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950,分264页显示  上一页  84  85  86  87  88  90  91  92  93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赵伯虚
赵慎(庙号 孝宗 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帝、宋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帝 别称 宋孝宗 元永 建王、普安郡王 伯琮 瑗、玮 )
郑伯熊(景望 文肃 )
周安起(桂伯 )
廖伯宪
赵可大( 伯术 )
何伯谨(诚夫 )
胡时(伯正 )
黄梦攸(伯荀 )
王时叙(伯伦 )
王伯时
闻人阜民(伯卿 )
赵璩(伯玖 润夫 恩平郡王、信王、崇国公 )
郑伯英(景元 归愚翁 世称 大郑公、小郑公 )
王厚之(顺伯 复斋 )
赵伯虚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乾道三年(1167)任两浙西路提举常平等事。乾道三年(1167)任江南东路提举常平等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7—1194 【介绍】: 即宋孝宗,字元永。太祖七世孙。因高宗无子,绍兴初选育禁中。三十年,立为皇子,封建王。三十二年,立为皇太子,寻即位。锐志恢复,起用张浚,追复岳飞。隆兴元年北伐之师溃于符离,遂复与金人议和。其后虽倚虞允文、王淮等以谋恢复,然终无成效。淳熙十六年传位太子赵惇。在位二十八年。
全宋诗
宋孝宗赵慎(一一二七~一一九四),字元永,秀王称子,生于秀州。初名伯琮,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选育宫中,赐名瑗。十二年,封普安郡王。三十年,立为皇子,更名玮,进封建王,赐字元瑰。三十二年,立为皇太子,改今名,赐今字。同年,即皇帝位。建元隆兴、乾道、淳熙,在位二十七年。淳熙十六年(一一八九)传位于其子赵惇(光宗),尊为至尊寿皇圣帝。光宗绍熙五年卒,年六十八。事见《宋史》卷三三至三五《孝宗纪》。 宋孝宗诗,据《周文忠集》等书所录,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五二○六
宋孝宗赵慎(一一二七——一一九四),字元永,太祖七世孙,父秀王子称。高宗无子,绍兴二年选育于禁中。三年,除和州防禦使,赐名瑗。十二年,加检校少保,封普安郡王。三十年立为皇子,更名玮,进封建王。三十二年五月,立为皇太子,改今名。六月,受内禅,即帝位。锐志恢复,起用张浚,追复岳飞。隆兴元年,以符离之败,遂与金人订立「隆兴和议」。后倚虞允文、王淮等以谋恢复,终无成效。乾道初,魏杞使金还,始正敌国礼,易表称书,改臣称侄,减去岁币,稍变南宋对金关系中之屈辱地位。淳熙十六年二月,禅位于第三子惇,受尊号曰「至尊寿皇圣帝」,退居重华宫,在位凡二十八年。绍熙五年崩,年六十八,庙号孝宗。年号三:隆兴、乾道、淳熙。淳祐五年,实录院编孝宗御集成,上之。见《宋史》卷三三至三五《孝宗纪》、《玉海》卷二八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1127—1181 【介绍】: 宋温州永嘉人,字景望。高宗绍兴十五年进士。累官国子司业、宗正少卿。以直龙图阁知宁国府,移建宁府。与同里薛季宣皆以学行闻名,尤精于古人经制治法。与弟伯英、伯海,以振起伊洛之学为任,由是永嘉学者,咸宗郑氏。卒谥文肃。有《郑景望集》、《郑敷文书说》。
全宋诗
郑伯熊,字景望,永嘉(今浙江温州)人。高宗绍兴十五年(一一四五)进士(清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五),调黄岩尉。孝宗隆兴初召试正字,除太常博士,迁吏部侍郎,宗正少卿。出知宁国府,改知建宁。有《郑景望集》,已佚。事见明嘉靖《温州府志》卷三。今录诗九首。
全宋文·卷四六七三
郑伯熊,字景望,永嘉(今浙江温州)人。绍兴十五年第进士,历黄岩尉,婺州司户。隆兴初,召试正字,除太常博士。出为福建提举。除魏王府司马,改江西提刑,奉祠。起知婺州,入为吏部郎官兼太子侍读。历国子司业、宗正少卿。以直龙图阁知宁国府,移知建宁,卒,后谥文肃。伯熊邃于经学,与弟伯英并称「二郑」,由是永嘉之学以郑氏为宗。著有《郑伯熊集》三十卷。今存《书说》一卷。见《万姓统谱》卷一○七,《宋元学案》卷三二,《宋史》卷二○八《艺文志》七。
周安起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隆兴南昌人,字桂伯。官建阳主簿。端宗景炎二年元使入闽招谕,安起伪与过从,阴谋杀之。事败,解赴上都,不屈死。
廖伯宪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乾道三年(1167)任韶州知州。
赵可大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全宋文·卷四八七八
赵可大(一一二一——一一八八),名伯术,以字行,太祖七世孙。监婺州兰溪税。绍兴十八年第进士,易左从事郎、绍兴府观察推官,改婺州推官。又起为平江军节度推官,改湖南运干。淳熙十五年卒,年六十八。见赵善括撰《赵运干墓志铭》(《应斋杂著》卷四)。

人物简介

全宋诗
何伯谨,字诚夫,永嘉(今浙江温州)人。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由国子博士出知饶州,罢。起知广德军。召为太府丞,改大理正,官终国子司业。事见《止斋集》卷五一《国子司业何公行状》
胡时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温州乐清人,字伯正。孝宗乾道进士。风姿粹美,初得第,权贵欲妻以女,且示以奁具之盛。辞曰:“老姑家贫,曾许以女嫁我,不可负约。”时人义之。师事陈傅良。官袁州教授。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黄梦攸,字伯荀,福安(今属福建)人。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武举,授池州计议官。事见清乾隆《福宁府志》卷一九、二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明州奉化人,字伯伦。孝宗乾道五年进士。知遂安县,时郡守催征十年前欠税甚急,时叙宁弃官而拒之,乃罢征。陆游极为赞赏。有文集。
全宋诗
王时叙,字伯伦,奉化(今属浙江)人。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知遂安县。有文集,已佚。事见清光绪《奉化县志》卷二三。今录诗三首。
王伯时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乾道六年(1170)任岳州知州。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五八○四
闻人阜民,字伯卿,嘉兴(今浙江嘉兴)人。登绍兴二十年进士第。乾道间为福州州学教授,淳熙初任衢州教授。十六年,通判婺州。见所撰《景高堂记》,范成大《骖鸾录》,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0—1188 【介绍】: 宋宗室。太祖七世孙。初名伯玖,字润夫。高宗命养于宫中,赐名璩。累封恩平郡王。历武昌军节度使,判大宗正事。孝宗即位,特授少保,改静江军节度使,判西外宗正司。淳熙中除少傅。以奔高宗丧,得疾卒。追封信王。
全宋诗
赵璩(一一三○~一一八八),字润夫,初名伯玖,太祖七世孙。高宗绍兴六年(一一三六),年七岁,被选入宫,赐名璩。除知州防禦使,改保大军节度使,封崇国公。十五年,加检校少保,进封恩平郡王,出就外第。孝宗即位,授少保,改静江军节度使。累章乞闲,改醴泉观使。淳熙十五年卒,年五十九。追封信王。《宋史》卷二四六有传。
全宋文·卷五四○五
赵璩(一一三○——一一八八),字润夫,初名伯玖,宗室子彦子。七岁时除和州防禦使,寻拜保大军节度使,封崇国公。绍兴十五年,加检校少保,封恩平郡王。迁开府仪同三司,判大宗正事。孝宗即位,特授少保,改静江军节度使,寻省绍兴府宗正事,改判西外宗正司。淳熙中,除少傅。高宗崩,奔赴得疾,踰年而卒,年五十九,追封信王。见《宋史》卷二四六《宗室传》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0—1192 【介绍】: 宋温州永嘉人,字景元,号归愚翁。郑伯熊弟。孝宗隆兴元年进士。与兄齐名,人称大、小郑公。喜慷慨论事。自度不能俯仰于时,甫任秀州判官,即以亲老奉祠,不复起。有《归愚翁集》。
全宋诗
郑伯英(一一三○~一一九二),字景元,号归愚翁,永嘉(今浙江温州)人。与兄伯熊齐名,人称大郑公、小郑公。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秀州判官,自度不能俯仰于时,遂以亲辞,终身不复仕。光宗绍熙三年卒,年六十三。有《归愚翁集》,已佚。事见《水心集》卷一二《归愚翁文集序》、卷二一《郑景元墓志铭》。今录诗五首。
全宋文·卷五四○九
郑伯英(一一三○——一一九二),字景元,号归愚翁,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登隆兴元年进士第四,授从事郎,官秀州判官。性刚介,以亲老丐祠,三十年不调,竟不起。绍熙三年卒,年六十三。伯英与兄伯熊齐名,人称大郑公、小郑公。有《归愚翁集》。见《水心文集》卷二一《郑景元墓志铭》,《宋元学案》卷三二,《宋史翼》卷一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1—1204 【介绍】: 宋越州诸暨人,字顺伯,号复斋。孝宗乾道二年进士。官至江东提刑、直宝文阁,为乾、淳间名士。长于碑碣之学,与尤袤俱以博古知名。有《金石录》、《考异》、《考古印章》。
全宋诗
王厚之(一一三一~一二○四),字顺伯,号复斋(《宋元学案》卷五八)。其先临川(今属江西)人,徙诸暨(今属浙江)。高宗绍兴二十六年(一一五六)以乡荐入太学。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进士。淳熙十二年(一一八五),监都进奏院。十五年,为秘书郎兼权仓部郎官(《宋会要辑稿》职官五二之一七)。十六年,除淮南路转运判官(《南宋馆阁续录》卷八)。移两浙路转运判官(《攻愧集》卷三五《庋支员外郎王厚之直秘阁两浙路转运判官》)。光宗绍熙五年(一一九四),由知临安府以事放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三之一八)。有《复斋金石录》,已佚。宁宗嘉泰四年卒,年七十四。《会稽续志》卷五有传。
全宋文·卷五四二○
王厚之(一一三一——一二○四),字顺伯,号复斋,其先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徙诸暨(今浙江诸暨)。登乾道二年进士第。淳熙中历官监都进奏院、军器监主簿、将作监丞、秘书郎。十五年知临安府,次年除直秘阁、淮南转运判官。绍熙初为度支员外郎。后以直宝文阁致仕。嘉泰四年卒,年七十四。著有《复斋金石录》、《钟鼎款识》(存)。见《宋会要辑稿》瑞异三之一五、职官五二之一七、职官七二之五一、选举一一之三八、选举二一之六、选举二二之八,《宝庆会稽续志》卷五,《咸淳临安志》卷四八,《南宋馆阁续录》卷八,《宋史翼》卷二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