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才伐
才能和功劳。北史·文苑传·王胄:“ 胄 性疏率不伦,自持才伐,鬱鬱於官,每负气陵傲,忽略时人。”
分類:才能功劳
《國語辭典》:操斧伐柯  拼音:cāo fǔ fá kē
持斧头砍木以制斧柄,只要按照手中斧柄的长度即可。语本《诗经。豳风。伐柯》:「伐柯伐柯,其则不远。」唐。孔颖达。正义:「执柯以伐柯,比而视之。旧柯短,则如其短;旧柯长,则如其长,其法不在远也。」比喻就近取譬。《文选。陆机。文赋。序》:「至于操斧伐柯,虽取则不远。若夫随手之变,良难以辞逮。」
《漢語大詞典》:笔伐口诛(筆伐口誅)
书面和口头宣布罪状,进行声讨。 清 忧患馀生 《〈官场现形记〉序》:“而吾辈不畏强御,不避斧鉞,笔伐口诛,大声疾呼,卒伸大义于天下,使若辈凛乎不敢犯清议。”参见“ 口诛笔伐 ”。
《國語辭典》:口诛笔伐(口誅筆伐)  拼音:kǒu zhū bǐ fā
用言语和文字来揭发、谴责他人的罪状。明。汪廷讷《三祝记》第一四出:「他捐廉弃耻,向权门把富贵贪求,全不知口诛笔伐是诗人句,陇上墦间识者羞。」也作「笔诛口伐」、「口伐舌击」。
《漢語大詞典》:北伐军(北伐軍)
指北伐战争时期的国民革命军。 郭沫若 《北伐途次》小引:“在这儿所要叙述的是一九二六年北伐军进攻 武昌 时的事情。”
《漢語大詞典》:北伐战争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为基础进行的一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统治的革命战争(1926-1927)。因这次战争从广东出师北伐,所以叫做北伐战争。参看〖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國語辭典》:党同伐异(黨同伐異)  拼音:dǎng tóng fā yì
结合同党,攻击异己。原指学术上派别之间的斗争,后泛指一切团体之间的斗争。《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序》:「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学,怀经协术,所在雾会,至有石渠分争之论,党同伐异之说,守文之徒,盛于时矣。」也作「伐异党同」。
《漢語大詞典》:诞伐(誕伐)
谓说话诞妄不经,自以为是。 北齐 刘昼 新论·言菀:“信让者,百行之顺也;诞伐者,百行之悖也。”
分類:自以为是
《國語辭典》:大张挞伐(大張撻伐)  拼音:dà zhāng tà fā
张,施展、运用;挞伐,征讨、征伐。「大张挞伐」指以武力大举讨伐。也指对人身进行攻击、声讨。清。林则徐〈奏穿鼻尖沙嘴叠次轰击夷船情形摺〉:「是该夷自外生成,有心寻衅,既已大张挞伐,何难再示兵威?」
《國語辭典》:吊民伐罪(弔民伐罪)  拼音:diào mín fā zuì
征讨有罪的人,以抚慰百姓。《宋书。卷九五。索虏传》:「兴云散雨,慰大旱之思,吊民伐罪,积后己之情。」》周书。卷四八。萧察传》:「今魏虏贪惏,罔顾吊民伐罪之义,必欲肆其残忍,多所诛夷。」也作「伐罪吊民」。
《國語辭典》:东讨西伐(東討西伐)  拼音:dōng tǎo xī fā
四处出战征伐。如:「遥想成吉思汗当年东讨西伐,所战皆捷,不禁令人神往。」也作「东讨西征」、「东征西讨」。
《漢語大詞典》:枞金伐鼓(樅金伐鼓)
犹言敲锣打鼓。樅,通“ 摐 ”。 元 揭傒斯 《大信晚泊呈舟中诸公》诗:“连檣大舰集日昏,樅金伐鼓海上闻。”
分類:敲锣打鼓
《漢語大詞典》:戕身伐命
伤害身体。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列朝·禁革斋醮:“夫人君欲寿,非事斋醮能致,果能敬天,凡戕身伐命事,一切致谨,必得长生。”
《漢語大詞典》:启伐
开始征伐。 晋 陆云 《南征赋》:“长角哀叫以命旅,金鼓隐訇而启伐。”
分類:征伐
《漢語大詞典》:俟力伐
复姓。魏书·官氏志:“ 俟力伐氏 ,后改为 鲍氏 。”参阅 宋 邓名世 《古今姓氏书辨证》卷二二。
分類:复姓
《分类字锦》:耦伐
周礼匠人为沟洫耜广五寸二耜为耦一耦之伐广尺深尺谓之畎田首倍之广二尺深二尺谓之遂九夫为井井间广四尺深四尺谓之沟方十里为成成间广八尺深八尺谓之洫方百里为同同间广二寻深二甸谓之浍专达于川各载其名
分类: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