠状物。《艺文类聚》卷八二引 晋 夏侯湛 《芙蓉赋》:“缨以金牙,点以素珠。”
(2).佛珠。《金瓶梅词话》第九三回:“无事在家门首施药救人,拈素珠念佛。”
《漢語大詞典》:金刚坚(金剛堅)
佛珠。传说有毒能消毒,有热能除热,并能使怨家亲善。又名如意珠。杂宝藏经卷七:“有一婆罗门,善别如意珠。持一如意珠,从 南天竺 至 东天竺 ,遍诸国土,无能别者……佛言:‘此珠磨竭大鱼脑中出,鱼身长二十八万里,此珠名曰金刚坚也。’”
《漢語大詞典》:香璎(香瓔)
即璎珞。贯串珠玉而成的装饰品。俗称佛珠或念珠。法苑珠林卷一○九:“ 波斯匿王 欲赏 末利夫人 香瓔。”
《漢語大詞典》:额珠(額珠)
即念珠。佛珠有定数,故称。 唐 独孤及 《诣开悟禅师问心法次第寄韩郎中》诗:“得知身垢妄,始喜额珠完。欲识真如理,君尝法味看。”参见“ 念珠 ”。
《國語辭典》:念珠  拼音:niàn zhū
一种佛教法器。佛教徒在念佛、诵经、持咒时用来计数的圈串。通常以菩提子或将香木制成小圆粒,串成一圈,也有琥珀、水晶、玉石的制品。粒数有十四颗、十八颗、二十一颗、二十七颗、三十六颗、四十二颗、五十四颗、一百零八颗和一千零八十颗之分。《旧唐书。卷一八四。宦官列传。李辅国》:「视事之隙,手持念珠,人皆信以为善。」《初刻拍案惊奇》卷四:「因为潘将军失却玉念珠,无处访寻,却是他与朋侪作戏,取来挂在慈恩寺塔院相轮上面。」也称为「佛珠」、「数珠」、「数珠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