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07,分3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伊耆
伊阻
伊阳
郁伊
郁伊
伊霍
志伊
皋伊
伊瀍
伊蒲馔
伊管
伊雒
伊咎
伊祁
伊尼
《漢語大詞典》:伊耆
(1).见“ 伊耆氏 ”。
(2).亦作“ 伊祈 ”、“ 伊祁 ”。复姓。 宋 罗泌 《路史后纪·炎帝上》:“ 炎帝 神农氏 ,姓 伊耆 ,名 轨 ……其初国 伊 ,继国 耆 ,故氏 伊耆 。”周礼·秋官·序官“ 伊耆 氏下士一人” 清 孙诒让 正义:“易·繫辞 孔 疏引帝王世纪:‘ 帝尧 陶唐氏 , 伊祈 姓。’ 伊祈 ,即 伊耆 ,二者并无塙证…… 魏孝文 时, 魏怀州 民 伊耆苟 聚众於 重山 作乱。”按: 伊耆苟 ,魏书·高祖纪上作“伊祈苟”,一本又作“伊祁”。耆、祈、祁,三字同音。
分類:复姓
《國語辭典》:伊耆氏  拼音:yī qí shì
1.传说中的上古帝王。一说为神农氏,一说为帝尧。
2.职官名。周代设置,掌授杖。《周礼。秋官司寇。伊耆氏》:「伊耆氏掌国之大祭祀,共其杖咸,军旅授有爵者杖,共王之齿杖。」
《漢語大詞典》:伊阻
艰险,阻隔。语出《诗·邶风·雄雉》:“我之怀矣,自詒伊阻。” 毛 传:“伊,维;阻,难也。” 明 何景明 《祭李默庵先生文》:“山川伊阻,不能弃官赴公丧,执紖道軛,我怀之悲,惟公有灵鉴之已矣。”
分類:艰险阻隔
《漢語大詞典》:伊阳(伊陽)
古县名。在今 河南省 汝阳县 。《读史方舆纪要·河南·南阳》“汝州”:“ 伊阳县 …… 周 伊川 地, 汉 为 陆浑县 地, 唐 宋 为 伊阳县 地, 明 初为 嵩县 地, 成化 十二年,析 嵩县 汝州 地,置今县,属 汝州 。” 清 姚鼐 《寄和刘海峰三丈游伊阙之作》诗:“闻去 梁园 超 广武 ,西登 闕塞 眺 黄河 。 伊阳 风雨从中出, 洛 下山川向北多。”
《漢語大詞典》:郁伊
抑郁忧闷。 清 王继香 《〈小螺庵病榻忆语〉书后》:“古人如 昌黎 志女拏之壙, 乐天 哀金鑾之辞。有此欝伊,无此悱惻也。”
分類:抑郁忧闷
《國語辭典》:郁伊(鬱伊)  拼音:yù yī
抑郁不舒畅的样子。《后汉书。卷五二。崔骃传》:「是以王纲纵弛于上,智士郁伊于下。」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辨骚》:「故其叙情怨,则郁伊而易感,述离居,则怆怏而难怀。」
《漢語大詞典》:伊霍
商 伊尹 和 汉 霍光 。 伊尹 放 太甲 于 桐 , 霍光 废 昌邑王 ,立 宣帝 。后常并称,泛指能左右朝政的重臣。《后汉书·宦者传序》:“或称 伊 霍 之勋,无谢於往载;或谓 良 平 之画,復兴於当今。”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永宁寺:“若能行废立之事, 伊 霍 復见今日。” 唐 刘知几 史通·品藻:“世之称悖逆则云 商 冒 ,论忠顺则曰 伊 霍 者,何哉?” 元 揭徯斯 《艺文监贺表》:“陛下如日东升,以天下养。虽任寄 伊 霍 之重,足以发皇明;必治资 任 姒 之贤,有以基王化;尚致怡愉之乐,式彰孝弟之风。”
《分类字锦》:志伊
通书志伊尹之所志学颜子之所学过则圣及则贤不及则亦不失于令名
分类:
《漢語大詞典》:皋伊
亦作“皐伊”。 皋陶 和 伊尹 的并称。传说 皋陶 是 虞舜 时刑官, 伊尹 是 商汤 时贤相。 汉 扬雄 《甘泉赋》:“迺搜逑索偶, 皐 伊 之徒,冠伦魁能。” 宋 曾巩 《尹师鲁》诗:“ 尹公 素志任天下,众亦共望齐 皐 伊 。”
分類:皋陶伊尹
《漢語大詞典》:伊瀍
伊水 与 瀍水 。位于 河南 ,均入 洛水 。也指该两流域地区。
《國語辭典》:伊蒲馔(伊蒲饌)  拼音:yī pú zhuàn
供僧侣食用的素食。《幼学琼林。卷四。释道鬼神类》:「伊蒲馔可以斋僧。」
分類:斋供素食
《漢語大詞典》:伊蒲供
(1).素食供品。 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三折:“都归一个空,只有那伊蒲供。” 明 杨慎 《仁祠》:“汉书·明帝纪:‘以助仁祠伊蒲之供。’仁祠,僧寺也。伊蒲供,斋食也。” 明 杨慎 《伊兰赋》:“ 西域 有伊兰以为佛供即此,汉书所谓伊蒲之供。”
(2).泛指素食。 明 屠隆 《昙花记·法眷聚会》:“大人云游远去,久缺甘旨之欢,证道归来,止享伊蒲之供,抱愧无地,不孝通天。”参见“ 伊蒲饌 ”。
分類:素食供品
《漢語大詞典》:伊管
商 伊尹 和 春秋 管仲 的合称。 伊尹 助 商汤 建 商 ; 管仲 名 夷吾 ,相 齐桓公 称霸,均为贤相。汉书·邹阳传:“蒙 尧 舜 之术,挟 伊管 之辩。” 颜师古 注:“ 伊 , 伊尹 ; 管 , 管仲 。”汉书·贾谊传赞:“ 刘向 称‘ 贾谊 言三代与 秦 治乱之意,其论甚美,通达国体,虽古之 伊 管 未能远过也’。” 宋 欧阳修 《贾谊不至公卿论》:“ 文帝 卒能拱默化理,推行恭俭,缓除刑罚,善养臣下者, 谊 之所言略施行矣!故天下以谓可任公卿,而 刘向 亦称远过 伊 管 。”
《漢語大詞典》:伊雒
见“ 伊洛 ”。
《國語辭典》:伊洛  拼音:yī luò
1.伊、洛二水的合称。《书经。禹贡》:「伊洛瀍涧,既入于河。」
2.程颐、程颢的学说。因其曾讲学于伊、洛之间。《宋史。卷四五九。隐逸传下。刘勉之传》:「时蔡京用事,禁止毌得挟元祐书,自是伊、洛之学不行。」
《漢語大詞典》:伊咎
即 伊 皋 。 皋陶 又作 咎繇 ,故也写成“ 伊 咎 ”。 唐 张说 《扬州刺史大都督梁国文贞公碑》:“ 伊咎 尺寸, 管乐 錙銖,名正身遂,言诚愿孚。” 元 麻革 《上云内帅贾君》诗:“功名高 卫 霍 ,辅弼慕 伊 咎 。”
分類:皋陶
《漢語大詞典》:伊祁
(1).神名。传说善治鬼,故世人奉为门神。 唐 周繇 《梦钟馗赋》:“彼号 伊祁 ,亦名 欝垒 。”
(2).见“ 伊耆 ”。
《漢語大詞典》:伊耆
(1).见“ 伊耆氏 ”。
(2).亦作“ 伊祈 ”、“ 伊祁 ”。复姓。 宋 罗泌 《路史后纪·炎帝上》:“ 炎帝 神农氏 ,姓 伊耆 ,名 轨 ……其初国 伊 ,继国 耆 ,故氏 伊耆 。”周礼·秋官·序官“ 伊耆 氏下士一人” 清 孙诒让 正义:“易·繫辞 孔 疏引帝王世纪:‘ 帝尧 陶唐氏 , 伊祈 姓。’ 伊祈 ,即 伊耆 ,二者并无塙证…… 魏孝文 时, 魏怀州 民 伊耆苟 聚众於 重山 作乱。”按: 伊耆苟 ,魏书·高祖纪上作“伊祈苟”,一本又作“伊祁”。耆、祈、祁,三字同音。
分類:复姓
《漢語大詞典》:伊尼
梵文的鹿名。事物异名录·兽畜·鹿翻译名义集:“佛书谓鹿为伊尼。” 宋 黄庭坚 《德孺五丈和之字诗韵难而愈工辄复和成可发一笑》诗:“照滩禽郭索,烧野得伊尼。”原注:“﹝伊尼﹞云鹿名,出佛书。” 任渊 注:“郭索谓蟹。” 明 徐复祚《投梭记·救女》:“什么伊尼大王,我闻佛书谓鹿为伊尼,这定然是鹿精。”
分類: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