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82,分2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概众
悠悠
人情
道路
离群
人望
万夫
具瞻
先知
众口
人谋
众心
先登
旅人
随行
《漢語大詞典》:概众(概衆)
众;众人。《西游记》第三十回:“二人携手相搀,概众小妖随后,上那 花果山 极巔之处。”《西游记》第五八回:“概众稽首皈依。”
分類:众人
《國語辭典》:悠悠  拼音:yōu yōu
1.安閒暇适的样子。唐。高适〈封丘作〉诗:「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宋。欧阳修 采桑子。春深雨过西湖好词:「兰桡画舸悠悠去,疑是神仙。」
2.忧思的样子。《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一折:「越觉的情怀冗冗,心绪悠悠。」
3.眇远无尽的样子。《诗经。鄘风。载驰》:「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4.长久、久远。晋。左思〈咏史诗〉:「悠悠百世后,英名擅八区。」唐。白居易〈长恨歌〉:「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5.世俗、一般。晋。陶渊明〈饮酒诗〉二○首之一二:「去去当奚道,世俗久相欺。摆落悠悠谈,请从余所之。」《晋书。卷六五。列传。王导》:「悠悠之谈,宜绝智者之口。」
6.众多。《后汉书。卷四三。朱乐何列传。朱晖》:「记短则兼折其长,贬恶则并伐其善。悠悠者皆是,其可称乎!」《晋书。卷八○。列传。王羲之》:「悠悠者以足下出处足观政之隆替,如吾等亦谓为然。」
7.行走的样子。《诗经。小雅。黍苗》:「悠悠南行,召伯劳之。」
8.荒谬不合事理。《聊斋志异。卷二。红玉》:「然官宰悠悠,竖人毛发。」
9.飘动的样子。 《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悠悠旆旌。」
10.懒散、不用心。《朱子语类辑略。卷二。总论为学之方》:「学者须是立志,今人所以悠悠者,只是把学问不曾做一件事看,遇事,则且胡乱恁地打过了,此只是志不立。」
11.气息缓慢细长的样子。《红楼梦》第一六回:「那秦钟早已魂魄离身,只剩得一口悠悠的馀气在胸。」
《國語辭典》:人情  拼音:rén qíng
1.人的感情。如:「老年丧子,哀痛欲绝,这也是人情之常。」《礼记。礼运》:「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
2.人的常情、世情。《庄子。逍遥游》:「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红楼梦》第五回:「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3.交情、情面。《西游记》第二五回:「他又是师父的故人,饶了他,也是师父的人情。」《红楼梦》第五五回:「你主子真个倒巧,叫我开了例,他做好人,拿著太太不心疼的钱乐得做人情。」
4.人民的生活、情感意愿、风俗习尚等状况。唐。杜牧 唐故范阳卢秀才墓志:「因言燕赵间山川夷险,教令风俗人情之所短长,三十年来王师攻击,利与不利,其所来由。」《儿女英雄传》第一四回:「又问了问褚一官走过几省,说了那些的风土人情,论了些那省的山川形胜。」
5.礼物。《水浒传》第一四回:「他便送些人情与这都头,你却来讨了。」《通俗编。仪节》:「以礼物相遗曰送人情。」
6.交际往来。指婚丧庆吊等礼节应酬。元。关汉卿《鲁斋郎》第三折:「父亲母亲人情去了,这早晚敢待来也。」
《國語辭典》:道路  拼音:dào lù
1.地面上供人车通行的路,通称为「道路」。
2.办法或门路。《文明小史》第三七回:「慕政听得有这许多道路,也就打断了投海的念头。」
3.一事进行的动作及步骤。《红楼梦》第三四回:「又摸不著他的道路,因此各处察访。」
4.生意。《醒世恒言。卷三五。徐老仆义愤成家》:「闻得贩漆这项道路颇有利息,况又在近处,何不去试他一试?」《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年三十馀,觉得心里不耐烦做此道路,告脱了在本县去,别寻生理。」
《國語辭典》:离群(離群)  拼音:lí qún
离开群众,不合群。《楚辞。屈原。九章。惜诵》:「竭忠诚以事君兮,反离群而赘疣。」
《國語辭典》:人望  拼音:rén wàng
众人所属望。《后汉书。卷一二。王昌传》:「郎以百姓思汉,既多言翟义不死,故诈称之,以从人望。」《三国演义》第四回:「李儒劝卓擢用名流,以收人望,因荐蔡邕之才。」
《國語辭典》:万夫(萬夫)  拼音:wàn fū
众人、人民。《吕氏春秋。季秋纪。顺民》:「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
《國語辭典》:具瞻  拼音:jù zhān
语本《诗经。小雅。节南山》:「赫赫师尹,民具尔瞻。」为民众所瞻仰。《三国志。卷二四。魏书。高柔传》:「今公辅之臣,皆国之栋梁,民所具瞻。」《文选。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道冠民宗,具瞻惟允。」
《國語辭典》:先知  拼音:xiān zhī
1.预先知道。《史记。卷一二八。褚少孙补龟策传》:「圣能先知亟见,而不能令卫平无言。」南朝梁。王筠〈和孔中丞雪里梅花〉诗:「水泉犹未动,庭树已先知。」
2.知觉智慧比一般人高的人。《孟子。万章下》:「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
3.预言家。常指宗教上能传布神意以警觉世人的人。
《漢語大詞典》:众口(衆口)
(1).众人的言论;舆论。战国策·秦策三:“三人成虎,十夫楺椎,众口所移,无翼而飞。”汉书·刘向传:“上内重 堪 ,又患众口之寖润,无所取信。” 明 徐复祚《一文钱》第三出:“不是我痴心妄想千年调,只恐怕昔富今贫众口嘲。”
(2).众人之口。 明 姚士粦 《见只编》卷上:“各该官军家丁众口齐称,先年抚、道不扣粮餉,抚养军民。”
《國語辭典》:人谋(人謀)  拼音:rén móu
人的计谋、策略。《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刘项悬命,人谋是与。」
《漢語大詞典》:众心(衆心)
众人之心;民心。韩非子·八经:“深一以警众心,泄异以易其虑。” 陈奇猷 集释:“人君深知一事之详情则可警众人之心也。”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田氏 得 齐 众心。”北史·序传:“ 孝文 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九:“ 宋襄公 虽行仁义,失众而亡, 田常 虽不义,得众而强。是以君子未论行事之是非,先观众心之向背。”清史稿·理密亲王允礽传:“稽古史册,兴亡虽非一辙,而得众心者未有不兴,失众心者未有不亡。”
分類:众人民心
《國語辭典》:先登  拼音:xiān dēng
1.最先到达。如:「捷足先登」。《韩非子。内储说上》:「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国大夫,赐之上田上宅。」
2.指先锋。《文选。李陵。答苏武书》:「人无尺铁,犹复徒首奋呼,争为先登。」
3.比喻出众。如:「百谷之中,豌豆最为先登。」唐。柳宗元 送娄图南秀才游淮将入道序:「众皆曰纳言曾孙也,而又有是,咸推让为先登。」
《國語辭典》:旅人  拼音:lǚ rén
1.旅客。唐。戴叔伦 早行寄朱山人放诗:「山晓旅人去,天高秋气悲。」
2.职官名。专门掌理割烹之事。《仪礼。公食大夫礼》:「旅人南面,加匕于鼎退。」
《漢語大詞典》:随行(隨行)
跟着众人一道。汉书·爰盎传:“ 盎 病免家居,与閭里浮湛,相随行鬭鸡走狗。” 唐 韩愈 《上张仆射书》:“若使随行而入,逐队而趋,言不敢尽其诚,道有所屈于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