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仇 → 讐仇”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仇雠(仇讎,仇讐)
亦作“仇仇”。仇人;冤家对头。左传·哀公元年:“﹝ 越 ﹞与我同壤而世为仇讎。”荀子·臣道:“爪牙之士施,则仇讐不作。” 唐 刘商 《胡笳十八拍·第十五拍》:“不缘生得天属亲,岂向仇讐结恩信。”旧唐书·张濬传:“忘廊庙之威重,结藩屏之仇讎。” 清 毛秀惠 《钱塘怀古》诗:“自愿苟安增币帛,谁抒孤愤报仇讐。”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他决心要并无心事一般,倒头便睡,清晨醒来,毫不改变常态从容地去寻找他不共戴天的仇讎。”
《漢語大詞典》:仇雠
见“ 仇讎 ”。
《漢語大詞典》:仇池
山名。在 甘肃省 成县 西。山有东西两门,盘道可登,上有水池,故名。后汉书·西南夷传·白马氐:“居於 河池 ,一名 仇池 ,方百顷,四面斗絶。”宋书·氐胡传:“ 仇池 地方百顷,因以 百顷 为号,四面斗絶,高平地方二十餘里,羊肠蟠道,三十六回。” 唐 杜甫 《秦州杂诗》之十一:“万古 仇池 穴,潜通小有天。” 宋 苏轼 《和桃花源》诗序:“他日工部侍郎 王钦臣 仲至 ,谓余曰:吾尝奉使过 仇池 ,有九十九泉,万山环之,可以避世如桃源也。” 清 赵翼 《调守广州》诗:“地偏恰似 仇池 穴,俗厚难忘 畏垒 乡。”
《國語辭典》:同仇  拼音:tóng chóu
语出《诗经。秦风。无衣》:「王于兴师,脩我戈矛,与子同仇。」比喻一致对付仇敌。《资治通鉴。卷六八。汉纪六十。献帝建安二十四年》:「鲁肃尝劝孙权以曹操尚存,宜且抚辑关羽,与之同仇,不可失也。」
《國語辭典》:报仇(報仇)  拼音:bào chóu
以行动来打击仇敌。《后汉书。卷五二。崔骃传》:「初,瑗兄章为州人所杀,瑗手刃报仇,因亡命。」《红楼梦》第四五回:「竟不是为诗画来找我,这脸子竟是给平儿来报仇的。」也作「报雠」。
分類:报仇
《國語辭典》:报雠(報讎)  拼音:bào chóu
以行动来打击仇敌。《三国演义》第二回:「赵弘、韩忠、孙仲,聚众数万,望风烧劫,称与张角报雠。」也作「报仇」。
《國語辭典》:仇怨  拼音:chóu yuàn
仇恨、怨恨。《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秦王之邯郸,诸尝与王生赵时母家有仇怨,皆坑之。」《明史。卷二七三。高杰列传》:「杰伏兵要击黄得功于土桥,得功几不免,两镇遂相仇怨。」
《漢語大詞典》:恩仇
亦作“ 恩讎 ”。
(1).恩与仇。 唐 白居易 《禽虫诗》之八:“何异浮生临老日,一弹指顷报因讎。” 宋 陆游 《送陈德邵宫教赴行在二十韵》:“恩仇快报復,祸福出笑顰。”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二九:“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恐无多。” 清 秋瑾 《宝刀歌》:“寳刀侠骨孰与儔?平生了了旧恩仇。”
(2).偏指恩惠。 宋 王禹偁 《拟侯君集平高昌纪功碑》:“寻加王爵,仍许袭封。虽恩讎之弥隆,顾猖狂而未已。”
(3).偏指仇怨。明史·选举志二:“事属曖昧,或快恩讎报復,盖亦有之。” 鲁迅 《集外集·题三义塔》:“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國語辭典》:仇敌(仇敵)  拼音:chóu dí
仇人、敌人。如:「常言道:『仇敌相见,分外眼红。』这下子,他们两个人可真要大打出手了!」《周书。卷三九。列传。杜杲》:「比为疆埸之事,遂为仇敌,构怨连兵,略无宁岁。」
《國語辭典》:复仇(復仇)  拼音:fù chóu
报仇。如:「君子复仇,三年不晚。」也作「复雠」。
分類:复仇报仇
《國語辭典》:怨仇  拼音:yuàn chóu
1.怨恨仇视。《史记。卷一二三。大宛传》:「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
2.怨恨的人。《后汉书。卷三四。梁统传》:「冀即遣人于道刺杀放。而恐商知之,乃推疑于放之怨仇。」宋。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臣人所惧者,讥刺既众,怨仇实多。」
《國語辭典》:仇人  拼音:chóu rén
有仇怨的人。《谷梁传。庄公二十四年》:「娶仇人子弟,以荐舍于前。」《红楼梦》第二九回:「明儿初五大节下,你们两个再这么仇人似的,老太太越发要生气,一定弄的不安生。」也称为「仇家」。
《漢語大詞典》:相仇
见“ 相讎 ”。
《漢語大詞典》:相雠(相讎)
亦作“ 相仇 ”。
(1).互相仇恨。史记·游侠列传:“ 雒阳 人有相仇者,邑中贤豪居间者以十数,终不听。” 宋 叶适 《福建运使直显谟阁少卿赵公墓铭》:“猺昔自相讎而鬭,我主断不平,数使叛逆,已前误矣。”
(2).争相出售。 宋 王安石 《灵山》诗:“水玉比来闻长价,市人无数起相讎。”
《漢語大詞典》:国仇(國仇)
见“ 国讎 ”。
《國語辭典》:国雠(國讎)  拼音:guó chóu
国家的仇恨。《文选。曹植。杂诗六首之六》:「国雠亮不塞,甘心思丧元。」
《國語辭典》:仇家  拼音:chóu jiā
有仇怨的人。《汉书。卷九二。游侠传。郭解传》:「解夜见仇家,仇家曲听。」也称为「仇人」。
分類:仇敌仇人
《漢語大詞典》:解仇
亦作“ 解讎 ”。亦作“解仇2”。 消除怨仇。后汉书·邓训传:“诸 羌 激忿,遂相与解仇结婚,交质盟诅。” 唐 司空图 《王纵追述碑》:“虏交未固於解仇, 汉 爵已颁于欵塞。”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上:“﹝ 范文正公 ﹞恐 许公 不为之地,无以成功,乃为书自咎,解讐而去。” 明 唐顺之 《读〈春秋〉》:“盟会有解讎,有固党,有同欲相求,有同力相援,有同患相恤,有以夷狄受盟,有以夷狄主盟者。” 章炳麟 《排满平议》:“于是解讎修好,交相拥护,非独 汉 家之福,抑亦 满 人之利。”
分類:消除怨仇