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降伏坐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曰降魔坐。先以右足押左股,次以左足押右股也。反之者云吉祥坐。慧琳音义八作「降魔坐。」玄赞二作「降伏坐。」(参见:跏趺)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降魔坐,即先以右足置于左股上,再以左足置于右股上的种坐法,反之者则叫做吉祥坐。
跏趺
【佛学大辞典】
(术语)结跏趺坐也。(参见:结跏趺坐)。无量寿经上曰:「跏趺而坐,奋大光明。」
【佛学常见辞汇】
结跏趺坐。(参见:结跏趺坐)
降伏部多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金刚手菩萨降伏一切部多大教王经之略名。
降伏印
【佛学大辞典】
(印相)二手相叉于内二小指相钩,二无名指各入左右虎口,二中指竖合,二头指各捻中指之背,二大指各捻中指之中节。见观母成就法。
降伏四魔金刚戏三昧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住此三昧说降伏四魔之真言,金刚戏者,以佛之降伏四魔,乃佛之神通游戏之一端也。大日经悉地出现品曰:「尔时毗卢遮那世尊,又复住于降伏四魔金刚戏三昧,说降伏四魔解伏六趣满足一切智智金刚字句。」其金刚字句为之五字。
降龙伏虎
【佛学大辞典】
(杂语)释道两家。俱相传有降龙伏虎故事。谓能制御真龙真虎也。如苻秦僧涉。能使龙下钵中。后汉道士赵炳。能禁虎使伏地。又十八罗汉。有降龙伏虎二尊者是也。
俱利伽罗大龙胜外道伏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失译人名。
消伏毒害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经之略名。
佛现十种神变伏迦叶
【佛学大辞典】
(故事)一、毒龙不中。二、龙火不烧。佛入迦叶之窟,有赤龙放火,佛收毒龙使住钵内,而至迦叶所。三、恒水不溺。恒水卒至,迦叶恐佛溺于水,使弟子往见,水不没足,在水上行。四、三方取果。迦叶请住,供养三月,时至请食于佛,佛便往阎浮提取阎浮果,次往东弗婆提取毗梨勒果,次往瞿耶尼取呵梨勒果。五、北取粳粮。佛又往郁单越取自然之粳粮。六、忉利取甘露。佛又往忉利天取甘露。七、知念隐去。迦叶念欲火祠,有诸天贵臣来,瞿昙端正,若人见之,则使我失利,若明日不来,则大幸。佛知已,且往北方取粳粮。往瞿耶尼取乳汁,往阿耨达池食之,暮还石窟中。迦叶问昨何不来?佛言我知汝心,故不来,具说前事。八、知念现来。又因四天王来闻法,夜有光明。明日问佛,佛具说。次帝释梵王来亦尔。迦叶问:能使我祖父来听法否?佛便念之使来。九、火不燃火不灭。迦叶欲作火祠,火不燃。迦叶问佛,佛言欲得燃耶?火便燃。又欲灭而不灭。如前问佛,便灭。十、斧不举不下。又欲作火祠,五百弟子欲破薪,举斧不得下。迦叶问佛,佛言欲得下耶?即下。下而又不举,如前请佛便举。见法华文句一之二。
损伏断
【佛学大辞典】
(术语)毕竟断之对。暂时押烦恼之种子,依有漏道之力,故触缘乃再为现行之断也。经部所立。
熟调伏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六种调伏)
【三藏法数】
谓菩萨为诸众生无善根者,说人天乐,令其发菩提心;有善根者,说出世法,令其增长成熟善果,是名熟调伏。
熟调伏印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六种调伏)
【三藏法数】
印即法印,以法自印其心也。印有三种:一谓菩萨专念菩提,其心柔软,未能清净,名下熟调伏印。二谓菩萨虽得清净,未能具足最大寂静,名中熟调伏印。三谓菩萨修行多劫,具足清净,获大寂静,道品圆满,名上熟调伏印也。(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东晋难提译。佛在庵罗树园,月盖长者请佛救疗毗舍离国之恶病。佛为说西方一佛二菩萨之名。即得见佛菩萨。观音菩萨为说神咒。智者大师有请观音经疏,并立行法。
调伏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调伏身口意三业而制伏诸恶行也。又调理恶魔使降伏我也。又柔者以法调之,刚者以势伏之。唐华严经五曰:「调伏众生,令究竟出离。」探玄记四曰:「调者调和,伏者制伏。谓调和控御身口意业,制伏除灭诸恶行故。」维摩经净影疏曰:「调令离恶,离过顺法,故名调伏。」无量寿经下曰:「如法调伏诸众生力。」同嘉祥疏曰:「柔者以法调之,刚者以势伏之。」
调伏天
【佛学大辞典】
(界名)金刚界外金刚部北方中央之尊。又曰象头天。或曰金色毗奈耶迦。
调伏行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昧耶戒也。大日经七曰:「妙真言调伏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