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378,分92页显示  上一页  39  40  41  42  43  45  46  47  48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建立曼荼罗护摩仪轨
苾刍律仪
帝释岩秘密成就仪轨
毗沙门仪轨
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
幽仪
军荼利仪轨
降三世仪轨
降三世忿怒明王念诵仪轨
律仪
三种律仪
律仪戒
施八方天仪则
施食仪起教缘由
庭仪
建立曼荼罗护摩仪轨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唐法全集。说建立护摩坛之作法。
苾刍律仪
【佛学大辞典】
(术语)苾刍应受持之戒律。即二百五十之具足戒也。
【佛学常见辞汇】
比丘所应受持的戒律,即二百五十条之具足戒。
帝释岩秘密成就仪轨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赵宋施护译。佛为金刚手说得面见帝释岩弥勒菩萨之作法秘咒。
毗沙门仪轨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不空译。
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
【佛学大辞典】
(经名)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之略名。
幽仪
【佛学大辞典】
(术语)幽冥之仪容也。谓死者之灵。
军荼利仪轨
【佛学大辞典】
(经名)甘露军荼利菩萨供养念诵成就仪轨之略名。
降三世仪轨
【佛学大辞典】
(杂名)降三世明王修法之仪轨,有金刚顶瑜伽降三世成就极深密门一卷,降三世忿怒明王念诵仪轨一卷。
降三世忿怒明王念诵仪轨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不空译。
律仪
【佛学大辞典】
(术语)律者法律,仪者仪则,所制之法律,以防遏过非,恶律仪以防遏善事。因而立身之仪则也。通于善恶。善律仪者,大乘义章十曰:「言律仪者,制恶之法,说名为律。行依律戒,故号律义。又复内调亦为律,外应真则,目之为仪。」行事钞资持记中一之二曰:「通禁制止名律,造作有相名仪。」【又】无表之戒体(旧云无作),名为律仪,此戒体在人之身中他无表示,故云无表,为不动身口意之作用,故云无作。而一旦得此戒体有防非止恶使人自顺律仪之功能,故名之为律仪。梵语三跋罗,义净译曰护。以戒体能护人也。大乘义章十曰:「无作之善说为律仪。」俱舍论十四曰:「能遮能灭恶戒相续,故名律仪。」有部百一羯磨一曰:「授与三归并五尊处成邬波索伽律仪护。」注曰:「此言护者,梵云三跋罗,译为拥护。由受归戒护使不落三途。旧云律仪即当义译,云是律法仪式。若但云护,恐学者未详,故两俱存。明了论已译为护,即是戒体无表色也。」(参见:无表色)
【佛学常见辞汇】
律是戒律,仪是仪则,谓佛所制定的戒律可以使人防非止恶,乃是吾人立身处世的仪则。
三种律仪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别解脱律仪,于欲界受戒法而发生之戒体也。二静虑生律仪,入色界诸定自发生之戒体也。三道生律仪,入无漏定发生之戒体也。前二者属有漏,后一者属无漏。旧作别解脱律仪,禅律仪,无漏律仪。俱舍论十四曰:「律仪差别,略有三种:一别解脱律仪,谓欲缠戒。二静虑生律仪,谓色缠戒。三道生律仪,谓无漏戒。」
【佛学常见辞汇】
别解脱律仪、静虑律仪、无漏律仪。别解脱律仪之别解脱是戒法的别名,戒所以各别解除身口意之恶,如受五戒八戒等戒法,能生身内的善无表色,合于律仪,故名别解脱律仪;静虑律仪,静虑是禅定的别名,行者入于禅定时,身中自然发出防非止恶的无表色,合于律仪,故名静虑律仪,亦名定共戒,即与定同时共生的戒法;无漏律仪是圣者发无漏智时,身中自然具有防非止恶的无漏无表色,合于律仪,故名无漏律仪,亦名道共戒,即与道同时共生的戒法。
律仪戒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聚戒之第一。守诸律仪离过非之戒行也。
【佛学常见辞汇】
三聚净戒之一,即规矩礼貌的戒律。
施八方天仪则
【佛学大辞典】
(书名)一卷,大兴善寺翻经院阿闇梨述。
施食仪起教缘由
【佛学大辞典】
(经名)瑜伽集要焰口施食仪起教阿难陀缘由之异名。
庭仪
【佛学大辞典】
(仪式)法会时于堂前庭上作行道之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