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顺命(順命)  拼音:shùn mìng
1.服从命令。《史记。卷六二。管晏传》:「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
2.顺从天命。《易经。临卦。象曰》:「咸临吉,无不利,未顺命也。」《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
《漢語大詞典》:任数(任數)
(1).用权谋,使心计。文子·道原:“体道者佚而不穷,任数者劳而无功。” 唐 陆贽 《兴元论续从贼中赴行在官等状》:“岂不以虚怀待人,人亦思附;任数御物,物终不亲。”宋史·卢多逊传:“ 多逊 博涉经史,聪明强力,文辞敏给,好任数,有谋略,发多奇中。”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二:“报至京师,人情汹汹,且外议籍籍,皆云 阳明 任数,其去留不可必, 晋溪 力主其説,以为 阳明 必能成功。”
(2).顺从命运;顺应天数。《三国志·蜀志·郤正传》:“进退任数,不矫不诬,循性乐天,夫何恨诸?”
《国语辞典》:听令(听令)  拼音:tīng lìng
听从命令。《三国演义》第二回:「若不杀这厮,反要在他部下听令,其实不甘!」
《國語辭典》:负命(負命)  拼音:fù mìng
违命。《史记。卷一。五帝本纪》:「鲧负命毁族,不可。」
《漢語大詞典》:稽命
不及时听从命令。《南齐书·氐传》:“ 梁州 刺史 范柏年 怀挟诡态,首鼠两端,既已被伐,盘桓稽命。”
《漢語大詞典》:遵令
遵从命令。《水浒传》第九五回:“ 吴学究 又教 宋先锋 传令,须分扎营寨……如 李药师 六花阵之法。众将遵令。” 清 魏源 《筹海篇·议款》:“观禁烟新令初颁,各国遵令。”
《國語辭典》:顺运(順運)  拼音:shùn yùn
好运。如:「顺运来时,墙也挡不住。」
《漢語大詞典》:素听(素聽)
谓一贯服从命令。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威王问》:“ 威王 曰:‘令民素听,奈何?’”
《国语辞典》:将士用命(将士用命)  拼音:jiàng shì yòng mìng
军官与士兵无不服从命令。《三国演义》第三八回:「将军承父兄遗业,兼六郡之众,兵精粮足,将士用命。」
《国语辞典》:知命安身  拼音:zhī mìng ān shēn
知道命运,顺从命运,安于自身所处的地位。元。高文秀《諕范叔》第一折:「量范雎是一愚瞽之夫,则可待时守分,知命安身,未敢希望功名也。」
《国语辞典》:颠越不恭(颠越不恭)  拼音:diān yuè bù gōng
废失礼法,不服从命令。《书经。盘庚中》:「乃有不吉不迪,颠越不恭。」《史记。卷六六。伍子胥传》:「且盘庚之诰曰:『有颠越不恭,劓殄灭之,俾无遣育,无使易种于兹邑。』此商之所以兴。」
《國語辭典》:奉令承教  拼音:fèng lìng chéng jiào
遵从命令,承受教诲。《战国策。燕策二》:「臣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不辞。」
《国语辞典》:俯首听命(俯首听命)  拼音:fǔ shǒu tīng mìng
低著头听从命令。形容恭顺服从的样子。《宋史。卷三。太祖本纪三》:「及其发号施令,名藩大将,俯首听命。」
《國語辭典》:从令如流(從令如流)  拼音:cóng lìng rú liú
形容遵从命令之迅速,而毫无异议。《商君书。画策》:「是以三军之众,从令如流,死而不旋踵。」
《漢語大詞典》:束手听命(束手聽命)
拱手听从命令。 宋 陈亮 《酌古论·马燧》:“三镇平,则 淄 青 之胆破矣。命一辩士持天子之詔往諭之,彼安得不束手听命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