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过劲(過勁)
(1).方言。犹满足,满意。 李德复 《典型报告》:“‘ 摩天岭 ,岭通天,千百年来没水田,共产党来了大跃进,一月改成一百三!’你说过劲不过劲。”
(2).方言。质量好;体力或能力强。如:鞋底的针脚很过劲,结实耐穿。
(3).超过一定的限度。如:他已三天没有吃东西,准饿过劲了。
《漢語大詞典》:斥苦
或疏缓,或用力。谓劳作时适当调节体力。语出困学纪闻卷十引庄子逸文:“紼謳所生,必於斥苦。” 司马彪 注:“斥,疏缓也。苦,用力也。引紼所以有謳歌者,为人用力不齐,故促急之也。”亦谓作文叙事或详或略,或肆放或紧凑。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此皆文如阔略,而语实周赡。故览之者初疑其易,而为之者方觉其难,固非雕虫小技所能斥苦其説也。”
《漢語大詞典》:体力劳动(體力勞動)
主要靠体力进行的生产劳动。《诗刊》1978年第2期:“倒车镜,照人心,机手心里一盏灯,前辈体力劳动苦,变做马达力无穷。”
《國語辭典》:心力交瘁  拼音:xīn lì jiāo cuì
精神和体力都已疲弊。比喻非常劳苦。如:「长期为了生计奔波,让他心力交瘁。」
《国语辞典》:神爽体健(神爽体健)  拼音:shén shuǎng tǐ jiàn
精神爽朗,体力雄健。《西游记》第二七回:「那长老自服了草还丹,真是脱胎换骨,神爽体健。」
《国语辞典》:犬马齿穷(犬马齿穷)  拼音:quǎn mǎ chǐ qióng
谦称自己年岁已高,体力渐衰。《后汉书。卷六五。皇甫规传》:「臣素有固疾,恐犬马齿穷,不报大恩。」也作「犬马齿歼」、「犬马齿索」。
《国语辞典》:伏地挺身  拼音:fú dì tǐng shēn
一种锻鍊体力的运动。其姿势是身体与地面平行,以手掌心和脚尖著地,利用手臂的屈伸,使全身上下起伏,以身体重量锻鍊臂力。如:「在下水前,先做五十个伏地挺身热身一下。」也称为「俯卧撑」。
《国语辞典》:负薪之疾(负薪之疾)  拼音:fù xīn zhī jí
背负薪材疲累,体力未复。引申为有病的谦词。《汉书。卷五八。公孙弘传》:「臣弘行能不足以称,加有负薪之疾,恐先狗马填沟壑,终无以报德塞责。」也作「负薪之病」、「负薪之忧」。
《国语辞典》:负薪之病(负薪之病)  拼音:fù xīn zhī bìng
背负薪材疲累,体力未复。引申为有病的谦词。《史记。卷一一二。平津侯传》:「臣弘行能不足以称,素有负薪之病,恐先狗马填沟壑,终无以报德塞责。」也作「负薪之疾」、「负薪之忧」。
《国语辞典》:负薪之忧(负薪之忧)  拼音:fù xīn zhī yōu
背负薪材疲累,体力未复。引申为有病的谦词。《礼记。曲礼下》:「君使士射,不能,则辞以疾,言曰:『某有负薪之忧。』」也作「负薪之病」、「负薪之疾」。
《国语辞典》:劳神费力(劳神费力)  拼音:láo shén fèi lì
耗费精神体力。《红楼梦》第六三回:「更至参星礼斗,守庚申,服灵砂等妄作虚为,过于劳神费力,反因此伤了生命的。」
《国语辞典》:蓝领阶级(蓝领阶级)  拼音:lán lǐng jiē jí
系指从事体力与技术劳动的雇员,由于其多穿著深色或蓝色耐用质料的衣物,不易看出工作时沾染的脏污,故称为「蓝领阶级」。该词最早出现在西元1924年美国爱荷华州的一份当地报纸,为英语blue-collar class的意译。参见「白领阶级」条。
《国语辞典》:回复青春(回复青春)  拼音:huí fù qīng chūn
再度拥有年轻时的容貌与体力。如:「他勤练瑜珈,努力地让自己的身体再度回复青春。」
《国语辞典》:老年人问题(老年人问题)  拼音:lǎo nián rén wèn tí
老人因体力衰弱、退休或失业,导致生理、心理及生活各方面的种种问题,统称为「老年人问题」。如:「老年人问题已是高龄化社会必须面对的重大挑战。」
《国语辞典》:肩不能挑担,手不能提篮(肩不能挑担,手不能提篮)  拼音:jiān bù néng tiāo dàn,shǒu bù néng tí lán
(谚语)没有体力,不能劳动。形容人百无一用,什么都不会。如:「他平时养尊处优惯了,肩不能挑担,手不能提篮,毫无一技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