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报告传染病(报告传染病)  拼音:bào gào chuán rǎn bìng
有显著的染疾病数及死亡数,必须纳入常规监视系统的传染性疾病。报告传染病的层次低于法定传染病,得病的人通常必须自费医疗。如日本脑炎、小儿麻痹症、疟疾、百日咳、破伤风、开放性结核病、恙虫病、癞病等。
《国语辞典》:动物传染病(动物传染病)  拼音:dòng wù chuán rǎn bìng
原指可由家禽、家畜传染给人的疾病;现指人与其他脊椎动物均可互相传染的疾病。如狂犬病、日本脑炎等。
《国语辞典》:法定传染病(法定传染病)  拼音:fǎ dìng chuán rǎn bìng
我国之「传染病防治法」是为杜绝传染病之发生、传染及蔓延而制定。该法所称之传染病即为法定传染病,依致死率、发生率及传播速度等危害风险程度将传染病分为五类,并明定各类传染病防治政策及因应措施,包括防治体系、传染病预防、防疫措施及检疫措施等。
《国语辞典》:后天免疫缺乏症候群(后天免疫缺乏症候群)  拼音:hòu tiān miǎn yì quē fá zhèng hòu qún
病名。由爱滋病毒所引起,一般经由血液或性行为传染,能破坏人类的免疫系统,使人体失去抵抗疾病的能力。英文简称为AIDS。也称为「爱滋病」。
《国语辞典》:隐性传染(隐性传染)  拼音:yǐn xìng chuán rǎn
无临床症候或症状,但已證实受到病原体感染的传染,称为「隐性传染」。
《国语辞典》:病媒蚊  拼音:bìng méi wén
传播病原导致传染疾病的蚊子。如三斑家蚊是传染日本脑炎的病媒蚊、埃及斑蚊是传播登革热的病媒蚊。
《国语辞典》:传染原(传染原)  拼音:chuán rǎn yuán
可以传染的病原体。一般指微生物而言。
《国语辞典》:过病气(过病气)  拼音:guò bìng qì
把病传染给别人。《红楼梦》第五二回:「老嬷嬷们已经说过了,不叫他在这屋里,怕过了病气。」
分类:传染
《国语辞典》:母匙  拼音:mǔ chí
用餐时,为了保持卫生,避免疾病传染,所特置的一把供大家取汤的汤匙。这把汤匙不能当作个人喝汤用。如:「这副餐具没人用,就拿来当公筷母匙好了。」
《国语辞典》:防痨(防痨)  拼音:fáng láo
痨,结核病俗称。「防痨」,预防结核病发生及传染。如:「防痨协会」。
《国语辞典》:公筷  拼音:gōng kuài
用餐时,为了保持卫生,避免疾病传染,公众挟菜时另置的筷子。
《国语辞典》:大流行病  拼音:dà liú xíng bìng
传染流行很广的疾病。
《国语辞典》:传染途径(传染途径)  拼音:chuán rǎn tú jìng
传染原传给宿主的方式。可分为直接传染和间接传染。也称为「传染方式」。
《国语辞典》:消毒剂(消毒剂)  拼音:xiāo dú jì
杀灭细菌以防病毒传染的药品。也称为「杀菌剂」。
《漢語大詞典》:毒女
指有恶性传染疾病的女子。新唐书·南蛮传下·诃陵:“有毒女,与接輒苦疮,人死尸不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