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摄境从识体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相宗四重出体之一。(参见:出体)附录。
从假入空观
【佛学常见辞汇】
天台宗的观法,谓菩萨先修假观,了知幻相假有不实,终归于空,不落执情,虽广度众生,而实无有众生得灭度。
从戒戒
【三藏法数】
从戒戒者,谓顺从佛制,清净三业。盖其内外相称,不为世事,但求真实利益,不要虚誉者也。(三业者,身业、口业、意业也。)
从冥入明
【三藏法数】
谓世人生卑贱家,乃至作诸鄙恶之业,名之为冥。于此冥中,能行身口意善业,身坏命终,生于人天,是为从冥入明。
从明入冥
【三藏法数】
谓世人生富贵家,若刹帝利、婆罗门、长者家,受身端正,多财多智,名之为明。于此明中,行身口意恶业,身坏命终,当生恶趣,受无量苦,是为从明入冥。
从明入明
【三藏法数】
谓世人生富贵家,乃至形相端严,名之为明。于此明中,行身口意善业,勤修福德,身坏命终,天上受生,是为从明入明。
母人怀妊,从死得生
【三藏法数】
谓人托胎,居母腹中,生脏之下,熟脏之上,迫迮倒悬,苦痛无量;及至出胎,热风触身,如履刀剑,失声大叫,顿昧前因,是为生苦。
当来比丘,从白衣说法
【三藏法数】
梵语比丘,华言乞士。谓末法之时,白衣诈称师范,无识比丘,反从彼而受学也。
道从无欲非有欲得
【三藏法数】
谓比丘修道,当于一切尘境不生希欲之心,虽自得无欲,而不令他知,此所以能得道也,是名道从无欲,非有欲得。
道从知足非无厌得
【三藏法数】
谓比丘修道,衣但覆形,食但支命,一切所需,悉当知足,此所以能得道也,是名道从知足,非无厌得。
道从远离非聚会得
【三藏法数】
谓比丘修道,于世间诸法及己身心俱当远离,此所以能得道也,是名道从远离,非聚会得。
道从精勤非懈怠得
【三藏法数】
谓比丘修道,当常行精进,断恶不善,修诸善法,恒自起意专一坚固,不舍方便,此所以能得道也,是名道从精进,非懈怠得。
道从正念非邪念得
【三藏法数】
谓比丘修道,当观察身心内外诸法,悉皆空寂,无有邪念,此所以能得道也,是名道从正念,非邪念得。
道从定意非乱意得
【三藏法数】
谓比丘修道,当远离诸恶之法,凝心禅定,无有散乱,此所以能得道也,是名道从定意,非乱意得。
道从智慧非愚痴得
【三藏法数】
谓比丘修道,当观察世间兴衰之法,而得智慧明达,分别晓了,悉除惑业,尽生死苦,此所以能得道也,是名道从智慧,非愚痴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