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3—819 【介绍】: 唐河东解人,字子厚,世称柳河东。柳镇子。德宗贞元九年擢进士第,十四年登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正字,调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里行。与王叔文友善。及叔文主政,擢礼部员外郎,参与革新政治。叔文败,宗元贬永州司马。宪宗元和十年徙柳州刺史,人称柳柳州。与韩愈并称“韩柳”,共倡古文运动,其文峭拔矫健。又工诗,风格清峭。有《柳河东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3—819 字子厚,排行八,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后人称“柳河东”。晚年贬官柳州(今属广西),并卒于此,后人又称“柳柳州”。德宗贞元九年(793)登进士第。十二年任秘书省校书郎。十四年第博学宏词科,任集贤殿书院正字。三年后调蓝田尉。十九年闰十月,擢任监察御史里行,与韩愈、刘禹锡同官。二十一年正月,顺宗即位,重用王叔文、王伾等人,实行政治革新,柳宗元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与刘禹锡同为王叔文集团核心人物。同年八月,顺宗内禅,宪宗即位,“二王”被贬。九月,柳宗元贬为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为永州(今属湖南)司马。宪宗元和十年(815)正月奉诏回长安,三月又贬为柳州刺史。十四年十月五日卒于柳州。生平详见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及新、旧《唐书》本传。年谱多种,以宋文安礼《柳先生年谱》为较早而完备。柳宗元为唐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与韩愈共倡古文运动,均有卓越贡献。其诗今存163首,多为贬官后所作,各体皆有造诣。内容较为广泛,风格丰富多彩;反映农民疾苦之作如《田家三首》,采用白描手法,平易浅近;讥刺时政之作如《行路难》、《笼鹰词》等,则用寓言笔调,含蓄犀利;伤悼友人之作如《哭吕衡州》、《哭连州凌员外司马》等,情意深挚,慷慨悲健;歌颂唐初反侵扰之作如《铙歌鼓吹曲十二篇》,形象瑰伟,造语奇警。而诗中为数较多者,则为抒写离乡去国后哀怨情怀之作,如《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等,寓愤激之情于景物之中,风格明净简峭,清峻沉郁。柳诗中最为后人称颂者,则为描写贬谪生活而较为闲适之作,如《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渔翁》、《夏昼偶作》等,明朗圆润,韵致悠扬。苏轼称柳诗“温丽清深”,“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东坡题跋》卷二),“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书黄子思诗集后》),当即指此。柳集通行者,有今人吴文治等校点本《柳宗元集》,诗文合编。诗注本有王国安《柳宗元诗笺释》。研究资料有吴文治《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柳宗元卷》。《全唐诗》存诗4卷,《全唐诗续拾》补诗3首。
唐诗汇评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居长安(今陕西西安)。贞元九年(793)登进士第。十四年,登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正字,调蓝田尉。十九年,入为监察御史里行。永贞元年,擢礼部员外郎,参与王叔文等革新。宪宗即位,贬邵州刺史,再贬永州司马。元和十年召还,复出为柳州刺史。十四年卒于柳州。世称柳柳州,又称柳河东。与刘禹锡交厚,且出处进退略同,世称“刘柳”。又与韩愈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世称“韩柳”。宗元少以功业自期,及受挫,久贬南荒,心情郁结,发之为诗,多忧愤之词。有《柳宗元集》三十卷。今有《柳河东集》三十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
全唐文·卷五百六十九
宗元字子厚。河东人。贞元九年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里行。顺宗朝擢礼部员外郎。坐党王叔文贬邵州刺史。再贬永州司马。移柳州刺史。元和十四年卒。年四十七。

作品评论

《司空图题柳柳州集后序》
今于华下,方得柳诗,味其搜研之致,亦深远矣。俚其穷而克寿,抗精极思,则固非琐琐者轻可拟议其优劣。
旧唐书本传
(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下笔构思,与古为侔。精裁密致,灿若珠贝。当时流辈咸推之。
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
东坡云:李、杜之后,诗人继作,虽间有远韵。而才不逮意。独韦应物、柳宗元,发纤秾于简占,寄至味于淡泊,非余子所及也。
苏轼《评韩柳诗》
柳子厚诗,在陶渊明下,韦苏州上。退之豪放奇险则过之,而温丽靖深不及也。所贵于枯淡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苦中边皆枯,澹亦何足道。
扪虱新话
晏同叔云:若其祖述坟典,宪章骚雅,上铄三古,下继百世,横行阔视于缀述之场,子厚一人而已。
《蔡宽夫诗话》
子厚之贬,其忧悲憔悴之叹,发于诗者,特为酸楚。闵己伤志,固君子所不免,然亦何至是,卒以愤死,未为达理也。
《蔡百衲诗评》
柳柳州诗,若捕龙蛇,搏虎豹,急与之角而力不敢睱,非轻荡也。
《蔡百衲诗评》
柳子厚诗雄深简淡、迥拔流俗,致味自高,直揖陶、谢,然似入武库,但觉森严。
《休斋诗话》
柳子厚小诗幻眇清妍,与元、刘并驰而争先,而长句大篇,便觉窘迫,不若韩之雍容。
岁寒堂诗话
柳柳州诗,字字如珠玉,精则精矣,然不若退之之变态百出也。使退之收敛而为子厚则易,使子厚开拓而为退之则难。意味可学,而才气则不可强也。
竹庄诗话
韩子苍云:渊明诗,惟韦苏州得其清闲,尚不得其枯淡。柳州独得之,但恨其少遒尔。柳诗不多,体亦备众家,惟效陶诗,是其性所好,独不可及也。
《臞翁诗评》
柳子后如高秋独眺,霁晚孤吹。
后村诗话
子厚永、柳以后诗,高者逼陶、阮,然身老迁谪,思含凄怆。
后村诗话
柳子厚才高,他文惟韩可对垒,古律诗精妙,韩不及也。当举世为元和体,韩犹未免谐俗,面子厚独能为一家之言,岂非豪杰之土乎?昔何文缜尝语老汉老云:“如柳子厚诗,人生岂可不学他做数百首!”汉老退而叹曰:“得一二首似之,足矣!”
后村诗话
韩、柳齐名,然柳乃本色诗人。自渊明没,雅道儿熄、当一世竞作唐诗之时,独为古体以矫之,未尝学陶和陶,集中五言凡十数篇,杂之陶集,有未易辨者。其幽微者可玩而味,其感慨者可悲而泣也。其七言五十六字尤工。
沧浪诗话
唐人惟柳子厚深得骚学,退之、李观皆所不及。
沧浪诗话
若柳子厚五言古诗,尚在韦苏州之上,岂元、白同时诸公所可望耶?
诗人玉屑
五言古诗,句雅淡而味深长者,陶渊明、柳子厚也。
瀛奎律髓
柳柳州诗精绝工致,古体尤高。世言韦、柳,韦诗淡而缓,柳诗峭而劲。此五律诗,比老杜尤工矣,杜诗哀而壮烈,柳诗哀而酸楚,亦同而异也。
唐诗品汇
刘辰翁曰:子厚古诗短调,纡郁清美,闲胜长篇,点缀精丽,乐府托兴飞动,退之故当远出其下,并言韩、柳亦不偶然。
《唐诗品》
柳州古诗,得于谢灵运,而自得之趣鲜可俦匹,此其所短。然在当时,作者凌出其上多矣。《平淮雅诗》足称高等,《铙歌鼓吹曲》其在唐人鲜可追躅,而词饰促急,不称雅乐,七德九功之象,殆可如此!
《艺苑卮言》
柳州刻削虽工,去之稍远,近体卑凡,尤不足逍。
《艺苑卮言》
子厚于《风》、《雅》、《骚》、赋,似得一斑。
诗镜总论
诗贵真,诗之真趣,又在意似之间,认真则又死矣。柳子厚过于真,所以多直面寡委也。
《诗源辨体》
子厚七言古,气格虽胜,然锻炼深刻,已近于变。
《唐诗归折衷》
吴敬夫云:人皆学陶矣,学陶之弊流于枯深,故子厚从精深入也。
诗筏
严沧浪谓:“柳子厚五言古诗在韦苏州之上。”然余观子厚诗,似得摩诘之洁,而颇近孤峭。其山水诗,类其《钴鉧潭》诸记,虽边幅不广,而意境已足。如武陵一隙,自有日月,与韦苏州诗未易优劣。惟《田家》诗,直与储光羲争席,果胜苏州一筹耳。
《载酒园诗话又编》
大历以还,诗多崇尚自然。柳子厚始一振历,篇琢句锤,起颓靡而荡秽浊,出入《骚》、《雅》,无一字轻率。其初多务溪刻,故神峻而味冽,既亦渐近温醇。柳五言诗犹能强自排遣,七言则满纸涕泪。
《韩柳诗选》
柳州诸律诗,格律娴雅,最为可玩。
《唐诗成法》
柳柳州诗属对工稳典切,情景悲凉,声调亦高,刻苦之作,法最森严,但首首一律,全无跳踯之致耳。
说诗晬语
柳子厚哀怨有节,律中《骚》体,与梦得故是敌手。
《茧斋诗谈》
柳柳州气质悍戾,其诗精英出色,俱带矫矫凌人意。文词虽掩饰些,毕竟不和平,使柳州得志,也了不得。柳文让韩,诗则独胜。
剑溪说诗
柳州歌行甚古,遒劲处非元、白、张、王所及。
剑溪说诗
八司马之才,无过刘、柳者,柳之胜刘,又不但诗文。其谪居自多怨艾意,而刘则无之。
《瀛奎律髓汇评》
陆贻典:子厚诗律细于昌黎,至柳州诸咏,尤极神妙,宣城、参军之匹。无名氏:柳州推激风骚,兼能精炼。
《雨村诗话》
柳子厚文配韩,其诗亦可配韩,在王摩诘、孟浩然、韦苏州之上,根柢厚,取精多,用物宏也。
《读雪山房唐诗钞》
十子而降,多成一幅面目,未免屡见不鲜,至刘、柳出,乃复见诗人本色,观听为之一变,子厚骨耸,梦得气雄,元和之二豪也。
昭昧詹言
柳子厚才又大于梦得,然境地得失,与梦得相似。
《唐七律隽》
昌黎文独步千古,而同时柳州与之抗衡,韩文雄而肆,柳文雅而健,然有伯仲之分也。至其诗则不然,韩诗雄而刻,柳诗雅而洁,柳州当弟视盛昌黎矣。柳州五言上追彭泽、下匹左司,昌黎惟琴操最为高古,余诗则多芜音累句,张籍、王建一流入耳。虽甚奡兀刻划,实开宋人蹊径,近世俱尊宋诗而并尊宋诗之祖,位置杜陵之上矣。而柳州诗则无人齿及,因录之。
《岘佣说诗》
柳子厚幽怨有得骚旨而不甚似陶公,盖怡旷气少,沉至语少也。《南涧》…作,气清神敛,宜为坡公所激赏。
《唐七律诗钞》
七律至大历间,开、宝浑厚之风鲜矣。……自是而降,作手寥寥,刘、柳起而精神为之一振。
三唐诗品
五言整饰,其源盖出任彦升,至其弛骋之作,则前尤所阻,宋元诗派此滥觞焉。七言造怀自喻,饶费苦吟,俊逸生新,神伤刻露,要外之储,韦以降,无愧一家之言。《淮雅》《贞符》,纯为文体,无复和音,虽精意求章,而丽则衰矣、《铙歌鼓吹》,犹存魏晋之遗。
《石遗室诗话》
柳州五言,大有不安唐古之意。胡应麟只举《南涧》一篇,以为六朝妙诣,不知其诸篇固酷摹大谢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蔡州朗山人,一作陈郡汝南人,字之仪,一作之乾。袁滋子。懿宗咸通中官祠部郎中,出为虢州刺史。昭宗时为翰林学士。长于传奇。有《甘泽谣》。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之乾(一作之仪),蔡州郎山(今河南确山)人,宰相袁滋子。懿宗咸通中,累官祠部郎中,后为虢州刺史。事迹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四》、《新唐书·袁滋传》、《唐诗纪事》卷六五。郊能诗善文,与温庭筠友善,有诗赠答。咸通九年(868)撰成传奇集《甘泽谣》,今存辑本。《全唐诗》存诗4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京兆万年人,字羽光。韩偓兄。昭宗乾宁中,官翰林学士。出院,为御史中丞。天祐元年,朱温自汴至洛,宴于球场。温入,百官或坐于廊下,温怒,以为傲己,乃笞通引官何凝,贬仪棣州司马。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羽光,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末著名诗人韩偓兄。约于昭宗乾宁三、四年(896、897)任翰林学士、知制诰,后授金紫光禄大夫、行御史中丞。天祐元年(904),坐傲朱全忠,贬为棣州司马。事迹散见《旧唐书·昭宗纪》、《新唐书·韩偓传》附、岑仲勉《补唐代翰林两记》。《全唐诗》存诗1首。
全唐文·卷八百四十
仪字羽光。万元人。偓之兄。唐末以翰林学士为御史中丞。梁祖即位。贬棣州司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蔡州人,字光仪。赵德湮子。嗣父爵为襄州留后,甚有威惠。累迁检校太尉兼中书令。昭宗天祐元年,封楚王。时诸道不上供,唯匡凝岁贡赋天子。朱温遣人谕止之,不听,遂出兵攻之。匡凝战败,奔杨行密。及行密卒,杨渥遣其赴海陵,为徐温所杀。
李寿仪 朝代:后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后蜀道士。邛州依政人。住邛州有德观,斋醮之外,专精画业,人称李水墨。多画道门尊像,往来青城山丈人观,师张素卿笔法。曾于邛州天师观西院之壁,模写张素卿十二仙君,虽笔力因于张氏,而神采气韵或过之。
僧仪晏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76—990 【介绍】: 五代时僧。湖州人。俗姓许。少游历诸方。已而归省父母,入定于舍旁陈司徒庙丛竹间,蚁蠹其衣,败叶没髀。旋诣括苍,参禅德严,遂剃发为僧。尝摘桃山间,浃旬不归,忽见攀桃倚石,泊然在定。后晋出帝开运中游江郎崖,睹石龛,命弟子慧兴垒石塞门,入定经年乃出。后回信安乌巨山。为吴越国君钱俶医目疾,因赐号“开明禅师”。宋太宗淳化元年示寂。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乌巨山仪晏禅师。吴兴许氏子。于唐乾符三年。将诞之夕。异香满室。红光如昼。光启中。随父镇信安。强为娶。师不愿。遂历诸方。机契镜清。归省父母。乃于郭南。创别舍以遂师志。舍旁陈司徒庙。有凛禅师像。师往瞻礼。失其所之。后郡守展祀。祠下见师入定庙后丛竹间。蚁蠹其衣。败叶没䏶。或者云。是许镇将子也。自此三昧。或出或入。子湖讷禅师。未知师造。问曰。子所住定。盖少乘定耳。时方啜茶。师呈起橐曰。是大是小。讷骇然。寻谒栝仓唐山德严禅师。严问汝何姓。曰姓许。严曰谁许汝。曰不别。严嘿识之。遂与剃染。尝令摘桃。浃旬不归。往寻见师攀桃倚石。泊然在定。严鸣指出之。开运中。游江郎岩。睹石龛。谓弟子慧兴曰。予入定此山。汝当垒石塞门。勿以吾为念。兴如所戒。明年。兴意师长往。启龛视之。师素发披肩。胸臆尚煖。徐自定起。了无异容。复回。乌巨侍郎慎公。镇信安。馥师之道。命义学僧守荣。诘其定相。师不与之辩。荣意轻之。时信安人。竞图师像而尊事。皆获舍利。荣因愧服。礼像谢𠎝。亦获舍利。叹曰。此后不敢以浅解测度矣。钱忠懿王。感师见梦。遣使图像。至。适王患目疾。展像作礼。如梦所见。随雨舍利。目疾顿瘳。因锡号开明。及述偈赞。宝器供具千计。端拱初。太宗皇帝闻师定力。诏本州加礼津发赴阙。师力辞。僧再至谕旨。特令肩舆入对便殿。命坐赐茗。咨问禅定。奏对简尽。深契上旨。丐归。复诏入对。得请还山。送车塞途。淳化元年示寂。寿一百十五。腊五十七。阇维白光属天。舍利五色。邦人以骨塑像。至今州郡雨旸祷之。如向斯答。
梁文矩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85—943 【介绍】: 五代时郓州人,字德仪。初仕后梁,历项城令、兖州观察判官。后仕后唐,累官太常卿。后晋高祖即位,授吏部尚书,改太子少师。以太子太保致仕。喜清静之教,聚道书数千卷。
全唐文·卷八百五十一
文矩字德仪。郓州人。梁福王友璋领郓州。辟为从事。入后唐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天成中累擢兵部尚书。晋祖即位。改吏部尚书。以太子太保致仕。天福八年卒。年五十九。赠太子太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连州人,字国仪,号群玉峰叟。后晋高祖天福进士。避乱还乡,楚王马希范辟为零陵从事。后归南唐,历丰城簿、涂阳令。坐贪赃论死,李煜见其诗,贷免,复其官,寻致仕隐玉笥山。逾年起为水部员外郎。南唐亡,归故里卒,年八十余。工诗,有《金鳌集》。
全宋诗
孟宾于,字国仪,号玉峰叟(《江南野录》卷八),连州(今属广东)人。后晋天福九年(九四四)进士(王禹偁《孟水部诗集序》)。曾受孟氏辟,为零陵从事。南唐时,授丰城簿,迁淦阳令。宋太宗太平兴国中,归老连上(《诗话总龟》前集卷五引《雅言系述》)。年八十三卒。有《金鳌集》,已佚。《南唐书》卷二三有传。今录诗十首。
全粤诗·卷一九
孟宾于(八九五 — 九七七),字国仪。连州人。后汉高祖乾祐元年(九四八)进士,与同年李昉交善。避乱还乡。楚王马希范辟为永州军事判官,历阳山令。后归南唐,授丰城簿,迁涂阳令。坐系当死,后主赦之,复其官,起为水部员外。俄致仕,隐于吉州玉笥山,著道士衣,自号群玉峰叟。吉州高使君奏为郡倅,旋归旧隐。高越强起为丰城令,既而引去,嬉游吟啸二十年,老求致仕,得本曹郎中分司南都,服章金紫。入宋,以老病不任朝谒,听还故里,后以县令卒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中,年八十三。有《孟水部集》,已佚。《南唐书》卷二三、明嘉靖戴璟《广东通志初稿》卷一四、明黄佐《广州人物传》卷四有传。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国仪,自号群玉峰叟,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为连州(今属广东)人。曾以诗献工部侍郎李若虚,为其称赏。又诣洛阳献诸朝达,由是大有诗名。后晋天福九年(944)登进士第,后为楚马希范辟为永州军事判官。历阳山县令。楚亡,归南唐,授水部员外郎,旋归玉笥山。复起为丰城令。又曾任淦阳令,官至水部郎中,分司南都。南唐亡,以老病辞归故里,不久卒。生平事迹见王禹偁《孟水部诗集序》、《江南野史》卷八、马令《南唐书》卷二三、《唐才子传》卷一〇、《十国春秋》本传。工诗,有名当时。王禹偁称其诗具“雅淡之体,警策之句”(《孟水部诗集序》)。所著颇多,有《孟宾于集》1卷、《金鳌诗集》2卷、《湘东集》、《金陵集》等,均佚。《全唐诗》存诗8首、断句若干(其中“昔日声尘喧洛下”二句为李昉诗误入)。《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联句诗1首、断句7。
唐诗汇评
孟宾于,生卒年不详,字国仪,连州(今广东连县)人。幼擅诗名,吟味忘倦。后唐长兴末赴举,和凝等咸推荐之,游举场十年。晋天福九年(944),符蒙知举,宾于献诗,大得称赏,遂登第。初仕楚,为零陵从事。楚亡,归南唐。建隆二年(961),官丰城令。又官淦阳令,因赃贿系狱,后主释之,后起为水部员外郎,致仕,居吉州新淦玉笥山,自号群玉峰叟。南唐亡,归老连州,卒年八十三。有《金鳌集》二卷,已佚。《全唐诗》存诗八首,炙句若千。
全唐诗补逸
孟宾于字国仪,连州人。晋天福九年符蒙知贡举,擢进士第。与李昉交善。宾于后仕南唐,卒宋太平兴国中,年八十三。补诗一首。
全唐文·卷八百七十二
宾于字国仪。连州人。晋天福中进士。楚文昭王马希范辟为零陵从事。及恭孝王希萼入金陵。宾于归南唐。累迁滏阳令。致仕隐玉笥山。自号偫玉峰叟。复起为水部员外郎。归老连州。年八十七卒。

作品评论

王禹偁《孟水部诗集序》
(宾于)幼擅诗名,吟味忘倦。
江南野史
(宾于)少修儒学,早失其父,事母以孝闻。长好篇咏,有能诗名……天祐末,工部侍郎李若虚廉察于湘沅,宾于有诗数百篇,自命为《金鳌集》,献之,大为称誉。因采择集中有可举者十数联,记之于书,使宾于驰诣洛阳,皆为数之,其誉蔼然。
《小草斋诗话》
五代孟宾于,少游乡校,力学不怠。父以家贫,且鲜兄弟,题诗壁上云:“他家养儿三四五,我家养儿独且苦。”宾于归,见之,续曰:“众星不如孤月明,牛羊满山独畏虎。”父奇之。
边光范 朝代:后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01—973 【介绍】: 宋并州阳曲人,字子仪。后唐时起家榆次令。历仕后晋、后汉、后周,有吏才,官至户部侍郎。宋初征泽、潞,受命为前军转运。累迁知襄州,兼桥道使,修道以州卒代民,官给器用,役不淹久,人以无扰。官终御史中丞。
全宋文·卷一○
边光范(九○一——九七三),字子仪,并州阳曲(今山西定襄)人。性谦退和雅,有吏材。后唐天成二年,起家榆次令。历仕晋、汉、周。入宋,拜太常卿,建隆中知襄州,开宝中拜御史中丞。开宝六年卒,年七十三。《宋史》卷二六二有传。
全唐文·卷八百六十二
光范字子仪。并州阳曲人。后唐天成二年起家榆次令。召为殿中丞。长兴四年改太常丞。晋天福中累迁光禄少卿。少帝即位。拜右谏议大夫。改给事中。开运元年权知郑州。二年入为枢密直学士。拜尚书礼部侍郎知制诰。充翰林学士。汉初改检校刑部尚书卫尉卿。周广顺初出知陈州。迁秘书监。召拜御史中丞。复为礼部侍郎。世宗即位。改刑部侍郎。迁户部。入宋。开宝四年卒。
李慎仪 朝代:后晋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八百五十二
慎仪。晋天福中为翰林学士考功员外郎。转都官郎中。改中书舍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09—987 【介绍】: 宋开封太康人,初名义伦,字顺仪,一作顺宜。后周时,依赵匡胤,为幕府从事。入宋,召为户部郎中。太祖乾德中,伐后蜀,任随军转运使,诸将皆以贿败,惟其能洁身自好,还朝擢枢密副使。开宝六年,拜中书侍郎、平章事。太宗朝累官左仆射致仕。卒谥恭惠。
全宋文·卷一二
沈伦(九○九——九八七),字顺宜,原名义伦,开封太康(今河南太康)人。宋初为户部郎中,监在京仓。迁给事中,为陕西转运使。开宝六年,拜中书侍郎、平章事,兼提点荆南、剑南发运事。太平兴国初,加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四年,迁左仆射。太祖、太宗亲征,每令留守。太平兴国七年罢相。《宋史》卷二六四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4—967 【介绍】: 五代宋初蓟州渔阳人,字可象。后晋高祖天福间进士。为侍卫军帅景延广记室。后汉初,召为右补阙、礼部员外郎。后周时为翰林学士、给事中,改礼部侍郎、权知贡举,详定制度。世宗召拜端明殿学士,从征淮南,判行在三司。宋太祖建隆元年,迁工部尚书,兼判大理寺,以学问优博,多知典故,为太祖所重。三年,奉诏重定《刑统》,以刑分类为门,附载敕、令、格、式,成书凡三十卷。后拜翰林学士。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914—966 字可象,蓟州渔阳(今天津蓟县)人。右谏议大夫窦禹钧之长子。后晋高祖天福三年(938)登进士第,历任使府从事。后汉初,召为右补阙、礼部员外郎。后周太祖时,为翰林学士。世宗显德二年(955)加礼部侍郎,权知贡举。从世宗平淮南,判行在三司。后官兵部侍郎,曾出使南唐。入宋,迁工部尚书,兼判大理寺。奉诏重定《宋刑统》30卷。后再为翰林学士。《宋史》有传。有《端揆集》45卷,已佚。《诗话总龟》前集卷二七引《古今诗话》存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全宋诗
窦仪(九一四~九六六),字可象,蓟州渔阳(今天津蓟县)人。后晋天福中进士。历仕后汉、后周,官至翰林学士、兵部侍郎。宋太祖建隆元年(九六○),迁工部尚书,兼判大理寺。再入翰林为学士。乾德二年(九六四),加礼部尚书。四年,知贡举,是冬卒,年五十三。《宋史》卷二六三有传。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一四
窦仪(九一四——九六六),字可象,蓟州渔阳(今天津蓟县)人。十五能属文,晋天福中举进士,历仕晋、汉、周。入宋,迁工部尚书,兼判大理寺。以学问优博,多识典故,甚为太祖所重。建隆三年,奉诏重定《刑统》(存),至乾德元年成书,分为三十卷。同年拜翰林学士,后加礼部尚书。四年卒,年五十三,赠右仆射。仪有四弟,皆相继登科,时号窦氏五龙。著有《端揆集》四十五卷。《宋史》卷二六三有传。
全唐文·卷八百六十二
仪字可象。蓟州渔阳人。晋天福中举进士。汉初召为左补阙礼部员外郎。周广顺中累迁仪部侍郎。拜端明殿学士。判河南府兼知西京留守事。恭帝即位。迁兵部侍郎。入宋。乾德四年卒。
钱弘仪 朝代:五代至宋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2—979 【介绍】: 五代至宋初杭州钱塘人。吴越国君钱元瓘第十一子。宋太祖建隆初,避宋讳,改名仪。起家镇东军安抚使。乾德间,授越州观察使。岁旱,出私财代租,越民德之。深信内典,多营佛事。太宗太平兴国初,封彭城侯。从钱俶归宋,累改金州观察使。卒于汴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35—1010 【介绍】: 宋开封襄邑人,字仲仪,一作少仪。太祖乾德间进士。太宗尹京,因事藩邸。太平兴国初,擢著作佐郎,兼皇子侍讲。迁中书舍人,屡同知贡举,领京朝官差遣院。七年,为参知政事。次年责为秘书少监、知荆南府,禁淫祀,命撤祷雨之具投于江。入为盐铁使,于积逋多所蠲免。真宗即位,出知天雄军,入判太常寺、吏部流内铨。官至礼部尚书,翰林侍读学士。有《文懿集》。
全宋诗
郭贽(九三五~一○一○),字仲仪(《东都事略》卷三六本传作少仪),开封襄邑(今河南睢县)人。太祖乾德中进士。太宗太平兴国三年(九七八)、五年两次知贡举,七年拜参知政事,八年出知江陵府(《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四)。雍熙三年(九八六)知荆南府,加左谏议大夫,入为盐铁使。淳化中知澶州。真宗即位,历知天雄军、河南府,归朝,兼秘书监。大中祥符三年卒,年七十六。谥文懿。有《文懿集》三十卷,已佚。《宋史》卷二六六有传。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五八
郭贽(九三五——一○一○),字仲仪,一字少仪,开封襄邑(今河南睢县)人。乾德中举进士。太宗尹京,因事藩邸。太平兴国初,擢为著作佐郎、右赞善大夫。七年,以本官参知政事。真宗时官至礼部尚书。大中祥符三年卒,年七十六,赠左仆射,谥文懿。著有《文懿集》三十卷。《宋史》卷二六六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7—1002 【介绍】: 宋润州丹阳人,字正仪。仕南唐为内史。入宋,荐试学士院,授大理评事。预修《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累迁水部员外郎。太宗至道二年,兼掌起居舍人事,预修《太宗实录》,再迁职方员外郎。善书法,尤工篆籀。有集及《说文五义》、《江淮异人录》、《秘阁闲谈》等。
全宋诗
吴淑(九四七~一○○二),字正仪,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南唐进士,补丹阳尉(《隆平集》卷一四),后以校书郎直内史。入宋,以荐试学士院,授大理评事。预修《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真宗咸平五年卒,年五十六。著有《事类赋》、《江淮异人录》等。有集十卷,已佚。《宋史》卷四四一有传。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一一三
吴淑(九四七——一○○二),字正仪,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仕南唐,以校书郎直内史。入宋,以荐试学士院,授大理评事。历太府寺丞、著作佐郎,充秘阁校理。累迁职方员外郎。咸平五年卒,年五十六。淑好古博学,工文辞,好篆籀,尝预修《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所著有《事类赋》并注三十卷(存),《谑名录》一卷(存),《江淮异人录》二卷(存),《秘阁闲谈》五卷,别集十卷等。《宋史》卷四四一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