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魏州人。以战功隶李光弼军。讨袁晁有功,擢睦州刺史。后为江陵节度使。不知书,然推诚待人,军中畏肃,民亦便之。卒谥恭。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九百十三
子仪号水月大师。天授中乐清白鹤寺沙门。
沈伯仪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湖州吴兴人。武则天时,为太子右谕德。尝议明堂事,自是郊祀三帝并配。历国子祭酒、修文馆学士,卒。
全唐文·卷二百八
伯仪。吴兴人。武后时为太子右谕德。历官祭酒修文馆学士。
僧光仪 朝代:武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5 【介绍】: 唐僧。琅邪王李冲子。武则天时冲以起兵复唐室而族诛,光仪方在襁褓,乳母负而匿之,后遇老僧剃度为僧。中宗复位,敕求琅邪王后代,光仪始自陈,诏令袭父爵,恳让,誓愿为僧,居法兴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宗室琅琊王子也。武后时。与越王起兵。得罪族诛。仪方襁褓。乳母窃负逃民间。且八岁。诏求之急。乳母惧与决舍去。仪独行。终以冻馁。依老僧落发于青龙寺。稍长经律通贯。习禅燕。自以为出家之乐。诚非世俗荣名利达。所可比也。会中宗诏访琅琊王后。仪因向寺主吐实。寺主大骇。即言之扶风郡郡太守悦其状貌。逼妻以女。不可。遽以闻。召见。诏使返服袭父爵。恳辞。愿守志自放丘壑。诏许之。仍听缮治兰若。领徒众以居。平生素爱终南山水之胜。自法兴诸寺之葺。而庵庐精舍。往往皆是。侍卫瞻候者。常数千百人。虽权要卿相。所不逮。亦其势然也。开元二十三年。六月二十三日。集弟子垂训讫。北首枕肱。右胁卧而卒。弟子禀遗命。葬之少陵原南。复辟天宝寺于其地。以弟子世传守焉。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六 兴福篇第九之一
释光仪。姓李氏。本唐宗室也。父琅琊王与越王起兵。欲复本朝中兴帝道不克。天后族诛之而无噍类。仪方在襁褓中。乳母负之而逃。后数年则天窃闻琅琊有子在民间。购之逾急。乳母将至扶风界中。鬻女工以自给。仪年八岁状貌不群神悟超拔。乳母疑遭貌取而败。且极忧疑。乃造布襦置钱于腰腹间。于桑林之下告之令去。敕搜不慢。吾虑俱死无益于事。汝聪颖必可自立。或一旦富贵无忘老姥。言讫对泣。仪恸不自胜。乳母从此而逝矣。仪茫然行至逆旅与群儿戏。有郡守夫人往夫所住处方息。俱此见仪群聚且貌俊爽。因而怜之。召谓之曰。郎君家何在。而独行至此。仪绐之曰。庄邻于此。有时闲戏耳。夫人食之又给之钱。乃解衣而内其钱。日暮寻径而去拟投村墅。遇一老僧。呼曰。尔小子。汝今一身家已破灭。将奚所适。仪惊愕伫立。老僧又曰。出家闲旷且无忧畏。小子欲之乎。仪曰。素所愿也。老僧因携其手至大树阴。令礼十方佛。归依常住佛法僧已。因削其䰂。又出袈裟以披服之。小大称其体。其执持收掩犹如几夏比丘。老僧喜曰。此习性使然。善持僧行。遂指东北曰。去此数里有伽蓝。汝直诣彼谒寺主云。我使汝为其弟子也。言毕老僧欻然亡矣。方知圣僧也。仪如言趋彼寺。主骇其言。因留之。经十年许。仪已洞明经律善其禅观。而属中宗即位唐室复兴。敕求琅琊王后。仪方向寺僧言之。时众大骇。因出诣扶风李使君。即仪之诸父也。见之悲喜。乃舍之于家。方以状闻。固请不可。使君有女年齿相侔。一见仪而心悦愿致情曲。仪恐慑而避焉。他日会使君夫人出。其女靓妆丽服。从者越多来而逼之。仪固拒百端终不屑就。绐之曰。身不洁。请沐浴待命。女许诺方令具汤沐。女出因闭关。女还排户。既不得入。自牖窥之。方持削发刀。顾而言曰。有于此根故为欲逼。今若除此何逼之为。女惧止之。不可。遂断其势投之于地。仪亦闷绝。户既不开。俄而使君夫人俱到。女实情具告遂破户视之渐苏。命医工舁归蚕室。以火烧地苦酒沃之。坐之于上以膏傅之。月馀疮愈。使君奏仪是琅琊王子。有敕命驿置至京。引见慰问优赍丰洽。诏袭父爵。仪恳让。誓愿为僧确乎不拔。中宗敕令领徒。任置兰若自恣化方。仪性好终南山。因居法兴寺。于诸谷口造庵寮兰若凡数十处。率由道声驰远谈说动人。或山行十里间缁素侍者常数千百人。迎候瞻待甚于权要卿相焉。仪恒居寂定。或言将来事以决吉凶。必无差忒。人益归之。开元二十三年六月二十三日。先嘱累弟子。当谨护身口勿事諠哗。祖师意无别事。静则真法现前。此外提唱皆不获已。言极激切。因北首而卧。枕肱右胁著席而亡。此大涅槃之表兆也。遗言令葬于少陵原南。乃凿原成室而封之。柩之发也异香芬馥。状貌如生。祖车出城白鹤数百鸣唳空中。䌽云依约覆车数十里。道俗号咷多持孝服。所葬之地遂建天宝寺。弟子皆留而守之。
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姓李。本唐宗室。父琅琊王。与越王起兵。欲复本朝。中兴帝道。不克。天后族诛之。仪方在襁褓中。乳母负之而逃。后数年。则天窃闻琅琊有子在民间。购之逾急。乳母将至扶风界中。鬻女工以自给。仪年八岁。状貌不群。神悟超拔。乳母疑遭貌取而败。且极忧疑。乃造布襦。置钱于腰腹间。于桑林下。告之令去。敕搜不慢。吾虑俱死。无益于事。汝聪颖必可自立。或一旦富贵。无忘老姥。言迄对泣。仪恸不自胜。乳母从此而逝矣。仪茫然。行至逆旅。日暮寻径。拟投村墅。遇一老僧呼曰。尔小子。汝今一身。家已破灭。将奚所适。仪敬愕伫立。老僧又曰。出家闲旷。且无忧畏。小子欲之乎。仪曰。素所愿也。老僧因携其手。至大树阴。令礼十方佛。归依常住佛法僧已。因削其䰂。又出袈裟。以披服之。小大称其体。其执持收掩。犹如几夏比丘。老僧喜曰。此习性使然。善持僧行。遂指东北曰。去此数里有伽蓝。汝直诣彼。谒寺主云。我使汝为其弟子也。言毕。老僧欻然亡矣。方知圣僧也。仪如言趋彼。寺主骇其言。因留之。经十年。仪已洞明经律。善其禅观。属中宗即位。唐室复兴。敕求琅琊王后。仪方向寺僧言之。时众大骇。因出诣扶风李使君。即仪之诸父也。见之悲喜。乃舍之于家。方以状闻。固请不可。使君有女。年齿相侔。一见仪而心悦。愿致情曲。仪恐慑而避焉。他日会使君夫人。出其女靓妆丽服。从者越多。来而逼之。仪固拒百端。终不屑就。绐之曰。身不洁。请沐浴待命。女许诺。方令具汤沐。女出。因闭关。女还排户。既不得入。自牖窥之。方持削发刀。顾而言曰。有于此根。故为欲逼。今若除此。何逼之为。女惧止之不可。遂断其势。投之于地。仪亦闷绝。户既不开。俄而使君夫人俱到。女实情具告。遂破户视之。渐苏。命医工舁归蚕室。以火烧地。苦酒沃之。坐之于上。以膏传之。月馀疮愈。使君奏仪是琅琊王子。有敕命驿置至京。引见慰问。优赉丰洽。诏袭父爵。仪恳让。誓愿为僧。确乎不拔。中宗敕令领徒。任置兰若。自恣化方。仪性好终南山。因居法兴寺。于诸谷口。造庵寮兰若。凡数十处。道声驰远。谈说动人。或山行十里间。缁素侍者。常数千百人。迎候瞻待。仪恒居寂定。或言将来事。以决吉凶。必无差忒。人益归之。开元二十三年六月二十三日。嘱累弟子。当谨护身口。勿事諠哗。祖师意无别事。静则真法现前。此外提唱。皆不获已。言极激切。因北首而卧。枕肱右胁著席而亡。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97—781 【介绍】: 唐华州郑县人。以武举累迁天德军使兼九原太守。玄宗时安禄山乱,为朔方节度使,败史思明于河北。肃宗即位,官关内河东副元帅,配合回纥兵收复长安、洛阳。以功擢中书令,后封汾阳郡王。代宗时仆固怀恩叛,联回纥、吐蕃攻唐。子仪驰数十骑说回纥,与唐联兵以拒吐蕃。德宗立,尊为尚父,罢兵权。世称郭汾阳,亦称郭令公。卒谥忠武。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97—781 字子仪,华州郑(今陕西华县)人。约玄宗开元末中武举科,天宝中累迁朔方节度右兵马使。十四载(755)安禄山反,诏为朔方节度使,率本军东讨。肃宗至德元载(756)加兵部尚书,拜相。至德二年为关内、河东副元帅,收复二京,封代国公。乾元元年(758)进中书令,二年失兵柄。代宗宝应元年(762)进封汾阳郡王,出镇绛州。广德元年(763)吐蕃据京师,诏为关内副元帅,率军逐之。其后累镇河中、邠宁等。德宗即位,召还朝,赐号尚父,进太尉。建中二年(781)卒,谥忠武。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全唐诗》存诗2首。
全唐文·卷三百三十二
子仪字子仪。华州郑县人。以武举异等补左卫长史。累迁朔方节度右兵马使。安禄山反。进卫尉卿兼灵武郡太守。充朔方节度。以本军东讨。以功加御史大夫。肃宗即位。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至德二载进司空。充关内河东副元帅。两京平。加司徒。封代国公。上元三年进封汾阳郡王。广德元年赐铁券。图形淩烟阁。德宗立。摄冢宰。赐号尚父。进位太尉中书令。建中二年薨。年八十五。赠太师。谥忠武。
侯令仪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上谷人。侯知一子。肃宗乾元二年,自杭州刺史迁浙江西道节度使。约于代宗广德间任容管经略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41—779 【介绍】: 唐虢州弘农人,字叔仪。弱冠州举进士,因忧罢。服除,以制科登第,授陇州汧陇尉。执役助军,诏嘉之,授大理评事,入郭子仪幕府。迁成都府户曹参军。代宗永泰中,授益州犀浦。与诗人杜甫、岑参为友。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排行十二,与武元衡同宗,疑为缑氏(今河南偃师东南)人。代宗大历二年(767)登进士第,累官至卫尉少卿、国子司业。德宗贞元十八年(802)上巳日,宴儒官三十六人于祭酒之堂,命韩愈撰《上巳日燕太学听弹琴诗序》。贞元末宦官捕太学生何竦、曹寿,少仪上《请明示何竦曹寿罪状奏》以示抗议,使何、曹获释。宪宗元和八年(813)任大理卿,其后事迹不详。事迹散见《旧唐书》之《德宗纪》、《于頔传》,《新唐书·宦者传》,《宝刻丛编》卷七。《全唐诗》存诗2首。
全唐文·卷六百十三
少仪。宪宗朝官国子司业大理卿。
陈正仪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赵郡人。陈少游子。贞元中,求袭父封,为御史中丞窦参所沮。十三年,官大理评事。文宗大和五年,自前安州刺史为黔中观察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3—819 【介绍】: 唐河东解人,字子厚,世称柳河东。柳镇子。德宗贞元九年擢进士第,十四年登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正字,调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里行。与王叔文友善。及叔文主政,擢礼部员外郎,参与革新政治。叔文败,宗元贬永州司马。宪宗元和十年徙柳州刺史,人称柳柳州。与韩愈并称“韩柳”,共倡古文运动,其文峭拔矫健。又工诗,风格清峭。有《柳河东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3—819 字子厚,排行八,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后人称“柳河东”。晚年贬官柳州(今属广西),并卒于此,后人又称“柳柳州”。德宗贞元九年(793)登进士第。十二年任秘书省校书郎。十四年第博学宏词科,任集贤殿书院正字。三年后调蓝田尉。十九年闰十月,擢任监察御史里行,与韩愈、刘禹锡同官。二十一年正月,顺宗即位,重用王叔文、王伾等人,实行政治革新,柳宗元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与刘禹锡同为王叔文集团核心人物。同年八月,顺宗内禅,宪宗即位,“二王”被贬。九月,柳宗元贬为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为永州(今属湖南)司马。宪宗元和十年(815)正月奉诏回长安,三月又贬为柳州刺史。十四年十月五日卒于柳州。生平详见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及新、旧《唐书》本传。年谱多种,以宋文安礼《柳先生年谱》为较早而完备。柳宗元为唐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与韩愈共倡古文运动,均有卓越贡献。其诗今存163首,多为贬官后所作,各体皆有造诣。内容较为广泛,风格丰富多彩;反映农民疾苦之作如《田家三首》,采用白描手法,平易浅近;讥刺时政之作如《行路难》、《笼鹰词》等,则用寓言笔调,含蓄犀利;伤悼友人之作如《哭吕衡州》、《哭连州凌员外司马》等,情意深挚,慷慨悲健;歌颂唐初反侵扰之作如《铙歌鼓吹曲十二篇》,形象瑰伟,造语奇警。而诗中为数较多者,则为抒写离乡去国后哀怨情怀之作,如《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等,寓愤激之情于景物之中,风格明净简峭,清峻沉郁。柳诗中最为后人称颂者,则为描写贬谪生活而较为闲适之作,如《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渔翁》、《夏昼偶作》等,明朗圆润,韵致悠扬。苏轼称柳诗“温丽清深”,“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东坡题跋》卷二),“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书黄子思诗集后》),当即指此。柳集通行者,有今人吴文治等校点本《柳宗元集》,诗文合编。诗注本有王国安《柳宗元诗笺释》。研究资料有吴文治《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柳宗元卷》。《全唐诗》存诗4卷,《全唐诗续拾》补诗3首。
唐诗汇评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居长安(今陕西西安)。贞元九年(793)登进士第。十四年,登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正字,调蓝田尉。十九年,入为监察御史里行。永贞元年,擢礼部员外郎,参与王叔文等革新。宪宗即位,贬邵州刺史,再贬永州司马。元和十年召还,复出为柳州刺史。十四年卒于柳州。世称柳柳州,又称柳河东。与刘禹锡交厚,且出处进退略同,世称“刘柳”。又与韩愈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世称“韩柳”。宗元少以功业自期,及受挫,久贬南荒,心情郁结,发之为诗,多忧愤之词。有《柳宗元集》三十卷。今有《柳河东集》三十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
全唐文·卷五百六十九
宗元字子厚。河东人。贞元九年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里行。顺宗朝擢礼部员外郎。坐党王叔文贬邵州刺史。再贬永州司马。移柳州刺史。元和十四年卒。年四十七。

作品评论

《司空图题柳柳州集后序》
今于华下,方得柳诗,味其搜研之致,亦深远矣。俚其穷而克寿,抗精极思,则固非琐琐者轻可拟议其优劣。
旧唐书本传
(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下笔构思,与古为侔。精裁密致,灿若珠贝。当时流辈咸推之。
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
东坡云:李、杜之后,诗人继作,虽间有远韵。而才不逮意。独韦应物、柳宗元,发纤秾于简占,寄至味于淡泊,非余子所及也。
苏轼《评韩柳诗》
柳子厚诗,在陶渊明下,韦苏州上。退之豪放奇险则过之,而温丽靖深不及也。所贵于枯淡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苦中边皆枯,澹亦何足道。
扪虱新话
晏同叔云:若其祖述坟典,宪章骚雅,上铄三古,下继百世,横行阔视于缀述之场,子厚一人而已。
《蔡宽夫诗话》
子厚之贬,其忧悲憔悴之叹,发于诗者,特为酸楚。闵己伤志,固君子所不免,然亦何至是,卒以愤死,未为达理也。
《蔡百衲诗评》
柳柳州诗,若捕龙蛇,搏虎豹,急与之角而力不敢睱,非轻荡也。
《蔡百衲诗评》
柳子厚诗雄深简淡、迥拔流俗,致味自高,直揖陶、谢,然似入武库,但觉森严。
《休斋诗话》
柳子厚小诗幻眇清妍,与元、刘并驰而争先,而长句大篇,便觉窘迫,不若韩之雍容。
岁寒堂诗话
柳柳州诗,字字如珠玉,精则精矣,然不若退之之变态百出也。使退之收敛而为子厚则易,使子厚开拓而为退之则难。意味可学,而才气则不可强也。
竹庄诗话
韩子苍云:渊明诗,惟韦苏州得其清闲,尚不得其枯淡。柳州独得之,但恨其少遒尔。柳诗不多,体亦备众家,惟效陶诗,是其性所好,独不可及也。
《臞翁诗评》
柳子后如高秋独眺,霁晚孤吹。
后村诗话
子厚永、柳以后诗,高者逼陶、阮,然身老迁谪,思含凄怆。
后村诗话
柳子厚才高,他文惟韩可对垒,古律诗精妙,韩不及也。当举世为元和体,韩犹未免谐俗,面子厚独能为一家之言,岂非豪杰之土乎?昔何文缜尝语老汉老云:“如柳子厚诗,人生岂可不学他做数百首!”汉老退而叹曰:“得一二首似之,足矣!”
后村诗话
韩、柳齐名,然柳乃本色诗人。自渊明没,雅道儿熄、当一世竞作唐诗之时,独为古体以矫之,未尝学陶和陶,集中五言凡十数篇,杂之陶集,有未易辨者。其幽微者可玩而味,其感慨者可悲而泣也。其七言五十六字尤工。
沧浪诗话
唐人惟柳子厚深得骚学,退之、李观皆所不及。
沧浪诗话
若柳子厚五言古诗,尚在韦苏州之上,岂元、白同时诸公所可望耶?
诗人玉屑
五言古诗,句雅淡而味深长者,陶渊明、柳子厚也。
瀛奎律髓
柳柳州诗精绝工致,古体尤高。世言韦、柳,韦诗淡而缓,柳诗峭而劲。此五律诗,比老杜尤工矣,杜诗哀而壮烈,柳诗哀而酸楚,亦同而异也。
唐诗品汇
刘辰翁曰:子厚古诗短调,纡郁清美,闲胜长篇,点缀精丽,乐府托兴飞动,退之故当远出其下,并言韩、柳亦不偶然。
《唐诗品》
柳州古诗,得于谢灵运,而自得之趣鲜可俦匹,此其所短。然在当时,作者凌出其上多矣。《平淮雅诗》足称高等,《铙歌鼓吹曲》其在唐人鲜可追躅,而词饰促急,不称雅乐,七德九功之象,殆可如此!
《艺苑卮言》
柳州刻削虽工,去之稍远,近体卑凡,尤不足逍。
《艺苑卮言》
子厚于《风》、《雅》、《骚》、赋,似得一斑。
诗镜总论
诗贵真,诗之真趣,又在意似之间,认真则又死矣。柳子厚过于真,所以多直面寡委也。
《诗源辨体》
子厚七言古,气格虽胜,然锻炼深刻,已近于变。
《唐诗归折衷》
吴敬夫云:人皆学陶矣,学陶之弊流于枯深,故子厚从精深入也。
诗筏
严沧浪谓:“柳子厚五言古诗在韦苏州之上。”然余观子厚诗,似得摩诘之洁,而颇近孤峭。其山水诗,类其《钴鉧潭》诸记,虽边幅不广,而意境已足。如武陵一隙,自有日月,与韦苏州诗未易优劣。惟《田家》诗,直与储光羲争席,果胜苏州一筹耳。
《载酒园诗话又编》
大历以还,诗多崇尚自然。柳子厚始一振历,篇琢句锤,起颓靡而荡秽浊,出入《骚》、《雅》,无一字轻率。其初多务溪刻,故神峻而味冽,既亦渐近温醇。柳五言诗犹能强自排遣,七言则满纸涕泪。
《韩柳诗选》
柳州诸律诗,格律娴雅,最为可玩。
《唐诗成法》
柳柳州诗属对工稳典切,情景悲凉,声调亦高,刻苦之作,法最森严,但首首一律,全无跳踯之致耳。
说诗晬语
柳子厚哀怨有节,律中《骚》体,与梦得故是敌手。
《茧斋诗谈》
柳柳州气质悍戾,其诗精英出色,俱带矫矫凌人意。文词虽掩饰些,毕竟不和平,使柳州得志,也了不得。柳文让韩,诗则独胜。
剑溪说诗
柳州歌行甚古,遒劲处非元、白、张、王所及。
剑溪说诗
八司马之才,无过刘、柳者,柳之胜刘,又不但诗文。其谪居自多怨艾意,而刘则无之。
《瀛奎律髓汇评》
陆贻典:子厚诗律细于昌黎,至柳州诸咏,尤极神妙,宣城、参军之匹。无名氏:柳州推激风骚,兼能精炼。
《雨村诗话》
柳子厚文配韩,其诗亦可配韩,在王摩诘、孟浩然、韦苏州之上,根柢厚,取精多,用物宏也。
《读雪山房唐诗钞》
十子而降,多成一幅面目,未免屡见不鲜,至刘、柳出,乃复见诗人本色,观听为之一变,子厚骨耸,梦得气雄,元和之二豪也。
昭昧詹言
柳子厚才又大于梦得,然境地得失,与梦得相似。
《唐七律隽》
昌黎文独步千古,而同时柳州与之抗衡,韩文雄而肆,柳文雅而健,然有伯仲之分也。至其诗则不然,韩诗雄而刻,柳诗雅而洁,柳州当弟视盛昌黎矣。柳州五言上追彭泽、下匹左司,昌黎惟琴操最为高古,余诗则多芜音累句,张籍、王建一流入耳。虽甚奡兀刻划,实开宋人蹊径,近世俱尊宋诗而并尊宋诗之祖,位置杜陵之上矣。而柳州诗则无人齿及,因录之。
《岘佣说诗》
柳子厚幽怨有得骚旨而不甚似陶公,盖怡旷气少,沉至语少也。《南涧》…作,气清神敛,宜为坡公所激赏。
《唐七律诗钞》
七律至大历间,开、宝浑厚之风鲜矣。……自是而降,作手寥寥,刘、柳起而精神为之一振。
三唐诗品
五言整饰,其源盖出任彦升,至其弛骋之作,则前尤所阻,宋元诗派此滥觞焉。七言造怀自喻,饶费苦吟,俊逸生新,神伤刻露,要外之储,韦以降,无愧一家之言。《淮雅》《贞符》,纯为文体,无复和音,虽精意求章,而丽则衰矣、《铙歌鼓吹》,犹存魏晋之遗。
《石遗室诗话》
柳州五言,大有不安唐古之意。胡应麟只举《南涧》一篇,以为六朝妙诣,不知其诸篇固酷摹大谢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蔡州朗山人,一作陈郡汝南人,字之仪,一作之乾。袁滋子。懿宗咸通中官祠部郎中,出为虢州刺史。昭宗时为翰林学士。长于传奇。有《甘泽谣》。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之乾(一作之仪),蔡州郎山(今河南确山)人,宰相袁滋子。懿宗咸通中,累官祠部郎中,后为虢州刺史。事迹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四》、《新唐书·袁滋传》、《唐诗纪事》卷六五。郊能诗善文,与温庭筠友善,有诗赠答。咸通九年(868)撰成传奇集《甘泽谣》,今存辑本。《全唐诗》存诗4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京兆万年人,字羽光。韩偓兄。昭宗乾宁中,官翰林学士。出院,为御史中丞。天祐元年,朱温自汴至洛,宴于球场。温入,百官或坐于廊下,温怒,以为傲己,乃笞通引官何凝,贬仪棣州司马。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羽光,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末著名诗人韩偓兄。约于昭宗乾宁三、四年(896、897)任翰林学士、知制诰,后授金紫光禄大夫、行御史中丞。天祐元年(904),坐傲朱全忠,贬为棣州司马。事迹散见《旧唐书·昭宗纪》、《新唐书·韩偓传》附、岑仲勉《补唐代翰林两记》。《全唐诗》存诗1首。
全唐文·卷八百四十
仪字羽光。万元人。偓之兄。唐末以翰林学士为御史中丞。梁祖即位。贬棣州司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蔡州人,字光仪。赵德湮子。嗣父爵为襄州留后,甚有威惠。累迁检校太尉兼中书令。昭宗天祐元年,封楚王。时诸道不上供,唯匡凝岁贡赋天子。朱温遣人谕止之,不听,遂出兵攻之。匡凝战败,奔杨行密。及行密卒,杨渥遣其赴海陵,为徐温所杀。
李寿仪 朝代:后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后蜀道士。邛州依政人。住邛州有德观,斋醮之外,专精画业,人称李水墨。多画道门尊像,往来青城山丈人观,师张素卿笔法。曾于邛州天师观西院之壁,模写张素卿十二仙君,虽笔力因于张氏,而神采气韵或过之。
僧仪晏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76—990 【介绍】: 五代时僧。湖州人。俗姓许。少游历诸方。已而归省父母,入定于舍旁陈司徒庙丛竹间,蚁蠹其衣,败叶没髀。旋诣括苍,参禅德严,遂剃发为僧。尝摘桃山间,浃旬不归,忽见攀桃倚石,泊然在定。后晋出帝开运中游江郎崖,睹石龛,命弟子慧兴垒石塞门,入定经年乃出。后回信安乌巨山。为吴越国君钱俶医目疾,因赐号“开明禅师”。宋太宗淳化元年示寂。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乌巨山仪晏禅师。吴兴许氏子。于唐乾符三年。将诞之夕。异香满室。红光如昼。光启中。随父镇信安。强为娶。师不愿。遂历诸方。机契镜清。归省父母。乃于郭南。创别舍以遂师志。舍旁陈司徒庙。有凛禅师像。师往瞻礼。失其所之。后郡守展祀。祠下见师入定庙后丛竹间。蚁蠹其衣。败叶没䏶。或者云。是许镇将子也。自此三昧。或出或入。子湖讷禅师。未知师造。问曰。子所住定。盖少乘定耳。时方啜茶。师呈起橐曰。是大是小。讷骇然。寻谒栝仓唐山德严禅师。严问汝何姓。曰姓许。严曰谁许汝。曰不别。严嘿识之。遂与剃染。尝令摘桃。浃旬不归。往寻见师攀桃倚石。泊然在定。严鸣指出之。开运中。游江郎岩。睹石龛。谓弟子慧兴曰。予入定此山。汝当垒石塞门。勿以吾为念。兴如所戒。明年。兴意师长往。启龛视之。师素发披肩。胸臆尚煖。徐自定起。了无异容。复回。乌巨侍郎慎公。镇信安。馥师之道。命义学僧守荣。诘其定相。师不与之辩。荣意轻之。时信安人。竞图师像而尊事。皆获舍利。荣因愧服。礼像谢𠎝。亦获舍利。叹曰。此后不敢以浅解测度矣。钱忠懿王。感师见梦。遣使图像。至。适王患目疾。展像作礼。如梦所见。随雨舍利。目疾顿瘳。因锡号开明。及述偈赞。宝器供具千计。端拱初。太宗皇帝闻师定力。诏本州加礼津发赴阙。师力辞。僧再至谕旨。特令肩舆入对便殿。命坐赐茗。咨问禅定。奏对简尽。深契上旨。丐归。复诏入对。得请还山。送车塞途。淳化元年示寂。寿一百十五。腊五十七。阇维白光属天。舍利五色。邦人以骨塑像。至今州郡雨旸祷之。如向斯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