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50,分264页显示 上一页 242 243 244 245 246 248 249 250 251 下一页
姚燮(字 梅伯、某伯 号 复庄、大梅山民 )
殷兆镛(字 谱经、序伯 )
陈毓祺(字 卫生 号 书伯、书绂 )
马先登(字 伯岸 号 龙坊 )
张培仁(字 少伯 )
赵廷铭(字 伯庸 )
周悦让(字 孟白、孟伯 )
厉云官(字 伯符 )
高鸿飞(字 伯鸾 号 南卿 )
陈启迈(字 子皋 号 竹伯 )
李仁元(字 资斋、伯元 )
恽鸿仪(字 伯方 )
曾国藩(名 子城 字 伯涵 号 涤生 一等毅勇侯 文正 世称 湘乡派 )
邓瑶(字 伯昭、小芸 )
其它辞典(续上)
杨昌江(号 邵伯 )姚燮(字 梅伯、某伯 号 复庄、大梅山民 )
殷兆镛(字 谱经、序伯 )
陈毓祺(字 卫生 号 书伯、书绂 )
马先登(字 伯岸 号 龙坊 )
张培仁(字 少伯 )
赵廷铭(字 伯庸 )
周悦让(字 孟白、孟伯 )
厉云官(字 伯符 )
高鸿飞(字 伯鸾 号 南卿 )
陈启迈(字 子皋 号 竹伯 )
李仁元(字 资斋、伯元 )
恽鸿仪(字 伯方 )
曾国藩(名 子城 字 伯涵 号 涤生 一等毅勇侯 文正 世称 湘乡派 )
邓瑶(字 伯昭、小芸 )
人物简介
维基
杨昌江(1805年—1867年),号邵伯,贵州天柱县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举人,咸丰六年(1856年)丙辰科进士,三甲八十九名。历直隶静海、宁河、成安、大城和甘肃静宁县知县。黔人石赞清为湖南布政使,调杨昌江协助。后任郴州直隶州知州,修建来鹤楼。同治六年(1867年)卒于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05—1864 【介绍】: 清浙江镇海人,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道光十四年举人。遍读经史百家及道藏、释典,诗词、骈体文皆闻于时,又擅丹青,尤工墨梅。诗篇反映鸦片战争时情事,悲愤激昂。又著《今乐考證》,为研究戏曲史重要资料。集名《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晚晴簃诗汇·卷一三七
姚燮,字梅伯,号复庄,镇海人。道光甲午举人。有《大梅山馆集》。词学图录
姚燮(1805-1864) 字梅伯,一作某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浙江镇海人。道光十四年(1834)举人。于学无所不窥,上至经史典籍,下至世俗戏曲小说,皆所涉猎。又精绘事,擅画梅。诗与彭兆荪近。编有《蛟川诗系》。有《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今乐考证》、《读红楼梦纲领》。沧海遗珠
姚燮(1805-1864)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浙江镇海人,道光十四年(1834)举人,以著述教授终身。著有《复庄诗问》十二卷。疏影楼词·自序
词小道也,然均不骚雅则俚,旨不微婉则直,过鍊者气伤于辞,过疏者神浮于意,而叫嚣积习淫曼为工者尤弗取。余幼辄耽此,蓃宋元以来诸家名集,沈浸讨索,效之似,锢之益深。迨弱冠后,日与世涉,哀乐渐多,兼以友朋宴游,饥寒驱逐,每有感触,即寄之。数年以往,共得千阕馀,并少作删存六一,釐为五卷,各以类从。此中甘苦,余颇自信。其有合于古人之旨否,余未敢自断也。成连安在乎?吾抱琴以俟之。道光十三年癸巳五月端四日,姚燮自记于怡道山庄。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06—1883 【介绍】: 清江苏吴江人,字谱经,一字序伯。道光二十年进士。授编修。光绪初官至礼部侍郎。性耿直,关心民间疾苦。太平天国战争结束后,上疏请停江浙厘捐,核减农赋,颇为巡抚李鸿章所恨。有奏议、诗文集等。晚晴簃诗汇·卷一四三
殷兆镛,字序伯,号谱经,吴江人。道光庚子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礼部侍郎。有《斋庄中正堂集》。
人物简介
维基
陈毓祺,字卫生,号书伯,又号书绂,浙江钱塘(今属杭州市)人。清朝翰林。陈毓祺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考中丁未科二甲第十七名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
人物简介
维基
马先登(1807年—1876年),字伯岸,号龙坊。陕西大荔县东小坡人。马先登幼时家贫,其父开馆授业时,先登也随其读书。后来家境更加贫寒,经常断炊,但其父对其期盼殷切,十六岁即使其的就学于陕西大儒李时斋门下。十年之间,先登通读历代经籍文章,文采飞扬。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马先登于丙午科乡试中举人,二十七年(1847年)丁未科连捷会试,殿试位列三甲第五十一名,与名臣张之万、徐树铭、李鸿章、沈葆桢、马新贻等同榜,赐同进士出身。分派河南即用知县,历署阳武,补永宁,又因军务紧急回乡劝捐,并办理河工。后被保举出任直隶州知州,升怀庆知府,在任九年,调往开封。曾两次护送越南朝贡使者。不久,候补道员,加布政使衔。告归之后閒居十年,受知府文泰初聘用,主丰登讲席,兼修《同州府续志》。亦曾汇其先代遗集、刊为《马氏丛书》。马先登有自编年谱,名《告存漫叟年谱》,又名《漫叟自订年谱》,有光绪十五年刻本,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
人物简介
维基
张培仁,字少伯。广西贺县人。进士出身。
人物简介
维基
赵廷铭,字伯庸。贵州遵义人。清朝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丁未科进士,殿试位列三甲四十名。官江苏句容知县,署徐州知府。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山东莱阳人,字孟白。道光二十七年进士,官礼部主事。学宗郝懿行,曾编辑其遗稿数种。著有《倦游庵椠记》等。维基
周悦让,字孟伯,山东莱阳人,进士。
人物简介
简介
厉云官(1808-1876),字伯符,江苏仪征人。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举人,道咸间太平军兴后,经理曾国藩后路粮台,官至湖北藩司、湖北布政使。为曾国藩幕僚,卒于光绪二年。厉云官去世后,有人为其撰述墓志铭,称述说厉氏“生平于书无所不读,著述多散佚。撰有《历代沿革舆图》。
人物简介
维基
高鸿飞(?—1853年),字伯鸾,号南卿,江苏高邮州人,清朝官员。高鸿飞为拔贡,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中二甲第六名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知县。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署台湾府凤山县知县。咸丰二年(1852年)任台湾县知县。翌年,台湾发生民变,四月,林恭攻陷凤山城,高鸿飞在湾里街阵亡殉职。咸丰五年(1855年),入祀京师昭忠祠,并于台湾安平县任所建立专祠。
人物简介
维基
陈启迈,字子皋,号竹伯。湖南武陵(今常德)人,进士出身。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进士。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参与修纂《大清一统志》,由江西左江道迁按察使,擢直隶布政使。咸丰三年(1853年)调任江宁布政使。咸丰四年(1854年)任江西巡抚,湘军入江西进攻太平军,咸丰六年(1856年)擅自调动湘军入鄂镇压石达开部,尝败绩,曾国藩上书参其六大罪状,革职。
人物简介
维基
李仁元(?—1853年),字资斋,一字伯元,河南济源人。李仁元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丁未科进士,与李鸿章、沈葆桢、马新贻等同榜。初任内阁中书。咸丰元年(1851年),改授乐平(今乐平市)知县。当地民风剽悍,仁元教之以礼让。对熟习兵器者,仁元指出:“民不畏死,然后可以致死。今天下多事,正此辈效顺之时也。”于是招纳乡勇六百人,日加训练,周边土匪畏惧,气焰有所收敛。乐平与鄱阳县相邻,仁元的政绩也与鄱阳县令沈衍庆齐名。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攻南昌,沈衍庆率兵助剿,由李仁元统摄鄱阳事务。不久,衍庆为防御太平军来攻,返回鄱阳。衍庆念及仁元的父母妻儿都在乐平,劝其离开。仁元说:“贼旦夕且至,临敌易令,是谓我不丈夫也。”于是二人商议,协同防守。当时正值雨季,鄱阳湖水涨,城墙倾圮,无险可守。二人审度地势,衍庆屯军南门,仁元守北门,为犄角之势。部署方定,太平军乘船来攻,被守军以炮火击毁。太平军于是绕道东门登岸,入城,衍庆迎击,敌军略微退却,又向北进攻,仁元率乐平兵勇与太平军巷战,阵亡。
人物简介
维基
恽鸿仪,字伯方,江苏常州人,清朝政治人物,是常州画派创始人恽南田叔父恽厥初的后代。恽鸿仪于道光三十年(1850年)登庚戌科三甲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后历任刑部主事、员外郎、郎中、镇远府知府、贵阳府知府。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11—1872 【介绍】: 清湖南湘乡人。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道光十八年进士。授检讨,累擢为礼部侍郎。咸丰初在籍奉命帮办团练,旋编为湘军。四年,湘军出战。发布《讨粤匪檄》。数年间,攻占武汉、九江等重镇。十年,江南大营再溃,太平军东取苏、常。清廷乃授为钦差大臣、两江总督。十一年,占安庆。穆宗即位,西太后主政,复命节制苏、皖、浙、赣四省军务。后曾国荃攻天京,左宗棠入浙,李鸿章练淮军自上海攻苏、常,皆受成于国藩。同治三年,以湘军破天京,加太子太傅,封一等毅勇侯。后复督兵战捻军,无功。与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局;从容闳之议,选派首批学生留美。七年,以武英殿大学士任直隶总督。九年,办天津教案交涉,畏法国强盛,杀十七人,遣戍官吏,以求妥协。旋还任两江,卒于官。谥文正。论学谓义理、考据、词章缺一不可。所选《经史百家杂钞》、《十八家诗钞》,颇行于世。有《曾文正公家书》、《曾文正公全集》。晚晴簃诗汇·卷一四二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湘乡人。道光戊戌进士,官至武英殿大学士、两江总督,封一等毅勇侯。赠太傅,谥文正。有《求阙斋诗集》。词学图录
曾国藩(1811-1872) 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湖南湘乡人。晚清重臣,湘军创立者和统帅者。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宗法桐城而有变化发展,选编《经史百家杂钞》以为文典范,非桐城所可囿,世称为湘乡派。清末及民初严复、林纾,以至谭嗣同、梁启超等均受其文风影响。有《求阙斋文集》、《诗集》、《读书录》、《日记》、《奏议》、《家书》、《家调》及《经史百家杂钞》、《十八家诗钞》等。总名《曾文正公全集》。维基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生于清朝长沙府白杨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天子坪),谱名传豫,宗圣曾子七十世孙(系出曾氏南宗),晚清时期的重臣、名臣和功臣,湘军创始人和领袖,也是中国近代重要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书法家、思想家、文学家、诗人、外交家、实业家、改革家、儒生,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晚清另一重臣李鸿章有师徒关系。道光进士,曾任四川乡试正考官、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等,擢礼部右侍郎、历署兵、吏部侍郎。1852年奉旨组办湘军,以平定太平天国之乱,其所创立的湘军更成为晚清的依傍,曾国藩亦因此地位大幅上升,成为汉臣之首,同时亦扩大了地方权力,其门生朋友更遍布天下,势力幅及整个官场。1860年8月,授曾两江总督、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寻加太子太保,封一等侯爵,翌年开始曾国藩支持恭亲王奕䜣主持的洋务运动,大力支持地方兴办实业,提倡以平等外交方式对待洋人,从而成为慈禧太后的重臣。1871年奉旨处理「天津教案」,但因与洋人委服而遭到天下唾骂,甚至被讽为「曾国贼」,因此积劳成疾,结果于翌年3月病死南京,享年61岁,谥文正。曾国藩与徒弟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同治年间封一等毅勇侯,又授世袭罔替。有《曾文正公全集》。1864年7月,曾国藩和曾国荃率湘军攻破当时的太平天国首都天京(今南京市)后屠城,死伤无数。南京百姓至今仍以“曾剃头”、“曾屠户”等词称呼曾国藩、曾国荃兄弟。又有一说,“曾剃头”此一外号来自曾国藩治军极严,小过即斩,号称「以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中国近代史上两位著名人物蒋中正和毛泽东高度评价过曾国藩。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曾说“愚意所谓本源者,倡学而已矣。博学如基础,今人无学,故基础不厚,进惧倾记。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即使在晚年,他还曾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蒋中正对曾国藩更是顶礼膜拜,认为曾国藩为人之道,“足为吾人之师资”,“其著作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他把《曾胡治兵语录》当作教导高级将领的教科书,自己又将《曾文正公全集》常置案旁,终生拜读不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11—1866 【介绍】: 清湖南新化人,字伯昭,又字小芸。道光十七年拔贡。官麻阳教谕。同治初舟覆溺死。有《双梧山馆文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