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56—526 【介绍】: 南朝梁僧。晋陵无锡人,俗姓孟。少出家,住灵根寺,笃学无倦。后从安乐寺智称攻十诵。贫无衣物,乞食为生。梁武帝天监初以为都邑僧正。著有《出要律仪》。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二 弘法科(二)
生孟氏。晋陵无锡人。幼而聪颖。笃学无倦。年十一出家。住灵根寺依同寺僧修护。习经论。贫非乞丐。莫足自资。而劳苦摩所惮。晚从安乐寺智称律师。攻十诵。称尤谓其可以命家。语以义之折中者颇多。称没而超则独步京邑矣。时武皇帝方隆向佛乘。以为毗尼之学。定慧所阶。治身灭罪。职此之由。必使僧尼于五篇七聚。导意奖心。然恐部文广繁。临事难究。故于听览馀。隙略为出要律仪一十四卷。以行世。乃以超为都邑僧正。普通六年。诏于平等殿讲演。但举大纲。宣示宏指而已。时帝躬临禀受。仍集知事。及诸名德。众通道俗。使毋讥议。以陷愆尤。三旬便竟。四方胥悦。七年冬卒于天竺所住寺。寿七十一。诏令有司疏慰。备威仪。送葬钟山开善寺。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一 明律上
释法超。姓孟氏。晋陵无锡人也。十一出家住灵根寺。幼而聪颖笃学无倦。从同寺僧护修习经论。而雅有深思。幽求讨击学论归仰。贫无衣食乞丐自资。心性柔软劳苦非虑。晚从安乐寺智称专攻十诵。致名命家语其折衷者。数过二百。自称公殁后独步京邑。中岁废业颇失鸿绪。后复缀讲众重殷矣。帝谓律教乃是象运攸凭。觉慧阶渐。治身灭罪之要。三圣由之而归。必不得门如闭目夜行。常惧蹈诸坑堑。欲使僧尼于五篇七聚导意奖心。以超律学之秀。敕为都邑僧正。庶其弘扇有徒。仪表斯立。武帝又以律部繁广临事难究。听览馀隙遍寻戒检。附世结文。撰为一十四卷。号曰出要律仪。以少许之词网罗众部。通下梁境并依详用。普通六年。遍集知事及于名解。于平等殿敕超讲律。帝亲临座听受成规。以众通道俗。恐陷于愆目。但略举刚要宣示宏旨。三旬将满文言便竟。所以导扬秘部弘悟当机。遂得四众移心朝宰胥悦。至七年冬。卒于天竺住寺。春秋七十有一。天子下敕流慰。并令有司葬钟山开善寺墓。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84—550 【介绍】: 南朝梁彭城人,字孝仪。刘孝绰弟。幼孤,兄弟相励勤学,并工属文。梁武帝天监五年,举秀才。起家始兴王法曹行参军,迁尚书殿中郎。敕令制雍州平等寺金像碑文。大同中迁御史中丞。在职弹纠无所顾望,为当时所称。出为临海太守,励精绥抚,风俗大革。官至豫章内史。
全梁文·卷六十一
潜字孝仪,以字行,孝绰第三弟。天监五年举秀才,除镇右始兴王法曹行参军,随府益州,兼记室中抚主簿,迁尚书殿中郎。除安北晋安王功曹史,补太子洗马,迁中舍人。出为阳羡令,擢建康令。大同中为中书郎,左迁安西咨议参军兼散骑常侍,使魏还。复为中书郎兼司徒右长史,又兼宁远长史,行彭城琅邪二郡事,迁尚书左丞兼御史中丞。出为伏波将军临海太守,中大同初入守都官尚书。太清初,出为明威将军豫章内史,有集二十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99—550 【介绍】: 南朝梁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字世仪。萧恢世子。袭封鄱阳王。起家太子洗马,累官雍州刺史,得将士心,有时誉。梁武帝太清初,转合州刺史,镇合肥。侯景围都,遣子入援,迁开府仪同三司。台城陷,弃合肥,出守东关。请兵于北魏,遣二子为质,魏竟不助。引军至湓城,寻阳王大心忌之,市籴不通,众多饿死,范亦疽发背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08—549 【介绍】: 南朝梁皇族,字公仪。萧宏子。封山阴县侯,北徐州刺史,镇钟离。武帝太清二年侯景叛,景密与正表兄正德勾通,许推为主。帝诏正表入援,正表观望不进。及景以正表为南兖州刺史,乃截断南朝梁军。寻为梁军所败,退走钟离,以所据地投东魏,时为东魏孝静帝武定七年,受封吴郡王。其年卒。
申徽 朝代:北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周魏郡人,字世仪。好经史,性审慎。北魏孝武初,入关见宇文泰,泰奇之,引为大行台郎中。以迎孝武入关功,封博平县子。西魏文帝大统初,进爵为侯,累迁给事黄门侍郎。十一年,刘彦据瓜州,徽为河西大使,以五十骑缚之归,迁都官尚书。废帝二年,进爵为公,正右仆射,赐姓宇文氏。北周明帝时,历官大御史、荆州刺史、小司徒、小宗伯。
全后周文·卷六
徽字世仪,魏郡人,后赵司徒钟六世孙,初为元邃东徐州主簿,除太尉府行参军。文帝临夏州,以为记室参军兼府主簿,永熙中为大行台郎中。孝武西迁,封博平县子、本州大中正,大统初进爵为侯,历中书舍人,迁给事、黄门侍郎,出为河西大使,还迁都官尚书,拜假节瓜州刺史,征兼尚书右仆射,加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废帝时进爵为公,正右仆射,赐姓宇文氏,出为襄州刺史。入周,历御正、大御正、小司空、少保,出为荆州刺史,入为小司徒、不伯,天和六年致仕,卒赠泗州刺史,谥曰章。

人物简介

简介
宇文元(?-581年),字干仪。周武帝宇文邕的第七子,母亲郑姬。
颜之仪 朝代:北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23—591 【介绍】: 北周琅邪临沂人,字子升。颜之推兄。幼颖悟,及长,博涉群书,好为词赋。初仕梁,梁亡,随例北迁长安。北周明帝以为麟趾学士、司书上士。武帝选使侍读太子。宣帝时,迁上仪同大将军,御正中大夫,进爵为公。数犯颜诤谏。宣帝死,刘昉等矫诏以杨坚(隋文帝)为丞相,之仪拒不连署。坚忌其威望,不敢加害,出为西疆郡守。及隋代周,拜集州刺史。旋致仕还家。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08 【介绍】: 南朝陈东海郯人。徐陵子。少聪明机警,善《周易》,举高第,为秘书郎,出为乌伤令。陈后主祯明初迁尚书殿中郎兼东宫学士。陈亡入隋,隐于钱塘赭山。炀帝召为学士,除著作郎。
元寿 朝代:南北朝末隋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50—612 【介绍】: 隋河南洛阳人,字长寿。少孤,性仁孝。仕北周位仪同三司。入隋,奉命监修船舰于淮浦以备伐陈。又参与疏浚漕渠。文帝开皇八年从晋王杨广伐陈,以功拜尚书左丞,入为太府少卿进位开府。炀帝即位,从征吐谷浑,累功为右光禄大夫。大业八年从征辽东,卒于道。
全隋文·卷二十三
寿字长寿,河南洛阳人,魏邵陵王敦孙。周武成初,封隆城县侯。保定中,改封仪陇县侯。隋开皇中,授尚书主爵侍郎。从晋王伐陈,除行台左丞,兼领元帅府属。及平陈,拜尚书左丞。迁太常少卿,出为基州刺史。徵太府少卿,进位开府。炀帝即位,以从平汉王谅功,授大将军,迁太府卿,拜内史令,进右光禄大夫,兼左翊卫将军。从征辽东,道卒。赠尚书右仆射、光禄大夫,谥曰景。(案:《周书》别有元寿,历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鄯州刺史,封安乐县公,非即其人也。)
骨仪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17 【介绍】: 隋京兆长安人。性刚直。文帝开皇初为侍御史。炀帝时迁尚书右司郎。时朝政乱,贿赂公行,而仪励志守常,介然独立。超拜京兆郡丞。李渊兵进长安,与阴世师协力拒之,被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吴郡吴人,字由仪。陆琼子。幼聪敏好学,词赋甚美。稍长博览群书。南朝陈时,州举秀才。后主时,迁司徒左西掾,兼东宫学士。入隋,为给事郎、著作佐郎。尝续司马迁《史记》迄于隋,书未就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608—664 【介绍】: 唐陕州陕县人,字游韶。太宗贞观初擢进士第。召授弘文馆直学士,迁秘书郎、起居郎。高宗永徽初,历秘书少监,进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因谏高宗废皇后武则天,为则天所嫉恨。麟德元年,又以与废太子李忠合谋反武则天,下狱死。工诗,多应制奉和之作,诗风绮错婉媚,时号“上官体”。有集,佚。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约608—664 字游韶,陕州陕县(今河南陕县)人。隋末,其父为人所杀。时仪幼,藏匿获免,遂出家为僧,游情释典,尤精《三论》。博览经史,工于文词。贞观初,登进士第,太宗闻其名,召授弘文馆直学士,累迁秘书郎。太宗作诗,多命继和。不久,撰《晋书》成,转起居郎。高宗时,为秘书少监。龙朔二年(662),迁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位居宰相。曾为高宗草废武后诏,为武则天所忌恨。麟德元年(664),武后指使许敬宗构陷仪参与梁王李忠谋反事,下狱死。生平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旧唐书》本传云:“本以词彩自达,工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显贵,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时人谓为‘上官体’。”又总结归纳六朝以来偶对之法,创“六对”、“八对”之说,于律诗之发展有所贡献。然其诗多应制奉和、粉饰升平之作,形式华美而内容空泛。原有集30卷,已佚。《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续拾》补12首。
唐诗汇评
上官仪(?—664),字游韶,陕州陕(今河南陕县)人。贞观初举进士,召授弘文馆直学士,累迁秘书郎。太宗每属文,遣仪视草,宴集未尝不预。高宗嗣位,迁秘书少监,龙朔二年,加银青光禄大夫、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麟德元年,坐梁王忠事下狱死。仪工五言诗,以绮错婉媚为本,时人多效之,谓为“上官体”。又总结六朝以来诗歌中对仗方法,创为“六对”、“八对”之说,对律诗形成有促进作用。有《上官仪集》三十卷,已佚。《全唐诗》存诗一卷。
全唐文·卷一百五十四
仪字游韶。陜州陜人。幼度为沙门。贞观初举进士。授宏文馆直学士。累迁起居郎。高宗朝迁秘书少监。加银青光禄大夫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许敬宗诬与梁王忠谋逆。下狱死。中宗时追赠中书令秦州都督楚国公。

作品评论

旧唐书本传
(上官仪)本以词采自达,工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仅既显贵,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
后村诗话
上官仪诗律未脱徐、庾,然孤忠大节遂与褚河南相辉映于史。
唐音癸签
贞观、永徽吟贤,褚亮、杨师道、李义府、许敬宗、上官仪,其最也。吉光片羽,仅传人口。仪“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音响清越,韵度飘扬,齐梁诸子,咸当敛衽矣。

人物简介

神僧传·卷第七
仪光禅师。住青龙寺。行业至高。有朝士妻丧请师至家修福。师住其家数日。居于庑前大申供养。俗每人死谒巫。巫即言。其杀出日必有妨害。死家多出避之。其夜朝士家皆出北门。潜去不告师。师但于堂前明灯读经。弟子十一人侍之。夜将半闻堂中人起取衣服开门声。有一妇人出堂便往厨中营食汲水吹火。师以为家人。不知怪也。及将曙妇人进食捧盘来前。犹带面衣。徒跣再拜。言曰。劳师降临。今家人总出恐斋粥失时。弟子故起为师造之。师知是亡人。乃受其献方祝。祝未毕闻开堂北户声。妇人速曰。儿子来矣。因奔赴堂内则闻哭。哭毕家人谒师问安否。见盘中粥。问师曰。弟子等夜来实避殃祸。不令师知家内无人。此粥谁所造。师笑不答。堂内青衣惊曰。亡者夜何故横卧。手即污面足又染泥。何谓也。师乃指所造粥以示之。举家惊异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浦江人,字圣仪。仕为武源令。后迁交州刺史。所至有恩惠,州人谣曰:“杨圣仪,政多奇。”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为湖南度支使。韩愈称其智足以造谋,材足以立事,忠足以勤上,惠足以存下,而又侈之以诗书六艺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