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估堆儿(估堆兒)  拼音:gū duī ér
将成堆的商品合起来估价。
《國語辭典》:估喝  拼音:gū hè
商人当众喊价出售货品。《醒世恒言。卷一八。施润泽滩阙遇友》:「主人家站在匮身里,展看䌷疋,估喝价钱。」
《漢語大詞典》:搞价(搞價)
商议价钱。 赵树理 《三里湾·回驴》:“﹝驴﹞还在牲口市场拴着哩,有个 东山 客正跟 李林虎 搞价!”
《國語辭典》:谎价(謊價)  拼音:huǎng jià
不实的价格。如:「不肖商人为了利益而虚报谎价。」
《國語辭典》:货真价实(貨真價實)  拼音:huò zhēn jià shí
1.货品真确而价格实在。如:「他卖东西,一向货真价实,童叟无欺。」清。徐珂《清稗类钞。棍骗类。骗人参》:「至某行,谓行主曰:『宝号货真价实,太夫人已至,必饵佳品,今且择至佳者与我。』行主乃奉以最上者四十两,命一夥携往易银。」
2.泛指事物真实不假。《儿女英雄传》第一七回:「这喜怒哀乐四个字,是个货真价实的生意,断假不来。」
《國語辭典》:便宜货(便宜貨)  拼音:pián yí huò
1.品质不高,价格不贵的货品。如:「我买衣服从不讲究,都只挑便宜货。」
2.为促销而大幅降价的货品。如:「每当百货公司周年庆,才有机会买些便宜货。」
《国语辞典》:扳价(扳价)  拼音:bān jià
抬高价钱,不愿意低价出售。《文明小史》第四五回:「他先还扳价,禁不住沈翻译从中磋商,覆电说是尽一个月内动身回华。」
《漢語大詞典》:顶价(頂價)
最高的价钱。《北京日报》1983.11.21:“发现他们出售的大葱是统货,未分等,却卖顶价每斤8分。”
分類:价钱
《国语辞典》:市无二价(市无二价)  拼音:shì wú èr jià
买卖价钱公道,同一货品的售价不因人而异。形容社会风气善良,不相欺诈。《晋书。卷五四。陆云传》:「云到官肃然,下不能欺,市无二价。」《敦煌变文集新书。卷五。伍子胥变文》:「子胥治国五年,日月重明,市无二价,猫鼠同穴,米麦论分,牢狱无囚。」也作「市不二价」。
《漢語大詞典》:口不二价(口不二價)
谓卖物者不说两种价钱。后汉书·逸民传·韩康:“常采药名山,卖於 长安 市,口不二价,三十餘年。”
分類:价钱
《國語辭典》:讲盘子(講盤子)  拼音:jiǎng pán zi
商讨价钱。《老残游记》第一四回:「傥若被他们知道这个意思,他一定把环妹妹藏到乡下去,再讲盘子。」《官场现形记》第六回:「外面办差的二爷,同著州里管厨的,另外又去找大人带来的厨子,同他讲盘子。」也作「讲盘儿」。
分類:商谈价钱
《國語辭典》:忙不择价(忙不擇價)  拼音:máng bù zé jià
因急著成交,顾不得和买主或卖主讨价还价。如:「他忙不择价,只管把货脱手。」《警世通言。卷十五。金令史美婢酬秀童》:「金令史平昔爱如己女,欲要把这婢子来出脱,思想再等一二年,遇个贵人公子,或小妻,或通房,嫁他出去,也讨得百来两银子。如今忙不择价,岂不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