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08—1564 【介绍】: 明山西宁乡人,字受甫,号湛泉。嘉靖八年进士。授苏州府推官。擢户部主事,累迁文选司郎中,以用天下人才为己任,所推荐皆廉静老成。严嵩致书请托,与龄拒之,且率同官上其事。被除名,归乡时襆被外无长物。家居二十余年卒。
维基
王与龄(1508年—1564年),字受甫、寿夫,号湛泉,山西平阳府吉州乡宁县人。嘉靖八年(1529年)中式己丑科三甲177名进士,十年授苏州府推官,十三年擢升户部湖广司主事,调吏部验封司,历考功司、文选司,十五年升稽勋司员外郎,十六年归省,寻丁父忧。十九年服除,复原职。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升吏部文选司郎中。当时大学士翟銮为礼部主事张惟一求官吏部,严嵩为监生钱可教求官东阳县知县,俱书抵到王与龄处。王与龄与员外郎吴伯亨,主事李大魁、周鈇,一同告诉尚书许赞,并呈奏疏。当时嘉靖帝器重严嵩,于是指责许赞,并除名王与龄,吴伯亨等人外调。给事中周怡论救,被廷杖系狱。御史徐宗鲁等进言,皆被夺俸禄。自此,各司官员以王与龄为戒,不再敢与严嵩对抗。王与龄被罢免后,归乡自得,当地人称赞他与韩文、陶琰、张润为“平阳四贤”。家居二十馀年后去世。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三二九
容朝望,字几石,号他山。新会人。明世宗嘉靖十九年(一五四二)举人。嘉靖四十四年授四川崇庆知州,晋保宁府同知,授长芦运同,左迁知陕西商州,二年告归,卒年八十一。有《睡厌集》。清顾嗣协《冈州遗稿》卷四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82 【介绍】: 亦作塔石,又作他失或塔失。明建州女真首领之一。努尔哈赤之父。清朝追尊为显祖宣皇帝。万历十一年,随父觉昌安至阿台之古埒寨。时城为明孛成梁军围攻。城破,与父均被杀。

人物简介

维基
沈同和(16世纪—17世纪),字志学,浙江湖州府乌程县民籍直隶苏州府吴江县人。沈同和是万历五年进士沈季文之子,仪表出众,善诗赋但不擅八股文,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在同乡赵鸣阳协助下中举人,四十四年(1616年)会试时贿赂礼部官吏,以便和同赵鸣阳考舍联号,首场七篇除了一份抄录坊刻外,其他都由鸣阳代笔。会试放榜后沈同和中会元,而赵鸣阳排行第六,京师士子于是哗然,在考官吴道南检举下朝廷下诏礼部覆试,出题《贤君必恭俭礼下》不懂回答;有人称他能诗,明神宗亲自覆试时说:「国家以八股取士,未尝用诗,仍令覆试,以士憎兹。」命令他即场赋梅花诗一百首,意欲赦免他,可是他一天也不能成篇,结果他被发配边疆,鸣阳也被除名。有歌谣描述此事:「丙辰会录,断么绝六。」后来沈同和遇赦,隐居昆山周庄镇中,与与浔阳湾的陶唐谏友好,有诗云:「昨夜灯前曾有约,今朝移艇渡溪来。」妓女穆素徽受四方名士欢迎,他和穆素徽匿藏在张家浜;不喜欢他的人写下《西楼记传奇》,所称「池三公子」就是指他。西楼遗址于嘉庆初年尚存,穆素徽葬于该处。
陈文瑞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福建同安人,字应萃,号同凡。天启五年进士。为吴县知县。苏州义民反对逮捕周顺昌,以激愤捽旗尉。文瑞曲为解谕,护顺昌出境,复捐俸倡助,为输诬赃。又为被杀之颜佩韦等五义士营葬,立石名五丈夫墓。旋致仕去。
维基
陈文瑞(1563年—1646年),字应萃,号同凡,福建同安人,祖籍淮南固始(今河南),明朝、南明政治人物。陈文瑞是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举人,天启五年(1625年)成进士,同年授吴县知县,五年间在勤政爱民,包括疏通学宫前的河道、提拔解元沈几与杨廷枢、劝阻朝廷在当地募兵。洞庭当地有称「天罡」的人联群作恶,他秘密缉捕归案,党羽散去;周顺昌得罪宦官惹祸,义民颜佩韦等数万人为其怨愤殴打锦衣卫校尉,陈文瑞就护送周顺昌出境,再捐出俸禄帮助对方。不久颜佩韦等为首五人被诛杀,他负责葬事并立石为记,号称「五丈夫墓」,吴县人称赞他有金刚手、菩提心之谣。因不愿意逢迎上级致仕;到隆武年间升任考功郎中,八十四岁时去世。
令狐泌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令狐泌(16世纪—17世纪),字龄友,号俨若,山西平阳府蒲州猗氏县人。令狐泌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中举人,三十二年(1604年)成进士,获授嵩县知县,考满为河南治行第一,吏部计划擢用他,他却在入觐时在家中去世;嵩县人称颂他为神君,有讼事依旧会祈祷询问他,儿子令狐永煇是万历四十六年的举人,担任新城知县。

人物简介

维基
杜廷琏(16世纪—17世纪),字彝仲,号昆阳,北直隶大名府长垣县人。杜廷琏个性孝友,在万历四十年(1612年)中举人,崇祯元年(1628年)成进士,获授大理寺左评事,处事公平,升任浙江道监察御史。其时正值旱荒,他多次上疏赈灾,并巡视两关,肃清部门,贪污绝迹。他虽然在都察院任职,但家中并无多馀积蓄,人称为他为清官。
罗志儒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维基
罗志儒(?—17世纪),字无他,东昌府濮州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罗志儒是天启七年(1627年)的举人,崇祯元年(1628年)联捷进士,在殿试时得崇祯帝赞许为直臣,获授刑科给事中,改任户科、吏科。之后他曾在云南及福建主持乡试,取录多位名士;顺治入关后投降清朝,担任布政使司安庐道备兵参政,很快辞官归乡。

人物简介

维基
杨鼎和(?—1651年),原名杨应甲,号浵宣,四川承宣布政使司泸州江安县(今四川省江安县)人,明朝末年至南明官员。崇祯三年(1630年)庚午科举人,四年联捷辛未科进士,户部观政,五年授归化县知县,崇祯十年行取入京,十一年钦选为户部山西司主事,转任吏部考功司主事,调任文选司主事。十二年回乡,十三年起补行人司右司副。杨鼎和在南明永历帝时任兵部侍郎。永历三年(1649年),孙可望请永历帝封他为秦王,杨鼎和和大学士严起恒上书反对,请皇帝不要接受孙可望所献的白金玉带。被孙可望忌恨。永历五年(1651年),杨鼎和以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总督川(四川承宣布政使司)、黔(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军务。孙可望派兵杀害反对封他为王的官员,杨鼎和在昆仑关被杀。

人物简介

维基
刘瑄(?—17世纪),本名刘志夔,字他山,湖广常德府澧州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刘瑄是天启四年(1624年)甲子科举人,崇祯十三年(1640年)成进士,获授检讨,因为母亲逝世辞官。张献忠攻破澧州,带著父亲到慈利避难;得知北京失守后,他咬破指头写下血书,交托弟弟照养父亲终老,即将自尽。家人都包围守著他,父亲更加哭著劝告他不要自尽,于是他打消这念头。弘光、隆武年间,朝廷改任刘瑄为右中允、侍读,均未赴任。湖南失陷,父亲去世,他跟从何腾蛟、堵胤锡起兵,累官太常卿;后来到衡山出家为僧,每逢朔望向北大声号哭,又和瞿式耜写诗,流传后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2—1673 【介绍】: 明末清初江南丹徒人,字开少。南明永历时,官至右佥都御史。在贵州余庆县他山下辟柳湖,号他山湖。以避孙可望搜捕,为僧,号大错。南明亡,移居云南鸡足山,又迁湖南衡山。诗多怨音。有《大错遗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7—1684 【介绍】: 明末清初山西阳曲人,初名鼎臣,字青竹,后改青主,一字仁仲,别署公之佗,一作公他,又称啬庐、朱衣道人、石道人、随厉、六持、丹崖翁、丹崖子、浊堂老人、青年庵主、不夜庵老人、傅乔山、侨山、侨黄山、侨黄老人、侨黄之人、傅道人、傅子、老檗禅、真山、侨黄真山、五峰道人、龙池道人、龙池闻道下士、观花翁、大笑下士。明末诸生。明亡为道士,隐居土室养母。康熙中举鸿博,屡辞不得免,至京,称老病,不试而归。顾炎武极服其志节。于学无所不通,经史之外,兼通先秦诸子,又长于书画医学。有《霜红龛集》等。
词学图录
傅山(1607-1684) 字青竹,后改青主,号公它、公之它、朱衣道人、石道人、啬庐、侨黄、侨松等。山西阳曲人。思想家、文学家、医学家、书画家,清初通儒无出其右者。书法为"清初第一写家",画被列入逸品。崇祯十七年于寿阳五峰山中加入道教,改着黄冠朱衣。顺治十一年,南明委宋谦来汾州与其密谋举义,后事暴露被捕,抗词不屈,绝食九日,几死,门人以计救之,得免出狱。康熙十七年征举博学鸿词,被迫舁至北京,以死拒不应试,特授中书舍人,仍托老病辞归。后与顾炎武、阎若璩、李因笃、朱彝尊、戴本孝等数十人在太原松庄、祁县丹枫阁聚会,切磋学问,砥砺志行。有《霜红龛集》、《荀子评注》、《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等。
晚晴簃诗汇·卷一十二
傅山,字青主,又字啬庐,阳曲人。明诸生。康熙己未举博学鸿词,不试,授内阁中书。有《霜红龛集》。
清诗别裁集
字青主,山西阳曲人,康熙己未召试博学鸿辞,未应试授职,不就归。○征君归后,变姓名为公之佗,诗卷零落,只存一篇,以志梗概。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八四
色他哈,满洲旗人。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二九
张善恒,字他庵,安丘人。有《菊梦庐诗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0—1728 【介绍】: 清浙江海宁人,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改字悔余,晚号初白老人。黄宗羲弟子。康熙三十二年举人,四十二年以献诗赐进士出身,授编修。后归里。雍正间,受弟嗣庭狱株连,旋得释,归后即卒。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有《他山诗钞》、《敬业堂集》。
晚晴簃诗汇·卷五十六
查慎行,初名嗣琏,字夏重,又字悔余,号初白,海宁人。康熙中以举人召直南书房。癸未赐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有《敬业堂集》。王渔洋曰:“夏重诗,黄晦木先生常比之剑南。余谓以近体论,剑南奇创之才,夏重或逊其雄,夏重绵至之思,剑南亦未之过,当与古人争胜毫釐。若五七言古体,夏重丽藻络绎,宫商抗坠,往往有陈后山、元遗山之风。”沈归愚曰:“施注苏诗,行世久矣,敬业补所未及,兼多驳正。所为诗,得力于苏,意无勿申,辞无勿达。或以少蕴藉议之,然视外强中乾,袭面目而失神理者,固孰得而孰失耶?”
词学图录
查慎行(1650-1727) 字悔馀,号初白,初名嗣琏,字夏重,号他山,又号橘洲。浙江海宁人。为清初宋诗派代表人物,尤致力于学苏轼,为"清初六家"之一。有《敬业堂集》。词集名《馀波词》。
清诗别裁集
字夏重,浙江海宁人。康熙癸未进士,官翰林院编修。著有《敬业堂集》。○敬业会试出汪东山殿撰之门,东山向日执后辈礼相见者也,至是敬业居弟子列甚恭,而东山仍事以前辈,时论两贤之。生平敬慎笃实,见重内廷,同时班、扬之列,无一人疑忌之者。○施注苏诗行世久矣,敬业补所未及,兼多驳正,缘无—力未及镌行。所为诗得力于苏,意无弗申,辞无弗达,或以少蕴藉议之,然视外强中干,袭面目而失神理者,固孰得而孰失也。惟学之者,勿更扬其波,斯为善学者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