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供送
供给传送。新唐书·食货志二:“小人因宫市为姦,真伪难辨,宜下府县供送。”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民俗:“贫下人家就店呼酒,亦用银器供送。” 元 张师贤 《和西湖竹枝词》:“ 孤山 脚下路三叉, 孤山 墓上好梅花;不似 马塍 桃李树,随春供送别人家。”
分類:供给传送
《漢語大詞典》:使驿(使驛)
(1).驿站传送文书的人。后汉书·马严传:“时京师讹言贼从东方来,百姓奔走,转相惊动,诸郡遑急,各以状闻。 严 察其虚妄,独不为备。詔书勑问,使驛係道, 严 固执无贼,后卒如言。”
(2).传译的信使。后汉书·东夷传:“自中兴之后,四夷来宾,虽时有乖畔,而使驛不絶。”《三国志·吴志·薛综传》:“自斯以来,颇徙中国罪人杂居其间,稍使学书,粗知言语,使驛往来,观见礼化。”
《國語辭典》:邮驿(郵驛)  拼音:yóu yì
旧称传递官方文书的地方。《新语。至德》:「邮驿无夜行之吏,乡闾无夜名之征。」《后汉书。卷四五。袁安传》:「公事自有邮驿,私请则非功曹所持。」
《漢語大詞典》:送款
亦作“ 送欵 ”。
(1).传送情意。语出 南朝 梁 王僧孺 《咏姬人》:“何因送款款,半饮杯中醁。” 唐 骆宾王 《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许辈多情偏送款,为问春花几时满。”
(2).投诚;归降。梁书·侯景传:“输诚送款,远归圣朝。” 唐 温大雅 《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三:“又贼帅 李仲文 遣兄 仲威 送欵。” 唐 张说 《破阵乐》:“一鼓 鲜卑 送款,五饵单于解纷。”《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回:“ 蔡有 闻 蔡公 兵到,先遣心腹出城送款。”
《漢語大詞典》:射书(射書)
用箭传送书信。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其后二十餘年, 燕 将攻下 聊城 , 聊城 人或谗之 燕 , 燕 将擢诛,因保守 聊城 ,不敢归。 齐 田单 攻 聊城 ,岁餘,士卒多死而 聊城 不下。 鲁连 乃为书,约之矢以射城中,遗 燕 将……﹝ 燕将 ﹞乃自杀。” 清 王士禛 《茌平怀古》诗:“经过射书处,犹识 鲁连 村。”
《國語辭典》:急脚(急腳)  拼音:jí jiǎo
快速传送文书、书信的人。《太平广记。卷一五三。崔朴》:「某出城时,妻病绵惙,闻某得罪,事情可知。欲奉烦为申辞疾,请假一日,发一急脚附书,宽两处相忧,以候其来耗,便当首路。」《刘知远诸宫调。第一二》:「门吏荒忙来报覆,有一个急脚,言有机密临衙。」也作「急足」。
《國語辭典》:急电(急電)  拼音:jí diàn
1.闪电。唐。韩偓〈妒媒〉诗:「难留旋逐惊飙去,暂见如随急电来。」唐。齐己〈夏雨〉诗:「乍红萦急电,微白露残阳。」
2.紧急传达的电报。如:「家里来了急电,要他赶紧回家探视病危的父亲。」《官场现形记》第一六回:「胡统领未到严州的头一天,又有急电打来:『访得匪势猖狂,不易措手。』他老听了格外愁闷。」
《國語辭典》:送情  拼音:sòng qíng
1.传递情意。如:「眉目送情」。《三国演义》第八回:「布欣喜无限,频以目视貂蝉。貂蝉亦以秋波送情。」
2.送礼、送人情。
《漢語大詞典》:转写
常用于发表或传送更为无形的新闻条目的机构。例如:打字机甚至已经成为把诗歌写在纸上的直接手段。
《漢語大詞典》:送意
传送情意。 南朝 梁 沈约 《四时白紵歌·夏白紵》:“朱光灼烁照佳人,含情送意遥相亲。”《绿野仙踪》第六一回:“还有男看上女,女爱上男,眉目送意,眼角传情。”
《漢語大詞典》:隔片
垫片,垫圈,使两构件相互保持给定距离的装置或物件
间隔器,用以提高(尤指有线电报的)传送速度的电流反向装置
见“分隔条”
《國語辭典》:寄书邮(寄書郵)  拼音:jì shū yóu
邮,古代传递文书的驿站。寄书邮指传递书信的人。《聊斋志异。卷二。巧娘》:「问:『郎何之?』答云:『为人作寄书邮。』」
《漢語大詞典》:传飧
1.亦作"传湌"。
2.传送食物。
分類:传送食物
《漢語大詞典》:骑置(騎置)
驿马。借指乘马传送公文的人。汉书·李陵传:“抵 受降城 休士,因骑置以闻。” 颜师古 注:“骑置,谓驛骑也。”宋史·刑法志一:“羣臣受詔鞫狱,狱既具,骑置来上,有司断已,復骑置下之州。”
《国语辞典》:调变(调变)  拼音:tiáo biàn
1.调变是将一个或多个周期性的载波混入想传送的讯号的一种技术,常用于无线电波的传播与通讯。调变有类比调变、数位调变两种方式,如类比调变有调幅、调频与调相三种。
2.在资讯网路中常将数位讯号转换成类比讯号的过程称为调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