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悉他陛攞尼迦耶
【佛学大辞典】
(流派)Sthaviranikaya,译曰上座部。见开宗记一。
悉多頞他
【佛学大辞典】
(人名)太子名。(参见:悉达多)。梵Siddha%rtha。
逋沙他
【佛学大辞典】
(杂语)梵语。华言斋日。释氏以过午不食为斋。每月有六斋日。见翻译名义集。
逐他用
【佛学大辞典】
(术语)称钩召法。瑜祇经曰:「那罗延自在,俱摩罗释王,金刚尾延那,名为逐他用。」同疏三曰:「逐他钩召,逐者随也。」
偈他
【佛学大辞典】
(术语)译曰颂。(参见:伽陀)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偈)
伽陀
【佛学大辞典】
(饮食)Agada,阿伽陀之略,药名。六十华严经十曰:「譬如伽陀药,消灭一切毒。」探玄记六曰:「伽陀此云良药。」(参见:何伽陀)。【又】(术语)Ga%tha%,又作伽他。译曰句颂、孤起颂、不重颂。凡伽陀有二种:一通,不论颂文与散文(长行),凡经文之文字数至三十二字者,谓之为首卢伽陀S/loka。二别,必以四句而文义具备者,不问三言乃至八言等必要四句,是谓之结句伽陀。伽陀有此通别二种,因而通之伽陀,单译为句,别之伽陀,译为颂。次,结句伽陀之中又有二种:一单独结句以演法义,又赞叹佛德者,于十二部经中称之为伽陀,译为孤起颂,或不重颂。二前说之散文经义重结于伽陀者,于十二部经中称之为祇夜Geya,谓为应颂,或重颂。故伽陀之言,有二重之通别。嘉祥法华义疏三曰:「偈有二种:一首卢偈,凡三十二字。盖是外国数经之法,数经之法者,莫问长行与偈,但具三十二字,便名一首卢偈也。」净土论注曰:「偈是句数义。」(此首卢伽陀之释)。法华玄赞二曰:「梵云伽陀,此翻为颂,颂者美也、歌也,颂中文句极美丽故,歌颂之故,讹略云偈。」西域记三曰:「旧曰偈,梵文略也。或曰偈陀,梵音讹也。今从正音,宜云伽陀。伽陀唐言颂,颂三十二言也。」玄应音义二十三曰:「伽陀此方当颂,或言摄,言诸圣人所作,不问重颂字之多少。四句为颂者,皆名伽陀。案西国数经之法,皆以三十二字,为一伽陀,或言伽他,讹也。旧言偈者,亦伽陀之讹也。」(已上结句伽陀之总释)。大乘义章一曰:「伽陀此翻名为不重颂偈,直以偈言显示诸法,故名伽陀。」玄义一下曰:「孤起偈,说世界阴入等事,是名伽陀。」同六上曰:「伽陀者,一切四言五言七九等偈,不重颂者,皆名伽陀也。」法华玄论六之一曰:「伽陀此云不重颂,亦略云偈耳,四句为颂,如此间诗颂也。」(已上结句伽陀之别释)。
【三藏法数】
梵语伽陀,华言讽颂,或名不颂颂,谓不颂长行也;或名直颂,谓直以偈说法也。
【三藏法数】
梵语伽陀,华言讽颂。谓不颂长行之文,但直说偈句,如金光明经中空品等是也。亦名孤起。如楞严经中,阿难赞佛偈云:妙湛总持不动尊。等是也。(楞严,梵语具云首楞严,华言健相分别。梵语阿难,华言庆喜。)
【三藏法数】
梵语伽陀,华言讽颂。谓不颂长行之文,直说偈句。如金光明经中空品等是也。亦名孤起,如楞严经中阿难赞佛偈云:妙湛总持不动尊等是也。(楞严,梵语具云首楞严,华言健相分别。梵语阿难,华言庆喜。)
【三藏法数】
梵语伽陀,华言讽颂。谓不颂长行,直说偈句。如金光明经中空品等是也。
【佛学大辞典】
(术语)Ga%tha%,译曰颂。定字数结四句者。不问三言四言乃至多言,要必四句。颂者,美歌。伽陀者,联美辞而歌颂之者,故译曰颂。(参见:伽陀)。又偈训为竭,竭也。摄尽其义之意。天台仁王经疏中曰:「偈者,竭也。摄义尽,故名为偈。」
【佛学常见辞汇】
偈他的简称,华译为颂,即一种略似于诗的有韵文辞,通常以四句为一偈。
【俗语佛源】
「偈」,梵语Gatha(偈陀或伽他)的省音译,意译为讽颂、重颂,或音义并译为偈颂,通常由固定的字数和音节组成。佛经在用散文(长行)叙述以后,往往又用韵文(偈)概括地复述一遍,以加强读者的印象。「偈」这种体裁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曾起到有利的影响,形成了一种韵白交替而为人们喜爱的说唱文学。后来有些僧人、文士也喜欢作偈。这种偈实际上是一种简短活泼、寓意深刻的诗歌。《涅槃经·圣行品》上说,释迦牟尼过去世在雪山修道时,曾为了听到「半偈」而舍身。这「半偈」是「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佛陀说法「善巧」,有时能以一句演无量法。半偈虽短,但概括了佛教的全部旨趣。南朝陈·徐陵《傅大士碑》:「割身奉鬼,闻半偈于《涅槃》。」即指为半偈舍身之事。(李明权)
奢摩他
【佛学大辞典】
(术语)S/amatha,又作舍摩他、奢摩陀、舍摩陀。禅定七名之一。译曰止、寂静、能灭等。摄心住于缘,离散乱也。大乘义章十三曰:「奢摩他,此翻名止。摄心住缘。目之止。」慧琳音义十八曰:「奢摩他,唐云止。」慧苑音义上曰:「奢摩他,此云止息,亦曰寂静。谓正定离沈掉也。」圆觉略疏三曰:「奢摩他,此翻云止,定异名,寂静义也。谓于染净等境心不妄缘故。若准涅槃经释,即名能灭、能调、寂静、远离、及能清等。」了义灯五本曰:「奢摩他,此云心。」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为止,即止息一切杂念的意思。
【三藏法数】
梵语奢摩他,华言止。止即止寂之义。谓欲求圆觉者,以净觉心,取静为行,而于染净等境,心不妄缘,即是体真止,义当空观。故经云:由寂静故,十方世界诸如来心于中显现,如镜中像。此方便者,名奢摩他。(体真止者,谓体达无明颠倒之妄,即是实相之真也。)
【三藏法数】
梵语奢摩他,华言止。谓止息诸根恶不善法,能灭一切散乱烦恼故也。
路迦那他
【佛学大辞典】
(术语)Lokajyes!t!ha,又Lokana%tha,译曰世尊,佛之别号也。智度论二曰:「路迦那他,秦言世尊。」
【佛学常见辞汇】
华译为世尊,是佛的别号。
违他顺自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对于违自顺他而言。谓违背他性而随顺自家之本性也。起信论义记卷中解心生灭门之下,就随缘真如与成事无明,论其各有此义。随缘真如之违他,谓真如反对他,无明妄染,显现自家之德也。顺自者,谓真如随顺自家之本性,内自重于无明,令起净用也。是即还灭门之意。成事无明之违他,谓无明违背他真如之理体,而覆真理也。顺自者,谓无明随顺自家之本性而成妄心也。是即流转门之意。
违自顺他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对于违他顺自而言。谓违背自家之本性而随顺他性也。起信论义记卷中解心生灭门之下,就随缘真如与成事无明,论其各有此义。随缘真如之违自,谓真如违背自家之本性而隐其真体也。顺他者,谓真如随顺他无明,而显现妄法也。此即流转门之意。成事无明之违自,谓无明违背自家之本性而诠示真如之功德也。顺他者,谓无明随顺他真如而能知其名义,成净用也。此即还灭门之意。
钵他
【佛学大辞典】
(杂语)译曰一升。见楞伽经。巴Pattha。
钵娜他
【佛学大辞典】
(杂语)又作末喇誐Ma%rga,译曰道路。见梵语杂名。
钵罗由他
【佛学大辞典】
(杂语)Para%yuta,又作波罗由他,数量名。俱舍颂疏世品五曰:「十那庾多为钵罗由多。」本行集经十二曰:「波罗由他隋言数十万亿。」
钵罗萨他
【佛学大辞典】
(杂语)译曰斤,量目也。菩提资粮论一曰:「譬如量物有钵罗萨他,有阿宅迦。」经注曰:「如此间合升斗斛之类。」梵语杂名曰:「斤,钵罗萨他。」梵Prastha。
蜜栗伽悉他钵娜
【佛学大辞典】
(寺名)(Mr!g-ada%va)寺名。译曰鹿园。鹿野园之精舍也。求法高僧传上曰:「那烂陀寺东四十驿许,寻弶伽河而下,至蜜利伽悉他钵娜寺,唐云鹿园寺也。」梵Mr!ga-stha%pana。
摩㝹罗他
【佛学大辞典】
(人名)Manoratha,论师名。译曰心愿。见婆薮槃豆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