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烦恼贼(煩惱賊)
佛教语。谓烦恼伤人之性,有如盗贼。《维摩经·菩萨行品》:“以智慧剑,破烦恼贼。”法苑珠林卷五六:“我心得解脱,无明大黑闇;断除诸有葢,以杀烦恼贼。” 金 元好问 《龙门川大清安禅寺碑》:“有为烦恼贼所嬈者,我愿为法城堑。”
《國語辭典》:飞镖(飛鏢)  拼音:fēi biāo
1.一种用手投掷以击中目标的暗器。长短、轻重不一,具有杀伤力。
2.一种娱乐活动。在一定距离设立目标,利用金属制的针形镖投射。依距红心的远近区分准确度。
《漢語大詞典》:豕豪
豪猪有刺如箭。比喻伤人的暗箭,如流言蜚语。 清 钱谦益 《夏日偕朱子暇憩耦耕堂》诗之二:“艰危閲尽想方袍,收拾残生避豕豪。”
《漢語大詞典》:雕喙(鵰喙)
雕嘴。比喻伤人的话语。 明沈鲸《双珠记·僧榻传音》:“狐媚妄侵,鵰喙交攻,驀地祸生萧墙。”
分類:伤人话语
《漢語大詞典》:以忍为阍(以忍爲閽)
用忍耐作门。表示不轻易动怒而出言伤人,以免招来祸患。 唐 刘禹锡 《口兵戒》:“戒哉我口之启,尔心之门。无为我兵,当为我藩。以慎为键,以忍为閽。可以多食,勿以多言。”
《国语辞典》:冷语侵人(冷语侵人)  拼音:lěng yǔ qīn rén
以冷淡的言语伤人。如:「做人要厚道些,不要处处冷语侵人。」
《国语辞典》:避风如避箭(避风如避箭)  拼音:bì fēng rú bì jiàn
谓风邪无孔不入,最易伤人,故躲避风邪如闪躲飞箭一般。《事林广记。前集。卷九。人事类。警世格言。飬生警语》:「避色如避雠,避风如避箭。莫吃空心茶,莫餐申后饭。」明。高濂《遵生八笺。卷一。清修妙论笺上》:「尝闻『避风如避箭』,坐卧须教预防患,况因饮后毛孔开,风才一入成瘫痪。」
《国语辞典》:蚊子遭扇打,只为嘴伤人(蚊子遭扇打,只为嘴伤人)  拼音:wén zi zāo shàn dǎ,zhǐ wèi zuǐ shāng rén
(谚语)蚊子会挨打,只因它的嘴会伤人。比喻话多容易得罪人。《金瓶梅》第九一回:「衙内随令伴当即时叫将媒人陶妈妈来,把玉簪儿领出去,变卖银子来交,不在话下。正是:蚊虫遭扇打,只为嘴伤人。」
《国语辞典》:保辜限  拼音:bǎo gū xiàn
清朝时,殴伤人未至死,官府会立下一定的观察期限保护伤者。如果伤者在期限内死亡,视为因伤致死,此期限称为「保辜限」。
《國語辭典》:嘴打人  拼音:zuǐ dǎ rén
说话叱骂、讥讽或挖苦人。如:「他脾气不好,老是喜欢嘴打人。」
《国语辞典》:砍伤(砍伤)  拼音:kǎn shāng
用刀斧杀伤人。如:「她昨晚不幸遇劫,歹徒为了抢他身上的金鍊子,发狠将他砍伤。」
《国语辞典》:刀剑无情(刀剑无情)  拼音:dāo jiàn wú qíng
形容刀剑锐利,容易伤人。如:「请让开一点,否则刀剑无情,伤了人可不好。」《隋唐演义》第七五回:「臣兵至宫闱,不遇则已,如或遇著,恐刀剑无情,不能自主。」
《国语辞典》:恶言詈辞(恶言詈辞)  拼音:è yán lì cí
辱骂、中伤人的话。宋。王观国《学林。卷一○。冰》:「愈独判二年,日与宦者为敌,相伺候罪过,恶言詈辞,狼藉公牒。」
《國語辭典》:咄咄逼人  拼音:duò duò bī rén
咄咄,本为惊惧之声,后用来表示气势很盛。咄咄逼人指盛气凌人,使人惊惧。晋。王羲之杂帖三〉:「十一月四日右将军会稽内史琅琊王羲之敢致书司空高平郗公足下:……献之字子敬,少有清誉,善隶书,咄咄逼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桓南郡与殷荆州语次,……次复作危语……殷有一参军在坐,云:『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殷曰:『咄咄逼人!』」
《國語辭典》:放冷箭  拼音:fàng lěng jiàn
1.暗中放箭偷袭。《三国演义》第四一回:「如赵云到,不许放冷箭,只要捉活的。」
2.暗中设计陷害他人。如:「他这种放冷箭的行为,真是阴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