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传说中远古时人。尧时被举用,舜继位,命伯夷掌秩宗,典三礼,以施政教。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商末人。孤竹国君初之子。墨胎氏,名允,字公信。相传其父遗命立其弟叔齐为君,叔齐让伯夷,伯夷遁去。叔齐亦不立而相与往归西伯(周文王)。周武王伐纣,两人叩马谏,以为不仁。及周灭商,夷、齐耻食周粟而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遂饿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颍川定陵人,字伯夷。少有志节,年十三入太学,称奇童。京师贵戚慕其名,或遗之书,不拆,悉壁藏之。后诸与书者获罪,辞连安。安开壁出书交验,印封如故,竟不罹患。后位至巴郡太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5—789 【介绍】: 唐襄州人,字夷旷。早孤,力学不辍。玄宗天宝进士。代宗大历末为尚书右丞。德宗贞元初封宜城县伯,以兵部侍郎同平章事。时浑瑊与吐蕃会盟,柳浑以为难与吐蕃信结,后果劫盟。宰相张延赏嫉浑守正,排挤之,罢政事。卒谥贞。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16—789 初名载,字元舆,后改名浑,字惟深,又字夷旷,汝州梁县(今河南汝州)人。玄宗天宝元年(742)进士及第,历仕丰城令、监察御史、右补阙。代宗大历二年(767)任江南西路都团练判官,大历中历仕袁州刺史、谏议大夫。德宗建中初充浙江东西道黜陟使,还朝拜右庶子,迁尚书右丞、右散骑常侍。四年(783),泾原兵乱,浑遁入终南山,不受朱泚召。贞元元年(785)贼平,拜兵部侍郎,封宜城县开国伯。三年,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五年卒,谥曰贞。生平详见柳宗元《柳公(浑)行状》、新旧《唐书》本传。浑善文,与顾况友善。《新唐书》本传及《艺文志四》均云“有文集10卷”,已佚。《全唐诗》存诗1首。
全唐文·卷三百七十七
浑字夷旷。一字惟深。本名载。襄州人。天宝初进士。累除衢州司马。弃官隐武宁山。召拜监察御史。除殿中侍御史。大历中累迁尚书右丞。贞元元年迁兵部侍郎。封宜城县伯。三年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五年卒。年七十五。谥曰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松江华亭人,更名初,字太初,人称贞白先生。诸生,少时为文征明弟子,工诗善画。又从毗陵薛方山游,尽得其理学宗旨。书法宗孙过庭。晚居沙冈。家甚贫,未尝以艺术干世,足不履城市者四十年,人称云间伯夷。
《漢語大詞典》:孤竹庙(孤竹廟)
即 伯夷 叔齐 庙。 前蜀 韦庄 《鹧鸪》诗:“ 孤竹庙 前啼暮雨, 汨罗祠 畔弔残暉。”参见“ 孤竹 ”。
分類:伯夷叔齐
《國語辭典》:孤竹  拼音:gū zhú
1.孤生的竹。《周礼。春官。大司乐》:「孤竹之管,云和之琴瑟。」宋。朱熹。注:「孤竹,竹特生者,孙竹竹枝根之末。」汉。张衡〈东京赋〉:「尔乃孤竹之管,云和之瑟。」
2.乐器名,吹管乐器。古代的一种管乐器,常作定律或调律之用。晋。张协〈七命〉:「吹孤竹,拊云和。」
3.复姓。
《國語辭典》:西山饿夫(西山餓夫)  拼音:xī shān è fū
商朝末年,孤竹君立次子叔齐为继承人,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位给伯夷,伯夷不受,二人闻西伯昌善养老而逃至周。值武王伐商,二人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后饿死。见《史记。卷六一。伯夷传》。后以西山饿夫代指伯夷、叔齐。《梁书。卷四○。刘显传》:「之遴尝闻,夷、叔、柳惠,不逢仲尼一言,则西山饿夫,东国黜士,名岂施于后世。」唐。刘轲 重与陆宾虞书:「不然,则东国绌臣,西山饿夫,微仲尼,何伤为展季、伯夷矣。」
分類:伯夷叔齐
《漢語大詞典》:噎鸣(噎鳴)
神话人物名。山海经·海内经:“ 共工 生 后土 , 后土 生 噎鸣 。 噎鸣 生岁十有二。” 袁珂 校注:“《大荒西经》云:‘ 黎 ( 后土 )下地是生 噎 ,处於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即此 噎鸣 ,盖时间之神也。”一说即为 伯夷 。 宋 罗泌 路史·后纪四·炎帝纪下:“ 共工 不贵独功,死葬 不距之山 。生 噎鸣 ,是为 伯夷 。”
分類:人物伯夷
《国语辞典》:在不夷不惠之间(在不夷不惠之间)  拼音:zài bù yí bù huì zhī jiān
(谚语)伯夷宁可饿死,不肯失节,柳下惠坐怀不乱,二者都做得过分。比喻为人处世不可做得太过分。清。李渔《合影楼。十二楼。第二回》:「听了迂腐的话也不见攒眉,闻了鄙亵之言也未尝洗耳,正合著古语一句:『在不夷不惠之间。』」
《漢語大詞典》:匪夷匪惠
谓既无 伯夷 之清,又无 柳下惠 之和。 伯夷 、 柳下惠 事,见孟子·万章下旧唐书·文苑传下·司空图:“ 昭宗 迁 洛 ,鼎欲归 梁 , 柳璨 希贼旨,陷害旧族,詔 图 入朝, 图 惧见诛,力疾至 洛阳 ,謁见之日,堕笏失仪,旨趣极野。 璨 知不可屈,詔曰:‘……匪 夷 匪 惠 ,难居公正之朝;载省载思,当徇栖衡之志。可放还山。’”参阅资治通鉴·唐天祐二年
《國語辭典》:不夷不惠  拼音:bù yí bù huì
不学伯夷也不学柳下惠。指行事持平而不偏激。汉。扬雄《法言。渊骞》:「不夷不惠,可否之閒也。」《后汉书。卷六一。左周黄列传。黄琼》:「盖君子谓伯夷隘,柳下惠不恭,故传曰:『不夷不惠,可否之閒。』」
《漢語大詞典》:朝夷暮蹠
早晨被誉为 伯夷 ,晚上被贬作 盗跖 。形容时论毁誉多变。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工部·邵上葵工部:“ 邵 之两年昌言,其是非未可定,然一人之身,朝 夷 暮 跖 ,亦可以观世变矣。”
《國語辭典》:求仁得仁  拼音:qiú rén dé rén
求取仁德即得到仁德。语本《论语。述而》:「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后指如愿以偿。唐。白居易 答户部崔侍郎书:「退思此语,抚省初心;求仁得仁,又何不足之有也?」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七。姑妄听之三》:「君所谓求仁得仁,亦复何怨?」
《漢語大詞典》:詈夷为蹠
谓将 伯夷 责骂为 盗跖 。比喻颠倒黑白,诬蔑德行高尚的人。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言事·言官一言之失:“四君者,甫入臺垣,识力未定,举事偶谬,望实顿轻,真实可惜。其他占风望气,詈 夷 为 跖 ,自弃名教者,固不可胜数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