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监誓(監誓)
(1).监察宣誓仪式。 郭沫若 《北伐途次》二七:“后来在 武昌 下游的铁路工程处成军的时候, 唐 邓 和我去监誓,各人作过一般训话。” 唐人 《金陵春梦》第三十回:“ 贵州省 民、财、教、建四厅厅长……就职之日,由 吴稚暉 监誓。”
(2).监察宣誓的人。 李宗仁 《回忆录》第六五章:“一月二十四日星期一,国府举行总理纪念周。由 居正 担任监誓,我便在纪念周上举行一个简单的仪式,就任代总统。”
《國語辭典》:荐酹(薦酹)  拼音:jiàn lèi
用酒食祭祀鬼神。唐。白行简《李娃传》:「与郎相知一年,尚无孕嗣。常闻竹林神者,报应如响,将致荐酹求之,可乎?」
《漢語大詞典》:瘗毛血(瘞毛血)
亦称“ 瘞血 ”。 古时祭宗庙和孔庙的一种仪式。在正祭前一天杀牲口,用部分毛血贮放于净器中,当正祭时,赞礼官唱“瘞毛血”,由执事者捧毛血瘗于坎中。通典·礼三:“是以《三礼义宗》等并云:……祭地以瘞血为先,然后行正祭。”宋史·礼志一:“又请南北郊先行升烟瘞血之礼,至荐奠毕,即如旧仪,於坛坎燔瘞牲币。”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拜坛》:“[赞]瘞毛血。迎神,参神,伏俯,兴。”
《漢語大詞典》:正尸
古代的一种丧事仪式。人君死后,把尸体移到北窗下,头朝南。礼记·丧大记:“既正尸,子坐於东方;卿大夫父兄子姓,立于东方。” 郑玄 注:“正尸者,谓迁尸牖下,南首也。”
《國語辭典》:證婚人  拼音:zhèng hūn rén
在行婚礼时,为当事人于结婚證书上盖章,證明婚姻事实与合法的人。
《國語辭典》:證婚  拼音:zhèng hūn
举行婚礼时,为当事人见證结婚事实的仪式过程。如:「他们请了一位政坛要人在婚礼时为他们證婚。」
《國語辭典》:證婚人  拼音:zhèng hūn rén
在行婚礼时,为当事人于结婚證书上盖章,證明婚姻事实与合法的人。
《漢語大詞典》:咒幡儿(呪旛兒)
亦作“咒旛儿”。 旧时祛邪除害的仪式中所用的一种旗子。 明 汤显祖 《牡丹亭·诊祟》:“还分明説与,起箇三丈高咒旛儿。” 徐朔方 等校注:“咒旛儿,长条形的一种旗子,禳解时用。”
《漢語大詞典》:赠傩(贈儺)
古代送走疫鬼的一种仪式。旧唐书·礼仪志四:“季冬晦,堂赠儺,磔牲於宫门及城四门,各用雄鸡一。”
《漢語大詞典》:瞻笏
南宋 朝参仪式的一种。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又 绍兴 中,朝参止磬折遂拜,今閤门习仪,先以笏叩额拜,拜皆然,谓之瞻笏。”
分類:仪式
《漢語大詞典》:晚祷
教规规定的七个祈祷时刻中的第六个
晚上举行的宗教仪式或礼拜
第七次和最末一次的日课经;入夜后或入睡之前诵念的最末一次日课经
《國語辭典》:脱孝(脫孝)  拼音:tuō xiào
脱去孝服,指丧服之期已满。
《漢語大詞典》:缩祭(縮祭)
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纵置其祭肉于俎以祭。仪礼·士虞礼:“有乾肉,折俎二尹,缩祭半尹,在西塾。” 郑玄 注:“折以为俎实,优尸也。尹,正也,虽其折之必使正。缩,从也。”
《漢語大詞典》:踏坛(踏壇)
亦作“蹋坛”。 古代北方民族祭祀的一种仪式。南齐书·魏虏传:“ 宏 西郊,即前祠天坛处也。 宏 与伪公卿从二十餘骑戎服绕坛, 宏 一周,公卿七匝,谓之蹋坛。”
《漢語大詞典》:野云戏(野雲戲)
大傩的别称。古代习俗,年终驱逐疫鬼的仪式。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九:“世俗,岁将除,乡人相率为儺,俚语谓之打野胡。按论语:‘乡人儺,朝服立於阼阶。’注:‘大儺驱逐疫鬼也。’亦呼‘野云戏’。”
《漢語大詞典》:详星拜斗(詳星拜斗)
祭拜星斗。道教仪式之一。以此驱妖疗疾。红楼梦第一○二回:“过了些时,果然 贾珍 患病,竟不请医调治,轻则到园化纸许愿,重则详星拜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