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昌他 朝代:战国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或称宫他。战国时西周人。自西周逃亡至东周,尽泄西周之情。东周君喜而西周君大怒。后为冯且所间,终为东周君所杀。
公子他 朝代:战国秦国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战国时秦国人。曾为秦昭王谋,出兵伐韩以胁迫其割地。韩惧,遂遣人入谢于秦,割上党以求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180 【介绍】: 名一作它。西汉山阳单父人。吕婴子。任太中大夫。以父功封俞侯。诛诸吕时被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京兆长安人,字公子。以游侠闻名。
樊他广 朝代:西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汉沛人。樊市人子。父卒,嗣侯。其舍人上书言他广非市人所生,不当嗣侯。景帝中六年,废为庶人。

人物简介

维基百科
石寇觅,是后赵武帝石虎的父亲。他早逝,因此石虎被石勒的父亲石周曷朱收养,所以又有人称石虎是石勒的弟弟。石虎称帝后,追封他为皇帝,谥号孝皇帝,庙号太宗。
拓跋他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16—488 【介绍】: 北魏皇族,鲜卑族。阳平王拓跋熙子。袭爵。性敦厚,武艺过人。从太武帝讨山胡白龙有功,封淮南王。都督豫、洛河南诸军事、镇南大将军,镇虎牢,有威名。讨平曹仆浑、破柔然、击刘义隆,并有功。迁镇西大将军、雍州刺史,镇长安。孝文帝时入为中都大官,拜侍中,累迁司徒。卒谥靖。
王遇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冯翊人,羌族,字庆时,本名他恶。坐事被腐刑,为中散,累迁中曹给事中,右将军,爵富平子。孝文帝时累官华州刺史。坐谤议免官。宣武帝初拜光禄大夫。性工巧,凡陵庙殿庭,皆遇监作。又善趋奉,争荣利。卒官。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581 【介绍】: 北周时突厥可汗。木杆可汗俟斤弟。俟斤死,他钵嗣,国势强盛,北周、北齐均畏之而与结好,厚赂财物。他钵谓“但使我在南两个儿孝顺,何忧无物邪?”在位十年,屡屡犯边,晚乃与周和亲。

人物简介

简介
耶律厮不(?—1216年),一作耶律斯布,契丹人,耶律留哥的弟弟。金朝贞祐元年(1213年),在辽东与耶律留哥反金,耶律留哥封他为郡王。贞祐三年(1215年),耶律留哥攻占了金东京(今辽阳市辽阳),不久众人劝留哥称帝,留哥拒绝。耶律留哥投靠了成吉思汗,成吉思汗仍封他为辽王。
吴昶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19 【介绍】: 宋徽州休宁人,字叔夏,号友堂。孝宗淳熙中朱熹归省先茔,昶首执礼馆下。后伪学禁作,弟子多更名他师,而昶徒步走寒泉精舍,就正所学。有《易论》、《书说》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74—1327 【介绍】: 元抚州崇仁人,字仲常,一字德常,又字叔当。虞集弟。幼与集皆受家学,出从吴澄游。仁宗延祐五年进士,授吉安丞,除湘乡州判官。鞫狱明敏。有巫为长吏所信,潜谋起事,槃察觉捕治之,吏民咸伏。秩满,除嘉鱼县尹,命下已卒。槃幼读柳宗元《非国语》,以为柳氏之说亦非,乃著《非非国语》,时人称其有识。
维基
虞槃,字仲常,一字德常,又字叔当,元朝抚州崇仁人,虞汲的儿子,虞集的弟弟。虞槃年轻时与虞集都受家学影响,再跟随吴澄游学。元仁宗延祐五年(1318年)中第进士,授吉安永丰县丞,为父亲守孝期满,改任湘乡州判官。决狱明察聪敏。有巫师被长官所信任,暗中谋划起事,虞槃察觉将其捕治,官民都信服他。任满,担任嘉鱼县尹,命令下达时已经去世。虞槃年幼读柳宗元《非国语》,以为柳宗元之说也不对,于是著有《非非国语》,时人称他有见识。

人物简介

简介
王瑶(1345年-1394年),高丽王朝第34任也是最后一任君主(1389年—1392年在位)。他是高丽神宗的七世孙,定原府院君王钧之子,封定昌府院君。1389年冬被李成桂等拥立,1392年被废黜,李成桂即位后降封他为恭让君。1394年被李成桂派人杀死,后被李芳远追封为恭让王,葬于高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22—1495 【介绍】: 明浙江嘉善人,字公绶,号谷庵,自号仙痴,晚号云东逸史。天顺八年进士。授监察御史。成化初为永宁知州,解官归,筑室名丹丘,吟咏其间,人称丹丘先生。工诗画。有《云东集》。
槜李诗系·卷十
绶,字公绶,嘉兴人(或云嘉善人,误。),天顺甲申进士,为御史,巡盐两淮,钩剔积弊。淮饥,画策赈民。以耿介忤当道,出知江西永宁县,母老辞归。所居大云里东饶水木,作室曰丹丘,又作沧江虹月之舟,浮泛吴越间。粉窗翠幕,拥僮奴设香茗,弹丝吹竹,宴笑弥日。书画妙绝一时。初号谷庵,又号云东子、兰台逸史、天田老农、上清仙吏、懒仙仙痴、紫霞碧月翁,并著人间,唯丹丘先生为尤显。所蓄书画最富。恐遭回禄,搆地一方,洿为池,池中筑台,台上营室,夜不通火。一日大雷雨,火作,姚方踞厕,闻报,急叩所藏古迹,应者曰:皆火矣。姚惊惋,遂不能起,得疾卒。平生慕张贞居之为人,所见片纸只字,无不收藏。尝得其铁冠与遗像,为撰句曲外史小传,搜辑其遗文以序之,又伐石树碑于其墓。著有大易天人合旨及谷庵集。诗颇清丽,不著一尘,其流风遗韵,为时叹羡,宜矣。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公绶,嘉善人。天顺甲申进士,授监察御史谪知永宁县有榖庵集
明诗纪事·丙签·卷十
绶字公绶,嘉善人,处士黻子。天顺甲申进士,授监察御史,谪永宁知县。有《谷庵集》十卷。 杨循吉《松筹堂集》:姚公缓解官归,所居在大云里东,饶水竹,作室曰丹丘,啸咏其中,人称丹丘先生。又作沧江虹月之舟,游泛吴、越间。善书,法钟、王,劲婉咸妙,画初学水墨,后进学唐品,得古意。 《四友斋丛说》:嘉兴姚云东工诗喜画,善临摹,其临赵松雪、王叔明二家画,墨气皴染皆妙,闲写梅道人竹石,亦萧洒可爱。 《六砚斋笔记》;姚云东小景,好作沙坳水曲、孤钓独吟:其阔幅《重林远汀》,著四五渔船而已。此公壮岁入中台,不及揽辔骖鸾。晚年好道,向平之愿蚤毕,三山五岳之屐悬而未试。直以逸趣自写胸中而已,未可以文、沈作略概之也。 《书史会要》:姚绶书类张伯雨。 《槜李诗系》:谷庵庵诗颇清丽,不著一尘,书画妙绝一时。初号谷庵,又号云东子、兰台逸史、天田老农、上清仙吏、懒他、仙痴、紫霞碧月翁,并著人间,唯丹丘先生为尤显。平生慕张贞层之为人,所见片纸只字,无不收藏。尝得其铁冠与遗像,为撰《句曲外史小传》。《铁冠歌》云:「昔为柱史冠铁冠,螭头兀立霜风寒。归来野服山林下,不类峨然铁冠者。句曲外史人中仙,此冠已馀二百年。绣斑蚀铁铁欲穿,棱棱巧制钢色妍。黄篾楼中想应贮,玉钩楼边旧行处。二仪三纲浪得名,竹箨鹿皮无此清。芙蓉吐花金玉并,铁叶细薄不易成。外史星坛月明夜,醮礼茅君鹤曾借。出尘风度向谁弹?坐看瑶池碧桃谢。予号逸史云之东,发已种种今成翁。冠平冠乎磨冷铁,今铁曷能如古烈。君不见,古铁性烈今不如,作冠宁住仙人居。流落四海幸属予,著之稻我青霞裾。」 田按:云东逸史,画胜于书,书胜于诗。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47—1519 【介绍】: 明江西南城人,字景鸣。成化二十三年进士。授编修。正德初迁南京太常寺卿。时刘瑾专权,李东阳依违其间,玘虽为东阳所举,仍贻书责之,且请削门生之籍。累擢南京吏部右侍郎,遇事严谨,为僚属所敬服。七年冬,考绩赴都,引疾致仕归。博学好古文,追求奇奥,学者称圭峰先生。卒谥文肃。有《类说》、《圭峰文集》。
明诗纪事·丙签·卷九
玘字景鸣,商城人。成化丁未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侍读、南太常少卿,进本寺卿,擢南吏部侍郎,引疾归。嘉靖初,谥文肃。有《圭峰集》三十卷。 (《艺苑卮言》:黄五岳省曾言南城罗公玘好为奇古,而率多怪险饾饤之辞。居金陵时,每有撰造,必栖踞于乔树之巅,霞思天想,成闭坐一室,客有于隙间窥者,见其容色枯槁,有死人气,皆缓履以出。都少卿穆艺伊考墓铭,铭成,语少卿曰:「吾为此铭,瞑去四五度矣!」今其所传《圭峰稿》者,大抵皆树巅死去之所得也。 《国史唯疑》:罗圭峰由输粟入监,年四十馀。祭酒丘文庄公议南士不听北留,罗固请至再三,受扑不挫,面数之曰:「若能识几字?崛强乃尔!」大声应曰:「唯中秘书未读耳!」丘异之,识其名堂柱。再试义奇甚,六馆士莫有及者。惊叹为延誉于朝,遂以其年发解联第,蔚为名儒。 田按:景鸣乡举出西涯之门。西涯依违刘瑾,景鸣寄书责之云:「屡更变故,虽尝贡书,然不敢频频者,恐彼此无益也。今则天下皆知忠赤竭矣,大事亦无所措手矣!《》曰:『不俟终日』,此言非欤?彼朝夕献谄以为当依依者,皆为其身谋也。不知乃公身集百诟,百岁之后,史册书之,万世传之,不知此辈亦能救之乎?白首老生,受恩居多,致有今日,然病亦垂死而不言,谁复言之?伏望痛割旧志,勇而从之,不然请先削门生之籍,然后公言于众,大加诛伐,以彰叛恩者之罪,生亦甘焉。」此书可以报举主矣。景鸣文章绰有矩范,诗非所长,作文至瞑去四五度,刘彦和文章伤命之戒,谅哉!)
维基
罗玘(1447年—1519年),字景鸣,号圭峰,江西南城睦安乡磁圭人,是明朝中叶政治人物和学者,成化丁未进士。他曾官至南京吏部右侍郎。见陈学霖《宋明史论丛》(2012年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第185页「明朝「国号」的缘起及「火德」问题」。学者称他为圭峰先生。罗玘出生于仕宦家族,在家中四兄弟之中(罗网、罗坦、罗经、罗纯)排行第二。罗玘自幼敏而好学,博览群书。年少时,他入国子监。祭酒丘浚试其文章,结果令人甚为叹服。在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罗玘中式顺天乡试解元。次年中进士,并被选为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一职,进侍读见黄佐《翰林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卷九〈经筵恩赉〉)第966页:「正德元年〔1506〕,开经筵,赐宴及白金䌽币有差。知经筵事者,太师兼太子太师英国公张懋,‧‧‧‧‧‧太常少卿兼侍读费宏,左春坊左庶子兼侍读毛澄,左春坊左谕德兼侍讲毛纪、傅圭,右春坊右谕德兼侍讲蒋冕,侍读罗玘,修撰石宝也。」。。他从此更加钻研古文,经常手不释卷,诵读不辍。另外,罗玘为人严谨,勤政务实,勇于直言正谏,所以为世人敬畏。弘治九年(1496年),武冈知州刘逊被岷王膺鉟诬陷下狱。给事中庞泮、御史刘绅等前来进谏,同囚于狱中。见《明史》(四库全书本)卷15:「夏四月戊子以岷王膺鉟奏逮武冈州知州刘逊、给事中御史庞泮、刘绅等諌下锦衣卫狱」。于是,罗玘进言应以宽容态度去处理国家事务。弘治十一年(1498年),宦官李广得罪太皇太后而自杀身亡。他遗下一书记述群臣与其交往之事。明孝宗阅后十分震怒,于是下令捉拿其党羽。罗玘上疏言孝宗不能只靠一封李广的遗书去治大臣罪,否则延祸无辜。他建议只要密加查访就可以迫使确实牵涉在内的人引疾而退或者以其他事宜斥责他们,以免人人自危,有失朝尊。到了弘治十八年(1505年),户部郎中李梦阳应诏上书,却遭寿宁侯张鹤龄诬陷下狱。罗玘为其申诉得以保全。及后罗玘升为侍读。见《明史》(四库全书本)卷286:「罗玘传臣请降敕密谕使引疾退或斥以他事庶,不为朝廷羞而仕路亦清。李梦阳下狱,玘言寿宁侯托肺腑当有以保全之。梦阳不保为侯累,帝深纳焉,秩满进侍读。」。在正德元年(1506年),罗玘升为南京太常寺少卿。时正值宦官刘瑾乱政,大学士李东阳依附权势,逢迎刘瑾。但朝政多有微言。罗玘虽然为李东阳所推荐,反而能弃私交而不毁大义。他修书予李氏,责备他助纣为虐,并与他断绝交往。不久,他升为太常寺卿。直至正德二年(1508年),他又升为南京吏部右侍郎。当时宦官刘瑾导明武宗享乐、矫旨行事,以致国库空虚。而朝臣亦上疏劝谏,言辞激切。但明武宗不纳谏,罗玘因此而常常忧虑国事。四年后,即正德七年(1512年),他入京考绩,托病辞官归隐,从此潜心学问。他于《红梅》一诗曾抒发了他当时托病辞官的心境:「西湖残雪候多时,却恨前年被雪欺。且学杏花红似锦,暂邀啼鸟到南枝。」另外,罗玘辞官后看到地方官吏对百姓不断加重苛捐杂税而深感不安。在正德九年(1514年),宁王朱宸濠图谋叛逆,他因素仰罗玘名声,便派人送来厚礼以结交罗玘。但罗玘坚拒不受,避居金溪深山。正德十四年(1519年),朱宸濠发动叛乱。罗玘虽然抱恙,仍然修书一封声讨宁王,并与朝廷守臣相约讨伐之事。但是还未成事罗玘便病殁。其遗体葬于金溪三十一都张公岭项山寺左侧。以上资料根据罗玘《文肃公圭峰罗先生文集》整理而成。罗玘在家乡创办了圭峰书院,著书立说。其一生著有《圭峰文集》18卷,《续集》14卷,《类说》2卷及《圭峰奏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