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分2页显示 2 下一页
王从善
毕从善
黄隐(名 降 字 从善、仲光 )
赵师𢍰(字 从善 号 无著居士、东墙 宣敏 )
吴从善(字 彦泽 号 无著居士 )
孔文贞(字 从善 )
完颜从善
韩择(字 从善 )
孔从善(字 □□ )
袁从善
潘从善(字 择可 )
苏从善(字 晋卿 )
周从善
曹迁(字 从善 号 东白 )
其它辞典
李从善(字 子师 世称 韩王从善 郑王、南楚国公、韩王 )王从善
毕从善
黄隐(名 降 字 从善、仲光 )
赵师𢍰(字 从善 号 无著居士、东墙 宣敏 )
吴从善(字 彦泽 号 无著居士 )
孔文贞(字 从善 )
完颜从善
韩择(字 从善 )
孔从善(字 □□ )
袁从善
潘从善(字 择可 )
苏从善(字 晋卿 )
周从善
曹迁(字 从善 号 东白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0—987 【介绍】: 宋海州人,字子师。李煜弟。在南唐封郑王,官太尉、中书令。煜改南唐为江南,遂降封南楚国公。太祖开宝四年,奉方物至开封进贡,授泰宁军节度、兖、海、沂等州观察等使,留京师。南唐平,改右神武大将军。太宗雍熙初,迁右千牛卫上将军,出为通许监军。全宋诗
李从善(九四○~九八七),字子师,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南唐封郑王(一作韩王),累迁太尉、中书令。归宋,封南楚国公。出为通许监军。太宗雍熙四年卒,年四十八。事见《徐公文集》卷二九《大宋右千牛卫上将军陇西郡李公墓志铭》,《宋史》卷四七八有传。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简介
嘉祐六年(1061)任江阴军知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兴化军莆田人,初名降,字从善,又字仲光。英宗治平四年进士。知无锡县,以治绩闻。神宗元丰中入为监察御史,哲宗元祐初迁国子司业,力排王安石《三经新义》学说。徽宗崇宁元年贬管句灵仙观,入元祐党籍,寻卒。全宋文·卷二○○五
黄降,开封(今河南开封)人,治平四年,以第四人及进士第。元丰五年,以奉议郎为监察御史里行。八年五月,御史中丞黄履荐其「行谊端方,文学该赡」,除殿中侍御史。上言宰臣韩缜「不堪大用」,乞罢之,为缜所忌,擢国子司业,而实夺其言事之权。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二二、三五六、三六三、三九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8—1217 【介绍】: 宋宗室,字从善,自号无著居士,又号东墙。赵伯骕子。孝宗淳熙二年进士。除司农簿、金部郎中,奏请设财政总计,以绝吏奸。后知吉州,即山炼铜,铸钱积二十万贯。进户部郎官、淮东总领。光宗初,知秀州,改淮南运判。时铁钱不行,盐商弗至,师𢍰请发度牒、出仓粟,以收铁钱,盐利遂通。宁宗时,谄事韩侂胄,得转工部尚书知临安府。侂胄将用兵伐金,师𢍰持异议而遭劾罢。侂胄死,获起用。凡四尹临安府,有能声。然以谄附权贵,为时论所鄙。卒谥宣敏。全宋诗
赵师𢍰(一一四八~一二一七),字从善,自号无著居士,又号东墙。太祖八世孙伯骕子。举进士第,累迁司农卿,三知临安府,除宝谟阁直学士,进兵部尚书。卒年七十。《宋史》卷二四七有传。今录诗四首。全宋文·卷六四一二
赵师𢍰(一一四八——一二一七),字从善,宗室。第进士,除司农簿,迁金部郎中,历知吉州,进户部郎官、淮东总领。光宗初,擢太府少卿、知秀州,改淮南运判。累迁司农卿、知临安,媚韩侂胄,进工部尚书。侂胄用兵,师𢍰持异论,侂胄死,以此除宝谟阁直学士知镇江府,复除兵部尚书。嘉定十年卒,年七十,谥宣敏。见《宋史》卷二四七《宗室传》四,《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一○六。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吴从善,字彦泽,自号无著居士,江阴(今属江苏)人。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进士。事见明嘉靖《江阴县志》卷一四。今录诗二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东平人,字从善。孔子五十四代孙。世祖至元二十四年任常熟县尹,有政绩。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人。武宗时,知邹平县。兴学教民,断狱明允,邑无冤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奉元人,字从善。从其学者,虽中年以后,亦必使自小学诸书始。尤精礼学,有质问者,口讲指画无倦容。士大夫游宦过秦中,必往见,见后必有所得。及卒,门人为服缌麻者百余人。
人物简介
元诗选
从善,字□□,永嘉人。方行以元义兵万户守昱关,与明兵再战不利,退守札溪。题「怪石、落花」一联于石壁,遂自刭。从善为足成之。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太平府当涂人,字晋卿。洪武初为长兴州知州。廉介警敏,长于治理,施政以与民休息为宗旨。
人物简介
维基
周从善,江西吉水县人。进士出身。洪武十八年(1385年),登进士,任监察御史。后因事被贬,降为县丞。
人物简介
简介
字从善,号东白,歙人。幼从父宦游鄱阳,师覃怀尚正叔。洪武二十五年,以明经举,授本府学训导,升辽府审理。永乐初致仕,卒。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从善,歙人。洪武中举明经,授府学训导,迁辽府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