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调伏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修法四种之一。念五大明王等而修护摩,以退治恶魔怨敌之法也。「调伏法取黑月日中亦夜半起首。不论善恶日行之,不得三时行。若急速者不论白黑,其火曜星宿等尤吉。行者面向南方蹲居,以右足蹈左足上,即观自身遍法界,成青黑色三角曼荼罗。我身一法界,我口即炉口。我作降三世忿怒尊。眷属围绕。又想追置彼恶人身于坛上。放大智火,烧净我身中业烦恼及彼恶人贪瞋痴并所作恶事。彼此平等蒙法利益,获得长寿福乐。」(参见:护摩)
调伏藏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藏之一,毗奈耶藏也。义林章二本曰:「毗奈耶者,此云调伏。(中略)调和控御身语等业,制伏灭除诸恶行故。」
调伏羯磨
【佛学大辞典】
(术语)毗尼母论所说二羯磨之一。比丘犯法而未忏悔,则凡饮食坐起语言一切僧事,皆不得与众共。以使犯者自悔过也。译曰羯磨作法。于众中行如此调伏之作法也。
【三藏法数】
谓比丘犯法,未曾忏悔,凡饮食坐起语言一切僧事,皆不得与众共。而使其心调停折伏,自能知过改悔,求僧忏罪,不复更作;是名调伏羯磨。
断伏
【佛学大辞典】
(术语)灭烦恼之种子,谓之断。制烦恼之现行,谓之伏。初伏之,后断之也。
难伏地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地之异名。无他之强力足以降伏佛者,称为难伏地。胜鬘经曰:「降伏心过恶及与身四种,已到难伏地,是故礼如来。」同宝窟上末曰:「如来生不能生,老不能老,病不能病,死不能死,故云难伏地。」
【佛学常见辞汇】
佛地的别名,因无任何力量足以降伏佛。
观自菩萨化身蘘麌哩曳童女消伏毒害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不空译。蘘麌哩Nakuli童女自说神咒。
伏除二取
【佛学次第统编】
伏除二取者,谓伏除烦恼所知二障,能取所取也。烦恼所知,亦即我法二执,亦即谓伏除我法二执能取所取也。
六调伏
【佛学次第统编】
菩萨善戒经云六种调伏:
一、性调伏 谓菩萨宿有善根种性,故能修习善法,调伏身心诸烦恼障,由是得證菩提,是名性调伏。
二、众生调伏 谓菩萨善能调伏一切众生。若有声闻性者,令得声闻道;有缘觉性者,令得缘觉道;乃至有人天性者,令其得人天乐;是名众生调伏。
三、行调伏 谓菩萨以万行调伏诸烦恼故,而能具足佛道。复为众生故,修习苦行,心无悔恨,是名行调伏。
四、方便调伏 谓菩萨以种种方便,调伏众生,如初发心者,教持禁戒,脱离生死;已发心者,教令亲近善友,受持经法;是名方便调伏。
五、熟调伏 谓菩萨为诸众生无善根者,说人天乐,令其发菩提心;有善根者,说出世法,令其增长,成熟善果,是名熟调伏。
六、熟调伏印 印即法印,以法自印其心也。印有三种:
一、谓菩萨专念菩提,其心柔软,未能清净,名下熟调伏印。
二、谓菩萨虽得清净,未能具足最大寂静,名中熟调伏印。
三、谓菩萨修行多劫,具足清净,最大寂静,道品圆满,名上熟调伏印也。
折伏摄
【三藏法数】
折即折挫,伏即摧伏。谓六道众生,于三界中贪著五欲,流转生死,卒难度脱。故如来说诸善恶果报,及以地狱等种种苦切之言,折伏其心,而摄受之,是名折伏摄。(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
调伏摄
【三藏法数】
调即调治。谓调伏见、思烦恼,及根本无明之惑,皆顺正理,心心寂灭,不令再起,是名调伏摄。
不调伏
【三藏法数】
谓修行之人,虽闻正法,精进勤修,然善根未熟,久远已来,不能调伏其心,则亦不得佛果菩提也。
伏心菩提
【三藏法数】
谓十住、十行、十回向位菩萨,折诸烦恼,降伏其心,行诸波罗蜜,利益众生,是名伏心菩提。(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十行者,欢喜行、饶益行、无瞋恨行、无尽行、离痴乱行、善现行、无著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实行也。十回向者,救护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不坏回向、等一切佛回向、至一切处回向、无尽功德藏回向、随顺平等善根回向、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真如相回向、无缚解脱回向、法界无量回向也。梵语波罗蜜,华言到彼岸。)
性调伏
【三藏法数】
谓菩萨宿有善根种性,故能修习善法,调伏身心诸烦恼障,由是得證菩提,是名性调伏。(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菩提,华言道。)
众生调伏
【三藏法数】
谓菩萨善能调伏一切众生。若有声闻性者,令得声闻道。有缘觉性者,令得缘觉道。乃至有人天性者,令其得人天乐,是名众生调伏。(声闻道,即四谛也。缘觉道,即十二因缘也。)
行调伏
【三藏法数】
谓菩萨以万行调伏诸烦恼故,而能具足佛道。复为众生故,修习苦行,心无悔恨,是名行调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