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种羯磨法之一。谓四人已上之比丘相和作羯磨也。又谓之僧秉。(参见:羯磨)
(术语)三种羯磨法之一。谓四人已上之比丘相和作羯磨也。又谓之僧秉。(参见:羯磨)
羯磨
【佛学大辞典】
(术语)Karma,译曰作业。作授戒忏悔等业事之一种宣告式也。以由此宣告文而其事成就故也。行事钞上一曰:「明了论疏翻为业也,所作是业,亦翻为所作。百论云事也。若约义求,翻为办事。」玄应音义十四曰:「羯磨此译云作法办事,优婆离问经作剑暮,此梵言之讹也。」慧苑音义上曰:「羯磨此云办事,谓诸法事由玆成办也。」此羯磨必具四法:一,法。正举行之作法也。名之为秉法。二,事。或犯罪之事,或忏悔之事等,羯磨所行之事实也。三,人。就行羯磨而定之人数也。四,界。行羯磨处之结界也。见行事钞上一。又其秉法有三种:一,心念法。二,对首法。三,众僧法。心念法者,事至微小之时,或界中无人,虽无众僧及对首,亦独发心念境,而明了口言之,则其事成办,谓之独秉。此心念法又有三:一,但心念法。唯得自说,界中假令有人,亦不要对之,如忏轻微之突吉罗罪。二,对首心念法。原是对首之法,由界内无人而佛开心念,说净受药等之事也。三,众心法念。原是众僧法。但界内无人,故开独秉之心念。二,对首法。对首者对一人已上三人之比丘而说之也。此有二:一,但对首法,为当分之对首法,故界中有多僧,不要用之,对首于一人乃至三人即事足也。受三衣等事是也。二,众法对首,可为众僧法者,由界中无人而开对,与前心念同。三,众僧法,必四人以上秉羯磨,是为僧所秉,故曰众僧法,亦云僧秉(慈恩以三人以上为众,南山以四人以上为众)。此有三:一单白,或曰白一Jn^aptikarma,巴Natti(此为唱言,以为白一不可也,此实非羯磨之形式,合此唱言与决定之二,而羯磨成就),或事,或常所行,或严制,一说告僧,事便成也。二白二Jn^apti-dvitiyam% Karmava%ca%,巴Natti duttiya% Kamma-va%ca%,由参涉而宜通和。故先为表白,举事告知,后举一羯磨,量处可不也。通于白及羯磨谓之白二。三白四Jn^apti-caturtkan% Karma-va%ca%,巴Natti-catuttha% Kamma-va%ca%,于受戒忏重等事,先以一白告事使知。后举三回羯磨,量处可不也。一白三羯磨合为白四。见行事钞上一。据上行事钞之说观之,则惟心念,似亦成羯磨。但律文所教之羯磨。非如此简单自由者。事事必规定一定之形式。前述中惟众僧法之一,为真羯磨。羯磨有一定之形式。亦须一定之人众。此人众不可以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或得罪者,俗人等,加于人数。必取清净同见之和合僧。比丘尼之羯磨,必须比丘之同数者列坐。故为上数之倍。羯磨最重大之要件,在无非法(不具一定之形式者)及无不和合(同一结界内僧之意见缺一致者)。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作业,即作授戒忏悔等事业的一种宣告仪式,由此宣告仪式的宣告文,而成就所作之业。
(术语)Karma,译曰作业。作授戒忏悔等业事之一种宣告式也。以由此宣告文而其事成就故也。行事钞上一曰:「明了论疏翻为业也,所作是业,亦翻为所作。百论云事也。若约义求,翻为办事。」玄应音义十四曰:「羯磨此译云作法办事,优婆离问经作剑暮,此梵言之讹也。」慧苑音义上曰:「羯磨此云办事,谓诸法事由玆成办也。」此羯磨必具四法:一,法。正举行之作法也。名之为秉法。二,事。或犯罪之事,或忏悔之事等,羯磨所行之事实也。三,人。就行羯磨而定之人数也。四,界。行羯磨处之结界也。见行事钞上一。又其秉法有三种:一,心念法。二,对首法。三,众僧法。心念法者,事至微小之时,或界中无人,虽无众僧及对首,亦独发心念境,而明了口言之,则其事成办,谓之独秉。此心念法又有三:一,但心念法。唯得自说,界中假令有人,亦不要对之,如忏轻微之突吉罗罪。二,对首心念法。原是对首之法,由界内无人而佛开心念,说净受药等之事也。三,众心法念。原是众僧法。但界内无人,故开独秉之心念。二,对首法。对首者对一人已上三人之比丘而说之也。此有二:一,但对首法,为当分之对首法,故界中有多僧,不要用之,对首于一人乃至三人即事足也。受三衣等事是也。二,众法对首,可为众僧法者,由界中无人而开对,与前心念同。三,众僧法,必四人以上秉羯磨,是为僧所秉,故曰众僧法,亦云僧秉(慈恩以三人以上为众,南山以四人以上为众)。此有三:一单白,或曰白一Jn^aptikarma,巴Natti(此为唱言,以为白一不可也,此实非羯磨之形式,合此唱言与决定之二,而羯磨成就),或事,或常所行,或严制,一说告僧,事便成也。二白二Jn^apti-dvitiyam% Karmava%ca%,巴Natti duttiya% Kamma-va%ca%,由参涉而宜通和。故先为表白,举事告知,后举一羯磨,量处可不也。通于白及羯磨谓之白二。三白四Jn^apti-caturtkan% Karma-va%ca%,巴Natti-catuttha% Kamma-va%ca%,于受戒忏重等事,先以一白告事使知。后举三回羯磨,量处可不也。一白三羯磨合为白四。见行事钞上一。据上行事钞之说观之,则惟心念,似亦成羯磨。但律文所教之羯磨。非如此简单自由者。事事必规定一定之形式。前述中惟众僧法之一,为真羯磨。羯磨有一定之形式。亦须一定之人众。此人众不可以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或得罪者,俗人等,加于人数。必取清净同见之和合僧。比丘尼之羯磨,必须比丘之同数者列坐。故为上数之倍。羯磨最重大之要件,在无非法(不具一定之形式者)及无不和合(同一结界内僧之意见缺一致者)。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作业,即作授戒忏悔等事业的一种宣告仪式,由此宣告仪式的宣告文,而成就所作之业。
众苦
【佛学大辞典】
(术语)诸苦难也。智度论十一曰:「人身无常,众苦之薮。」
(术语)诸苦难也。智度论十一曰:「人身无常,众苦之薮。」
众香市
【佛学大辞典】
(杂名)(参见:香市)
(杂名)(参见:香市)
香市
【佛学大辞典】
(杂名)即众香市也。法苑珠林三界篇曰:「忉利天有七市:第一榖米市,第二衣服市,第三众香市,第四饮食市,第五华鬘市,第六工巧市,第七淫女市。处处并有市官,是诸市中,天子天女,往来贸易,具市廛法以为戏。」
(杂名)即众香市也。法苑珠林三界篇曰:「忉利天有七市:第一榖米市,第二衣服市,第三众香市,第四饮食市,第五华鬘市,第六工巧市,第七淫女市。处处并有市官,是诸市中,天子天女,往来贸易,具市廛法以为戏。」
众香国
【佛学大辞典】
(界名)佛经假设之词。谓有国名众香,佛号香积。其楼阁苑囿皆香,其香气周流十方无量世界云云。
(界名)佛经假设之词。谓有国名众香,佛号香积。其楼阁苑囿皆香,其香气周流十方无量世界云云。
众香国土
【佛学大辞典】
(界名)维摩经香积佛品所说香积如来之净土也。
(界名)维摩经香积佛品所说香积如来之净土也。
众徒
【佛学大辞典】
(术语)总称持戒之清僧曰众徒。
(术语)总称持戒之清僧曰众徒。
众祐
【佛学大辞典】
(术语)新作世尊,旧作众祐。众德助成,或众福助成之义。玄应音义一曰:「众祐。祐,助也,谓众德相助成也。旧经多言众祐者,福祐也。今多言世尊者,为世所尊也。此盖从义立名耳。」同二十一曰:「众祐,于救切,世尊号也。谓有众德自祐。祐,犹助也,梵言婆伽婆,正言薄迦梵Bhagavat也。」僧史略上曰:「汉末魏初传译渐盛,或翻佛为众祐。」
(术语)新作世尊,旧作众祐。众德助成,或众福助成之义。玄应音义一曰:「众祐。祐,助也,谓众德相助成也。旧经多言众祐者,福祐也。今多言世尊者,为世所尊也。此盖从义立名耳。」同二十一曰:「众祐,于救切,世尊号也。谓有众德自祐。祐,犹助也,梵言婆伽婆,正言薄迦梵Bhagavat也。」僧史略上曰:「汉末魏初传译渐盛,或翻佛为众祐。」
众病悉除
【佛学大辞典】
(术语)是药师如来十二愿中之第七愿也。玄奘译药师经第七愿曰:「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众病逼切、无救无归、无医无药、无亲无家、贫穷多苦。我之名号,一经其耳,众病悉除,身心安乐,家属资具,悉皆丰足,乃至證得无上菩提。」
(术语)是药师如来十二愿中之第七愿也。玄奘译药师经第七愿曰:「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众病逼切、无救无归、无医无药、无亲无家、贫穷多苦。我之名号,一经其耳,众病悉除,身心安乐,家属资具,悉皆丰足,乃至證得无上菩提。」
众务
【佛学大辞典】
(术语)律于四人已上相合作羯磨,谓之众务。资持记上一之一曰:「众务,谓四人已上羯磨僧。」
(术语)律于四人已上相合作羯磨,谓之众务。资持记上一之一曰:「众务,谓四人已上羯磨僧。」
众许摩诃帝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十三卷,赵宋法贤译。佛在迦毗罗国,释众欲闻过去种族之事,佛敕目连说之,次叙摩耶之生缘乃至一代教化之事绩。释尊一生教化之记录也。经题之义未详。
(经名)十三卷,赵宋法贤译。佛在迦毗罗国,释众欲闻过去种族之事,佛敕目连说之,次叙摩耶之生缘乃至一代教化之事绩。释尊一生教化之记录也。经题之义未详。
众喜瑞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华六瑞中之心喜瑞也。(参见:六瑞)
【三藏法数】
谓大众既见雨华动地,知佛世尊必说大法,欣跃内充,以表大机当发。经云:大众得未曾有,欢喜合掌,一心观佛。是也。且喜怒人之常情,何得为瑞?盖天华悦眼,地动震心,是外瑞;心喜是内瑞,非常之喜昔虽曾有,而不为喜所动,今为喜动,而能一心观佛,故名众喜瑞。
(术语)法华六瑞中之心喜瑞也。(参见:六瑞)
【三藏法数】
谓大众既见雨华动地,知佛世尊必说大法,欣跃内充,以表大机当发。经云:大众得未曾有,欢喜合掌,一心观佛。是也。且喜怒人之常情,何得为瑞?盖天华悦眼,地动震心,是外瑞;心喜是内瑞,非常之喜昔虽曾有,而不为喜所动,今为喜动,而能一心观佛,故名众喜瑞。
六瑞
【佛学大辞典】
(名数)法华经为出世本怀之经,故说先现六种之祥瑞,以为开经之由序缘起,谓之法华六瑞序:一说法瑞,先说无量义经也。二入定瑞,次入无量义处三昧也。三雨华瑞,次从天雨四种之华也。四地动瑞,次大地六种震动也。五心喜瑞,大众见之内心生欢喜也。六放光瑞,次佛眉间白毫放光照东方万八千佛土也。此六瑞为三世十方诸佛说法华经前必示现之教化法式。见法华经序品。
【佛学常见辞汇】
佛要说法华经时,先现出六种的祥瑞,以作为开经的由序缘起,谓之法华六瑞序,即说法瑞、入定瑞、雨华瑞、地动瑞、心喜瑞、放光瑞。此六瑞是三世十方诸佛欲说法华经时所必定示现的教化仪式。
(名数)法华经为出世本怀之经,故说先现六种之祥瑞,以为开经之由序缘起,谓之法华六瑞序:一说法瑞,先说无量义经也。二入定瑞,次入无量义处三昧也。三雨华瑞,次从天雨四种之华也。四地动瑞,次大地六种震动也。五心喜瑞,大众见之内心生欢喜也。六放光瑞,次佛眉间白毫放光照东方万八千佛土也。此六瑞为三世十方诸佛说法华经前必示现之教化法式。见法华经序品。
【佛学常见辞汇】
佛要说法华经时,先现出六种的祥瑞,以作为开经的由序缘起,谓之法华六瑞序,即说法瑞、入定瑞、雨华瑞、地动瑞、心喜瑞、放光瑞。此六瑞是三世十方诸佛欲说法华经时所必定示现的教化仪式。
众圣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小乘初果已上,大乘初地已上之断惑證理诸圣人也。唯识枢要上本曰:「道超群典,誉光众圣。」行宗记上之一曰:「众圣非一。」
(术语)谓小乘初果已上,大乘初地已上之断惑證理诸圣人也。唯识枢要上本曰:「道超群典,誉光众圣。」行宗记上之一曰:「众圣非一。」
众圣点记
【佛学大辞典】
(术语)持善见律毗婆沙之师资相传也。佛入灭以来每岁安居竟记一点,故名众圣点记。出三藏记十一善见律毗婆沙记曰:「仰惟佛世尊泥洹已来年载,至七月十五日受岁竟,于众前谨下一点,年年如此。感慕心悲,不觉流泪。」历代三宝记十一曰:「外国沙门僧伽跋陀罗,齐言僧贤(善见律译者),师资相传云:佛涅槃后,优波离既结集律藏讫,即于其年七月十五日受自恣竟,以香华供养律藏,便下一点置律藏前,年年如是。优波离欲涅槃持付弟子陀写俱,陀写俱欲涅槃付弟子须俱。(中略)如是师师相付至今三藏法师,三藏法师将律藏至广州,舶反还去,以律藏付弟子僧伽跋陀罗,罗以永明六年共沙门僧猗于广州竹林寺译出此善见毗婆沙。因共安居。以永明七年庚午岁七月半夜受自恣竟。如前师法,以香华供养律藏讫,即下一点。当其年计得九百七十五点,点是一年。赵伯休,梁大同元年,于庐山值苦行律师弘度,得此佛涅槃后众圣点记,年月讫齐永明七年。伯休语弘度曰:自永明七年以后云何不复见点?弘渡答云:自此已前皆是得道圣人手自下点,贫道凡夫止可奉持顶戴而已,不敢辄点。伯休因此旧点下推至梁大同九年癸亥岁,合得一千二十八年。房(三藏记之著者)依伯休所推,从大同九年至今开皇十七年丁已岁,合得一千八十二年。若然则是如来灭度始出千年,去圣尚迩,深可庆欢。」依此记则周敬王三十五年,西历纪元前四百八十五年,是佛入灭之年也。
(术语)持善见律毗婆沙之师资相传也。佛入灭以来每岁安居竟记一点,故名众圣点记。出三藏记十一善见律毗婆沙记曰:「仰惟佛世尊泥洹已来年载,至七月十五日受岁竟,于众前谨下一点,年年如此。感慕心悲,不觉流泪。」历代三宝记十一曰:「外国沙门僧伽跋陀罗,齐言僧贤(善见律译者),师资相传云:佛涅槃后,优波离既结集律藏讫,即于其年七月十五日受自恣竟,以香华供养律藏,便下一点置律藏前,年年如是。优波离欲涅槃持付弟子陀写俱,陀写俱欲涅槃付弟子须俱。(中略)如是师师相付至今三藏法师,三藏法师将律藏至广州,舶反还去,以律藏付弟子僧伽跋陀罗,罗以永明六年共沙门僧猗于广州竹林寺译出此善见毗婆沙。因共安居。以永明七年庚午岁七月半夜受自恣竟。如前师法,以香华供养律藏讫,即下一点。当其年计得九百七十五点,点是一年。赵伯休,梁大同元年,于庐山值苦行律师弘度,得此佛涅槃后众圣点记,年月讫齐永明七年。伯休语弘度曰:自永明七年以后云何不复见点?弘渡答云:自此已前皆是得道圣人手自下点,贫道凡夫止可奉持顶戴而已,不敢辄点。伯休因此旧点下推至梁大同九年癸亥岁,合得一千二十八年。房(三藏记之著者)依伯休所推,从大同九年至今开皇十七年丁已岁,合得一千八十二年。若然则是如来灭度始出千年,去圣尚迩,深可庆欢。」依此记则周敬王三十五年,西历纪元前四百八十五年,是佛入灭之年也。
众道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三乘之行法也。无量寿经下曰:「众道之要。」
(术语)谓三乘之行法也。无量寿经下曰:「众道之要。」
众会
【佛学大辞典】
(术语)诸众之会合也。幻士仁贤经曰:「于时目连在众会前。」法华经序品曰:「天龙鬼神等众会之心。」梵语杂名曰:「众会钵刺沙地。」
(术语)诸众之会合也。幻士仁贤经曰:「于时目连在众会前。」法华经序品曰:「天龙鬼神等众会之心。」梵语杂名曰:「众会钵刺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