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那由他
【佛学大辞典】
(杂语)Nayuta,又作那庾多,那由多,那术,那述。数目名,当于此方之亿。亿有十万,百万,千万三等。故诸师定那由多之数不同。本行经十二曰:「那由他,隋言数千万。」玄应音义三曰:「那术,经文作述,同食事反,或言那由他,正言那庾多。当中国十万也。光赞经云:亿,那述劫是也。」
【佛学常见辞汇】
数目字,相等于今天的亿数。
劫比他
【佛学大辞典】
(杂语)不知译。
劫比他果
【佛学大辞典】
(植物)Kapittha,西域记二曰:「花草果木杂种异名,所谓庵没罗果,(中略)劫比他果。」
劫比他国
【佛学大辞典】
(地名)Kapitha,在中印度,周回二千馀里,城西二十馀里有大伽蓝。伽蓝之大垣内有三宝阶之遗趾。释尊自忉利天下时,帝释所化作者。见西域记四。旧名曰僧祛尸San%ka%s%ya。
别他那
【佛学大辞典】
(天名)天名。又曰吠率怒天Ves%t!ana,译言围。名义集二曰:「别他那,梁言围,亦云吠率怒天。」
利他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二利之一。利益他人也。无量寿经上及赞阿弥陀佛偈曰:「自利利他力圆满。」净土论曰:「应知由自利故则能利他,非是不能自利而能利他也。」
【佛学常见辞汇】
利益他人,为二利之一。
【俗语佛源】
佛教有「二利」之说,上求佛法为「自利」,下化众生为「利他」。如《无量寿经》卷上:「自利利人,人我兼利。」利人,即利他。利他是大乘佛教行菩萨道,普度一切众生的特征。利他是在自利的基础上进行的。如唐·伽才《净土论》所说:「应知由自利故,则能利他;非是不能自利而能利他也。」佛教认为,不具备由自利而修得的智慧、定力、正见、慈悲等,就无法真正地利他。其他宗教教义也多包含利他的内容。近代西方伦理学家孔德创「利他主义」,认为道德的原则就是使利己的冲动从属于利他。(李明权)
【三藏法数】
谓能以己所受之法,展转为人演说,令其修习,断惑證果,是名利他。
利他一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利他者,他力之意也:「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见净土论。开会一心,则为无量寿经之至心,信乐,欲生三心。此对于观无量寿经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等自力之三心,而谓为利他之三心,一心三心,于行者之信上非有相异。三心者,非言初至心,中信乐,后欲生。归命之刹那,不外乎一念。三心有拘泥字义之观。
利他三心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利他一心)。
利他一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利他者,他力之意也:「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见净土论。开会一心,则为无量寿经之至心,信乐,欲生三心。此对于观无量寿经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等自力之三心,而谓为利他之三心,一心三心,于行者之信上非有相异。三心者,非言初至心,中信乐,后欲生。归命之刹那,不外乎一念。三心有拘泥字义之观。
金刚顶瑜伽他化自在天理趣会普贤修行念诵仪轨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不空译。说普贤菩萨之念诵法。
陀那伽他
【佛学大辞典】
(术语)Da%nagatha,又作Daks!in!a%ga%tha%,旧称哒嚫伽陀,报施主之说法也。又云特晕拿伽陀,陀那,特晕拿,皆为施与之义,伽陀者,颂也。(参见:哒嚫)
依他
【佛学大辞典】
(术语)非自然之法,而为依于他之因缘而起之法,是曰依他法,亦云依他起性。三性之一。成唯识论八曰:「由斯理趣,众缘所生。心心所体,及相见分,有漏无漏,皆依他起。依他众缘,而得起故。」
【佛学常见辞汇】
依他起性的简称,为三性之一。万法无自性,不能单独的生起,须依靠众缘的具备,才能生长,名依他起性。
依他自性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自性之一。依他起之法,有假有似有之自性也。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依他起性,三自性之一。(参见:三自性)
【三藏法数】
谓所有诸法,皆依众缘相应而起,都无自性,唯是虚妄,故名依他自性。
三自性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遍计自性。二依他自性。三圆成自性。(参见:三性)附录。
【佛学常见辞汇】
依他起自性、遍计所执自性、圆成实性。诸法无自性,即诸法毕竟空,故三自性即三无性。三性本不可立,然为悟他故,设此三自性以说明之。(参见:三性)
【三藏法数】
(出显扬圣教论)
〔一、遍计自性〕,谓众生迷惑,不了诸法本空,妄于我身及一切法,周遍计度,一一执为实有,故名遍计自性。
〔二、依他自性〕,谓所有诸法,皆依众缘相应而起,都无自性,唯是虚妄,故名依他自性。
〔三、圆成自性〕,谓真如自性,不迁不变,圆满成就,故名圆成自性。
依他八喻
【佛学大辞典】
(譬喻)依他十喻中幻事,阳焰,梦境,镜像,光影,谷响。水月之八喻也。见摄大乘论五之「依他十喻」。
依他十喻
【佛学大辞典】
(譬喻)依他法之无实体,以十种之喻而显。维摩经方便品曰:「是身如聚沫,不可撮摩。是身如泡,不得久立。是身如炎,从渴爱生。是身如芭蕉,中无有坚。是身如幻,从颠倒生。是身如梦,为虚妄见。是身如影,从业缘现。是身如响,属诸因缘。是身如浮云,须臾灭。是身如电,念念不住。」大般若经一曰:「于诸法门,胜解观察。如幻如阳焰,如梦如水月,如响如空花,如像如光影,如变化事,如寻香城。」
【佛学常见辞汇】
依他之法,无有实体,故有幻事、阳焰、梦境、镜像、光影、谷响、水月、空花、变化事、寻香城等十种的譬喻。
依他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变化身之假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