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体要(體要) 拼音:tǐ yào
1.大体、纲要。汉。荀悦 汉纪序:「于是乃作考旧,通连体要,以述汉纪。」宋。苏轼 张文定公墓志铭:「执政乃始奉诏拜翰林学士承旨。问治道体要,公以简易诚明为对。」
2.体统、体制。《宋书。卷七四。列传。沈攸之》:「谓人曰:『州官鞭府职,诚非体要,由小人淩侮士大夫。』」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三一。三辅黄图》:「以长乐未央建章北宫甘泉宫为纲,而以其中宫室台殿为目,甚得体要。」
3.切实而简要。《书经。毕命》:「政贵有恒,辞尚体要,不惟好异。」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序志》:「盖周书论辞,贵乎体要;尼父陈训,恶乎异端。」
4.谓领悟要旨。晋。葛洪《抱朴子。内篇。微旨》:「凡养生者,欲令多闻而体要,博见而善择,偏修一事,不足必赖也。」
2.体统、体制。《宋书。卷七四。列传。沈攸之》:「谓人曰:『州官鞭府职,诚非体要,由小人淩侮士大夫。』」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三一。三辅黄图》:「以长乐未央建章北宫甘泉宫为纲,而以其中宫室台殿为目,甚得体要。」
3.切实而简要。《书经。毕命》:「政贵有恒,辞尚体要,不惟好异。」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序志》:「盖周书论辞,贵乎体要;尼父陈训,恶乎异端。」
4.谓领悟要旨。晋。葛洪《抱朴子。内篇。微旨》:「凡养生者,欲令多闻而体要,博见而善择,偏修一事,不足必赖也。」
《漢語大詞典》:理体(理體)
(1).犹事理。《后汉书·儒林传下·李育》:“﹝ 李育 ﹞尝读《左氏传》,虽乐文采,然谓不得圣人深意,以为前世 陈元 、 范升 之徒,更相非折,而多引图讖,不据理体,於是作《难左氏义》四十一事。”
(2).治政之体要。《北齐书·源彪传》:“度支尚书 元脩伯 , 魏 文成皇帝 之后,清素寡欲,明识理体。”《旧唐书·辛替否传》:“若以造寺必为其理体,养人不足以经邦,则 殷 周 已往皆暗乱, 汉 魏 已降皆圣明。”《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二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理体,犹言治体也,避 高宗 讳,以‘治’为‘理’。” 宋 王谠 《唐语林·言语》:“ 魏 徵 陈古今理体,言太平可致, 太宗 纳其言。”《元典章·刑部二·禁治游街等例》:“游街拷掠,诚非理体;若不禁治,枉伤人命,关係非轻。”
(3).论说体裁。 唐 李华 《〈萧颖士文集〉序》:“ 贾谊 文词最正,近於理体。”
(2).治政之体要。《北齐书·源彪传》:“度支尚书 元脩伯 , 魏 文成皇帝 之后,清素寡欲,明识理体。”《旧唐书·辛替否传》:“若以造寺必为其理体,养人不足以经邦,则 殷 周 已往皆暗乱, 汉 魏 已降皆圣明。”《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二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理体,犹言治体也,避 高宗 讳,以‘治’为‘理’。” 宋 王谠 《唐语林·言语》:“ 魏 徵 陈古今理体,言太平可致, 太宗 纳其言。”《元典章·刑部二·禁治游街等例》:“游街拷掠,诚非理体;若不禁治,枉伤人命,关係非轻。”
(3).论说体裁。 唐 李华 《〈萧颖士文集〉序》:“ 贾谊 文词最正,近於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