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得相以过类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因之十五过类第五。对于无过之正因,而强欲付以过失之过误也。详见因明正理门论等。
(术语)因之十五过类第五。对于无过之正因,而强欲付以过失之过误也。详见因明正理门论等。
以心传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禅家之常语。离言说文字而以心传于心也。达磨之血脉论曰:「三界兴起,同归一心。前佛后佛,以心传心,不立文字。」六祖坛经曰:「昔达磨大师,初来此土,人未信之,故传此衣,以为信体,代代相承。法则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解。」宗密之禅源都序上之一曰:「达磨受法天竺,躬至中华,见此方学人多未得法,唯以名数为解,事相为行。欲令知月不在指,法是我心故,但以心传心,不立文字。显宗破执,故有斯言。」
(术语)禅家之常语。离言说文字而以心传于心也。达磨之血脉论曰:「三界兴起,同归一心。前佛后佛,以心传心,不立文字。」六祖坛经曰:「昔达磨大师,初来此土,人未信之,故传此衣,以为信体,代代相承。法则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解。」宗密之禅源都序上之一曰:「达磨受法天竺,躬至中华,见此方学人多未得法,唯以名数为解,事相为行。欲令知月不在指,法是我心故,但以心传心,不立文字。显宗破执,故有斯言。」
以心灌顶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以心传心之灌顶也。又名秘密灌顶。大日经五偈曰:「第三以心授,悉离时方。」大日疏十五释之曰:「师弟子俱得瑜伽,以心灌顶,犹如摩顶授记。」
(术语)谓以心传心之灌顶也。又名秘密灌顶。大日经五偈曰:「第三以心授,悉离时方。」大日疏十五释之曰:「师弟子俱得瑜伽,以心灌顶,犹如摩顶授记。」
以字
【佛学大辞典】
(术语)经题或守札之头书「諔」之形。是为古来以字。异义甚多。宋高僧传三曰:「音字俱不译,如经题上二字是。」依此说,则本为「」之形,讹为「諔」也。然祖庭事苑一举古来之三说:「一是呕啊二字(又曰阿伛),二是音字俱不译,三是梵书之心字。」而三说皆不取。自决为「盖当时佣书者。运笔以覆经题。固无疑矣。」谷响集二,修验故事便览二详译之。
(术语)经题或守札之头书「諔」之形。是为古来以字。异义甚多。宋高僧传三曰:「音字俱不译,如经题上二字是。」依此说,则本为「」之形,讹为「諔」也。然祖庭事苑一举古来之三说:「一是呕啊二字(又曰阿伛),二是音字俱不译,三是梵书之心字。」而三说皆不取。自决为「盖当时佣书者。运笔以覆经题。固无疑矣。」谷响集二,修验故事便览二详译之。
以佛道声
【佛学大辞典】
(杂语)法华经信解品曰:「我等今者真是声闻,以佛道声令一切闻。」小乘之弟子等,亦领悟大乘之佛道,今以佛道之教,传于一切之人也。我指小乘之弟子。
(杂语)法华经信解品曰:「我等今者真是声闻,以佛道声令一切闻。」小乘之弟子等,亦领悟大乘之佛道,今以佛道之教,传于一切之人也。我指小乘之弟子。
以针投钵
【佛学大辞典】
(杂语)公案名。付法藏第十四祖迦那提婆,初为外道,一日,自执师子国来憍萨罗国,诣龙树求论议。龙树乃使弟子持满钵之水致之提婆前。提婆见之,默投一针于钵中。龙树曰:智哉如是人。遂引见,授以至真之妙理。见西域记传灯录等。
(杂语)公案名。付法藏第十四祖迦那提婆,初为外道,一日,自执师子国来憍萨罗国,诣龙树求论议。龙树乃使弟子持满钵之水致之提婆前。提婆见之,默投一针于钵中。龙树曰:智哉如是人。遂引见,授以至真之妙理。见西域记传灯录等。
外题以字
【佛学大辞典】
(杂语)经之外题之头,书諔形,是似以字,故曰以字。有诸说。(参见:以字)
(杂语)经之外题之头,书諔形,是似以字,故曰以字。有诸说。(参见:以字)
以字
【佛学大辞典】
(术语)经题或守札之头书「諔」之形。是为古来以字。异义甚多。宋高僧传三曰:「音字俱不译,如经题上二字是。」依此说,则本为「」之形,讹为「諔」也。然祖庭事苑一举古来之三说:「一是呕啊二字(又曰阿伛),二是音字俱不译,三是梵书之心字。」而三说皆不取。自决为「盖当时佣书者。运笔以覆经题。固无疑矣。」谷响集二,修验故事便览二详译之。
(术语)经题或守札之头书「諔」之形。是为古来以字。异义甚多。宋高僧传三曰:「音字俱不译,如经题上二字是。」依此说,则本为「」之形,讹为「諔」也。然祖庭事苑一举古来之三说:「一是呕啊二字(又曰阿伛),二是音字俱不译,三是梵书之心字。」而三说皆不取。自决为「盖当时佣书者。运笔以覆经题。固无疑矣。」谷响集二,修验故事便览二详译之。
以血洗血
【佛学大辞典】
(譬喻)谓迷妄诱心,自迷执入迷执无些利益也。杂阿含经十曰:「譬如士夫从闇而入闇,从冥入冥。从粪厕出堕粪厕,以血洗血。舍离诸恶还复取恶,凡愚比丘亦复如是。」
(譬喻)谓迷妄诱心,自迷执入迷执无些利益也。杂阿含经十曰:「譬如士夫从闇而入闇,从冥入冥。从粪厕出堕粪厕,以血洗血。舍离诸恶还复取恶,凡愚比丘亦复如是。」
诸佛以莲华为坐床
【佛学大辞典】
(杂语)诸佛常以莲华为座床者,盖取莲华藏世界之义。莲华藏世界者,报身佛之净土也。又智度论八曰:「以莲华软净,欲现神力,能坐其上,令不坏故。又以庄严妙法坐故。又以诸华皆小,无如此华。(中略)梵天王坐莲华上,是故诸佛随世俗故,于宝华上结跏趺坐。」大日经疏十五曰:「如世人以莲华为吉祥清净,能悦可众心。今秘藏中亦以大悲胎藏妙法莲华为最秘密吉祥,一切加持法门之身坐此华台也。然世间莲亦有无量差降,所谓大小开合色相浅深各发不同,如是心地花台亦有权实开合等异也。若是佛,谓当作八叶芬陀利,白莲华也,其华令开敷四布。若是菩萨,亦作此华坐,而令花半敷,勿令极开也。若缘觉声闻,当坐于花叶之上,或坐俱勿头华叶上。(中略)若净居诸天乃至初禅梵天等,世间立号为梵者皆坐赤莲华中。」
(杂语)诸佛常以莲华为座床者,盖取莲华藏世界之义。莲华藏世界者,报身佛之净土也。又智度论八曰:「以莲华软净,欲现神力,能坐其上,令不坏故。又以庄严妙法坐故。又以诸华皆小,无如此华。(中略)梵天王坐莲华上,是故诸佛随世俗故,于宝华上结跏趺坐。」大日经疏十五曰:「如世人以莲华为吉祥清净,能悦可众心。今秘藏中亦以大悲胎藏妙法莲华为最秘密吉祥,一切加持法门之身坐此华台也。然世间莲亦有无量差降,所谓大小开合色相浅深各发不同,如是心地花台亦有权实开合等异也。若是佛,谓当作八叶芬陀利,白莲华也,其华令开敷四布。若是菩萨,亦作此华坐,而令花半敷,勿令极开也。若缘觉声闻,当坐于花叶之上,或坐俱勿头华叶上。(中略)若净居诸天乃至初禅梵天等,世间立号为梵者皆坐赤莲华中。」
摩诃萨埵以身施虎
【佛学大辞典】
(本生)释迦如来往昔修菩萨大行时,以身投饿虎。见金光明经舍身品,贤愚经一。
(本生)释迦如来往昔修菩萨大行时,以身投饿虎。见金光明经舍身品,贤愚经一。
诸释子以火聚验罗睺罗
【佛学大辞典】
(传说)佛出家之夜,耶输怀胎,六年后,佛成道之夜始生。故诸释子疑之。恶声盈城。乃作火坑,母子共投之,无恙。诸释子始不疑。见杂宝藏经十。
(传说)佛出家之夜,耶输怀胎,六年后,佛成道之夜始生。故诸释子疑之。恶声盈城。乃作火坑,母子共投之,无恙。诸释子始不疑。见杂宝藏经十。
以指标月
【佛学常见辞汇】
指喻语言文字,月喻正法,以语言文字说正法,就如以指标月,学者当因指而见月,不当以指为月,见指不见月,也就是说,当因语言文字,而见正法,不应该把语言文字,当做正法,以致只见语言文字,不见正法。
指喻语言文字,月喻正法,以语言文字说正法,就如以指标月,学者当因指而见月,不当以指为月,见指不见月,也就是说,当因语言文字,而见正法,不应该把语言文字,当做正法,以致只见语言文字,不见正法。
循末以推本
【佛学次第统编】
一切惑业,若逆溯其源,无不归纳于无明。盖一切惑业,因果循环,不外惑业苦三道。苦由业,业由惑,惑由苦,苦又由业。反之惑生业,业生苦,苦又生惑,惑又生业,如是三道循环无端,然总不外于著,何以有著?为有迷故。何以有迷?为无明故。故此一切惑业,縻不归纳于无明也。
一切惑业,若逆溯其源,无不归纳于无明。盖一切惑业,因果循环,不外惑业苦三道。苦由业,业由惑,惑由苦,苦又由业。反之惑生业,业生苦,苦又生惑,惑又生业,如是三道循环无端,然总不外于著,何以有著?为有迷故。何以有迷?为无明故。故此一切惑业,縻不归纳于无明也。
循本以析末
【佛学次第统编】
反之由无明而顺推之,则无不是由无明演绎而成一切烦恼。盖由无明故,所以成迷。由有迷故,所以成著。由有著故,见有内我,生起我执、我相、我见。见有外境,生起三毒,烦恼障、二惑、四住地等,乃至八万四千尘劳,其数无量。
反之由无明而顺推之,则无不是由无明演绎而成一切烦恼。盖由无明故,所以成迷。由有迷故,所以成著。由有著故,见有内我,生起我执、我相、我见。见有外境,生起三毒,烦恼障、二惑、四住地等,乃至八万四千尘劳,其数无量。
循本以折末
【佛学次第统编】
反之由无明而顺推之,则无不是由无明演绎而成一切烦恼。盖由无明故,所以成迷。由有迷故,所以成著。由有著故,起于二种我执而诸障生。由有人我法我执故,见有诸境。生起一切惑、障、住地、盖、结等,乃至八万四千尘劳,其数无量。不了一切诸法,尽是无明。
反之由无明而顺推之,则无不是由无明演绎而成一切烦恼。盖由无明故,所以成迷。由有迷故,所以成著。由有著故,起于二种我执而诸障生。由有人我法我执故,见有诸境。生起一切惑、障、住地、盖、结等,乃至八万四千尘劳,其数无量。不了一切诸法,尽是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